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敖(1932年-2002年),生於北京。長春電影製片廠一級配音、演員。1951年到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1956年調到長影廠當演員。為400多部外國片、200多部國產片配音。其中《永恆的愛情》《蝴蝶夢》《兩個人的車站》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原文錄自《電影世界》1984年第12期)
要找孫敖同志採訪,可真是不容易,他整天都在忙。白天在廠內為翻譯片配音,晚上又要去電視臺、電臺獻力。也難怪,他那渾厚、剛勁、清晰、飽滿的聲音,每每為劇中人增添了光彩。所以,也只好能者多勞了。
孫敖同志高超的藝術造詣來自多年的業務實踐及苦心追索。1951年,剛滿十九歲的孫敖進了電影學院。1956年,又同愛人柏瑞桐一起來到長影劇團。他那獨具魅力的聲音很快被人看中了,於是他從事了翻譯片事業。近三十年裡,他為幾百部翻譯片配過音,並多次充任主角。如:觀眾熟悉的聶赫留道夫、斯特凡大公、貴族老爺、摩非、記者羅伯特等,舉不勝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參加譯製的《蝴蝶夢》(配演德文特)、《永恆的愛情》(配演哈邁德)曾在全國獲獎。他因配演哈邁德、《阿西門的街》的阿茂、《獨立與死亡》的配德羅、《殺人狂》中的曼丘,連續四屆榮獲長影小百花優秀男配音演員獎。
孫敖不僅是幕後英雄,也是銀幕和舞臺上人們熟悉的演員。他先後在《暴風中的雄鷹》、《三進山城》、《熊跡》、《吉鴻昌》、《佩劍將軍》等影片中與觀眾見面。
孫敖在影片《三進山城》飾王翻譯官
至於他在話劇舞臺上扮演的陸遊(《釵頭鳳》)、林育生(《年輕一代》)、李玉和(《紅燈記》1964年)更是轟動了東北、華北。
可以說,現在正是孫敖同志藝術生命中的黃金季節,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仍在刻意求索,他說:「我喜歡搞不同性格的人物,即使是相近的,也要找出不同來。使人相信他就是這個片子中的人物,那怕有一點不同也是創造。」若問什麼是取得成功的決竅,他的回答是要「用心」。
關注《難忘老電影》,重溫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