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蝦蛻殼實戰論對蝦偷死:長期蛻殼不遂的蝦一定會引起偷死

2021-01-15 水產養殖網
從白蝦蛻殼實戰論對蝦偷死:長期蛻殼不遂的蝦一定會引起偷死2015-08-06 00: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瀏覽量: 14051 次 我要評論
南美白對蝦養殖,這幾年深受EMS早期偷死症的困擾。從南到北,從國內到東南亞,整個白蝦養殖行業談「偷死」色變。偷死的原因眾說紛紜,從弧菌到藻毒、到種苗、到微孢子蟲等等,各類專家各有各的描述。筆者作為水產一線工作者,沒有條件去實驗室檢測,只能從偷死病症的實踐跟蹤來做研究,探尋偷死病的原因和預防方法。

先說幾個市場上經常遇到的案例:

案例一:同批苗同時放苗,同一個人管理,一池偷死另一池沒事,為什麼?——值得研究探討。

案例二:同批苗同時放苗,同一個人管理,在都不發病的情況下,一池比另一池蝦大非常多,為什麼?——除了水質底質差別,是不是還有其它原因我們忽略了?

案例三:同一池同一批苗,經常出現大的30條,小的卻只有100條的情況,為什麼?——除了養殖密度、投料等管理外,是不是還有其它方面我們沒有注意到的?

案例四:養殖戶放苗幾十萬,到抓蝦只有十幾萬,成活率不到50%,但是,全過程沒有任何病害任何意外,放苗時苗種是足量的,那麼這些不見的蝦是怎麼死的?何時不見的?

其實,這幾個案例都是和白蝦蛻殼有關。下文將講解這幾個案例的詳細答案。

認識白蝦蛻殼過程

1、對蝦的壽命不過1~2年,其間需蛻殼約50次。從無節幼體發育到仔蝦要蛻皮12次,從仔蝦到幼蝦要蛻殼14-22次,幼蝦到成蝦還要蛻殼18次。對蝦的蛻殼,和潮汐農曆息息相關(比如初一十五整體蛻殼),環境的變化也會引起蛻殼(比如下雨、換水、藥刺激等)。每一次的蛻殼,目的都是為了生長。但是,每一次的蛻殼,因為各種原因,蛻殼過程不一定順利,結果也不一定是生長。在對蝦短暫的生命中,每一次蛻殼都是一個管理的關鍵點,做好每次蛻殼期的管理,對養殖成功與否的關係非常非常大。

2、每次對蝦蛻殼前,在條件成熟時,已經在舊殼裡面形成一層新殼。蛻殼時,舊殼破裂,蝦彈動身體自舊殼中蛻出,此過程只有幾秒或數分鐘。蛻殼時間一般是深夜或者凌晨,蛻殼後的蝦新殼很軟有彈性,需要從水體大量吸收水份,以使新殼充分伸展至最大尺度(生長)。新殼達到最大尺度後的蝦,需要從水體大量吸收鈣質和微量元素,以使新殼硬化。

蛻殼過程的實踐指導意義

在實際生產中,有太多的養殖戶對此過程的不了解,造成了很多的誤區和浪費。常見誤區有以下幾點:

1、認為蝦補鈣是靠內服,其實對蝦補鈣是靠外潑,新殼硬化的過程中鈣質是從水體中吸取的。當然內服鈣質不是沒有用處,這在下文解釋內服鈣質的意義。

2、看到池塘蝦殼很多,才去補鈣外潑。其實補鈣是需要提前使用的,等看到蝦殼的時候,蛻殼已經結束了,這時候補鈣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此,正常的做法是要提前,比如初一十五大蛻殼時間,補鈣外潑的正確做法是提前1-2天。

3、補鈣外潑時間如果安排在白天早上8點-9點,那麼到深夜對蝦需要鈣質的時候,這些產品的鈣質早已失效。其實補鈣外潑的時間最好是晚上天黑後,也不能太晚,因為養殖密度大,需要提前準備鈣質。

