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嗨!2014》首期現場圖 |
搜狐娛樂訊 2014螢屏熱鬧非凡,在音樂選秀、娛樂綜藝令人眼花繚亂的當下,央視一套率先打破泛娛樂化的節目氛圍,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繼承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有益結合,第二季度連推4檔創新節目,分別是國內首檔全媒體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融合草根情懷與時尚文化的國民級創意脫口秀《嗨!2014》,國內首檔「文化尋根」系列紀實節目《客從何處來》,以及顛覆傳統製作模式的「鄰裡」即興喜劇《喜樂街》,填補了國內同類節目空白。
據悉,《客從何處來》將從4月21日起每周一晚間「22:30檔」播出;《等著我》將從4月15日起每周二晚間「22:30檔」播出;傳統文化類節目《尋寶》在每周三、法制專題節目《撒貝寧時間》在每周四晚「22:30檔」正在熱播;創意脫口秀《嗨!2014》將從4月11日起每周五晚間「22:30檔」播出;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每周六晚「22:30檔」也繼續與觀眾相約聆聽「思想好聲音」。央視一套時刻謹記身為國家電視臺旗艦頻道的主流文化引領責任。在推新過程中並沒有刻意追求「眼球效應」,而是尋求電視社會公益價值與文化傳播價值的體現,通過多元化的節目形態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承擔起主流媒體應盡的責任。
CCTV1打造國內電視文化風向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身為中國電視頻道的「老大哥」,央視一套始終肩負著引領國內先進電視文化的重任。2012年頻道率先打造了「23:30檔」文化精品節目帶,推出《謝天謝地,你來啦》、《開講啦》、《魅力•紀錄》、《撒貝寧時間》等一批創新節目,開闢了傳統「晚八點」黃金檔之外新的黃金時段。如今又通過《等著我》開創了全媒體合作尋人的電視公益新模式,凸顯媒體公益價值;通過《客從何處來》首次嘗試將歷史文化與真人秀、紀錄片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現中華兒女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嗨!2014》引入新的主持人模式,並開啟國內電視「音樂+互動+脫口秀」的全新綜藝類型,倡導積極快樂的生活態度;《喜樂街》首次將街坊家常用即興喜劇的方式搬上舞臺,展現與人為善的鄰裡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央視一套耗費心血打造的新節目並非當下熱門節目的追隨者,相反更像是特立獨行的新節目「試驗田」,無論是引領國內即興表演節目風潮的《謝天謝地,你來啦》,還是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都給中國電視螢屏帶來一陣清新之風,也成為同類節目跟隨的方向。不斷推新、敢為人先,並敞開懷抱與海內外優秀製作團隊攜手合作,央視一套用多元的節目形式和活潑的文藝元素將傳統文化道德與當代價值貫通起來,強化電視的公益性,全面深入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系列精品節目的推出收穫了業界及觀眾良好口碑,同時作為新節目生長的沃土,也正逐漸成為國內電視文化的風向標。
CCTV1推多檔精品節目,掀螢屏文化潮
周一《客從何處來》:文化尋根之旅,描繪鄉愁裡的中國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短短幾句千百年來流傳至今,引發國人世代的鄉愁共鳴。正是基於全球華人共同的家國情懷與文化情感,央視一套經過長時間的策劃打磨,將於4月21日推出國內首檔「文化尋根」系列紀實節目《客從何處來》。第一季節目中,五位跨界名人將沿著家族的脈絡,踏上探尋家史的文化之旅。電影演員陳衝,收藏家馬未都,演藝明星曾寶儀、歷史學家易中天,主持人阿丘,足跡走遍數十個地方,探尋家族幾代人、甚至數十代人的塵封往事。在無數次追問、尋訪、感慨、驚喜或悲愴的背後,試圖與觀眾一起面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等拷問心靈的終極問題。此外,通過節目中的追尋,將個人的命運與時代、與群體、與國家緊密相連,觀眾可以從曾寶儀重走外公1949年遷臺路線的腳步中體會遷臺同胞的鄉愁滋味,還可以跟隨易中天前往異國他鄉,直面中外歷史小說如何評說六百年前的中國家族。
