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菲律賓讀博的日子

2020-11-30 騰訊網

前言

菲律賓這個國家可能在我們的眼中是個經濟落後、社會不安全的國家。道聽途說的話我們可能從身邊的「朋友」口中聽過很多,但是真真正正去過那裡,體驗過當地人的淳樸善良的我,就完全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我在這個國家生活過,所以我就著重給大家講講菲律賓的高校以及生活,以供大家參考。

可能還是有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會到菲律賓這樣的國家留學。菲律賓雖然經濟不算是很發達,但和我們國內的二線城市消費水平也差不多。當地的中國人差不多佔他們國民的1%,而70%的經濟是中國人提供的。所以中國人在菲律賓有較高的地位,我也沒有看到過排華的情況。再說菲律賓有大概85%以上的人都信奉天主教,善良淳樸,好多上了年紀的當地人不會英文表達,也都會微微一笑向你點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0多家在菲律賓設立分部,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的亞洲總部都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因此只要你在那裡不過份張揚和招搖、不去招惹別人,懂得自愛、遵紀守法,在馬尼拉生活學習是很安全的。

還有我覺得我們不能拿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來衡量他的教育水平。印度的經濟也不好,可是印度理工大學也是全球很多學子嚮往的地方。菲律賓的教育資源人均配比就比我們國家要高很多,只有我們國家12%的人口,卻和我們擁有著同樣多的教育資源。在菲律賓三年我很喜歡他們的教育方法,純美式的教育方式,對於學生發揮自己的潛力有很大的幫助。

之前在馬尼拉的時候遇到過一個當地的小妹妹,和她攀談的時候了解到家裡有五個兄弟姐妹,她排行第四,還有一個弟弟。遇到她的時候,她已經讀了大學二年級,家裡也十分支持她們上學讀書,但由於家裡經濟有限,只能先暫時休學為自己賺取學費及生活費用。通過她我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菲律賓這個國家對待教育是認真的,國民對教育的認可度也是非常高的。

AUT

PHI

Philippines

其實對於我們國家來講,去菲律賓留學的一般有兩種人。其一是去菲律賓讀碩士研究生的,其二是讀博士的。

讀博士呢,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個人對學歷要求高,想要繼續深造,並藉此豐富留學經歷。第二是一些國內南方城市給予公司高學歷人員的優惠政策帶薪深造,藉此提升企業員工素養,提高企業知名度及增強企業核心力量。

菲律賓是亞洲國家裡英語環境最好的地方。學費和生活費又相對比較低,在不擔心經濟問題的情況下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上。

菲律賓絕大多數的大學都是私立學校。他們的中學階段一共只有四年,比我們少兩年,所以一般跟我同級的學生都會比我小兩到三歲。菲律賓的大學分三個等級,排名前五的學校,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菲律賓大學UP,聖託馬斯大學UST,德拉薩大學DLSU、雅典耀大學和菲律賓理工大學。

另外自私的說一下我們學校,菲律賓理工大學是菲律賓人數最多的國立大學,現在有7萬多學生,我們學校屈居於五大名校之一,我們學校是專門為菲律賓政府培養參議員、國會議員培養人才的。入學考試面試就很嚴格,老師要求也高。不過是真能學到東西。文憑含金量當然高了。我們大學只要去菲律賓的公立大學才給報銷。私立和不在教育部列表裡面的不批准。

博士學位待遇

●檔案入國家人事部人才流動中心專業人才庫,可作為應聘、晉升、職稱評審等的重要依據;

●持有者申請國外移民時可享受學歷加分待遇;

●大力提升個人形象,為機構上市、商務談判、個人職業發展等帶來方便;

●海歸留學生可辦理中國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國外學歷學位認證,享受海歸待遇;

●取得《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後,以海外留學生歸國人員身份,享受在國內就業、創業、優先申請落戶口以及投資方面的特殊優惠政策。

