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計劃利用基因工程 改造海洋微生物值得警惕

2020-12-04 中國軍網

據「防務一號」網站報導,美國海軍日前計劃通過基因工程,將普通海洋微生物改造成生物探測網絡,用來探測敵方艦艇、潛航器發出的信號。

據悉,該項目將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負責,初步設想是從海洋中獲取一種分布較廣的微生物,通過基因工程等技術改變微生物基因組成,使其在探測到敵艦攜帶化學物質後,向環境釋放某種電子或生化標記信號,達到檢測和發現周圍海域敵方潛艇潛伏狀況的目的。

當前,美海軍使用的海洋探測傳感器成本高昂,不利於大範圍使用。該項目在前期階段時,美海軍曾試圖通過讓現有海洋生物對敵方艦船做出特定反應達到探測目的,但由於這種做法不確定性太高且收效甚微被放棄。後來,該項目轉為通過基因工程對海洋微生物進行定向改造,獲取高效廉價探測方法。

與傳統探測方法相比,利用大量存在於海洋中的微生物作為探測信號,可大大降低探測成本,且易於大面積應用,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同時,因敵方無法使用傳統暴力手段應對,也減少了作戰武器的使用和不必要傷亡。

對美軍而言,推行該項目並非天方夜譚。一方面,美軍擁有龐大的微生物信息庫,收集記錄全球海量微生物的生長狀態,為美軍研製特種需求的微生物提供基因信息支撐。另一方面,美軍此前已經掌握在複雜環境下將DNA編程傳送給各種細菌的技術,突破合成生物學應用於軍事領域的主要障礙,給日後發展奠定技術支撐。

然而,利用合成生物學對生命進行改造會帶來不可預測的結果,應用到軍事領域時,問題會變得更尖銳,產生的一系列倫理爭端等「次生危害」則更不容忽視。一方面,從合成生物學角度出發,美軍以自我需求為中心、肆意改變自然界生命軌跡的做法,可能帶來新物種威脅。另一方面,美軍對於合成生物學軍事應用的嘗試,一定程度上加劇世界範圍內非傳統安全威脅。儘管美軍研發項目的初衷是通過開發海洋微生物製造探測網絡,但不排除未來開發探索致命性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此外,與基因工程的商業應用不同,人類目前對通過基因改造生成的生物武器的界定和判斷尚不明確,大規模的軍事應用和推廣可能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誠然,利用基因工程,嘗試改變生命形態,將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生物轉變為利己的「武器裝備」,對於軍隊實力的提升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從人類角度出發,這種做法更需要權衡帶來的不良影響和潛在爭端。從某種意義而言,美軍對於海洋微生物探測網絡的嘗試正是在生物武器邊緣的試探,是一場將全人類利益和安全作為賭注的博弈,帶來的後果可能是其無法承擔和負責的,對此不得不提高警惕保持關注。

