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壇大戒-成都文殊院三壇正授菩薩戒圓滿舉行

2021-01-09 佛教在線

 
清淨莊嚴的菩薩戒壇場


準備迎師


清德長老拈香禮佛


演法法師拈香禮佛


意寂法師拈香禮佛


請聖


正授菩薩戒


受戒圓滿,法堂前謝師


合影留念

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5年12月1日,成都文殊院三壇大戒法會三壇正授菩薩戒隆重舉行。200名戒子通過兩個多小時受戒儀式,最終圓滿得受菩薩三聚淨戒。

《梵網經》雲「菩薩戒為諸佛的本源、菩薩的根本,是諸佛子的根本」 「一切有心者皆應受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諸佛都是受持菩薩戒而成佛,所以菩薩戒是養育三世諸佛的搖籃。

這次授菩薩戒與以往不同的是,戒壇安排在千佛塔廣場。戒壇正中供本師釋迦牟尼佛位,左上高座供尊證師十方諸佛、羯磨阿闍黎文殊菩薩、教授阿闍黎彌勒菩薩及十方菩薩同學伴侶位。右上高座為菩薩戒法師位。香花燈燭果供養、七寶幢幡莊嚴具。紅毯自戒壇鋪至廣場,隆重而莊嚴。

上午九時,菩薩戒三師清德長老、演法法師、意寂法師在儀仗隊的護送下,手執如意,帶領眾戒子前往戒堂。三師行至堂口,鐘鼓樓裡頓時鐘鼓齊鳴,戒子們紛紛以匍伏的至誠之禮迎接三師登壇。

三師拈香、禮佛、問訊後升座。全體戒子頂禮三師三拜後,長跪合掌。清德長老為諸戒子作開導:「諸佛子等,懇切至誠,進求大乘妙戒,要須以決定信,發菩提心而求之。故梵網經云:若佛子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發菩提心,念念不去心。」

接著三問諸戒子:汝等是菩薩否、已發菩提心否?眾戒子齊聲高答:是菩薩、已發菩提心!在聽到大眾擲地有聲、堅定不移的回答後,戒和尚開示了菩薩戒的內涵:所謂三聚淨戒者,第一攝律儀戒,誓斷一切惡;第二攝善法戒,誓修一切善;第三饒益有情戒,誓度一切眾生。

隨後三師起立、以手結印,與大眾一起請聖: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作得戒和尚、文殊師利菩薩為羯磨阿闍黎、彌勒菩薩為教授阿闍黎、十方一切如來作尊證師、十方一切菩薩摩訶薩為同學等侶。

請聖畢,清德長老依《瓔珞經》為戒子授四不壞信。菩薩戒是大乘心戒,故四不壞信離於名相,直指眾生自性本具寶藏:「所云四不壞信者,蓋吾人所稟,體性是一,而於此一體之中,具得有佛法僧寶,及戒故。佛者,梵語佛陀,華言覺,謂性體靈覺,照了諸法,非空非有,是名本具之佛寶也。法者軌持義,謂法性寂滅,而恆沙性德皆可軌持,是名本具之法寶也。僧者,梵語僧伽,華言和合眾,謂恆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本具之僧寶也。戒者,謂金剛光明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一切眾生佛性種子,是名本具之性戒也。汝等從今,信得自心是佛,是法,是僧,是戒,盡未來際身,不忘不失,故云不壞。所謂體具真常,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也。然雖如是,而借相表真,仍須歸依住持三寶,納受菩薩清淨妙戒,依止修行,方得圓成無上佛果。」

在授四不壞信後,三師教大家懺悔三世罪業。眾戒子隨三師三懺三拜,在佛光加持下,願三世罪業盡未來際畢竟不起。隨後教大家發十四大願。

在正授菩薩戒的神聖時刻,三師起坐拈香,為諸佛子頂禮啟白十方現在諸佛及諸菩薩,感發大乘圓宗戒體。在三番羯磨之前,戒和尚特別囑咐大家作意諦思:初番羯磨,觀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業力,悉皆震動;二番羯磨,觀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雲如蓋,覆於頂上;第三番羯磨,觀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從頂門流入身心,充滿正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如是三次作法,大眾運心諦觀,以增上善心感發清淨戒體。

