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不僅要學習分析方法和操作技巧,還要了解一些經濟規律,充分的認識自己。對於非經濟專業的投資者來說,正規的經濟學科過於複雜。我們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讓自己看得更遠。了解一些經濟學定律,對於投資會有所助益。今天小馬為大家介紹,吉爾伯特法則。
吉爾伯特法則
吉爾伯特法則由英國人力培訓專家B·吉爾伯特提出。
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
職場是一個很微妙的環境,管理者希望下屬既能理解自己的核心意圖又不能完全獨立勝任工作。如果一名員工不知道管理者的想法,需要手把手的指導,管理會很累;如果一名員工能力太強,能獨立勝任難度較大的工作,管理者又會感覺到威脅。所以,聰明的員工絕不會把事情辦得完美,讓領導有發揮的餘地。如果在工作中沒有人跟你說該怎麼做,要麼是你能力太差,要麼是你過於出眾,但無論是哪一種,對於你都是職業危機。
證券投資中,有人跟你談風險的時候,往往風險並不大,一旦沒有人跟你談風險,風險可能近在咫尺。反觀一下,在真正的牛市中,很少有人會考慮風險,而是不斷提高自己對於市場後期的期望,並告訴自己現在很安全,而真正的風險卻在醞釀之中。華爾街很多成功的投資家都推崇逆向投資策略,就是因為悲劇常常在樂觀中發生,而喜劇常常發生在悲觀之中。
我是一個喜歡關注市場輿論的人,一旦市場輿論一致,那麼大多數時候市場走勢都會與輿論相反,因為市場輿論的完全一致表示市場思維都集中於一個方向,那麼物極必反,思維的對立面反而會在市場上得到反映。當投資者覺得市場思維和個人思維完全一致時,一定要警醒自己,看看有什麼自己忽略的東西,市場永遠不會按照多數人的意志為轉移。
小馬有話說
吉爾伯特法則從職場的角度是告訴我們,真正危險的事,是沒人跟你談危險。但這一法則在所有領域都可以適用。
投資中,市場淡化風險的時候,那麼風險就會不期而至,市場強化風險的時候,風險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風險一直都在,投資者需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規避,而不是根據市場導向強化或弱化。
學習一些經濟學定律,讓我們能夠更好的認識市場,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