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新時期治水興水的科學指南

2021-01-08 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治水發表重要論述,形成了新時期我國治水興水的重要戰略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必將廣泛凝聚全黨全社會治水興水的強大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深刻認識治水興水的戰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闢闡述了治水興水的重大意義,深入剖析了我國水安全新老問題交織的嚴峻形勢,體現了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全球視野和鮮明的時代特徵。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

一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情水情的透徹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水旱災害頻發,自古以來是我國基本國情。我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農耕文明決定了治水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統一興盛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治水興水與治國理政的內在關係,鮮明指出了治水對我國的特殊重要性。我們要深刻審視和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水情,切實增強保障國家水安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治水地位的精闢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這標誌著我們黨對水安全問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對推進中華民族治水興水大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要準確把握中央關於治水的戰略定位,堅持不懈地把治水興水這一造福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抓實辦好。

三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水安全形勢的科學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水安全中的老問題仍有待解決,新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緊迫。這是對治水階段性特徵的科學判定,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強烈的底線思維。當前,我國水安全呈現出新老問題相互交織的嚴峻形勢,特別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等新問題愈加突出。水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制約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重安全問題。我們要準確把握水利所處的歷史方位,不斷提高治水興水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

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治水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保障水安全,必須在指導思想上堅定不移貫徹這些精神和要求,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思路,實現治水思路的轉變。

第一,牢牢把握節水優先的根本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用系統思維統籌水的全過程治理,分清主次、因果關係,當前的關鍵環節是節水,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正常年份缺水500多億立方米。目前,我國用水方式還比較粗放,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世界先進水平的2—3倍;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52,遠低於0.7—0.8的世界先進水平。我們要充分認識節水的極端重要性,始終堅持並嚴格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像抓節能減排一樣抓好節水工作。

第二,牢牢把握空間均衡的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水安全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均衡的原則,加強需求管理,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對水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始終堅守空間均衡的重大原則,努力實現人與自然、人與水的和諧相處。

第三,牢牢把握系統治理的思想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要統籌自然生態的各個要素,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等。長期以來,許多地方重開發建設、輕生態保護,開山造田、毀林開荒、侵佔河道、圍墾湖面,造成生態系統嚴重損害,導致生態鏈條惡性循環。我們要堅持從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出發,運用系統思維,統籌謀劃治水興水節水管水各項工作。

第四,牢牢把握兩手發力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水安全,無論是系統修復生態、擴大生態空間,還是節約用水、治理水汙染等,都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分清政府該幹什麼,哪些事情可以依靠市場機制。水是公共產品,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職責,該管的不但要管,還要管嚴管好。同時要看到,政府主導不是政府包辦,要充分利用水權水價水市場優化配置水資源,讓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積極踐行並著力落實新時期治水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治水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國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我們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我們要著力抓好貫徹落實,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水安全保障體系。

第一,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著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牢固樹立節水和潔水觀念,切實把節水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在農業節水方面,要積極推廣低壓管道輸水、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抓好輸水、灌水、用水全過程節水。在工業節水方面,要加強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和循環用水,逐步淘汰高耗水的落後產能,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在城市節水方面,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技術改造,減少「跑、冒、滴、漏」,全面推廣使用節水型器具,嚴格規範高耗水服務行業用水管理,加大雨洪資源利用力度,加快海水、中水、微鹹水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

第二,強化「三條紅線」管理,著力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源頭控制,加快建立覆蓋流域和省市縣三級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進一步落實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功能區管理等制度。強化需求管理,把水資源條件作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產業布局等相關規劃審批的重要前提,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嚴格限制一些地方無序調水與取用水,從嚴控制高耗水項目。嚴格監督問責,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推動建立國家水資源督察制度,把水資源消耗和水環境佔用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作為地方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第三,加強水源涵養和生態修復,著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打造山清水秀、河暢湖美的美好家園。強化地下水保護,實行開採量與地下水水位雙控制,劃定地下水禁採區與限採區,加強華北等地下水嚴重超採區綜合治理,逐步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綜合整治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生態保護。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大力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加強農村河道綜合整治,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家園」、「海綿城市」,促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強化河湖水域保護,落實河湖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實行河湖分級管理,建立建設項目佔用水利設施和水域岸線補償制度,有序推動河湖休養生息。

