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地圖」背後的故事

2021-01-11 虎嗅APP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引發的疫情,估計大家每日刷手機時都會查看一下「疫情地圖」。從地圖中大家可以直觀地了解疫情空間分布、數量和高發區域等狀況,從而評估自己所在區域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因需求不同,多家媒體、大學科研機構、國家相關部門等紛紛繪製和推出了不同形式的「疫情地圖」。



全國新冠肺炎分布圖(截至3月1日)  | 丁香醫生


1854年倫敦霍亂地圖


傳染病學歷史上就有利用「疫情地圖」成功發現病源,並改變了公共衛生及城市設施的經典例子。現在讓我們回到十九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倫敦,重溫一下當年霍亂大流行事件。


當時的倫敦正處在工業革命和城市化的進程中,空氣汙染嚴重,生活汙水和廢物隨處傾倒,街上終日瀰漫著燻天臭氣,城市整體衛生狀況非常差。如果不幸染上霍亂,病人都會有上吐下瀉的症狀,嚴重者會因過度脫水,引發休克和其他併發症,最終死亡。當時歐洲多地頻繁暴發霍亂,每次爆發都會奪取上萬條生命。


霍亂傳播最流行的主張是瘴氣理論,即霍亂主要是由空氣中有毒或汙穢的氣體所引起和擴散的,因此當時人出行時多掩口鼻。1854年9月,倫敦霍亂爆發,政府採取的措施也僅僅是清掃糞便,將汙水直接倒入泰晤士河。


一位名叫約翰·斯諾的英國麻醉醫生,在助理牧師亨利·懷特海德協助下普查了蘇荷區附近的居民死亡與城市設施,以黑色橫線標明霍亂死亡的數量的地點,繪製出死亡地圖。


Soho區的霍亂分布圖與John Snow醫生 | slideshare.net


地圖上顯示出,寬街附近的死亡病例都圍著這該街唯一水泵,而臨街因為酒廠工人大多飲用免費的啤酒而沒什麼死亡。霍亂死亡病例多少及分布都與距離汙染水泵的遠近有關,由此確定了霍亂流行與透過受到汙染水源傳播。


約翰·斯諾的這一觀察發現使得英國逐步意識到清潔的供水和排水系統的重要性,也被視為流行病學的發端,因為他探尋了傳染病的傳播與空間關係,從而為後來確定霍亂幹預措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至今還會在公共衛生、地理學,城市規劃等課堂上作為經典案例來講,因為它不僅僅是改變了城市衛生系統,更重要的是利用圖示的方法揭示了數據背後的環境問題,從而從根本上找到病源和病因,並應用在城市疾病管理,對城市規劃和發展影響深遠


城市氣候環境圖


流行病的疫情狀態是緊急而短期的,但是大眾的健康狀況還會長期受到所在地區的氣候和環境因素影響。氣候變化直接或間接改變了自然環境和氣候狀況,進而影響了一些決定健康的基本因素,甚者導致一些流行病的潛在擴大,從而威脅人類健康。


例如:持續的高溫酷暑會影響市民睡眠質量,引發戶外工作者的中暑甚至死亡,誘發慢性病的惡化;暖冬和降雨的增加可能會引發蚊蟲的滋生,從而增加蚊媒病毒傳播和感染風險,常見的有:登革熱、日本腦炎、黃熱病等。


持續的高溫酷暑容易引發戶外工作者的中暑 | bbaqw.com


目前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因為城鎮化和工業化使得城市環境主要為人工環境代替了自然植被環境,也衍生了一系列城市環境問題和特點。特別是隨著城鎮居民人均壽民的增長,很多時候會存在與慢性病共存的狀態。如何確保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在城市規劃中評估城市氣候與環境,達至宜居舒適?是城市管理者和規劃師所面臨的挑戰。


早在二戰結束後,德國率先開展了加強地理科學的圖示化研究與規劃應用方面的探索。1970年代,巴伐利亞州斯圖加特市、奧斯堡、慕尼黑和紐倫堡等地相繼開展了城市氣候環境學的研究,希望進一步了解建成區和綠地對當地城市氣候和空氣品質的影響。綜合地形地貌信息、航測圖、熱成像圖、土地利用信息以及都市通風廊道等研究成果,研究者繪製出了城市環境氣候圖。


