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研究發現,經常感到孤獨和被誤解的人更容易產生死亡的念頭。
至今仍不清楚這些孤獨的感覺是否導致病態的思想,有一些證據表明這可能會。領導該研究的亞利桑那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生Peter Helm說:「有些人的確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而一些人則總是有。除非我們研究和理解它,否則不能進行幹涉」。
新研究基於恐懼管理領域,認為人類構建了一個處於他們自己和死亡意識之間的屏障。該研究發現當人們回想起死亡時伴隨著更強烈的自我價值或文化象徵,可能是面對死亡時尋找自身意義的一種方式。
Helm和同事對於探索特殊體驗很感興趣:生存性孤立的體驗如何與死亡念頭的產生聯繫在一起。Helm告訴Live Science:「生存性孤立與孤獨感有一定聯繫,但它們不一樣,孤獨感是一種缺乏溝通的感覺,而存在性孤立是其他人根本不理解你。感到存在性孤獨時如果進行社交會使問題更糟」。
Helm和同事指導了一系列的四個研究來確定存在性孤立是否聯繫到死亡念頭的產生。前兩個研究中,研究者詢問了一些大學生來完成調查問卷以確定生存性孤立以及孤獨感的基礎水平(第一份研究調查了932名學生,第二份613名學生),以及他們對於更龐大群體認同感的程度。參與者也填寫了一個單詞任務,獲得一系列與死亡相關或無關的、能組成單詞的碎片,組合如何選擇將取決於個人。比如,COFFxx可以是coffee或者coffin,KIxxED可以是kissed或killed。
研究表明,那些被報告存在性孤立的感覺的人更可能選出和死亡有關的單詞,意味著他們腦海中更容易浮現死亡的思想。Helm說:「存在性孤立和死亡思想之間的聯繫無法通過孤獨、一個人對於群體的歸屬感或自尊心的程度來解釋。然而,孤獨與死亡念頭的產生之間有聯繫,當群體認同感、自尊心和存在性孤立參與影響時,這種聯繫就會斷裂。有進一步證據表明存在性孤立和孤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接下來,研究者調查:存在性孤立是否會導致死亡念頭的湧起。科學家聚集了277位參與者並分成三組。一組撰寫有關存在性孤立的記憶,第二組撰寫對孤獨的感覺,第三組撰寫等待事情時的中立感受。結果發現,撰寫存在性孤立記憶的人比其餘兩組人更頻繁地填寫與死亡相關的詞彙。
但是在接下來的334名參與者調查中,沒有出現類似結果。
Helm說:「調查結果使我們更加嚴謹地思考這種類型的研究」。第二組參與者一部分由網友組成,與參加心理實驗室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分心和自我安慰。
有另一種可能是,第二次調查與第一次結果的不同可能意味著後者的推測是錯的,存在性孤立並不直接導致死亡想法的產生。還有一種可能,記住存在性孤立後對那些已經傾向於存在性孤立的人造成巨大影響。我們研究了這種經歷對學生和退伍軍人的聯繫,調查了很久,發現他們傾向於感到更高程度的存在性孤立」。
Helm說:「這項研究同時也在調查存在性孤立如何與抑鬱和自殺的念頭產生關聯,心理學家對於孤獨感已經研究了數十年,發現這種情感與貧乏的身體素質及心理健康有關。然而,存在性孤立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儘管是一種人們常見的體驗」。
這項發表在《個性研究雜誌》10月刊上的新研究被發布到reddit,他接收到了來自讀者的郵件,他們想說這段經歷描述是真的:他們不感到孤獨,但是感到不安。
參考:https://www.livescience.com/existential-isolation-endless-thoughts-of-dea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