相關焦點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又有什麼讀博的「潛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度過博士生涯呢?  案例一  我有個朋友,直博。他第一位導師在他第一年的時候腦淤血,病退了。  換了一位導師繼續。不是怕這哥們讀博讀廢了,而是怕他接著讀下去,把學校的這個專業讀廢了。
  • 讀研或讀博後,當初的本科舍友都混的怎麼樣了?
    我還在讀博的路上。 @匿名用戶 本科時大家的選擇就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說也不太理解別人的選擇。五年過去了,我讀研讀博,她們有的工作平靜穩定,有的在大城市打拼,似乎大家離得越來越遠,但其實只不過是想證明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最好的。不管怎樣自己開心滿足就好。
  • 聯繫讀博,怎麼寫郵件?
    我是某學校某專業的一名研二/畢業的學生,研究方向為***,(研究生導師為*** ),想報考/申請您的博士。因此,我希望能讀您的博士,請問您2021/2022年還有名額嗎?或者還需要我提供其他材料嗎?附件為我的個人簡歷。祝好,盼覆!***(你的名字)--首先,整個郵件的基調是平等客觀,不需要過分吹捧老師。其次,郵件要儘量簡潔且思路清晰,避免大段的言之無物。
  • 讀博之前,我希望有人告訴我這些(計算機/NLP/機器學習方向)
    無論讀博與否,你都需要「Do what makes you happy」。作者:Mark Dredze, Hanna M. Wallach編譯:Mirra, 劉曉莉, Sophie讀博這件事既有益、有趣,又辛苦。和生活中的每件事情一樣,前人的經驗和教訓能讓你掌握方法,少走很多彎路。
  • Science官方勸退讀博困難戶:別死磕,退學得了!
    讀博無疑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甚至有人說,如今,讀博已經變成了「賭博」。讀博2年後,她退學了,只獲得了碩士學位。 「我曾經對自己所做的項目非常感興趣,並且因為能將人類的認知向前推進而感到興奮。」Martinsek說,「但我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盯著電腦屏幕分析視頻,就像一直呆在地下室裡。最終我發現,這根本不適合我。」 這種脫節使她意識到,能夠享受日常工作及其帶來的責任感真的很重要。
  • 讀博實在扛不住就退學吧,真沒什麼大不了的……
    2019 年 1 月 20 日,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胡某在宿舍休克;2019 年 1 月 31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博士生劉某失聯,遺體被發現後疑似自溺身亡;2019 年 2 月 11 日,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王某在實驗室內自縊身亡……無論國內國外,讀博士的壓力都超乎常人想像的大!為何不退學?
  • 劉學:我的臺灣讀博經歷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不得不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奈何一拖再拖。趕上百年不遇、連綿不絕的疫情,很多正常的工作無法開展,日子也過得糊塗。卻有機緣來重新回憶和總結下博士生涯。在此期間看到臺辦消息,這個赴臺交流訪問的計劃停止。也許我們這批人將成為歷史,作為一個早年從這個計劃中受益頗多的「陸生」,我感覺有責任記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與那些被不可抗力反覆摩擦的青年學子一起取暖。
  • 谷歌大腦高級研究科學家:在康奈爾讀博6年,我收穫了什麼
    近日,谷歌大腦高級研究科學家 Maithra Raghu 發布了自己的博士生涯總結,包括期望值管理、讀博的常見挑戰,以及論文那些事兒,等等。 讀博期望值管理 在這裡,我將讀博稱為一段「旅程」,這是一個經常被低估的方面。
  • 北青報:官員讀博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原標題:冰啟:官員讀博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官員讀博士「圖虛名,招實禍。真想建議中組部把這些博士招來考一下。好幾個貪官都是博士。我抨擊不學無術、注水的博士」。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孟學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番話引起人們注意。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十八大以來,副廳(局)級以上落馬官員超60人。
  • 一個導師的獨白:申請-考核制讀博如何做更有勝算?
    為何感覺想讀博變得有點難,導師間如何分配招生?曾幾何時,小西讀博那會還沒有申請-考核制,碩博連讀還得英語測評。當時英語成績未達線(按比例劃線、分數浮動較大),隔年參加的學校博士普通招考。有段時間,本校生碩博讀博流程簡化,取消英語測評,填寫一份申請表格即可。