4、蛻殼期間,白蝦的吃料肯定會有所下降。而且在此過程中,溶解氧的作用至關重要,一旦出現池底溶解氧不足,白蝦的蛻殼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特別在明顯的蛻殼周期,要控制投料,多開增氧機,提前使用底改和增氧劑改善底質,促進蛻殼順利。

這些就是理論指導實踐的具體意義,我們只有理解了對蝦的蛻殼過程,才能針對性的加強補充鈣質和微量元素,真正做到節約成本和藥品起到作用。

隨著養殖的持續進行,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種苗退化、大環境汙染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對蝦的難蛻殼、不蛻殼的問題越來越多,蛻殼不遂的危害遠遠超乎了大家的想像,下面帶大家認識蛻殼不遂。

蛻殼不遂的外觀表現

蛻殼不遂的南美白對蝦

正常蛻殼的南美白對蝦

1、蝦體外殼發黑(綠),不透明。正常蝦為玻璃色。(如圖所示,重要判斷標準)
2、吃料相對慢,加不上料。蝦生長速度很慢。
3、大蛻殼期(初一、十五前後)水體表面和料臺看不到蝦殼。
4、頭甲很硬而尾甲很軟,前後不一致。即尾甲已蛻殼,而頭甲沒有。
5、雙層殼:即剝開外層蝦殼可發現還有一層軟殼。
6、蝦體表面粘稠,不光滑。

蛻殼不遂的危害

1、生長緩慢:前面已經說過,蝦如果要生長,必須要經過蛻殼,如果長期蛻殼不遂,蝦必然長得慢。前文提到的案例二和案例三,同等條件下(不同等情況本文不分析),出現大小差異,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相對小的蝦必然是發黑(綠)的,而相對大的蝦是相對玻璃色透明的。筆者走過的塘口證明:只要出現不同塘口同時間放苗,都不發病的情況下,2塘對蝦大小差異過大時,100%都是因為蛻殼不遂引起。

2、吃料相對慢,加不上料:既然長得慢,那麼飼料自然吃得少。

3、體質下降:蛻殼是對蝦的生理反應,是一段時間必須經歷的。如果蛻不了殼,對蝦必然出現吃料減少、體質下降的情況。如果長時間蛻不了殼,必然出現各種病害。

4、長期蛻殼不遂引起偷死:偷死的原因眾說紛紜,請看偷死和蛻殼不遂有關的分析如下,請各位實踐認證和思考:
①每次偷死發病的時間都是在蛻殼期前後,偷死一段時間後好轉,再次復發,而復發的時間也一定是在蛻殼期前後。
②前文提到的案例四,無病無災,為什麼蝦不見了呢?原因就是蛻殼期間,因為軟殼還未硬化的蝦被其它蝦吃了,或者蛻殼不遂死在池塘底部,在無病無災一切正常的時候,這樣產生的死蝦很少是看不到的。但是因為蝦入池到賣蝦,蛻殼最少十幾次,每次死掉一部分,比如每次蛻殼期間死掉2%(2%的死蝦還不夠98%的活蝦吃),但是到抓蝦時,成活率就只剩下不到8成。這就是前文案例四的答案。蛻殼不遂長期並且嚴重的情況下,死蝦的比例大大上升,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觀察到偷死的症狀。
③偷死在行業內大部分人認為是由弧菌引起,如果蛻殼正常順利,那麼弧菌也會隨著舊殼脫離一部分,能夠減少弧菌的感染率。反之,如果長期蛻殼不遂,弧菌感染的機率也大大增加,也就加大了弧菌的感染機率。對蝦蛻殼是正常的生理周期,是生長的必然階段。長期蛻殼不遂會引起對蝦體質和抵抗力下降,從而導致感染各類病菌的機率大大增加。

蛻殼不遂的根本原因

1、種質下降:2011年之前,偷死病很少聽見,蛻殼不遂(蝦發黑髮綠)的情況很少看到。而近幾年,蛻殼不遂現象越來越多。筆者認為:造成蛻殼不遂的最大內因,就是整個行業種苗質量下降,體質的先天不足。

