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萍報導3月4日,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簡稱高原所)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籤訂科技合作協議。雙方將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建設LHAASO大氣觀測基地,增設高原氣象觀測區,拓展宇宙線氣象效應的創新研究,加深對宇宙線特徵及其影響的深刻認識,支撐引領國際宇宙線物理學和高原氣象學的前沿發展。
LHAASO系《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20)》中1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國家「十二五」期間啟動建設,也是我國在西南地區的重大科技布局。宇宙線起源這一「世紀之謎」是國際物理學界「新世紀11個科學問題」之一。
LHAASO選址於四川稻城海子山,其核心科學目標是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開展相關宇宙演化、高能天體演化和暗物質研究,由國內20多個著名高校和院所的上百名科學家以及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國科學家共同參與合作。其建成後,將躋身世界四大宇宙線研究中心,並佔據三個世界第一,領跑國際天體物理科技發展。「其中,大氣的觀測分析是LHAASO項目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尤其是對數據解釋、儀器標校,以及深化研究等都具有顯著作用。」高能所研究員、LHAASO項目首席科學家曹臻表示。
此次高原所與高能所基於各自科學技術資源優勢強強聯合,將共同開展宇宙線觀測的實驗技術、軟體開發,以及空間天氣與大氣、環境、生態等多個交叉領域的聯合觀測研究、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
目前,首批青藏高原東坡大氣能量與陸氣過程觀測站已於2019年年底建成,其陸氣相互作用觀測系統包括近地層梯度觀測系統、10公裡高度的溫溼結構觀測系統、能量平衡觀測系統、氣溶膠雷射雷達觀測、雲成像系統、太陽光度計等。
據項目負責人、高原所研究員李躍清介紹,隨著合作的實施,雙方可持續穩定地獲取青藏高原東坡邊界層和地氣能量交換等數據,推進青藏高原邊界層結構和地氣能量交換特徵的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與規律,並為數值預報模式陸氣過程參數化方案改善和優化提供觀測支撐,以改善數值模式預報能力,有效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