這是一檔全新形式的節目,也是國內電視界首次在節目中嘗試融合明星符號、歷史文化、調查手法、紀錄片技術等多種元素。《客從何處來》是一檔「嚴肅的流行節目」,每一期節目都是一次令人難忘、引人思考,又不失趣味的「尋根之旅」。負責這檔節目策劃與製作的綜合頻道綜合部副主任李倫表示,「在多臺攝像機的忠實記錄下,《客從何處來》通過講述名人祖輩的獨特經歷,尋找傳承其家族文化血脈的精神基因,並且努力描摹出個體與家庭、宗族、國家、民族之間的緊密關係。」《客從何處來》,一場文化尋根之旅,紀錄中國人的鄉愁,刻畫鄉愁裡的中國。
《客從何處來》將從4月21日起每周一晚「22:30檔」播出,以小窺大展現人與家、家與國之間密不可分的情感紐帶。厚重的社會意識、深刻的人文情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潤物無聲,也為國內電視節目的創作引領了新方向,拓展了新思路。
周二《等著我》:聚焦人性,集結媒體,傳遞正能量
《等著我》是由中央電視臺與全國紙媒、廣播、網絡與新媒體等全媒體渠道強強聯合,在公安部與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攜手公益事業單位以及上萬名志願者共同發起的一項公益尋人行動,打造全國首個國家力量全媒體尋人平臺,其宗旨為「愛心接力,助力團圓夢,讓心不再等待」。同時,《等著我》是央視一套推出的又一檔本土原創節目,節目在4月5日清明節當晚首播,首期節目迎來81歲抗戰老兵尋找犧牲戰友的親人,節目播出後即刻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開播伊始欄目組開通的熱線電話就響個不停,不少觀眾通過網絡平臺給予支持,觀眾「含汀」說「感謝節目組給與老人遲來的相聚,願老人從此無憾!」同時迅速在全媒體平臺引發討論和尋人熱潮。從4月15日起,節目將於每周二晚在央視一套晚間「22:30檔」推出。
「等著我」公益尋人行動源於2010年中央電視臺與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共同承辦的《等著我——中俄跨國尋親特別節目》,節目播出後反響熱烈,獲得業界和觀眾高度好評。如今央視一套打造《等著我》常態節目,進一步拓寬視角,從打拐尋親,到尋覓失聯的故交;從戰場上浴血並肩的戰友彼此尋覓,到尋找默默資助自己多年的恩人……節目從不同角度突出對社會民生的關注,期盼每一個普通百姓都能收穫團圓與幸福。
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寶貝回家」創始人張寶豔,以及演藝界熱心公益的人士趙忠祥、濮存昕等均參與了節目錄製,眾多公益團體、基金會、各界愛心人士也在逐漸參與進來,對當事人進行幫助。闊別螢屏已久的倪萍也因《等著我》而首次回歸,在錄製現場,倪萍的出現贏得觀眾熱情歡呼。她說看完節目樣片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一個尋人故事背後,都關係著不止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幸福。我內心有股強烈的衝動,希望為他們做點什麼,希望幫助他們,也希望更多人看到他們的期盼。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匯聚起來的能量卻很大,如果『臉兒熟』能讓更多觀眾關注到這些苦苦尋找的人,那我義不容辭,也會竭盡全力。」
談到創辦這檔節目的初衷,綜合頻道節目統籌部主任張國飛表示「分離是很多人都難以承受的痛苦,每一個渠道對尋找中的人來說都是一份希望、一線溫暖。我們希望充分發揮國家媒體平臺的號召力,建立起這樣一個渠道。這不僅僅是節目的宗旨,同樣也是媒體的責任。我覺得媒體的公益價值應該遠遠大於它的娛樂價值。」國家力量的介入能夠增進尋人的效率與準確性,公益組織的加盟將發動全社會愛心人士的參與,全媒體的力量則將最大限度地擴展尋人的傳播與知曉範圍。《等著我》正在鋪開一個更為深入、廣泛的尋人平臺,為關注民生、保護百姓權益做出積極努力,傳遞社會溫情與希望。