2、水體富營養化:在水體大環境日益汙染的今天,自放苗開始,每個池塘的水質都是富營養化的。舉例來說:高位池抽取地下過濾海水,根本不用施肥,幾天後池塘就是非常肥,這就是環境富營養化的具體表現!對蝦蛻殼過程需要乾淨的水體環境,為什麼呢?通俗一點說:如果蝦殼粘附的有機物(或者髒東西)越多,蝦殼就越粘,是不是對蝦蛻殼就越困難?反之,水體越乾淨,蝦殼就越乾淨,自然蛻殼過程對蝦花費的力氣就小些,過程也就更順利些。水體富營養化的意思就是水體當中的有機物過多,這也是造成蛻殼不遂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主要外因。
另外,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了水體的藻類品種失衡,往往是藍藻、金藻、裸藻、甲藻、裸甲藻等有害藻類為主,這也就是眾多專家說的「藻毒」,其實根源都在於水體大環境汙染導致的富營養化。

3、高密度養殖:在追求產量、效益最大化的同時,給本身池塘水體帶來了太大的壓力。特別是高位池養殖,可以說發展到了掠奪式的病態模式。在密度加大的同時,不僅帶來了水體環境的進一步富營養化,同時也造成了對蝦蛻殼期間無處可躲。大家都知道,甲殼類動物最明顯的是螃蟹,每次蛻殼是需要躲到安全處開始蛻殼(比如水草)。但是,在養殖密度太大的情況下,對蝦每次的蛻殼都無法找到安全處,這樣蛻殼每次都難以順利進行。也正因此,越是高密度,偷死越厲害;越是高位池,偷死的時間越早。
高密度養殖還帶來另外一個問題:水體鈣質和微量元素不足。因為高密度,池塘水體自身的鈣鎂等微量元素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而一旦出現人為管理不足,極易出現軟殼、蛻殼不遂等病害。

4、營養不足:對蝦養殖發展到今天,競爭激烈,價格戰層出不窮。很多養殖戶也過於追求價格低廉的飼料,忽視了內在質量的剛性要求。筆者毫不客氣地講:價格戰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蝦,其次就是養殖戶!一分錢一分貨是千古不變的真理,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合理的利潤。因此,選擇高質高效的飼料,滿足對蝦的正常營養需求,也是預防蛻殼不遂的關鍵點。另外,高密度養殖也是造成營養不足的重要原因。營養不足的後果就是對蝦體質體力不足,在蛻殼期沒有那麼多力氣來蛻殼,長期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5、其它:天氣、日常管理等,這些因人而異,都不是根本原因,這裡不再詳細討論。但是,請大家記住:前面4點才是造成蛻殼不遂的根本原因!

蛻殼不遂的預防措施

1、優質種苗:這個不需要多說,苗好。體質先天好,自然蛻殼順利,長得快。

2、蓄水池加過濾池:設立蓄水池加過濾池的原因就是大環境汙染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在經過蓄水池沉澱、過濾池過濾後,再抽入池塘,能大大提高養殖成功率。當然,受制於池塘租金、養殖戶觀念等問題,筆者塘頭推廣15年,應者寥寥。其實,筆者認為:外環境的汙染我們無能為力,但是我們還是有辦法改善自己塘口的水質條件。通過蓄水加過濾處理過的水,不僅去除了大部分有毒因子和多餘的有機物,而且可以把水色在蓄水池中調理成我們想要的顏色,再抽入池塘,這樣大大降低了換水加水產生的應激。近幾年,循環水養殖模式興起,就是以水源的可控為目的。循環水的處理系統太過昂貴,我們設立蓄水加過濾的方法,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提醒:光有蓄水池是不夠的,必須再經過過濾才能達到效果。

3、回歸生態養殖:過度追求高密度高效益,已經證明是不科學、無法長遠發展的。過度的、掠奪式的發展,大自然一定會給我們人類相應的處罰。適當密度、優質種苗的魚蝦混養,在這幾年是整個行業倡導的方向。

