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美國國家實驗室的運行管理機制

2020-11-24 科學網

 

美國國家實驗室非常注重優秀人才的吸引和培養,其主任級別的選用一般是學術水平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知名學者專家,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

國家實驗室是由聯邦政府的公共資金興建,資金來源的公共性質使其有著服務全國科研工作者的義務。

聯邦政府將部分國家實驗室交給大學管理,有利於推動國家實驗室與大學之間科研與教育之間的優勢互補。

■裴瑞敏 楊國梁

一、人員管理機制

美國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主要包括三類,一般科研人員、高級科研人員、博士後和客座研究人員。一般科研人員採用限期聘用制,公開招聘並籤訂合同,享受合同規定的工資和社會福利等,在任期如果表現突出,可以聘為長期聘用人員。高級科研人員一般有任期年限制和項目合同制兩種。任期年限制在獲得終身職位前,存在任職年限序列,具有較強的競爭;獲得終身職位後,按照國家公務員的制度進行人事管理。

美國國家實驗室非常注重優秀人才的吸引和培養,其主任級別的選用一般是學術水平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知名學者專家,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與實驗室實行合同管理模式,由於優秀的科研人員所產生的卓越的科研成果是保障國家實驗室獲得經費、維持運行的基本前提,並且不同國家實驗室之間存在項目競爭,因此,實驗室行政人員非常注重對於優秀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美國國家實驗室對優秀人才採取合同管理制度,在世界範圍內選拔和聘任人才,重點考察其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以此為基礎籤訂不同期限的聘用合同。一般來說,研究人員聘期為2~3年,優秀研究人員合同期限適當延長。流動人員一般為博士後、研究生,也以合同形式招聘,工作期限從不足1月到2年不等。此外,美國國家實驗室還鼓勵研究人員在大學兼職、大學教授也可在國家實驗室兼職開展研究。因此,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流動性較高,常因開展大型研究任務的需要,組建研究團隊。項目結束後,研究團隊解散,研究人員各回原崗位。與研究團隊不同的是,行政管理崗位和技術支撐崗位較為穩定,其穩定性的保持,有利於提高國家實驗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美國國家實驗室對科技人員的評估、考核與晉升機制多採用同行評議的方法,同行評議的專家組一般由來自其他實驗室、政府機構、大學及工業界的知名專業人士組成,評議的標準按有關章程規定執行。這種評議制度有力、有效地鼓勵競爭,樹立高標準,提高項目績效;培養創造性和促進公平,有利於篩選合格的領軍人才,組成極強凝聚力的研究團隊,並將資源用於最重要和最有前景的課題上。

在人員績效獎勵上,國家實驗室最大限度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如阿拉莫斯實驗室內近60%的人員屬於加州大學的職工,為了留住本校優秀的年輕人才,加州大學採取了一系列向年輕教授傾斜的措施,在工資晉升上,助理教授工資檔次分為6級,副教授工資為5級,教授工資為4級,除了每年由於物價上漲因素,工資上調2%~5%外,助理教授工資是每兩年晉升一次,增長的幅度是工資基數的10%左右,晉升工資的標準主要根據發表文章、教學、課題經費和參與教授會工作等,在副教授的5級工資中,最初的兩個級別是每兩年工資晉升一次,晉升工資的水平為5%~7%,在35級是每三年上調一次,晉升幅度也為5%~7%,只是時間延長了一年。在教授水平上的工資晉升是每3年評一次,晉升的幅度是3%~5%。從這一調資標準來看,工資增長最快的是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而不是正教授,目的就是鼓勵年輕人早出成果。

二、資源共享機制

國家實驗室是由聯邦政府的公共資金興建,資金來源的公共性質使其有著服務全國科研工作者的義務。美國國家實驗室有著世界一流的儀器設備,這些設備依照實驗室自身傳統和政府的相關政策為研究人員提供使用機會,使這些由公共資金支持的設備物盡其用。例如,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的高級光源(Advanced Light Source, ALS),能夠提供世界上最亮的紫外線光源和軟X射線光束。自1993年裝置投入使用以來,全世界已經有1000多位科學家使用這一裝置進行了材料科學、生物、化學、物理以及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盧漢中子散射中心每年都接受500多位來自全世界的科學家來使用這裡的裝置。這些科學家首先要向實驗室提出申請,包括科研的目的、實驗設計等,實驗室對這些申請進行同行評估,評估通過者就可以免費使用這些裝置。

三、大學與實驗室融合機制

聯邦政府將部分國家實驗室交給大學管理,有利於推動國家實驗室與大學之間科研與教育之間的優勢互補。美國的大學在管理國家實驗室時也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積極在政策和制度上促成大學與實驗室的全面合作。

大學與國家實驗室的合作是十分廣泛的,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合作建立研究機構。聯合研究機構的確立,使不同實驗室之間、不同大學之間,以及實驗室和大學之間的合作成為常態,如加州大學的聖迭亞哥分校就和其管理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合作建立工程研究所(the Engineering Institute)。這個研究所位於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旁邊的科研園區內,其人員均來自聖迭亞哥分校和實驗室,主要包括航空、民用、電子、機械方面的工程師以及計算機和材料學方面的科學家。該研究所主要從事結構安全監控、故障預測、仿真模型驗證、不確定性量化等跨越傳統學科和院系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該研究所使實驗室可以吸納大學教授中的相關專家,同時也為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提供做兼職教授或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每年研究所都要從學校的本科生中招收30名工程方面的人才進行重點培養。

大學和實驗室進行融合的另一種方式是進行跨學科創新性研究和教學項目。例如:伯克利電化學研究會(BERC)是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組建的高能電池電化學研究隊伍,負責執行和監管美國先進可充電池和燃料電池的研究工作,也負責管理美國能源部的先進交通技術用電池(BATT)項目的進展和執行情況,協調其他研究機構有關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電化學系統的研究工作。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此項工作得到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資助,特此感謝。)

