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摩根大通李晶:預計未來一年半內至少10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和科創板上市)
第十三屆新領軍者年會(2019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於7月1日至3日在中國大連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領導力4.0: 全球化新時代的成功之道」。論壇期間,摩根大通全球投行及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談及科創板時表示,科創板是中國金融市場向市場主導機制轉型的重要一步,高端製造企業將成為科創板的主要受益者。她強調了生物科技領域,認為新技術的湧現將使生物科技行業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摩根大通預計未來的12-18個月會有至少10家生物科技公司會到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科創板上市。」
以下為實錄:
問:您如何判斷今年下半年美國加息的步伐?全球金融市場環境會怎樣變化?
答:美聯儲立場從今年年初開始由」鷹派」轉為」鴿派」。2018年美國曾經歷了4次加息,但是美國經濟內外形勢都表現出一定的變化和不確定性。
美聯儲一直以來都希望維持2%的通脹目標。鴿派期望提高通脹到2%以上,更表達了對這一目標的強烈意願。
短期的增長風險是最近政策改變的原因,並且這降低了寬鬆政策的門檻。根據FOMC的預測:7名委員預估2019年將有兩次降息。雖然目前美聯儲還沒有實際性地調低對經濟增長的預估,鮑威爾卻已經表示有可能7月就進行一次降息。我們預計未來會有兩次降息發生在7月和9月。
無論是美聯儲還是歐洲央行以及發展中國家各央行,在未來都會有鴿派傾向,這也是大家對全球經濟不穩定性的一個共識和應對措施。
雖然說這些操作不會絕對性地逆轉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欠佳的狀況,這些應對措施和態度會緩解財務和金融市場的緊張狀況,減弱央行的收緊立場,以更好地應對經濟下行風險。
問:很多機構預測,今年的通脹壓力不小。您認為這種通脹會是全局性的還是結構性的?又將對貨幣政策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我們認為是結構性的。
中國的核心通脹(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自2018年3月以來,一直都很穩定地保持或低於2%(除了由於非洲豬瘟導致的豬肉價格的上浮)。食品價格是近期整體CPI上升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在過去超過十年裡的通脹目標均為3%。貨幣政策可能會被用來應對一些內外部的不確定性。然而即使CPI指數超過3%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認為會引起貨幣政策轉向收緊。
總體來說,中國的貨幣政策趨向於寬鬆,如果中美貿易持續緊張,不排除中國政府會重啟利率寬鬆周期。
2015年豬肉價格上升的時候,人行就曾採用類似的模式,但是那時人行降低了存貸款基準利率支持經濟增長和平復金融市場的波動。
問:您如何看待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向?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擴大,未來央行將如何管理外匯市場的波動?
答:人民幣匯率走勢主要由政治經濟因素(以中美貿易談判為首)以及經濟因素主導(包括增長前景,利率變化以及經常項目餘額)。
從基本面來看,我們的美國經濟學家預測今年下半年美聯儲將進行兩次降息。這將有可能是中美息差擴大,從而支持人民幣走高。
從政治經濟角度來看,近期中美貿易談判的情況在過去幾周導致了人民幣兌美元的顯著貶值。
然而,人民幣匯率依然是貿易談判的一部分。人民銀行也重申了有信心維持人民幣穩定。
如果中美貿易維持現狀,我們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今年接下來的時間裡會在6.80至6.95的區間內波動,到今年年底為6.80。
問:具體來看,今年下半年,在美股投資和A股,尤其科創板的投資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答:金融市場開放將是一如既往的政策重點,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也正在加速。科創板是中國金融市場向市場主導機制轉型的重要一步。高端製造企業將成為科創板的主要受益者。
中國政府對科技發展給予了充分的支持。目前走在世界前列的人工智慧, 新能源汽車以及其它新經濟企業等行業都得益於這種支持。
我想強調的領域是生物科技領域,新技術的湧現將使生物科技行業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無論是中國內地還是香港都在監管政策上提供了支持。
摩根大通預計未來的12-18個月會有至少10家生物科技公司會到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科創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