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到年底了,很多基金經理以及機構為了年終排名,展開了最後的衝刺,A股也好,港股也罷,還有美股等市場競爭都是相當激烈。回首這一年,感覺錯過了太多的機會,那些淨值高的逆天的機構們他們到底是如何構建交易體系的,取得如此高的收益的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秘密,今天我將結合那些交易大師,尤其是美股收益常青樹的大佬們的共同特性來為大家揭秘如何從美股獲利(只有5%的投資者掌握的非正態分布法則)。
今天的文章標題雖然是講如何從美股獲利,但以下內容確適合任何市場。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
通過大量的研究之後我們發現,對於股票收益分布的假設我們一直都有誤區,太多的投資者都會認為股價收益率是正態分布,然而真正反映到投資者身上卻是非正態分布。
說簡單點,花有百樣紅,但投資交易路上卻只有收益率正態分布和非正態分布兩種。
再說詳細一點,28定律我相信大家都了解,說20%的人佔有這個市場上80%的財富,剩下的那20%裡面還是20%的人在佔有80%的財富,這叫非正態分布。
在金融市場尤其是股票投資的世界裡面,如果你只看眼前,確實股價是正態分布的,但如果你放在一個長期看的話,股價、股票市場真的是一個非正態分布的市場,投資市場是一個非正態分布的市場。
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都會覺得很抽象,我就舉一個詳細的例子。
根據華爾街權威數據顯示,近100年以來美國股市合計有超過2萬六千多家公司先後上市,創造了超過35萬億美元的巨額財富。
這個數字真的大得驚人,然而可能大家不知道其中2.4萬家上市公司的合計財富創造幾乎為零,創造美國股市這200年來增量市值的只有前4%的股票,而最卓越的90家公司(佔比千分之三)創造了接近一半的財富。
這幅圖以及背後的100年來的數據深刻地告訴我們,如果你做分散投資,買了一大堆的股票,假設買100個股票或者96個股票其實都是錯的,只有5個股票是對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非正態分布。
這樣來看,我們就可以驚奇地發現,要想大幅跑贏市場我們就是要儘量把我們所有的錢都放在那一個5%的籃子裡,而不要把錢放在其他的籃子裡面,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對於我們是相對的,我們必須要在有限的條件下儘可能的獲得更高收益,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
逆光投資並且要守信
做投資,短期最怕追漲殺跌,長期最怕買到陽光照得到的企業,這句話也很抽象,先說短期的,人性是這樣的,喜歡上漲的,不喜歡下跌的,尤其是看到大幅下跌的優質標的就會產生錯覺認為風險很大,看到越是連續大漲的標的就認為是人氣共振,這就是一個局部誤區。
所以短期投資很多人的買賣點剛好坐反了,追進了大漲的,割掉了下跌的。
再說長期的,通常情況下美股市場或者全球二級市場,做到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陽光能照到的股票都是牛股,這裡的陽光指的是市場的熱點熱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而那些背著陽光的領域,往往很少有人關注,如果我們能夠這樣思考問題,比如股價低位到股價預期高位的空間越大,越安全的話,可能會更容易低吸逆光的優質標的,因為畢竟最後我們賺的依然是股價高低點的差價。
那麼如何選擇那5%的優質股票呢,這裡大家就要認真牢記在心,當一個行業開始復甦的時候,或者即將開始在下一個周期業績加速爆發的時候,往往股價才剛開始抬頭,這樣的企業就應該重點關注和布局。因為任何股票市場都是炒的預期。等大量的陽光照得發紫的時候風險也就來了。
那麼何為開始復甦,或者預期即將業績暴增主要還是與政策,以及連續兩個季度的淨利潤環比增長率為正等因素有絕對關係。行業與公司本身同時共振就會出現股價的裂變。
落實到細節來講,比如受到政策因素刺激某個行業集中度由原來的10%提升到50%,未來甚至更高,疊加整個行業規模從400億美金提升到未來800億美金,兩個提升度一乘就是11倍,再乘以淨利潤的提升假設就按2來算,就是22倍。乘以2.5的對價就是30倍左右。沒錯,這裡的30倍就是股價未來上漲的倍數,所以結合非正態分布式進行優質標的的篩選,股價的裂變還是非常誘人的。
當然雖然道理誰都懂,但市場的錢確只有極少數人能賺到,因為逆光投資需要定律,同時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擁有繁華!總之二者缺一不可!
新財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