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琦委員:參考美國模式,加快布局核領域國家實驗室

2020-11-24 澎湃新聞

「不論是從遵循國際發展的規律或慣例、從自身發展需求,還是從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來講,都急需建立核領域國家實驗室。」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再次呼籲加快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

在3月8日舉行的中核集團記者見面會上,羅琦詳述了核領域國家實驗室的國際經驗與國內基礎。他認為,中國核工業發展60餘年,已形成較好的軍民融合發展基礎,建設核領域國家實驗室的條件已經成熟。

作為實驗室序列中等級最高、數量最少、投資最大的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相關領域的最高科技水平,定位於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生具有原始創新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科研國家隊」。

羅琦稱,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起,全世界都將核科技戰略作為國家戰略。國外的核領域國家實驗室以美國最具代表性:為了確保核威懾力量優勢地位和核科技世界領導地位,美國創建並保持了龐大的核領域國家實驗室集群,已有70餘年歷史。美國能源部下屬17個核領域國家實驗室,均採取政府所有、企業運營的管理模式,主要在核武器、軍用核材料、艦船核動力、空間核動力、核能、基礎科研等領域,從事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任務,體現了國家意志,服務於國家戰略,聚集了一流的人才和設施,引領了科技創新發展。

「美國有17個核領域國家實驗室,在帶動高科技創新發展的同時,滿足了美國軍民融合在核技術、核動力方面的需求。美國依託涉核國家實驗室產生了62位諾貝爾獎得主,聚集了一流人才,服務於國家戰略。俄羅斯和法國也是類似,以舉國之力建設國家實驗室。」羅琦表示。

「為什麼要建設國家級實驗室,就是要匯聚基礎科研的力量,進行技術創新、技術應用等研究。」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認為,國家實驗室是服務於國家發展重大戰略、以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為使命的國家綜合科研基地。核領域國家實驗室則是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促進協同創新攻關的重要載體。

據澎湃新聞了解,羅琦今年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於以龍頭企業為基礎 建設核領域國家實驗室的建議》的提案。他建議,參考美國模式,以中核集團所屬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科研機構為基礎建設國家實驗室,聚集核基礎科學及應用技術、先進核動力、核燃料循環技術、天然鈾勘探開發、輻射安全防護等領域的創新資源,推進產學研融用一體化,形成「小核心、大協作」的核工業創新國家隊。

中國目前的實驗室大致可劃分為校級/所級、市級、省/部級、國家重點和國家實驗室。科技部自2000年啟動國家實驗室試點工作,根據科技部基礎設施司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運行中的試點國家實驗室為7個,包括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等。

