08-26 13:46:02 來源:差瞌睡de雜貨鋪
沙坪垻中渡口不遠處嘉陵江江中有兩坨大石頭。這兩坨石頭生在河中間,枯水時就如兩塊門枋,形成一道石門。因為靠近中渡口,人們就把這石門叫做中石門。石門江中那兩坨石頭是從哪來的,傳說這兩坨石頭,是魯班搬來的,他本來是想做一座橋的,但是失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擺擺這石門的龍門陣。
中石門
江裡有一蝦一蟹兩妖怪是冤家,一見面就打。這就苦了在這條江上跑船的人們。他倆一打架,就掀起滔天大浪啦,船翻人亡的事常有發生,就斷了這條江上跑船人的生計。魯班為了老百姓的生活,決定幫助他們,於是決定在江上修座橋,用橋墩把這妖洞鎮住,把倆妖怪關在洞裡,不讓它們出來禍害人。
魯班在終南山尋了三座山峰,把它們弄成橋墩和橋板的樣式。為了方便石材的運輸,便使了個法,將這三坨石頭變成三條豬,趕著往回走。必須要在公雞打鳴前趕到江邊做成橋,不然石頭就要現原形。魯班就吩咐趙巧趕一頭橋板石變成的豬在天亮前趕到造橋的地方,自已趕著兩坨橋墩石變成的豬先走一步去把橋墩立好了。
結果趙巧誤事,趕到井口下面點就在路邊睡著了,魯班看天要亮了,趙巧還沒有來,就對著遠方岸上的巖壁就是一開山,轟的一聲巨響砍脫一大塊石頭,趙巧被這聲音驚醒,立馬趕著豬狂奔,但是還是沒有搞得贏。天亮雞叫,豬嚇得竄進江裡變回了原形,成了一條石崗。後來,這條石崗冒出水面的石頭,就叫豬兒石,在南溪口那點。
橋雖然沒有完成,但這橋墩安好,水怪被鎮住了,不會出來作亂了。但橋墩卻把江水一分為三,江中心形成了一道石門,給過往船隻帶來不便,魯班心中愧疚不安。就在砍缺的那一塊巖壁壁上,刻了「架高來」三個鬥大的字,提醒駕船的船工,留意石門。這「架高來」的位置就在磁器口。
架高來
其實關於它的傳說還有不少:有人說下面埋了一隻金雞,有人說下面連接著「陰河」,還有甚者說下面有條龍......
故事擺完了,我們又來擺擺這中渡口和渡口上的橋。
1938年,民國政府交通部決定修建漢(中)渝(重慶)公路。1941年5月交通部下令川陝公路局在中渡口碼頭修建過江的車渡。
1942年5月,漢渝公路通車承擔抗戰大後方軍需戰略物資運輸的繁重任務,也造就了我們中渡口的繁榮。當年車渡碼頭待運的軍需物資、軍工器材、糧食、機械貨運量達36萬噸,是嘉陵江吞吐量最大的水運碼頭。
車渡
1941年5月車渡建成,常年兩江渡口排起長長的車隊,車渡只載車不載人。
1985年12月石門大橋正式動工,1988年12月15日石門大橋竣工,算是把魯班沒有完工的橋修完了,石門大橋一個橋墩正好在石門其中一塊石頭上。
石門大橋是嘉陵江上繼1966年1月建成的牛角沱大橋之後的第二座跨江大橋。
石門大橋夜景
有橋了,中渡口車渡碼頭逐漸就閒置了,只有少數的貨輪在這裡停泊,運送一些煤、沙等貨物。
中渡口
石門大橋下的江灘,是主城區中為數不多的保留完好的江灘之一,所以就成了遊泳者和釣魚者的天堂,但此處是重慶9大危險水域之一,經常有人在這裡出事。
2014年,為讓嘉陵江航道更加安全和暢通,「石門」被爆破拆除。
拆除中
原標題:重慶龍門陣之中石門:石門大橋下曾有一座石門,記消失的傳說之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