第四,實施江河湖庫水系連通,著力增強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堅持人工連通與恢復自然連通相結合,積極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洩兼籌、豐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體系。在東部地區,加快骨幹工程建設,維繫河網水系暢通,率先構建現代化水網體系。在中部地區,積極實施清淤疏浚,新建必要的人工通道,增強河湖連通性,恢復河湖生態系統及其功能。在西部地區,科學論證、充分比選、合理興建必要的水源工程和水系連通工程。在東北地區,開源節流並舉,恢復擴大湖泊溼地水源涵養空間。

第五,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著力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集中力量有序推進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後盾。推進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突出抓好重點灌區節水改造,大力實施東北節水增糧、華北節水壓採、西北節水增效、南方節水減排等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加快實施重大引調水工程,強化節水優先、環保治汙、提效控需,統籌做好調出調入區域、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用水保障。建設重點水源工程,強化水源戰略儲備,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推進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著力構建布局合理、水源可靠、水質優良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實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幹工程,綜合考慮防洪、供水、航運、生態保護等要求,在繼續抓好防洪薄弱環節建設的同時,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控制性樞紐工程和重要蓄滯洪區建設,提高抵禦洪澇災害能力。開展大型灌區建設工程,在東北平原、長江上中遊等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地區,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第六,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著力健全水利科學發展體制機制。加大水利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力度,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水治理制度體系。在轉變水行政職能方面,要理順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強化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等工作,創新水利公共服務方式。在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要穩定並增加公共財政投入,落實金融支持相關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和管理,改進水利投資監督管理。在創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方面,要深化國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健全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強化工程質量監督與市場監管。在水價改革方面,要加快推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與效益。在水權制度建設方面,要開展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構建全國和區域性水權交易平臺,探索水權流轉實現形式。