在今年1月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調整優化重大科技項目,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加快科技創新,必須把基礎研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委員:建議在量子信息等領域部署構建國家實驗室戰略
    中青在線北京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王林 沈傑群)今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量子信息科學發展到今天,特別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各項關鍵技術的攻關,這需要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也需要相關研究機構、國家相關部委和企業的支持與協作
  • 德國馬普學會模式抑或美國國家實驗室模式?
    中國科學院主要在國民政府時代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而成,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絕大部分也留在大陸而沒有跟隨蔣介石去臺灣或海外,這些著名學者除個別例外(如原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植物學家胡先驌,不過老先生是植物研究所的一級研究員,學術地位和待遇並不低於學部委員,他未當選學部委員的事情曾驚動毛主席)也都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 建議在廣東布局更多國家重點實驗室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龍錕)5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發言
  • 潘建偉:要儘快實質性地啟動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建設
    他建議,要儘快實質性地啟動量子信息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2030項目。 潘建偉在回答有關「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統籌兼顧好委員履職、民主黨派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問題時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又是民主黨派的成員,結合其自身的工作進行建言資政,同時對國家在量子信息科技方面領域戰略布局提出建議,本身就是他的工作。所以,其可以把三者比較好地結合在一起。
  •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宜加快在海洋領域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今年我會帶一份關於建設海洋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議上兩會。」羅俊對記者說,為做好中山大學「十四五」規劃,羅俊從2020年4月就開啟了全校範圍內新一輪密集調研,在調研中,羅俊多次詢問關於海洋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情況。
  • 濟南: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濟南將加快推進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 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在湘掛牌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鄒峰等實驗室專家委員和部分網際網路行業領軍企業家通過VCR祝賀。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是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覆同意、5G高新視頻方向當前唯一的總局重點實驗室,承擔著貫徹落實總局廣電5G及5G高新視頻有關戰略部署,為豐富5G業務應用、推動廣電供給側改革、服務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的重要使命。
  • 宋純鵬委員:建議在豫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建議在豫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黃河寧,天下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因此,我建議,採取「國家科技管理部門主導、河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實驗室自主管理」的管理和運行模式,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需求立項,依託黃河水利委員會、小浪底水利樞紐、三門峽水利樞紐以及沿黃九省(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並按照「分工合作、開放共享」的建設思路,分別設立水災害防禦技術中心、水資源集約利用和節約中心、水沙治理技術中心
  • 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發展演化及組織模式—新聞—科學網
    一、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發展演化及戰略定位 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從一開始就體現國家意志,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戰略目標,完成聯邦政府賦予的使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於戰爭的需要,美國政府開始廣泛介入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從而推動了國家實驗室的大規模創建和發展。
  • ...加快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建設問計委員 走「工業強市」之路是必然...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位政協委員和廣大企業家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奮鬥。」1月12日下午,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出席經濟界別組委員關於「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經濟中心建設」的專場討論時,對全市廣大企業家表達謝意的一番話,贏得了在座委員的熱烈掌聲。
  • 濟南量子願景:爭創國家實驗室分部
    4 量子計算研究平臺布局多體量子模擬和超導量子計算機低溫電子學等方面研究。5量子技術標準研究平臺包括開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與測量等領域系列標準化研究;研製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系統等。6軍民融合發展研究平臺開展面向特殊領域和方向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成像等技術、產品和裝備在專用領域內的技術驗證和應用模式研究。
  • ...受國際競爭強烈衝擊,需儘快實質性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3月10日電(記者 朱立新)今天,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說,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的一些優勢受到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強烈衝擊,需要儘快地、實質性地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
  • 美國國家實驗室如何運營
    美國國家實驗室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系統,興起於二戰前後,在美國國防、航空航天、能源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發軔於曼哈頓工程,研製出了世界首枚原子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為幫助判斷什麼是二戰時最有價值的三個技術開發項目(原子彈、低空爆炸信管和雷達)作出了貢獻。
  • 搶佔人工智慧先機,中科大布局下一個國家實驗室?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組建實施方案日前正式通過院士專家組論證,標誌著安徽省人工智慧綜合研究平臺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根據規劃,安徽人工智慧研究院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類腦智能、計算智能等領域發力,努力爭創新一代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和支撐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國際一流並跑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刻把握國家海洋事業的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按照中央在重大領域組建一批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的重要部署,加快推進實驗室治理現代化,勇挑「試點」重擔,大膽探索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思路、運行管理體制與機制。
  • 自主研發上萬種小鼠品系,這家模式動物初創公司正在開啟國際化布局...
    生輝對國內主要做小鼠模型的公司進行盤點後發現,成立於 2017 年的集萃藥康已經擁有智慧財產權清晰的小鼠品系 1 萬多個,並有望在今年底取代美國傑克遜實驗室成為全球小鼠品系種類最多的資源平臺。美國傑克遜實驗室成立於 1929 年,是全球最知名 「現貨」 小鼠模型提供商之一。成立不到三年,集萃藥康發展速度相當快,很受投資方青睞。
  • 「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宋純鵬:建議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
    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安全保障基地、生態屏障和能源富集區,同時也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黃河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5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今年的建議是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 神經網絡算法在我國核領域中的應用綜述
    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均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 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2017 年 7 月,我國 頒布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人工智慧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面向 2030 年我國新一 代人工智慧發展的三步走戰略目標,要求到 2030 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2019 年 3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 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 重慶爭取國家實驗室布局 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建設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市科技局正和中科院進一步強化合作,雙方將按照「1+n」模式共同建設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對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賦能升級,建設電子晶片等產業類創新平臺,以及基礎研究領域的應用數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此外,重慶還在爭取國家實驗室在渝布局,並加快推進超瞬態實驗裝置、長江模擬器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