城市環境氣候圖構成


在城市氣候分析圖的製作過程中,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分析。第一是針對熱環境的分析,主要分析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城市居民舒適度分區。第二是針對城市風環境的分析,概括地繪製出當地空氣交換、循環及風流動的模式,海陸風,山谷風,以及當地盛行風向等)及阻擋風流通的建築物或工廠等。第三是確定空氣汙染區域,特別需要表示出人為汙染源和受汙染影響不同程度的區域


通過對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了解城市熱環境、空氣流通以及空氣汙染分布狀況,分析現存城市氣候狀況,探測問題區域和潛力氣候環境資源分布。目前在世界上已有二十多個國家超過五十多個城市開展了城市環境氣候圖及其相關研究。


2003年和2006年歐洲熱浪事件後,更多的歐洲國家紛紛在城市環境氣候圖框架之上開始加強與氣候變化相關聯的空間規劃研究。例如,在法國從2008年開始,一個名為EPICEA的研究項目針對巴黎的氣候變化影響開展涉及多學科的研究,以圖示的方式分析2003年巴黎的熱浪事件。其中巴黎死亡過量的數據結合環境要素包括覆蓋面,屋頂材料、建成區、綠地、和水面均被考慮,並繪製成基本分析圖層。從2000年開始在亞洲高密度城市,如:東京、大阪、名古屋、新加坡、胡志市、香港、澳門、高雄等地也於相繼開展了該方面的研究。


香港的城市環境氣候圖案例


香港城市環境氣候圖的研究和實施源於2003年SARS,香港政府決心改善城市環境,特別是提升居住品質,因此第一步就需要全面了解城市環境和氣候狀況。


從2006年開始,研究人員和規劃部門以及香港天文臺氣象人員協力繪製城市環境氣候圖。香港城市形態複雜且土地混用,所以在製作時,除了土地利用信息、地形地貌信息、植被信息以及風環境信息,更納入詳細精準的城市形態信息,如:建築樓宇、群房、街道和室外公共空間等信息被用來計算高密度城市的地表粗糙度和市區熱容量。同時,針對亞熱帶城市氣候狀況,開展了定點現場實地城市氣候測量研究、市民熱舒適度問卷調查、電腦數值模型模擬研究以及風洞試驗。


通過這些研究,對於香港高密度城市氣候環境的理解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校準,更好的了解到高密度都市形態與氣候環境的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聯繫。另外,香港城市環境氣候圖也採用人體生理等效溫度來評估城市居民舒適度的狀況和分布。透過該圖,政府決策者和規劃師可以直觀地了解香港夏季的城市氣候與環境的空間分布狀況,也能標示出「城市氣候敏感區域」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改善設計和城市管控。


香港城市環境氣候圖 | 參考資料[10]


基於城市環境氣候圖,研究者們還繪製出了高解析度的香港城市汙染PM10濃度分布地圖和夏季高溫分布地圖,從而便於大眾了解健康暴露風險,以及政府開展幹預措施的實施,譬如:巴士站的分布管控、社區中心在高溫熱浪之下的開放設置等。


香港PM10濃度分布地圖 | 參考資料[11]


香港高溫日間和夜間分布地圖 | 參考資料[12]


疫情地圖引發的思考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每個地圖繪製背後都有其不同的出發點和需要達到的目的。製作地圖的過程其實是對現實三維世界信息的提取和凝練,再以二維圖示的方法結合地理空間信息,並通過製圖綜合和概括,利用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註解等手段繪製出來, 達到直觀、形象、易讀的視覺效果特點。


製作地圖的過程其實是對現實三維世界信息的提取和凝練 | Pixabay


地圖初始是為了軍事需要而製作的。隨著地理大發現以及經濟活動的興盛,各種行業也開始產生對專題地圖的需求。近期的「疫情地圖」熱,帶來了數以億計的點擊率和瀏覽量,也從側面反映出地圖學作為疫情新聞信息的媒介的重要性,以及圖示化信息的直觀易懂性。疫情地圖還被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比如人流和物流管控、社區隔離、城市疫情監察和預防控制等等。


截至2019年,我國擁有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達130個,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未來也許還會有更多超大城市甚至是超大城市群的出現。大城市一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多樣,但是另一方面對龐大的高密度人口、密集的居住環境、頻繁的城際來往、擁堵的交通都使得城市問題趨於複雜化,管理城市也變得極具挑戰。此次疫情也許會隨著時間而被淡忘,但是城市風險管理確是不可以鬆懈。


