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搜尋引擎輸入「寫作」兩個字,你會看到有一個又一個「寫作變現」、「月入過萬」的課程的搜索結果,不管是硬廣還是軟廣,都會讓人眼花繚亂,更讓人熱血沸騰。只是寫作而已,誰不會呢?於是你恨不得馬上提筆寫就一百幾十篇文章,做著通過寫作實現財務自由,從此登上人生巔峰的美夢。
且慢,先不說你能不能憋得出第一篇文章,就算你真的可以,再看看你寫出來的文章,真的有10w+的爆款潛力嗎?是不是感覺慘不忍睹,比小學生寫的作文好不了多少呢?所以在你真的決定走上這條路前,倒不如先壓抑興奮的心,靜下心來,看看這本美國高中生3年的課本、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必備讀物——布蘭登·羅伊爾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薄薄的書本用簡潔的語言,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方面,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效寫作原則,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可讀性,讓無論是零經驗的寫作新手還是久經沙場的寫作老手,都會有所收穫。
作者布蘭登·羅伊爾畢業於哈佛大學,是美國著名的考試培訓機構Kaplan的主管。任職期間,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言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除了出版《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外 ,還有《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等經典著作,這些書籍已經成為了全球英文寫作、語法、邏輯推理領域的標杆之作。
雖然這本書是作者為英文寫作而出版的,但是對於用中文寫作的我們,依舊是十分有用的乾貨大成之作。我來說一下書中感覺特別有啟發的幾點:
一、說明文不是懸疑片,開門見山很重要。
我們日常寫作的類型,無論是日常報刊雜誌的文章、大學論文,還是公眾號的觀點文,這些通常都是說明文。與小說故事文這些虛構性寫作不同,說明文是屬於非虛構性寫作,它的目的是告知、解釋或說服,不是給予啟發或者娛樂。
在寫說明文的時候,作者不宜和讀者玩捉迷藏的遊戲,應該把觀點鮮明地放在文章前頭,形成「自上而下」的寫作結構。
《溝通聖經》中關於提高閱讀效率的篇章中說過,在進行略讀時,可以只讀每段第一句話,這樣便可迅速獲取文章大意。如果如是操作之後,仍然雲裡霧裡,那就不是讀者的錯,而是作者的錯了。
所以,一名優秀的說明文作者應該做到讓讀者開門即見山,推窗即眺海。
二、個性化的例證讓你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全世界的悲傷,不如落到一個人身上的悲傷有感染力。同樣,泛泛而談的觀點,不如具體、準確的個性化例證更有說服力,我們來看看:
「我擅長使用辦公室OFFICE軟體。」
「面對一張信息量龐大的表格,我會使用EXCEL中的數據透視表對其進行分析,迅速獲取自己想要的數據;面對一篇文章,我會用WORD對其進行編輯排版,使它更具可讀性;如果我要進行一場演講,我會使用PPT製作一份輔助演示稿,讓我的演講內容能更清晰地傳達給聽眾。」
以上兩句話,哪一句更讓你信服呢?
除了事例和數據更讓觀點有說服力外,我們還可以運用以下的寫作技巧:
軼事。使用修飾觀點的小故事。
引用。引用偉人或名人所說的話。
類比。尋找兩種完全不相同事物的相似性,從而幫助讀者更清楚地理解給定關係。
明喻和暗喻。明喻常用「像」、「如」等引入,而暗喻則不用。例如「敏銳的頭腦就像一把刀,把問題解剖。」是明喻,「他有鋼鐵般的勇氣。」則屬於暗喻。
三、運用排版設計及可讀性工具。
有很多時候,如果呈現在我們面前是未經編排密密麻麻的文字,那就算是再好的內容,我們也會心生煩躁,就算勉強閱讀完,閱讀體驗感也會相當不好。所以好的排版設計和可讀性工具的運用會讓讀者閱讀起來更順暢,技巧如下:
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的空間。
突出關鍵詞和短語。用粗體、斜體、破折號、項目編號、列舉、陰影等方式讓關鍵詞和短語突顯出來。
使用標題和提要。
寫作的門檻很低,只要認識文字,我們就能寫作。但是我們看到那些公眾號大咖裡的10w+文章,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寫就的,而是作者費盡心機,一字一句淬鍊而成的。有道是:「積微者,速成。」只有不停地練習,不停地積累,我們才有可能在這條路上有所成。如果你是零基礎,何不如從布蘭登·羅伊爾的這《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