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中六君,前段時間吳彥祖因為再次患闌尾炎上了熱搜,甚至還不忘調侃:「兩次闌尾發炎,我是不是該去買張彩票?」。於是我就很好奇,闌尾在什麼地方?它有什麼作用?
闌尾位於我們的右下腹,是盲腸的延伸器官。常常被吐槽是人體最沒有用的器官,也經常被人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器官。
但闌尾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非常常見,那麼好好的闌尾為什麼會發炎呢?
闌尾為什麼會發炎?
闌尾位於人體腹腔右下方,迴腸與盲腸的交界處,細長彎曲,像一條小蚯蚓。
闌尾炎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闌尾的炎症改變,在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以20~30歲的青壯年發病率最高,約佔40%;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比例約為2~3:1。
01
闌尾管堵塞、梗阻
闌尾是一條細長的盲管,管腔的面積較小,有一端是封閉的,有一端與大腸是相通的。因而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如水果籽、穀殼,動物骨頭等,還有一些細菌都有可能從腸道跑到闌尾中,堵塞闌尾。
而堵塞若長時間存在,管腔內壓增高,壓迫闌尾壁,就會引起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也可能因堵塞物的摩擦導致闌尾管腔受損,從而引發感染,最終導致闌尾炎的出現。
02
淋巴組織感染
闌尾壁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當這些淋巴組織遭受病原體感染時,就會導致闌尾出現急性炎症,這也是造成急性闌尾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03
細菌感染
闌尾屬於腸道,本身就有許多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厭氧性鏈球菌等,若出現黏膜破裂或者梗阻,內憂外患,闌尾就容易被細菌攻陷,導致闌尾炎。
04
腸胃功能障礙
闌尾炎的產生還可能是腸胃道功能障礙引起,那些經常腹瀉、便秘的人,更容易發生闌尾炎。
在這些腸胃功能障礙影響下,內臟神經反射導致了闌尾部位的肌肉跟血管壁痙攣,超過一定時間和強度也可導致闌尾血供障礙,繼而引發了急性炎症。
如果炎症沒有得到控制,有可能會發展成為化膿性闌尾炎,進而有腸壞死、腸穿孔的風險!
闌尾炎的常見表現
闌尾炎的症狀與吃壞肚子或者腸胃炎的情況很類似,常容易混淆,一拖再拖,易加重病情,因而要學會辨別,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① 轉移性腹痛:初期,腹痛出現於臍周和上腹部,多為悶痛、痛感不劇烈,呈陣發性;一般在幾個小時(6~8小時)以後,腹痛逐漸轉移,並最終固定在右下腹,呈持續性。
這種轉移性腹痛,大約佔闌尾炎患者的70%~80%。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患者一開始就表現為右下腹痛。
② 腹痛的同時,肚子變得硬硬的,有點兒按不下去的感覺;
③ 發熱,一般發病幾個小時後即可發熱,隨病情發展體溫上升到38-39℃甚至更高;
④ 噁心嘔吐、厭食;
⑤ 站起來走動幾步或者是排尿、排便動作都可能讓疼痛加重,只想躺著蜷曲身體。
得了闌尾炎就要一刀切?
很多人覺得闌尾並不重要,可有可無,而且前面也有提到闌尾炎會導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那既然如此,一經發現,是不是就該切除掉?
01
闌尾並不多餘,不能想切就切
闌尾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也是人體的一個免疫器官。儘管與其他免疫器官相比,闌尾的免疫功能較弱,但並不多餘。
其能夠促進淋巴B細胞的成熟,參與腸道免疫;還能幫助腸道蠕動,增強腸道動力,減少便秘的發生;並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也就是說,如果切除闌尾,其實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因而那些想著提前切掉闌尾,以求保險的朋友,要慎重。
02
該不該切,需要醫生對病情進行評估
闌尾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對於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急性闌尾炎一旦確診,就需要馬上進行手術把病變的闌尾切除;如果是孕婦的話,盆腔充血,闌尾炎症發展的速度會更快,應該馬上進行手術。
而慢性闌尾炎一般都建議先保守治療,儘可能的保留闌尾。但若是症狀較重的話也需要馬上手術。
另外,可能還會有一些特殊情況,如闌尾周圍組織出現腫脹,則需先保守治療,等腫脹消失再進行手術治療。
所以,闌尾切還是不切,應該聽取醫生的意見。
胃腸、腹壁及疝外科 周太成 副主任
主持工作
廣東省醫師協會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病學組組長,外科學博士
學術任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疝外科健康促進學組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疝與腹壁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委員會胃腸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結直腸管理分會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門靜脈高壓症管理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市青年醫師協會委員。
學術專長:擅長胃癌、結直腸癌、胃腸道間質瘤等惡性腫瘤,痔瘡、肛瘻、肛裂、肛周膿腫、直腸脫垂等肛門良性疾病,腹股溝疝、切口疝等腹外疝的外科治療。
對門靜脈高壓、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腸梗阻等急腹症的外科治療也有深入的研究。
出診時間:周三下午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戴希安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圖/圖蝸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