此次疫情快速暴發和傳播,以及目前的有力管控,都使得我們作為研究者不得不重新審視和重視多學科交叉融合,特別是如何開展公共衛生、環境科學、城市氣候、城市規劃和管理的跨學科研究,將相關數據與地理空間、時間的信息結合分析,從而在未來及時發現城市問題、避免更大的城市災難發生,減低民眾的傷亡,更好地進行風險與危機管理決策。



         


相關焦點

  • Google地圖之野望:你所不知道的背後故事
    舉個例子,你要從美國西海岸的 San Francisco橫跨美洲大陸到東海岸的Boston,只需用Google地圖搜索一下即可。然而,在你開著車一路暢通無阻地享受Google地圖的優質服務的時候,你是否會想:「這幫傢伙是怎麼做出這樣的產品的」?近日,Google就向《The Atlantic》高級編輯Alexis C. Madrigal獨家披露了Google地圖的背後故事。
  • 疫情之下 一個人工智慧地圖的自我進化
    被很多人忽視掉的一點是,地圖服務在這其中做了很多事情。疫情期間,它的工作可不只是提醒你「減少出行」那麼簡單。積極響應,第一時間推送疫情信息百度地圖在這段時期的反應和自我進化速度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它成了疫情期間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綜合渠道,一些機構也用百度地圖提供的出行數據來幫助開展防控工作。
  • 疫情背後,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
    哈工大報訊(梁英爽 由培遠/文)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湧現出許多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人,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中有衝到疫情前沿的保安中隊長,有慷慨解囊、守望相助的師生,有發揮餘熱的退休黨員,更有舍小家顧大家的公寓領班……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使命與擔當,溫暖付出的背後,是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 繪製全球疫情實時地圖的中國留學生
    董恩盛(右)和杜鴻儒(左)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追蹤地圖背後付出大量心血和勞動。正是這樣的專業敏感度和對疫情信息的敏感度疊加,使得他們較早意識到製作世界疫情地圖的意義和價值  美東時間5月7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追蹤地圖顯示,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病例已超過375萬,死亡病例超過26萬;美國確診病例超過122萬,死亡病例超過7.3萬。  地圖底色黑沉,而疫情血紅。
  • 地圖戰「疫」背後,是BAT的「圈層生態」之爭
    恐怕沒人會想到,這個以「宅」為最大貢獻的時期中,除了各種娛樂項目外,導航地圖產品也能一躍而起,迅速走紅。在今年的疫情期間,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主流導航地圖產品紛紛上線「疫情地圖」、「發熱門診」、「復工地圖」等疫情專項服務,給這個黑暗時刻裡帶來了不少的信息幫助。
  • 青島疫情查詢地圖上線
    青島疫情查詢地圖上線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2.16 星期日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楊曉琛    本報2月15日訊 日前,由青島日報全媒體平臺開發的 「青島疫情查詢地圖」正式上線。
  • 美國確診超50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地圖成全球矚目中心
    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先打造的疫情地圖已成為最受關注的、最權威的數據來源,日訪問量一度超過20億次。而這個網紅地圖的背後,是兩位中國博士生和他們的導師Lauren Gardner。「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突破170萬。緊要關頭,各國的疫情數據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第五人格新地圖湖景村背景故事劇情 茅草小屋杳無人煙
    第五人格新地圖湖景村背景故事劇情 茅草小屋杳無人煙時間:2018-05-31 21:44   來源:萬家熱線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第五人格新地圖湖景村背景故事劇情 茅草小屋杳無人煙 第五人格手遊遊戲中有一張類似漁村的地圖湖景村,整體有一種陰森神秘的感覺,不過小夥伴們肯定不知道其背後有許多隱藏的故事和秘密
  • 「新浪發布疫情地圖顯示上海疫情嚴重」?別被帶節奏了
    今天上午一則「新浪發布上海疫情地圖顯示疫情嚴重」的傳言在微信群內傳播傳言稱,「早上新浪網發布的上海疫情地圖。浦東嚴重,寶靜普長徐閔松七個區都有了,楊虹黃嘉青奉金七個還沒有,但要小心了。」隨傳言一同傳播的,還有一張名為「上海疫情」的地圖。地圖上,浦東顯示為橘紅色,寶山等其他區也覆蓋較淺的顏色。
