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粒子對撞機,對於我們而言比較陌生。什麼是粒子對撞機呢?這其實是讓粒子在特定的空間裡發生劇烈的對撞,從而產生足夠高的反應能量而修建的狹長通道。目的是檢驗人們的實驗儀器和探索微觀粒子的宏觀效應。
粒子對撞機相關研究工具
中國如果目前想要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需要花費高達1400億的基礎費用,而且還需要耗時28年之久,這也意味著將會影響其他的物理研究項目的進展,因此遭到楊振寧先生的極力反對。
楊振寧,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有著巨大的貢獻。
楊振寧先生
楊振寧先生反對的理由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第一、建造費用高:如果完全新建粒子對撞機,工程造價高達1400億。
第二、維護費用高:經常性的故障需要高昂的資金和超前的技術去維護,這是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第三、安全成本極高:這關係到眾多的科學家安全和昂貴的設備成本。
第四、人才問題:粒子對撞機的建設,需要集中全世界的頂級科學家,這是必須並且很難做到的。
第五、理論成果問題:有能力和權威的科學家對數據匯總和分析是最後的環節,這方面也是很難做到的。
粒子對撞機相關研究工具
楊振寧先生認為中國現在建造粒子對撞機,需要投入極大人力、物力和財力,但目前還有許多物理研究項目等著我們,而粒子對撞機工程風險極大,就算真正建成,產生的意義不一定有想像中那麼大。美國和俄羅斯就是例子,他們的工程已被擱淺,中國就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科學家交流
不知道大家對此是如何看待的呢?
參考文獻:《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