《中國科學報》 (2018-02-05 第7版 觀點)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家實驗室經費管理及評估制度—新聞—科學網
    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經費絕大部分來源於聯邦資助單位,根據聯邦採購協議,國家實驗室接收的大部分資金(至少70%)必須來自聯邦政府。沒有主資助單位的同意,國家實驗室不能接受來自非聯邦部門的資助。目前,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經費90%以上來自於聯邦部門。一個國家實驗室往往有一個主資助單位,若干次資助單位。第二,美國國家實驗室普遍採取績效預算的管理辦法。
  • 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發展演化及組織模式—新聞—科學網
    設計、建造和運行複雜的、前沿的、面向用戶的實驗設施;阿貢國家實驗室建設初期應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將民用原子能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阿貢的建設與運行始終體現國家意志,它承擔著美國政府賦予的歷史使命,服從服務於美國和時代的重大戰略需求,從事著美國和時代所需的前沿基礎研究、重大公益性研究和戰略高新技術的開發和轉移。
  • 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周年 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並跑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開幕。記者從此次學術年會上了解到,經過五年的運行,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
  • 甘肅省召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推進會
    3月23日,甘肅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推進會在蘭州召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馬燕合、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俞建寧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馬燕合司長介紹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總體布局和目標要求,並對甘肅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寄予了厚望,為甘肅省建設好、管理好、運行好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理清了思路,提振了信心。
  •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的管理辦法
    建設和運行管理,制訂本辦法。  第四條 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協作、創新」的運行機制。  第五條 省財政設立專項經費,支持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專項經費單獨核算,專款專用。  第七條 依託單位是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具體負責單位,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支持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省企業重點實驗室提供後勤保障以及人員、經費等配套條件,解決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中的有關問題。
  • 美國國家同步輻射光源二期工程正式運行—新聞—科學網
    當地時間2月6日,在位於紐約厄普頓的美國能源部(DOE)下屬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前景看起來一片光明。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
  • 科學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換主編
    Inder Verma (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據《科學》網站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選出新一任主編,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索爾克生物科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Inder Verma當選。
  • 闞雲超到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
    7月20日上午,副校長闞雲超到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我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周樹堂對闞雲超一行到作物國重及棉花國重調研指導工作表示歡迎,對學校在國重實驗室建設、運行中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
  • 張江實驗室:打造充滿活力科創「試驗田」—新聞—科學網
    ,「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和「微電子研究院」順利組建,「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掛牌成立;一批國內外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加盟張江實驗室;各項運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為爭取獲批成為首批國家實驗室奠定堅實基礎。
  • 美國國家實驗室如何運營
    美國國家實驗室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系統,興起於二戰前後,在美國國防、航空航天、能源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發軔於曼哈頓工程,研製出了世界首枚原子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為幫助判斷什麼是二戰時最有價值的三個技術開發項目(原子彈、低空爆炸信管和雷達)作出了貢獻。
  •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負責同志出席甘肅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
    近日甘肅省科技廳在蘭州組織召開甘肅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推進會,部署推進甘肅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保證了建設質量和運行水平,提升了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能力。    會上,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就「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大型電氣傳動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情況進行了匯報。馬燕合司長介紹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總體布局和目標要求,並希望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組織高水平應用基礎研究的基地,要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研究,要建設好、管理好、運行好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文:鵬城實驗室的實踐與探索——兼論國家實驗室建設定位
    鵬城實驗室成立兩年來,通過探索實踐與討論思考,總結了一些有益的認識和體會。回顧世界近現代史,科技創新始終是驅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前進的重要力量,歐洲的崛起、美國的強盛、日本的繁榮無不與科技創新緊密相關。其中,先進國家通過國家實驗室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給人以重要啟示。美國的國家實驗室幾乎都是伴隨美國國家戰略創建和發展起來的。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國際一流並跑
    800多位優秀海洋科技人才匯聚鰲山灣畔,集中展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試點運行以來的發展成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公共科研平臺支撐能力跨越式提升,基本覆蓋海洋領域重點學科方向和事關海洋科技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服務能力和運行效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近兩年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比肩全球頂尖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獲得每十年一次的「第四屆(2029)世界海洋觀測大會」舉辦權,實驗室主任吳立新院士成為亞洲第一位榮獲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領導力最高獎——Ambassador
  • 邁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美國國家實驗室(中):面臨的挑戰
    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美國,人們仍在考慮如何利用各種資源,讓產業創新集群集聚力量。       美國頂尖智庫布魯金斯(Brookings)學會近期就發表了一份報告,認為美國國家實驗室的科研力量,在完成國家層面的任務之外,本應為促進所在地的產業創新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報告在相關機制層面,對美國國會、能源部、實驗室的管理者做出了一系列建議。
  • 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指導意見
    (三)國家工程實驗室具有專業化、高水平、隊伍精幹、機制靈活的特點,具備一流的研發試驗設施,擁有高層次的技術創新人才,形成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顯著的自主創新優勢和突出的技術特色,能夠持續不斷地為產業技術進步提供有力支撐。
  • 全球領先 美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創新有「套路」
    至今為止,能源部下屬17家國家實驗室產生了80多個諾貝爾獎,獲得800個「R&D 100」大獎,年發表學術論文11000篇,在材料、先進計算、3D列印等多個領域位居全球領先地位。美國能源部在國家實驗室的管理上有什麼獨門絕技?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了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陳勁教授。
  • 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通過驗收
    9月4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驗收會。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9名知名專家組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武向平院士擔任組長。
  • 復旦大學揭示DNAzyme剪切RNA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2月11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李沁園)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日前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