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閱讀和寫作,我回想起大學時,因為喜歡聽現代文學老師的課,所以老師上課時提到過或推薦過的書,都會下意識地從圖書館借來慢慢讀。
畢業工作了,閒暇的時候,斷斷續續地也會找一些喜歡的作者的書來讀。我喜歡張愛玲、嚴歌苓、餘華等小說作家;讀的書也大多是小說,像《月亮與六便士》《古船》《活著》《無字》……
這期間大概有六七年,我從未想過自己可以寫作。直到我無意間報了一個幾十塊錢的寫作班,才算打開了新的大門。目前,業餘寫手一年半,有一本籤約待出版的書,有一個粉絲1000的自媒體帳號,累積寫作收入不足萬元。
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我做得並不算好,但是對我個人而言,這將是我未來五年、十年或是更久,都將會堅持做下去的事。
關於閱讀和寫作,有一些這樣的體會和建議。
為自己閱讀
看書和看電影、看電視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樣的,只不過一種是靜態的文字效果,一種是動態的視頻效果。
你看電視劇很少會想,看了這部劇,能有什麼收穫、什麼體會?但是,很多人看書,還沒開始閱讀,就會問「閱讀有什麼用」「這本書給人什麼啟示」「有什麼可以快速提升寫作能力的書」等等。
說到閱讀,很多人都會帶著功利的目的或者更高的期盼去開始,然而讀一本、兩本書並不能滿足所謂的「目的」。
閱讀只是一種習慣,也可以把閱讀當成一種興趣、一種娛樂。這樣才能把閱讀當成看電視劇、看電影一樣的生活日常。
所謂「術業有專攻」,對於一般人來說,想要開始寫作,就免不了長期堅持閱讀(除非你是佔少數的天才)。
一方面是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得多了,寫作就成了水到渠成、孰能生巧的事情。一方面寫作需要經歷、素材,比起在實際生活中去嘗試和經歷,通過閱讀感受別人的經歷和體會,是更省時也更實際的做法。再還有,一些寫作技巧、標準用語、標點規範等也可以通過在閱讀中總結和學習到。
閱讀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喜歡閱讀的你,希望你能長期堅持;不喜歡閱讀的你,希望你可以從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開始,嘗試閱讀。
為別人寫作
閱讀要儘量減少功利心,但寫作卻需要目的性。沒有讀者的文字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如果你正準備開始寫作,那首先需要明白你不是為了自己而寫文字,是為了你的讀者去看你的文字而寫作。
網際網路讓自媒體發展迅速,那我們創作的文字只有學會去取悅你的潛在粉絲,才可能獲得關注。
寫作有很多類型,自媒體文章、出版書文章、書評、影評類文章、廣告文案……每一種類型的文案寫作都有符合這個類型的寫作技巧。為別人寫作的另一層意思,也是寫不同類型的文章時,要注意不同的技巧、風格和用詞。
掌握一種類型的文章寫法,已然不易,更何況多種類型文案。這也就倒逼寫作者多看、多寫、多練,長期堅持。
總之,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是貴在堅持,肯學、肯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