在正授戒體後,三師詳細秉宣十重四十八輕戒的戒相,並一一詢問大眾能否盡未來際受持不犯。大眾齊聲回答:能受持!堅定的誓言響徹虛空。最後清德長老開示了受持菩薩戒獲得的八種殊勝功德。諸佛子聞後無不歡喜踴躍、心心頂戴、珍重守護。

上午十一時,本次正授菩薩戒儀式圓滿結束。清德長老祝賀大家,並讓大眾以受戒功德上報四恩,下濟諸苦,回向法界眾生同圓種智,在會沙門同證菩提。大眾齊音,同聲回向。

三壇大戒至此全部授受圓滿,眾戒子利用中午時間在寺院內與諸同戒合影留念,永遠銘記這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他和烏龜成為酒友,烏龜喝酒誤事痛失官職,戒酒癮好難
    第二天早上醒來,湯三點想起一個酒罈子裡還有一大半酒,沒有封口,就到院子裡走廊上給酒罈子封口,卻發現酒罈子裡的酒沒有了。 湯三點非常驚訝,他記得很清楚,買回四罈子酒,客人們喝了兩罈子半,還剩下一壇半,這半罈子酒怎麼會沒有了?他疑惑地四處瞅瞅,忽然發現不遠處的陰溝裡,有一隻大烏龜。他剛走近,就聞到一股濃鬱的酒氣,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被烏龜偷喝了!
  • 法會—弘川老和尚示寂十周年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舉行
    「弘公示寂十周年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緬懷弘川老和尚以身表法、度生濟世的菩薩精神。弘公示寂十周年千人追思傳供紀念法會至此圓滿。祈願弘川老和尚不舍眾生,早日乘願再來。附:弘川老和尚生平弘川老和尚號弘川,法諱聖嵩。河南省偃師縣人,出生於1928年。八年抗日戰爭末期從軍,1949因戰亂流落到臺灣。1954年,在臺灣高雄縣大崗山超峰寺依開照老和尚披剃出家,後經開照老和尚介紹去依止親近悟明法師。
  •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有什麼深刻含義?
    一般人可能不清楚,在佛菩薩像前,究竟燒幾柱香、磕幾次頭合適,是不是燒的香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越高越好?其實不然,只要一片至誠,燒三柱香、磕三個頭也就夠了。那麼,燒香拜佛究竟有何深刻含義?只是純粹求佛菩薩保佑我們身體健康或者升官發財?
  • 宣揚正法 航乘般若——錦州北普陀寺舉行紀念宣航老和尚105歲冥誕...
    (視頻來源:菩薩在線 製作:李金洋) 宣航老和尚,1957年經上海圓照大和尚指引前往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禮拜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出家,2016年冬月初五於北普陀寺安詳示寂。
  • 成都文殊院座元智海法師與北大師生暢談「生命傳播」
    5月8日,由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中心發起,聯合成都文殊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建築報、築夢高科、愛德基金會等單位,在文殊院香園福慧廳舉行了一次主題為:「洞察生命•關照自我」的交流活動。攝影:亦真法師)鳳凰網佛教通訊員亦真法師成都訊:2018年5月8日上午,由成都文殊院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共同開啟的「生命傳播•SSGF」成都—汶川媒介實踐系列活動「洞察生命•觀照自我」雅集在文殊院香園福慧廳舉行,文殊院座元智海大和尚與北大師生親切交流生命的意義,探討人的意識、思維等的開放性,自我對他人和世界關愛的重要性。
  • 娑婆世界修持藥師法門,以「悲智」為弘願,證得圓滿
    娑婆世界修持藥師法門,以「悲智」為弘願,證得圓滿 | 文 青衫文齋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為藥師琉璃光王佛,與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 「東方三聖」。因為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都能對治末法時代薄福惡業眾生的痛苦與煩惱。藥師法門就是要眾生在現實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已經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發大乘心來修菩薩行,像藥師佛那樣,發願利益眾生。修持藥師法門最簡單的就是持名念佛,弘一法師認為:「經屢雲聞名持名,其法最為簡易,其所獲之益亦最為廣大也。」