  • 黃偉明文化筆記《背影》:影像背後的故事
    黃偉明文化筆記《背影》:影像背後的故事 發表時間:2011-03-24   來源:解放日報 有著「記者」和「畫家」兩個身份的黃偉明,將多年來對藝術與環境、社會、時代關係的觀察與思考凝成一冊,以一個個畫面為切入點,講述影像背後的故事和體悟,名之《背影》。  這個「背影」,沒有絲毫垂暮龍鐘的老態,相反的,那些發表於數年前的文章,讓我們嘆服作者對藝術話題的前瞻把握。
  • 溫州塵戰:硬核疫情防控作戰圖的背後力量——訪溫州設計集團勘察...
    採訪溫州設計集團(以下簡稱設計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副院長徐剛後,由地理信息在疫情的立體空間防控作戰中的應用與作用,可窺見溫州戰「疫」兵法一二。2020年1月23日(農曆二十九)臨危受命,設計集團組建「防疫攻堅隊」以來,33名技術骨幹已連續作戰一月有餘,與時間賽跑,以技術戰「疫」,高效率、高強度、高責任、高水平地奮戰在疫情防控作戰圖背後,為科學、專業、實時、精細、全面阻擊疫情奮力一搏。
  • 榜樣的力量#萬博思圖新冠全球疫情地圖
    為了追蹤全球疫情演變,同時幫助國內做好國際人口流動管控,萬博思圖再次緊急上線新冠全球3D數據地圖疫情,以強大的系統交互、酷炫的視覺體驗,實現對全球疫情的可視化追蹤呈現。,為了可視化追蹤國際疫情演變,助力國際人口流動管控,萬博思圖正式啟動新冠全球疫情可視化地圖項目。
  • 我的抗疫故事|春節 疫情 感動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
  • 點我即查:全球實時疫情地圖!
    點我即查:全球實時疫情地圖!2020-12-29 0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新冠疫情仍在蔓延
  • 同「芯」抗疫 國重顯「微」探秘疫情背後的科學故事
    新冠疫情期間圍繞「科技抗疫」,活動邀請上海微系統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研院負責人進行深入人心的訪談,了解到各自承載的重大使命,以及疫情期間為保證「重大任務不中斷,疫情攻關有成效」而做出的艱苦努力。上海微系統所「晶片」特色研究領域及抗疫成果是民眾關注的熱點,活動為此設立「新冠病毒測試,超快能有多快」「隱藏在額溫槍價格暴漲背後的秘密
  • 150億訪問的疫情地圖,背後有兩個中國學霸!中國人的牛讓世界驚嘆!
    近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國傳播,多國主流媒體或政府衛生部門在進行疫情更新發布時,都在引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數據更新圖。而這份目前受關注度最高的疫情圖,由兩名中國留美博士創作和維護!全球主流媒體引用最多的疫情數據來源創作者為兩名來自中國的博士生一張黑底、紅點,左右兩側列著各國確診、死亡和恢復病例的地圖,成為近來全球主流媒體在報導新冠疫情時普遍採用的背景圖片。這是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實施檢測的統計圖表。
  • 世界各國新冠肺炎疫情地圖排行最新 全球肺炎感染分布地圖
    【#全球疫情動態#:韓國、義大利、伊朗及法國累計確診病例超2.2萬例】綜合外媒報導和數據統計,截至北京時間3月9日10時,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7382例,義大利累計確診7375例,伊朗累計確診6566例,法國累計確診1126例。(來源:環球網)  【#韓國義大利伊朗累計確診總和超2萬#】一圖了解新冠肺炎世界疫情形勢。
  • 中國首款「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覆蓋全國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首款「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覆蓋全國中新網成都2月14日電 記者14日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由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陸川博士和閻鏡予博士組織技術力量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疫情衛星地圖」——新冠肺炎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已覆蓋全國。
  • 疫情之下,數據的 100 種表達
    疫情實時地圖、擴散路徑還原、感染人數建模、問卷信息收集……有數編輯部整理了一批優質數據項目,來看數據的100種表達方式,重溫數據創作者們在這次疫情中貢獻的力量。本文分兩大部分,一是從病例數據、人口流動、知識科普、應對措施、疫情影響五大角度出發的作品匯總,二是觀察了上百個疫情數據作品後我們的一些思考。
  • 日本網友疫情在家太無聊,打開谷歌地圖結果發現了……
    疫情期間,有日本網友 @TeacherUfo 因為呆在家中實在太無聊,突然想看看在遠方的家鄉,卻因此發現谷歌地圖街景中,出現自己已故的雙親……  這一前一後的短短兩個畫面,感動了不少網友,也影響了一些人通過谷歌地圖「回」老家看看,結果有了意外收穫。  「嘗試去已故父親生前的公司看看,還真就找到了他,拍得很清楚」 @AKara4mo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