令人振奮的是,有一位參加《等著我》樣片錄製的越南小姑娘那索,多年前從中越邊境的老家被拐賣到雲南紅河州,因為語言不通多年苦苦找家未果,在登上《等著我》節目的舞臺之後,迅速引發了媒體和「寶貝回家」志願者們的關注,儘管該期節目尚未播出,那索就在大家的幫助下回到了家鄉。張國飛告訴記者,「這才是真正的『媒體的力量』,這也是我們電視節目最應該做的事。不管節目怎麼推陳出新,公益這一塊都是重中之重,非但不能放棄,還要大力弘揚。」
周三《尋寶》:解讀藏品背後故事,傳承中華文化
央視綜合頻道《尋寶》欄目為全國收藏愛好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絕佳平臺,開播至今深受廣大電視觀眾的歡迎,也一直領跑同類節目收視,目前央視一套每周三晚「22:30檔」播出。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古玩數量眾多遍布各地;同時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民眾藏寶意識也日益增強,不僅數量和品種日益豐富,不少「寶貝」還都有著特別的故事。一個尋常的水果盤,一副普通的玉鐲子,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背後,就隱藏著或感人、或驚險、或發人深省的故事,值得人們去品味鑑賞和感悟。《尋寶》製片人尹韜說,「這些東西對於擁有者本身來說,也許就帶著族脈傳襲,承載著全家人的重要記憶。我們希望為全國收藏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更讓觀眾們感受到中國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帶動人們去關注、傳承和保護歷史文物,讓古老的文明代代相傳下去。」
周四《撒貝寧時間》:「撒爾摩斯」生動普及法治文化
法制專題節目《撒貝寧時間》還原真實案例,以探案推理的手法讓觀眾看到「證據在說話」,用生動的形式創新節目普法方式。最值得一提的是節目一改傳統法治節目主持人串場與採訪的作用,直接將主持人撒貝寧打造成偵探「撒爾摩斯」,運用舞美、製作等技術手段,讓小撒在案發現場與演播室之間自由「穿越」,用證據和縝密分析引導觀眾接近真相,使得觀眾成為電視機前的「偵查隊員」,一步步尋找證據、發現破綻、研究推理、實現突破,在極具互動參與感的狀態下更加直觀深刻地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也更進一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節目一經亮相,深受觀眾好評,目前已進入央視一套每周四晚間「22:30檔」播出,節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守法、誠信、友愛、和諧等健康積極的社會風尚。
周五《嗨!2014》:央視新突破,「國民脫口秀」來了!
《嗨!2014》大膽引入全新主持人陣容,將從4月11日起每周五晚「22:30檔」亮相央視一套。節目由央視與天娛傳媒聯手打造,開啟了國內電視「音樂+互動+脫口秀」的全新綜藝類型。50分鐘的節目以嘉賓訪問「嗨聊」和音樂互動「嗨唱」為主要版塊,輔以華麗「開場秀」和充滿驚喜的「彩蛋秀」。主持人謝娜與庾澄慶的「雷哈娜」脫口秀組合究竟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也令人倍感期待。
如今國內綜藝節目正朝著高投入、大製作邁進,然而在這些製作模式和嘉賓陣容都凸顯「高大上」的節目裡,卻缺少了一檔能夠真正把握中國當下的社會脈搏,深度融入草根文化,展現真實的文化衝突的節目。基於此,創意解壓脫口秀《嗨!2014》應運而生。
《嗨!2014》以「國民脫口秀」創新定位,融合了最國民、最熱點、最生活的話題,旨在打造真正契合百姓生活、最接地氣的文娛節目,倡導積極快樂的生活態度,在輕鬆氛圍中把握當下社會文化。觀眾在毫無負擔的狀態下與嘉賓歡度周末晚間時光,又能領略到當下最熱門的話題、最日常的社會生活現狀,節目用大巧若拙的方式描繪出一副當代浮世繪。在這裡觀眾還可以看到嘉賓在螢屏最罕見但也最平實的一面。如首期來做客的鄧超,在《嗨!2014》中的表現是在其他節目中難以見到的。