相關焦點

  • 基因武器:值得警惕的「潘多拉」魔盒
    就拿前沿生物技術來說,它既能增進人類福祉,也可鍛造武器,威脅人類安全。2日有媒體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證實,有人在有目的地採集俄羅斯人的生物信息。消息一出,即遭爆炸性傳播。俄媒隨即報導,2017年夏,美國空軍宣布招標採購12個「正常人類核糖核酸」樣品和27個「正常新鮮冷凍人體滑膜」樣品,所有樣本都應在俄羅斯採集。一些俄羅斯專家懷疑,這與美國正開發一種針對俄羅斯人的基因武器計劃有關。
  • 人類引以為傲的「基因改造工程」,早已被這些生物玩轉了
    基因技術可謂是為現代人類帶來了諸多好處,比如轉基因技術緩解了全球人口暴漲與糧食緊缺之間的矛盾。再比如,在醫藥領域的廣泛利用為治療疾病和緩解病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如今,基因工程已經應用到了農業、工業、生物技術等多個領域。
  • 美軍正在啟動一項基因改造計劃,網友:害人者終害己!
    近日,美國媒體報導,美陸軍正在啟動一項神秘的基因改造計劃,讓老鼠體內產出神經性解毒劑,這樣一旦發生化學毒氣戰,老鼠僅依靠自身就能抵禦外界毒氣,並且免疫效果可以保持長達數月之久。身穿防化服的士兵美軍認為,目前還沒有發現基因改造對老鼠產生什麼有害影響,也沒有發現老鼠對此產生抗體或排異反應。
  • 南海海洋所等利用生物合成技術獲得強效抗結核抗生素
    agent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報導了從深海放線菌中發現了具有抗結核桿菌系列活性物質,通過生物合成技術優化改造獲得低細胞毒活性、強抗結核桿菌活性的化合物怡萊黴素E。  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洋微生物資源,其代謝產物尚未被充分發掘利用。深海環境營養匱乏,生活在深海的微生物為了爭奪生存空間,會產生抗生素抑制周邊微生物的生長。研究人員利用這一化學生態學原理從深海微生物中篩選抗菌活性物質。經過篩選,他們發現一株深海(-3560米)來源的放線菌發酵提取物對抗恥垢分枝桿菌具有較強的選擇性抑制活性,並對腫瘤細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型微生物獲成功
  • 中國優質工程建設發展計劃-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基因工程技術為基因結構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為人類提供了大量優質的發酵產品,還在環境治理、金屬提取、臨床診斷、基因治療和改良農作物方面有了突出成就。基因工程的出現,為臨床醫學和提高農作物產量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基因研究不僅能夠為篩選和研製新藥提供基礎數據,也為利用基因進行檢測、預防和治療疾病提供了可能。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推動了基因工程的迅速發展。
  • 酶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基因工程,這些生物技術在飼料生產中的應用
    目前生物技術主要是指:利用生物體系,應用先進的生物學和工程學技術,改變生物的某些特性進行物質轉化,生產人類所需的各類單體或複合體產物。1、酶工程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它作為生物催化劑,在許多化學反應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 基因工程的奧秘,高中生物知識點
    誘變育種也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雷射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等)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右變肉種的優點。誘變育種的優點:提高變異的頻率,加速育種進程。誘變育種的缺點:方向難把握,難集中多個理理想性狀。
  •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型微生物獲得成功
    通過巧妙的基因操縱行為,美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一個細菌基因組移植到酵母中,經改造後再將其移植到一個中空的細菌殼中,從而產生了一個新的微生物。此項技術為對實驗室中很少研究的生物體進行基因改造提供了一種更簡易的途徑,對培育生產燃料或清除有毒化學品的微生物也有重要價值。
  • 什麼是基因工程?轉基因與基因工程的區別!
    基因工程就是按照生物體遺傳變異的規律,預先縝密地設計出改變生物遺傳特性的方案,有目的地去改造生物。如果說DNA雙螺旋模型開闢了分子生物學的新紀元,那麼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技術的建立則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認識基因、改造基因、利用基因的新世紀。
  • 生物選修3-「基因工程」提問內容
    按照人們的意願,把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提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後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裡,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又叫做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7.哪些基礎理論為基因工程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PCR技術的發明9.基因工程的別名----DNA重組技術或基因拼接技術操作環境---生物體外操作對象----基因或DNA分子操作水平-----分子水平特點-----定向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
  • 科學家想用地表最強生物的基因改造人類
    圖片來源:NASANEXTMIND誰是地表最強生物如今,科學家想用水熊蟲的DNA來改造人類。據外媒SPACE報導,威爾康奈爾大學遺傳學家克裡斯.梅森(Chris Mason)稱, 想用水熊蟲的DNA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使得人類能夠承受致命的宇宙輻射,從而完成火星之旅。
  • 坐擁全球兩百多個生物實驗室:美軍拿著生物防禦經費做了什麼
    馬裡蘭州的德特裡克堡生化武器基地此時,美國海軍建立了批量生產生物戰劑的工廠,並配有明確的使用方法、程序和方案。1944年,美軍情報人員誤以為日本制定了高級生物戰計劃,次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老兵狀告美國國防部,揭露了美軍在士兵身上進行駭人聽聞的人體試驗醜聞。*2014年,美國政府生物實驗室連續曝出多起安全事故,涉及炭疽桿菌、天花病毒、H5N1病毒等。當年10月,美國暫停多個病毒改造項目,其中包括禽流感病毒改造試驗。然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7年12月解除了相關資助禁令。
  • 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製了自發光植物
    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製了自發光植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0:45:22 俄羅斯科學院Karen S. Sarkisyan研究團隊近期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產生了自發光植物。
  • 基因真的決定了智商嗎?我們能通過改造基因來改造智商嗎?
    基因真的決定了智商嗎?我們能通過改造基因來改造智商嗎?該領域已將「父母忽視」一詞擴展到「基因忽視」一詞,這表明如果我們在允許的情況下不利用基因工程或認知增強來改善我們的孩子,這也將會是虐待的一種形式。另一些人,比如在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教授美國研究的大衛•科雷亞(David Correia),設想了反烏託邦式的結果,富人利用基因工程將其在社會領域內的權力轉化為基因組自身的持久密碼。
  • 美軍機又闖南海,距中國廣東最近僅47.81海裡,一細節值得警惕
    近日,美軍機又一次闖入南海,距離中國廣東最近僅47.81海裡,其中一處細節值得警惕。據環球網9月26日報導,當天上午10時許,「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26日派出包括EP-3E及P-8A偵察機到南海上空偵察,其中,EP-3E偵察機最近距離中國廣東沿海僅有47.81海裡。
  • 自我刪除基因技術或將能消除基因改造蚊子給環境帶來的風險
    對付這些令人討厭的昆蟲傳播的疾病是一種降低它們致命性的方法,其他一些人則在尋求通過基因工程從吸血源頭解決這個問題。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農業生命研究中心的一個新項目就正在尋求對蚊子的基因變化進行「測試運行」,據悉,這些基因變化會被自動刪除。近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用基因工程從不同的角度來對付蚊子,但對生物體進行基因改造然後將其釋放到野外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後果,並且這種後果可能難以逆轉。
  • 生物工程技術中的基因工程,趕緊了解了解!
    197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恩教授,把兩種質粒上不同的抗藥基因"裁剪"下來,"拼接"在同一個質粒中。當這種雜合質粒進入大腸桿菌後,這種大腸桿菌就能抵抗兩種藥物,且其後代都具有雙重抗菌性,科恩的重組實驗拉開了基因工程的大幕。
  • 基因改造究竟會帶來什麼?盤點那些與基因有關的電影
    今天(11月28日)中午12點46分,宣布製造了「基因編輯嬰兒」的賀建奎在第二屆世界基因大會的論壇上現身,並在互動環節回答了一些問題,保證對雙胞胎及其父母負責,會為他們制定完善的醫療服務計劃。   但是,與以往基因工程實驗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次的實驗載體,不是植物、不是小白鼠,不是牛羊,而是一對雙胞胎嬰兒,是活生生的人。   其實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曾經有類似的橋段,小編盤點了幾部與基因有關的科幻電影,你了解幾部呢?
  • 生物選修:基因工程需要注意到的內容,很重要,也容易被忽視!
    生物可以說是理科中的文科,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就很簡單。我們應該發現了一個現象:即使我們都掌握了這些知識點,但是依然不會做題,拿不了高分。在生物的所有知識點當中,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那一部分是最難的,也是拉開差距的關鍵。那麼什麼是最簡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