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讀書節期間,收到不少關於如何買書的私信,比較多的,是要求推薦能提升語文成績的書籍資料。
確實為了自我提升,也為了備課,我是經常買書的。但是個人的經驗未必適合更多人,比如,有些書知識性很好邏輯也棒,因為趣味性差些,就阻擋了不少讀者。即使推薦了,也未必會接受。
這僅僅是閱讀中的一個場景。和一本書的緣分,要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制約。
回頭想一想,為啥要閱讀?特別是那些不喜歡讀書的同學們,更要提出深深的質疑。
閱讀是自由的,但閱讀更是不自由的。所謂的自由是是指在閱讀當中,還保留一些選擇的餘地,比如一本書的版本,閱讀的時間等;所謂的不自由,是有些書必須讀,因為他們會成為考題的來源,為了考試的分數,不得不去閱讀。
而且,從中考作文的實際情況來看,閱讀還真是必須的,特別是高質量的閱讀,不但是提升中考作文的基礎,更有些時候會成為中考作文命題的直接素材。
就在這幾天的私信留言中,便有幾個同學,希望能講一講「閱讀」如何寫作文。
閱讀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比如說我們的語文課堂,無論是一首古詩,一篇文言文,還是一篇現代文,學習的過程都離不開閱讀。或者說,學習課文的過程就是訓練閱讀能力的過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這兩句流傳甚廣的詩句,道出了閱讀和寫作的秘密。通過閱讀增長見識提升能力,寫作才能成有源之水。
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呢?
閱讀除了接受,除了積累,除了轉化,還要有質疑和思考。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是孟子所提出的。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既要入乎其中,也要出乎其外。
甚至有些時候,所謂的閱讀並不僅僅指的是有字的書,也可能是無字的書,比如廣闊的社會生活,也是我們閱讀的對象。
所以,當中考作文以「閱讀」為話題來命制的時候,他所指向的並不僅僅是「閱讀」行為的本身。可能是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也可能指的是閱讀社會這本無字的書。
還是舉些例子來說比較明白。
2015年湖南長沙的命題作文《書,我的良師益友》,2016年山西半命題作文《因為( ),我愛上讀書》,2018年江蘇連雲港的命題作文《我在書中找親屬》,2018年黑龍江綏化命題作文《捧起墨香,與書相約》,還有2019年四川南充的命題作文《我的青春閱讀》等。
這一類的題目,無論是含蓄的還是明確的,都可以直接寫讀書生活。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多種,閱讀過程中發生的趣事兒,對閱讀的情感態度,讀書體會,閱讀對於人生的啟迪,這些都可以納入筆端。
而最最關鍵的,是之前你一定要有過閱讀的行為,有關於閱讀的體會。通常老師強調選材要新穎,文筆要鮮活,能做到這些其實並不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去照搬抄襲。
而還有一種情況,閱讀僅僅是一個切入點,相對於「閱讀」的行為和場景,你的作文中「閱讀」可以是一個比喻。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社會百態,無論親情友情還是世態炎涼,我們活在世上每一天的生活,無時無刻不是在閱讀。
比如通過「閱讀」親情,可以體會到什麼叫人生大愛;通過閱讀「絕望」,知道什麼叫絕地反擊的頑強。
凡此種種,其實是把閱讀作為比喻,寫的是人生的經歷和體悟。
是否可以有一點創新呢?可以的!
大家想創新,想讓自己的文章深刻,我也是支持的,並且將給予一些可行的建議。
先前我們講過,閱讀並不僅僅是有字的書,還可以是無字的書。但閱讀的對象並不僅僅是書,還可以,是手機簡訊,可以是朋友圈,可以是網頁……
這樣一想,是不是有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
就像我們剛剛過去的讀書節,在這樣一個全民閱讀的時代,又豈止去讀紙質的書。
不同的人閱讀網上的文章,總會有不同的影響。
比如老年人是注重養生的。所以大家可以整合一些老年人閱讀養生文章之後的故事,可以是正面的有積極意義的,也可以是負面總結教訓的。
不少中年人也喜歡閱讀網絡文章,比如人生哲理教育子女的,同學們可以站在自己的視角,寫網絡文章對於自己父母的提升或誤導。閱讀網絡文章的提升作用不難寫,但是內容參差不齊,甚至知識錯誤的文章,則會引出一些笑話,甚至不該發生的結果。
網絡閱讀有什麼弊端?可以就碎片化閱讀的影響來寫,也可以就信息泛濫時代,一些知行不統一的行為來寫。
比如有許多同學,是屬於只讀書不做事,只閱讀不思考類型的。夢裡走了很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讀了許許多多的書,卻依舊書是書我是我,書籍並沒有發揮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原因在哪裡?
當我們面對「閱讀」話題的作文考題的時候,在審題的時候,首先應該想到「閱讀」的本身,如果題目的要求允許,考生個人又有強烈創新需求的話,可以考慮「閱讀」的延伸意義。
初中語文,行文要想有波瀾,作文的故事可以靠誤會撐起
中考語文,如果作文題考到疫情,這篇例文足以啟發你寫出高分來
初中語文,真情實感不是口號,讓作文來治癒生活中的那些痛
初中語文,疫情作文難寫,先求條理清晰再求材料豐富,其餘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