  • 不強制發論文,讀博變容易了嗎?
    「假如沒有人延期,我延期了肯定是100個不願意的;假如身邊有20個博士,18個延期,我就覺得沒什麼了。」上海某985高校的工科博士生如是說。不強制發表論文,不代表從此就不需要寫論文即使政策已經不強求,但論文是學術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科學工作者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依據。既然選擇讀博走學術之路,那終究是要與論文打交道的。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前主編D.
  • 在碩士期間只發表了一篇C刊論文,還有機會讀博嗎?
    高中的時候夢想是考上一所985高校,大學的時候希望自己考研能夠順利拿到985高校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但是當碩士研究生畢業時,很多的碩士研究生卻並沒有很積極、很主動地表示要去讀博士,或者說直接便放棄了讀博,而這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畢竟博士是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讀的。
  • 博士沒讀先抑鬱,清華女學霸任選雙碩士不敢讀博,女生考博值嗎?
    「讀了博士會不會畢不了業」「女生適合讀博嗎?萬一找不到對象咋整」「博士到底適合哪些專業」……一系列的問題,在年前就圍繞著我的腦子在轉。為什麼會有這一問題的誕生呢?有一天,我在微信推送看到一條」陝西54所大學博士、碩士、本科生排行榜,我就隨手那麼一點,結果——問題來了……「女生到底適不適合讀博呢?」
  • 如何打算回國讀博,該如何辦?
    專注高考、大學、考研及讀博歡迎關注:博雅燕園英國或者大英國協地區的碩士,基本都是一年制的,包括學術型和授課型。像牛津、劍橋的一年制碩士雖然也很好,但認可度往往還是低於美國的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同級別的大學,尤其是申請讀博,即便是牛津、劍橋的碩士,申請其他國家的大學,也未必能得到高度認可。比如,我一個本科校友,在牛津讀了一年制碩士,申請哈佛大學的博士成功,但哈佛並不認可他在牛津的學習經歷,如果進入哈佛大學讀博,必須補修碩士課程,正常情況,需要八年才能完成博士學業。
  • 光明日報:推行申請考核制,讀博之路變窄了嗎?
    作者:高耀近年來,為了提升博士生培養質量,越來越多的高校或高校下屬學術單位紛紛採取申請制的招生選拔方式來招收更優秀的生源讀博,正在逐步取消以考試製為主的選拔方式。這引發了人們對於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以及由此引發的教育公平及效率問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被奉為讀博的跳板與捷徑:科研助理,值得入坑嗎?
    科研助理一年後再讀博可行嗎?為解除大家對此問題的困惑,筆者作為一個過來人,特就此類問題來一一解答。即使如此,還是有許多畢業生因各種原因進入科研助理的崗位,其中不乏一部分計劃讀博的有志青年,競爭越來越激烈,無法轉博或準備二戰繼續考博的畢業生,希望在課題組做科研助理過渡。科研助理是否可以作為讀博的跳板?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能去臺灣讀博了 北大碩士收到臺灣大學錄取通知書
    他將成為首批赴臺灣讀研、讀博的大陸學生之一。    自從6月初得知自己被臺灣大學錄取後,王欽就一直盼望著能收到來自臺灣的錄取通知書。    昨天下午,他回宿舍時,在布告欄的黑板上看到了有自己的信件,於是趕緊去了收發室,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錄取通知書。    「等得我可著急了。」
  • 讀博18年難畢業!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 網友:工科生太難了
    讀博18年難畢業!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 上外"金牌博導"李維屏:讀博首年別提論文
    據說,李門子弟讀博第一年,沒人敢和導師談論文。「誰要是一讀博就和我商量畢業論文寫什麼,我一定馬上終止談話,立馬把他趕走。」李維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證實了這一點。按照他的要求,博士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必須認真上課、參加討論,課外則要完成大量的閱讀。「沒有紮實的學術功底,從進來就開始忙論文、想畢業,最後一定交不出什麼好文章。」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西上午看到一個碩士生留下的疑惑:在雙非學校讀研期間有幸發了一篇二區的SCI論文,如果不準備去讀博的情況下,該如何去利用論文的優勢?不清楚這位學生所在的具體學科或研究方向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是中科院sci分區(指定閾值劃分)或是JCR分區(Q4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