放眼國際上晚間十點後的節目時段,有眾多舞臺布局清新簡約、話題輕鬆,能夠讓人毫無負擔的著名脫口秀節目,如吉米•坎摩爾主創的《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又稱《吉米雞毛秀》)、艾倫•德傑尼勒斯主持的《艾倫秀》,這些節目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電視臺的標誌性符號,深受觀眾歡迎。《嗨!2014》的出現,填補了國內節目的空白,有業內人士評價,《嗨!2014》是內地綜藝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有望成為國內電視「國民脫口秀」。
周六《開講啦》:老少皆宜公開課,開播迄今零差評
央視一套推出的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每期邀來各行各業的青年榜樣,圍繞成長、夢想、挫折、選擇與未來等青少年關注的話題展開演講與交流,為年輕一代答疑解惑,開啟智慧之門,播出以來獲得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廣泛認可,被贊為「中國思想好聲音」。目前節目相約每周六晚「22:30檔」,為觀眾帶來有思想、有價值、有鋒芒的靈魂演講。今年五一期間《開講啦》將推出關注中國當下青年人思想狀態的4集特別節目「青年中國說」,每期節目將邀請兩位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率隊就「是否要去大城市」、「30歲之前最該在乎什麼」、「看不到未來,該不該相愛」等一系列青春話題展開討論與真誠分享。王潮歌、鄭強、黃怒波、任泉、李栓科、楊揚、盛中國、於明加等都將在「青年中國說」中亮相,展開一場有關青春的大討論,和全中國的年輕人一起「觀自我,看天下」。
六月《喜樂街》:年度神作,90後顛覆傳統製作模式
央視一套《喜樂街》是一檔集全明星參與競演的即興喜劇真人秀節目,近日在北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錄製,錄製現場爆笑不斷,氣氛爆棚。第一季節目中,「搞笑天后」賈玲、「百變女神」瞿穎和「喜劇型男」沙溢「綜藝活寶」李菁將化身為喜樂街原住民,與多位特邀重量級嘉賓一起,為觀眾奉獻最爆笑的表演。為呈現最好的舞臺效果,四人還特別參加了芝加哥「The Second City」即興喜劇表演團隊為期三個月的秘密培訓。節目將於2014年6月登陸央視一套晚間「22:30檔」。
《喜樂街》最大的特點就是「下一步怎麼演?導演知道,觀眾知道,只有演員不知道」。除了四位「街坊」,《喜樂街》還會經常有一線大咖來「串門」,目前包括成龍、林志玲、鄧超、黃海波等人在內的百餘位演藝界人士都已經接到邀請,他們都有可能成為《喜樂街》的客人,體驗一把即興表演的魅力,甚至會在戲中扮演現實的自己。
此外,節目中發號指令的導演也將由業內金牌導演、編劇客串,《泰囧》編劇束煥、趙本山小品御用導演張惠中、王牌導演金韜以及「喜劇節目製作人」王雪純都將參與其中,給觀眾設計出最無釐頭卻又樂在其中的劇情走向。
隨著電視節目推陳出新的步伐越來越快,製作團隊也越來越年輕化。據了解,此次《喜樂街》的導演團隊均為85後和90後,年輕一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無疑是《喜樂街》的又一大亮點。
《喜樂街》關注的話題都緊貼「大齡女相親」等熱門社會話題,用積極的調侃、樂觀的精神倡導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傳遞社會正能量。對此綜合頻道節目部副主任過彤表示「我們肯定不能放棄綜藝節目的表達,但是作為國家級媒體平臺,我們更看重的是節目的社會功能,以及公益價值、文化價值的呈現和傳播,而不僅僅是為了收視率去做節目。每一檔節目的推出,都希望它能準確把握和反映時代脈搏,做到娛樂、公益和社會效應的有機統一,能夠貼近百姓生活,能夠直擊我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