4、加強管理,特別重視溶解氧:溶解氧對於水產動物至關重要,關係到養殖的各個環節,也是對蝦體質的保障之一。在走訪的塘口中,太多的養殖戶,在苗期,增氧機基本不開;在晴天中午,認為氧氣充足不用開;在雨水颱風天氣,認為不會缺氧不用開;這些都是極其錯誤的,也是最常見的錯誤認識。

5、加強營養性內服:長期拌料粵海601(乳酸菌)加活性酵母加對蝦多維,調理腸道健康、加強營養、增強體質,以使蛻殼順利。

蛻殼不遂的預防絕招(原創)

在前述根本原因得到解決的情況下,筆者研究蛻殼不遂6年,發現了一個行之有效的預防辦法:內服含蛻皮激素成分的藥品比如離子鈣(液體)。具體各個階段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樣的:

1、苗期1-3公分:因這時期蛻殼頻繁,每天拌料至少一餐。

2、幼蝦3-5公分:這時候蛻殼周期拉長,每7天(根據農曆大潮、小潮)拌料一次,每次連續2-6餐。

3、中蝦5公分以後:每月2次預防拌料,大家都知道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是大蛻殼時間,那麼提前1-2天即每月的農曆13、26的時候,連續拌料2-6餐。

4、注意事項:大蝦蛻殼周期是比較長的,一旦蝦大於5公分,千萬不可天天拌料離子鈣等含蛻皮激素產品,以防出現應激性蛻殼和對蝦永遠長不大等問題。

5、效果檢驗:
①前文的案例二,同時放苗2個塘口差別很大,我都是這樣處理,一般2個周期下來,2個塘口的蝦就基本大小一致了。
②實驗:同時放苗的2個塘口,在剛放苗時,一口拌料,另一口不拌,其餘管理都一樣。夏天7天,冬棚15天,即可看到2個池塘的明顯大小區別,有拌服離子鈣等含蛻皮激素產品的池塘,肉眼可見明顯比沒拌的池塘個體大非常多。有興趣有疑問的養殖戶朋友可以自己實驗。
③體色驗證:前文說過,正常的蝦體色應該是透明玻璃色,蛻殼不遂的蝦體色是發黑或者發綠。在處理前後,可以從體色上得到驗證。正常使用後,從體色上就能明顯看到50%左右的蝦蛻殼成功。

6、其它配套措施:
①、蛻殼期,補充鈣質:應激固殼素1包用2-3畝。
②、蛻殼期,軟體蝦體質脆弱,增氧機配合多開。
③、蛻殼期,增強體質:有機酸解毒靈1瓶用1-2畝×1米水位或者解毒應激靈1包用1-2畝×1米水位。

蛻殼不遂的治療

因為各種原因,可能很晚才發現自己的蝦蛻殼不遂時。還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中的中草藥處方以供大家參考:

落水草50g&nbsp龍膽150g&nbsp澤瀉100g&nbsp夏枯草100g&nbsp筋骨草150g&nbsp酵母50g,每公斤飼料1-2克(按此方,每方藥劑拌料250-500公斤飼料)

此方注意事項:
1、此方一旦內服,即使不是蛻殼期,99%以上的蝦會強制蛻殼,有可能會產生應激性蛻殼。
2、對蝦一旦蛻殼,對溶解氧的要求特別高,一定要保證溶解氧的充足,防止缺氧。並且,同時要做好抗應激解毒工作!
3、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此方,效果好往往意味著副作用也大。
4、此方絕不可長期內服,否則將出現對蝦永遠長不大的後遺症!

蛻殼問題總結在對蝦養殖過程中,料臺的作用不僅僅是看料有沒有吃完而已。我們在看料臺的時候,還要觀察蝦的體色體質。當然,有個概念需要注意:偷死的蝦不一定都是蛻殼不遂引起的;但是,長期蛻殼不遂的蝦一定會引起偷死,這是筆者一線走訪得來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蛻殼期是蝦生長過程中的一個管理關鍵點,必須要重視,並且針對性的管理到位,這才是本文所強調的核心。