  • 尋找「藍眼淚」——壇南灣
    這是我在壇南灣問過的第七個當地人了,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竟然沒有一個人見過藍眼淚,甚至大都不知道藍眼淚的存在,我感到有些失落,但是我仍還不死心。壇南灣-夜 圖片 | 來源於桂圓君-攝 藍眼淚壇南灣-夜 圖片 | 來源於桂圓君-攝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的時候都是需要燒香,你只是知道燒香,只知道一次要燒三炷香,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嗎?相傳,燒香這個習俗起始於周朝,人們生煙祭天,也稱「煙忌」。「煙忌」指點火生煙,以香菸祭神。是依據「火曰炎上」的特性使神明韻享祭品(火曰炎上指火在燃燒時發光放熱、蒸騰上升的現象)。
  • 生活小常識 解決泡菜罈生花的問題
    泡酸菜時我們一般都會用到泡菜罈,有人說泡菜罈的年份越久,拿它所弄的酸菜味道就會越好因為泡過菜的罈子裡會留下它的味道和各種酸菌素,所以擁有一個年份久遠的罈子,是泡好菜的關鍵,那我們該如何處理罈子裡所產生的白花呢?
  • 一個網戒中心的生態系統
    「楷模」楊永信     4月27日,「楊永信事跡報告會」在臨沂市蒙陰縣第一中學的食堂舉行。記者在這裡第一次見到了「楊叔」(網戒中心內部對楊永信的尊稱)。    時值中午,他正看著一些家長將網戒中心帶來的20名孩子按高矮胖瘦,在講臺上排成三行。
  • 陝西金臺山興隆寺慈光法師榮膺方丈升座慶典圓滿舉行
    當日上午7時30分,升座儀式在金剛門前舉行,依照升座儀軌,興隆寺四方佛子以及與會信眾近萬餘人,齊聚金剛門前迎請慈光法師升座。由圓廣大和尚搭祖衣,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西安草堂寺方丈諦性大和尚授掛珠,陝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西安興教寺方丈寬池大和尚授具,陝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西安香積寺方丈本昌大和尚授拄杖,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法門寺監院賢空法師授缽,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延安弘法禪寺住持道喜法師授拂塵,陝西省佛教協副會長、西安廣仁寺方丈仁欽上師授如意,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萬壽寺方丈續學大和尚授錫杖。
  • 防止泡菜罈生花和變質的妙招
    第一個不讓泡菜罈裡的鹽水產生白花的方法是用上好的白酒給鹽水消毒。第一次往泡菜罈裡倒酒的時候,可以倒一斤一瓶的整瓶白酒進去,防止泡菜罈剛泡好了菜就鹽水生花。如果泡菜罈一旦鹽水生花了,那今後就會反覆發作,這表明鹽水已經壞了,泡製出來的泡菜自然口味也不好了,甚至很臭。如果第一次倒了白酒,泡菜罈一直沒有生花,那你就要好好保護泡菜罈了。
  • 興昭新語丨既要信心滿滿又要戒驕戒躁
    興昭新語丨既要信心滿滿又要戒驕戒躁 2021-01-15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佛教:聽地藏教誨,勤修戒定慧,去除貪嗔痴,遠離三惡道
    第二,地藏王菩薩也是和我們娑婆世界緣分最深的菩薩,雖然大菩薩們各有殊勝,像是文殊菩薩甚至還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但是距離咱們「南閻浮提眾生」最近的還是地藏王。而且最後佛陀也把我們都付囑給了地藏王菩薩,我們持念大願地藏王菩薩名號也好,讀誦地藏心咒也好,效果自然更好一些,很多高僧大德也都是修地藏法門的。
  • 一壇泡菜引發的猜想:成都美食文化怎麼借「國際語言」出海
    成都與眉山同為四川泡菜文化的代表城市,共同源於古蜀文明時期的飲食文化傳承。成都還獲得亞洲首個「美食之都」稱號。這次泡菜國際「話事權」落定,或許能夠為成都川菜文化推廣帶來新的助力和啟發。古蜀文明作證:泡菜起源於中國泡菜,古稱葅,是指為了利於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