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瑞敏 楊國梁
美國的國家實驗室系統是世界上最大的科研系統之一,美國能源部下屬17個國家實驗室,涉及海洋、能源、健康、信息、材料等多個領域。
一、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發展演化及戰略定位
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從一開始就體現國家意志,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戰略目標,完成聯邦政府賦予的使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於戰爭的需要,美國政府開始廣泛介入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從而推動了國家實驗室的大規模創建和發展。1940年6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成立國防研究委員會,Vannevar.Bush(萬尼瓦·布希)擔任主任,通過籤訂研究合同的方式,把科學研究任務下放到大學或私營公司。1941年美國成立「政府科學研究與開發辦公室」,由萬尼瓦·布希領導,聯合加州伯克利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美國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組織並成功實施了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通過實施這項計劃創建了一批著名的國家實驗室,如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等。二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進入軍事對峙狀態,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軍備競賽,美國政府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發工作,並把重點放到國防、原子能和航空航天領域,從而客觀上帶動了一批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比如,著名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阿貢實驗室等就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蘇聯解體後,美國政府根據國家安全的需要,把重心轉移到經濟和技術領域,柯林頓政府提出了依賴科學技術創新趨動的「新經濟政策」,進一步加大聯邦政府在民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力度,以保持美國在世界科學技術中的領導地位,國家實驗室的工作重點也發生相應的調整。
美國聯邦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國家安全、能源開發、空間探索、海洋科學、資源環境、衛生健康、農林畜牧、交通運輸等,是美國在世界上保持科技、經濟領先地位的強大支撐,是政府履行國家職責和使命的重要基礎。以能源部為例,其下設17個國家實驗室和4個技術中心,它們是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等離子科學、高分子化學、金屬與冶金學、納米科學等領域全球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科研機構群體之一,擁有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裝置,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具體來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戰略定位幾經變革,但卻始終通過大科學裝置的研發和應用,引領世界科技的發展;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創建初期就是為了二戰中研製核武器而建立的,而目前其任務則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核試驗和對國家核武庫的管理;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最初用於探索原子能的和平應用,而目前則主要實施前沿科學領域長期和高風險的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研究項目,並根據美國能源部和國際科學界的需要,構思、設計、建造和運行複雜的、前沿的、面向用戶的實驗設施;阿貢國家實驗室建設初期應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將民用原子能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阿貢的建設與運行始終體現國家意志,它承擔著美國政府賦予的歷史使命,服從服務於美國和時代的重大戰略需求,從事著美國和時代所需的前沿基礎研究、重大公益性研究和戰略高新技術的開發和轉移。
2005年發布的《聯邦採購條例》(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FAR)規定,「國家實驗室應該滿足政府特殊的長期性研發需求,這些需求政府目前的其他研究機構或私營研究機構不能有效滿足;國家實驗室追求公共利益,保持客觀性和獨立性,並向資助機構充分披露信息」。在該條例的基礎之上,美國國會又陸續通過了一系列補充條文,將國家實驗室主要定位在從事「長期性、戰略性、公共性、敏感性」的研究領域。
二、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組織模式
從宏觀上講,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管理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外部管理,即聯邦政府(或部門)對國家實驗室的管理;二是內部管理,即國家實驗室的內部組織體制。
從國家實驗室的外部管理來看,美國政府對國家實驗室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GOGO(Government-Owned and Government-Operated),即政府所有、政府運營,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設施通常為聯邦政府所有,研究人員和管理者為政府僱員,這種類型的國家實驗室一般規模較小,研究領域相對單一。二是GOCO(Government-Owned and Contractor-Operated),即政府所有、合同管理,國家實驗室的設施由聯邦政府所有或租用,政府通過合同的方式委託大學、私營企業或非營利機構等負責實驗室的具體管理。目前,美國一些重要的國家實驗室大多採用GOCO的管理形式,具體來說是一種「國會—資助單位—運營單位(國家實驗室管理實體)—國家實驗室」四層次的決策治理體系。其中,國會是國家實驗室體系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國家實驗室的設立與終止、預算審批、外部評估等關鍵管理環節。資助單位主要是指能源部、國防部等聯邦部門。運營單位主要有三類,包括大學、工業企業組織和非盈利機構。資助單位通過與運營單位籤訂長期資助協議(通常為5年合約)的方式來規範和保證國家實驗室的發展。根據聯邦採購條例,資助單位決定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國家實驗室要依照資助單位的特殊要求或章程來執行研發任務。運營單位負責國家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包括實驗室主任等高級管理人員的選聘等。資助單位通過駐地辦公室對國家實驗室運行中存在的風險和績效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的結果來確定國家實驗室的績效收入和補貼。
在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美國國家實驗室一般設有董事會、學術與諮詢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和運作管理委員會。實驗室有明確的宗旨和目標,根據不同的特點確定自己的服務對象和研究領域。實行主任負責制,主要根據宗旨和任務制定實驗室的年度計劃和預算;根據專家委員會的評議結果和經費情況決定項目的立項和投入;支持各類創新研究和合作研究等。國家實驗室一般都實行質量保障計劃,建立專門的機構,對實驗室的研究所涉及的環境、安全和健康問題進行嚴格管理。如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實施「運行與保障計劃」,通過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系統確保工作項目有效、安全地完成。如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其採用的是主任負責制,實驗室下設小組,各小組負責人對實驗室主任負責。實驗室根據學科方向和國家戰略需要劃分為幾大研究領域,在各領域內建立研究小組,形成公共資源共享和科研人員的互動,便於進行交叉邊緣學科的研究。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此項工作得到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資助,特此感謝。)
《中國科學報》 (2018-05-14 第7版 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