作者原創聲明:本文所有文字和圖片均由本人原創,此前曾有部分在網上發表並被其他媒體轉載。如有媒體轉載本文或借用照片,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1.來源:農財寶典水產版;
2.作者:福建粵海飼料有限公司&nbsp羅後兵;
3.農財寶典水產版微信號:ncbd0000。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對蝦什麼時候最容易蛻殼
    白對蝦多在這個時候蛻殼,但這是指幼蝦以後。南美白對蝦的變態和生長發育總是伴隨幼體的不斷蛻皮和幼蝦的不斷蛻殼而進行的。蛻殼(皮)是對蝦生長發育的結果,當機體組織生長及營養物質累積到一點程度的時候必然要進行蛻殼(皮)。鑑於白對蝦的生長發育期變化,其主要可分成幼體期和成蝦期。
  • ...對蝦病害進入高發期!加強蝦塘綜合管理,讓對蝦順利度過危險期
    但是,池水的各種微生物仍繼續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從而引起水質惡化。經過較長時間的養殖到秋季後,養殖池中殘餌、糞便普遍較多,池水大多汙染較重,有的甚至老化,不利於對蝦的生長,也極易引起各種有害菌(以弧菌、嗜水氣單胞菌為主)滋生。 2、氣溫變化大,對蝦易應激 隨著晝夜溫差加大,水體也會產生劇烈的變化。
  • 蝦虹彩病毒:死亡率高達80%!傳染性極強
    圖片來源:利洋水產部分病蝦表現出黑腳的症狀部分病蝦表現出黑腳的症狀  「從症狀來看,凡納濱對蝦(南美白對蝦)如果出現肝胰腺色淺、紅體、偷死、空腸胃、暴發死亡率高的情況,有可能是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感染引起,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蝦虹彩病毒病。」
  • 龐德彬:引發南美白對蝦EMS的原因是微囊藻毒素
    2014年7月18日上午,在海口會展中心,由《農財寶典》舉辦的「對蝦EMS防控與健康養殖研討會」上,來自廣西對蝦協會的常務副會長龐德彬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蝦病防控經驗進行了分享。  1、很多人說,對蝦EMS是由弧菌引起的,是這樣的嗎?
  • 水色很漂亮,蝦子吃料也正常 為什麼會偷偷死掉呢?
    偷死和中毒是養殖過程中最令人頭疼和害怕的。造成偷死和中毒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個因素大家如果忽略了,可能就會導致對蝦偷死和中毒!這個因素就是池塘的水體分層現象。在養殖的高溫季節,較高的氣溫氣溫給水產養殖水體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養殖池塘中出現了一年中最嚴重的水體分層現象。
  • 南美白對蝦黑鰓、黃鰓發病原因不同,一定分清原因,對症下藥!
    黑鰓、黃鰓是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在每年的8、9月高溫多雨季節最為嚴重。在養殖中,蝦鰓是蝦發病時的一個重要的指示性器官,許多病原都會導致對蝦發生鰓病,這是因為鰓部是蝦體與外界直接接觸的器官,其防禦能力又較弱,所以當感染病原時,鰓部首先受到危害而出現症狀。當鰓病嚴重時,繼而會出現慢料、遊塘、死蝦等現象。
  • 南美白對蝦白便症候群成因及防治
    發病中後期,開始在下風口看到大量的白便聚集,浮在水面、散發惡臭,此時對蝦開始出現明顯減料或不吃料或蝦身瘦弱(殼肉分離),且伴隨遊塘及偷死(蝦腸道發紅或腸道有白色膿狀物),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階段。繼續發展,白便增多甚至遍布全塘。此時病蝦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有的體重下降,變成「乾癟蝦」,池塘內蝦的規格相差懸殊,產量低,餌料係數增高。
  • 冬季養蝦關鍵:預防成本,要低於治療成本
    一是有利於保持中下層水溫,避免水溫劇烈變化,引起養殖動物的應激反應,池塘應保持水深最低在1.5 m以上;二是冬季降雨量減少,如果水位過低,補水不是件容易的事。補水要注意早注水,勤注水,一次注水量不可過多,以免引起池塘水溫變化過大,造成養殖動物的活動量加大而不利于越冬。  一般一次加水量不超過20釐米。  3、控制越冬養殖密度。