(作者: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

責任編輯:那非丁

相關焦點

  • 創造無愧於時代的先進水文化
    中華民族文明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    記者:部長剛剛提到了水文化,其實我們知道,中華民族五千年治水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水文化。請您介紹一下水文化的內涵。    陳雷: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
  • 水文化 |《尚書》中的治水精神與水利文明
    《尚書》後的《史記·五帝本紀》這樣記載大洪水和堯的治水:「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傳說鯀用的是共工氏築堤擋水的辦法,治水九年而無功。鯀治水是後來大禹治水的先聲。禹反其道而行之,疏導河道,使水有歸宿,最終治水成功而華夏有九州。
  • 治水而興,碧水潺潺!10月份濟源地表水環境質量位居全省前列
    治水而興,碧水潺潺!
  • 杭州高新區(濱江)治水工作再上新臺階 幸福河湖科技助力
    對於高新區(濱江)來說,「五水共治」工作推行以來,濱江的水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共開工建設治水項目500餘個,累計投資約50億元,西興街道、長河街道順利完成「汙水零直排街道」創建驗收,白馬湖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太廟橋河、廟後王河、永久河被評為市級「美麗河道」,高新區(濱江)有望建成全省首批「汙水零直排區」。
  • 江蘇:全面貫徹「十六字」治水方針 切實提升水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他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針,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切實提升水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任振鶴指出,江蘇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江蘇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水利建設史。江蘇農業能夠常年旱澇保收,關鍵是水利設施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排澇、灌溉綜合效益,要加強工程管理和維修養護。
  • 陳雷:「芯」火相傳強國夢
    陳雷深深感嘆道。據陳雷回憶,他剛剛入所的時候,研究所的條件還相對比較艱苦,但是他看到老一代的科研人員即便在條件不完善的情況下,依然堅持開展自主研發。2007年,772所專門成立了進行FPGA研製的團隊,由陳雷擔任負責人。到2010年時,正式成立了FPGA部門,成為我國一支專業從事宇航用高可靠FPGA研製的科研團隊,一肩承擔起我國宇航用高可靠FPGA科研及型號的研製任務。作為航天微電子領域裡的第一個博士後,陳雷成為這個領域裡的探路人。
  • 向水而興再揚帆 路橋區如何打好「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攻堅戰
    經歷了5年的「五水共治」,路橋區先後完成省「清三河」達標區創建,完成7個斷面消劣和4099個小微水體銷號。去年,榮獲浙江省治水最高獎「大禹鼎」。  儘管治水成效顯著,但對路橋區而言,治水尚在路上。日前,在全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推進會上,路橋區委書記潘建華對新一輪治水工作「一錘定音」:「必須以『治』在必得的決心和信心,打好『汙水零直排區』建設這場攻堅戰。」  向水而興,路橋再揚徵帆。
  • 任振鶴調研水利工作:全面貫徹「十六字」治水方針
    原標題:全面貫徹「十六字」治水方針 切實提升水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3日至14日,江蘇省委副書記、省級副總河長、長江江蘇段河長任振鶴,在揚州、鎮江等地巡河並調研水利工作。
  • 廣州海珠區創新治水模式 清水綠岸造福百姓
    近年來,海珠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總體部署,結合本區實際,堅持把水汙染治理攻堅放在全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不斷探索「黨建+治水、生態+治水、文化+治水、治城+治水、環島碧道+共享濱水空間」等具有「海珠經驗」的治水新路子,日益改善的水生態環境給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水十條」凸顯「全鏈條」治水的特點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水十條」凸顯「全鏈條」治水的特點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16 20:59 來源: 新華社水利部水資源司副司長陳明16日表示,該計劃凸顯了流域管理、水陸統籌、系統治理、協力治汙和突出執法監督等「全鏈條」治水的特點。  「『水十條』中多處涉及水資源管理與保護任務,特別是第三條『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闡明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把用水總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科學保護水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陳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創新「智慧大腦」、規劃「河道公園」……南通市打造高質量治水...
    拆除100多處壩頭壩埂,利用拓撲導流牆技術讓中心城區44條斷頭河全部實現水系貫通;創新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統,實現城區涵閘、泵站一體化的集中管理與調度;自然做功,利用歷史形成的水利分區和水位落差,跨區聯動,形成「西引東排、北引南排」的活水暢流格局…… 南通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曉春   11月26日下午,在南通市召開的「水隨人意、人水和諧
  • 遂昌:我是治水代言人——湯淵哲
    麗水治水,綠色同行。大家好,我是遂昌的治水代言人湯淵哲。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治水就是抓現代文明樹新風;治水就是抓綠色發展優環境。我的家鄉在湖山仙俠湖湖畔,那裡有一湖藍汪汪的湖水。自治水工作開展七年以來,家鄉山更青了,水更綠了,群眾更富了。
  • 浙江頻出治水新招 打造「水清岸綠河湖美」
    「幾年前,羅漊港還是水岸環境髒亂差,這兩年水越來越清,岸邊也越來越美了。雖然現在是特殊時期,但我還是會過來散散步。這幾天疫情好轉,櫻花也開了,許多小姑娘也都特意趕過來拍照。」久居港邊的浙江省湖州市東橋村村民黃大伯樂呵呵地說。  羅漊港,水清岸美、人水和諧,只是浙江近年來治水治出水美人悅的剪影。
  • 中國水科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召開
    10月18日,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在京舉行。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鄂竟平出席大會並講話。  鄂竟平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6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就中國水科院組建60周年作出批示,表示中國水科院組建60年來,在科研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國水利水電事業跨越式發展。
  • 王亞華:中國治水七十年 「成就與經驗」
    11月19日晚,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華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國情講壇」第42講的直播中為我們詳細解讀了1949年以來,新中國開啟的現代水利建設新徵程,經過70年的建設取得了輝煌治水成就,不僅修建了世界上數量最多和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而且實現了從傳統水利到現代水利的轉型,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民生需求,以佔全球總量6%的水資源和9%的耕地養活了全球約
  •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
    浙江在線05月19日訊浙江以江為名,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有甬椒甌鰲飛雲江,京杭苕溪傍錢塘。「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垂柳依岸、青磚黛瓦、水閣亭榭、櫓聲欸乃、煙波浩淼……所有的一切,宛如一幅漸次展開的水墨風景,美麗、靈秀、富足,凝聚了無數樂水人的視線。「五水共治」就是讓我們重新沉醉在這美麗的畫圖中。
  • 以水 為脈 講好「產城人」融合的「濱江故事」
    天蒙蒙亮,住在西興老街的來國慶走出家門。果不其然,三隻白鷺如往常一般,出現在西興後河上,「這兩年我常常看見這幾個『小傢伙』!住在老街30多年,以前說這條河是『臭水溝』也不為過,現在的西興後河,是真的好!」  而在不遠的萬輪科技園,花園徐直河穿園而過,一襲碧水中,魚兒擺尾,小螃蟹時不時出沒,也為創業的小年輕們帶來了新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