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英國卡迪夫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科學家聯合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研究文章,引發全世界天文學愛好者熱議。論文顯示,美英科學家藉助位於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天文望遠鏡和智利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發現金星大氣中存在微量磷化氫氣體,該氣體的微粒濃度為十億分之二十。
磷化氫是一種無色、劇毒、易燃的氣體,地球大氣中的磷化氫是由人類活動和厭氧生物生命活動而產生的。研究者據此認為,既然地球大氣中發現的磷化氫可能是生命存在的標誌,那麼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的磷化氫也有可能是金星生物產生的。因此,他們得出了金星存在生命的結論。針對這一推斷,不少從事地球與空間研究的學者提出了如下質疑。
首先是有關磷化氫的來源問題。雖然地球大氣中的磷化氫絕大多數是人類活動和厭氧生物生命活動產生的,但這並非地球大氣中磷化氫的唯一來源。研究表明,有些非生命活動也能產生少量磷化氫氣體,比如閃電、隕石墜落和火山爆發等。因此,質疑者認為金星上磷化氫來源於生命活動的結論過於粗糙。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甲烷時,也曾宣布火星存在生命。2004年機遇號登陸火星後,直至2018年失聯也未能找到生命的證據。
甲烷產生的源有兩種,一是微生物活動會產生甲烷;二是水跟一些礦物發生化學反應會生成甲烷。但現在不好斷定是哪種源產生的。從歷史來講,甲烷它不是一種源產生的,是多種源才產生的。火星上的甲烷是如何產生的有待繼續研究,也許還有產生甲烷的其它方式,不一定與生命活動有關。因此,金星上發現磷化氫,很難斷定是生命存在的證據。
其次是維持生命的存在需要具備多種條件。不能因為具備一個條件,就斷定有生命的存在。與地球環境相比,金星環境極端惡劣。它表面大氣有92個標準大氣壓,相當於人在70米深的水中承受的壓力。如果沒有特殊的身體結構或保護裝置,生命是很難存活的。而且金星表面的溫度高達462度,日夜溫差和年溫差的變化都很小。在高溫、高壓和缺氧的環境下生命是很難存活的。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多數專業人士不認同金星存在生命的推論。有評論認為,英國《自然》雜誌發表這一帶有普遍爭議的論文完全是基於政治考量。因為在該論文發表的同一天,俄科學院院士、聯合核研究所天體生物學部學術負責人羅扎諾夫教授表示,他們發現了生命起源的秘密,並很快會公布不容辯駁的證據。美英科學家嫉妒俄羅斯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希望其他國家超越自己。趕在俄方公布生命起源證據之前,在權威雜誌發表有關金星存在生命的論文,即可吸引注意力,又能淡化俄羅斯的影響,維護美英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疫苗的研發上雙方也出現過同樣的「交鋒」。當俄羅斯宣布新冠疫苗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時,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不但質疑俄羅斯的科研實力,還極力否認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污衊俄方數據造假。美英無法接受其他國家在科技方面超越自己的現實,美英一旦失去科技領先地位,西方的霸權也就壽終正寢了。因此,繼續打腫臉充胖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