  • 養殖戶全五分好評:澳華新推對蝦養殖模式「蝦安康」
    文/湛江市澳華水產飼料有限公司 楊陽 湛江市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與海南島隔瓊海相望,優越的地理環境、悠久的養殖歷史造就了我國對蝦養殖重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湛江市年對蝦產量近20萬噸,佔全國的20%,湛江對蝦以品相、質地上乘,新鮮,可口,健康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贏得了「中國對蝦看廣東,廣東對蝦看湛江」的美譽,但近幾年由於受到養殖環境的惡化
  • 日本對蝦(花蝦)投苗旺季到,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湛江一帶也有部分養殖戶反饋,近期不僅是南美白對蝦、羅氏蝦、斑節蝦的行情受影響,就連一直處於較高水平線的日本對蝦價格也下降得非常明顯,市場方面流通受阻導致行情也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市場對日本對蝦的鮮活程度要求比其他品種更高,因此不少收購商也不敢冒太大的風險去花高價收蝦。
  • 【何工出品】南美白對蝦養殖季度殺手(一):甲藻、裸甲藻
    【何工出品】南美白對蝦養殖季度殺手(一):甲藻、裸甲藻出處:水產熱點 作者:何工 水產養殖網 2016-05-30 18:06:00 今年4月,粵西雷州和徐聞高鹽度地區早造白蝦放苗後不久,出現了大面積排塘、棚蝦大量偷死現象,早造放苗成功率不足三成,直接導致隨後放苗的養殖戶出現觀望心理,這也是今年白蝦養殖戶推遲放苗一個月的重要原因。
  • 如何鑑別對蝦、羅氏蝦、北極甜蝦……一文解決「蝦」認識
    蝦說一生不同的蝦,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對蝦為例,一般會經歷受精卵、無節幼體(6期)、蚤狀幼體(3期)、糠蝦幼體(3期)、仔蝦、幼蝦、成蝦等階段。其中,無節幼體沒有口器,趨光性強,不攝食,依靠自身的卵黃維持生命活動,在2天左右完成6次蛻殼變成蚤狀幼體;蚤狀幼體形成胸甲,生出7對附肢,出現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開始攝食,經過3期(3天)發育為糠蝦;糠蝦幼體再經過3期(3天)發育成仔蝦,終於能夠捕食小的浮遊生物。糠蝦幼體被大量捕撈,便是青島俗稱「末貨」的海鮮。
  • 對蝦轉肝好,才能吃料多,生長快,「轉肝期」如何做到精細管理
    最近到了南美白對蝦放苗高峰期,投苗20天左右就面臨轉肝期的問題,所謂「轉肝期」,其實就是對蝦肝胰腺逐步發育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蝦苗從天然餌料轉向人工飼料,由於這一時期對蝦對外界環境變化非常敏感,自身抵抗力弱,是最容易發病的時期,養殖對蝦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這一階段出現問題,所以轉肝期的養護是非常關鍵的時期。
  • 斑節對蝦精細養殖技術
    蝦苗市場上,非洲斑節王、泰南斑節對蝦等不同的品(種)系同臺競爭,普通養殖戶建議選擇長期口碑較好的大廠家的苗種,小廠家的苗種慎重選擇。放養密度適中,結合硬體條件,可以放到 3 萬~5 萬尾/畝。三、水質調控 斑節對蝦的養殖周期偏長,一般需要5個月左右。在華南地區,50尾/千克以下規格的蝦經濟價值較低,市場需要大規格的斑節對蝦。斑節對蝦對底質的要求較高,在養殖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底改工作。
  • 吃了這麼多年的蝦,你認得清對蝦、河蝦、甜蝦、草蝦、基圍蝦嗎?
    太湖白蝦 中國人吃東西講究原產地,而淡水蝦裡最極品的非太湖白蝦莫屬,太湖白蝦也與白魚、銀魚一起並稱太湖三白。 太湖白蝦。圖/網絡 它的學名其實是秀麗白蝦,在全國很多水域都有出產,當然太湖出產的最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