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座元智海法師與北大師生暢談「生命傳播」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5月8日,由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中心發起,聯合成都文殊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建築報、築夢高科、愛德基金會等單位,在文殊院香園福慧廳舉行了一次主題為:「洞察生命•關照自我」的交流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曾志教授致致歡迎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交流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北大新聞傳播學院向文殊院贈送了最新出版的《生命傳播:自我•賦權•智慧》一書(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水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劉俊琪先生,向文殊院贈送了精心創作的觀音菩薩畫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智海大和尚書寫墨寶贈予北大師生(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智海大和尚書寫墨寶贈予北大師生(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智海大和尚書寫墨寶贈予北大師生(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智海大和尚書寫墨寶贈予北大師生(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亦真法師)

鳳凰網佛教通訊員亦真法師成都訊:2018年5月8日上午,由成都文殊院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共同開啟的「生命傳播•SSGF」成都—汶川媒介實踐系列活動「洞察生命•觀照自我」雅集在文殊院香園福慧廳舉行,文殊院座元智海大和尚與北大師生親切交流生命的意義,探討人的意識、思維等的開放性,自我對他人和世界關愛的重要性。

由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曾志教授致歡迎辭,文殊院座元智海大和尚,築夢高科總經理孫軍,新華社高級記者湯計,敦和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助理熊敏華,愛德基金會副秘書長凌春香,中國建設報戰略與國際合作部主任田子超分別做主題發言。

文殊院座元智海大和尚在主題發言中說:文殊院是我們的心靈家園,心靈家園不是某一個生命或某一些生命的心靈家園,而是所有生命的心靈家園。佛陀最初出家的原因,就是因為看到了生命的局限性,要如何去突破生老病死的局限,當他參訪了印度所有的文化傳播形態,便明白生命要突破局限便要入得實相。這個實相它不屬於任何教派,而是屬於我們生命的本身所有。所有的生命都要認識到生命的真諦,每個生命都是帶著使命而來,每個生命都有著遠大的使命。生命在傳播文化,我們要以生命感動生命,以生命影響生命,用使命去傳播,這是最誠懇的發心。我們在各行各業都在傳播生命的正能量,對生命生生不息的探索,用自己的生命全面深度地去投入、來傳播生命的正能量。

築夢高科總經理孫軍先生分享了自己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專注當下的事情,排除妄想雜念,達到一種「空」的狀態。

新華社高級記者湯計先生說:生命周而復始,在這個傳承過程中,最需要的是每一個人都心存善念。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生命時間的長短,而在於生命的厚度、生命的價值,其實也就是真的做了多少有益於人民、社會、國家的實事。

敦和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助理熊敏華女士表達了對這次活動的期望——這是一場回溯,其實也是一個開始,通過這個活動,生命的力量朝向更光明、更溫暖的方向,將傳播帶到一個更新的高度。

愛德基金會副秘書長凌春香女士一直埋頭於公益慈善工作,從來無暇深思這些工作背後的深邃生命含義。通過這次活動,她感受到了生命維度的工作意義。生命是如此短暫而脆弱,但每一個微小的善舉都能夠為生命注入新的力量。

中國建設報戰略與國際合作部主任田子超先生認為,當今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悲憫、同情在人的成長過程無比重要。人在這個時代如何自處,何以實現自身生命的成長,需要不斷地回顧傳統文化經典,需要更多的正念與善念。

北大新聞傳播學院的同學們也熱烈地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大家各自表達了對「生命傳播」這一議題的理解。

分享交流之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水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劉俊琪向文殊院贈送精心創作的觀音菩薩畫像,北大新聞傳播學院向文殊院贈送最新出版的《生命傳播:自我•賦權•智慧》一書。

相關焦點

  • 探索佛樂發展,助力川腔梵唄,田青教授走進文殊院
    2020年11月2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佛教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國家中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中心主任田青教授參訪成都文殊院,成都市佛教協會秘書長張蓉生、副秘書長普華法師陪同參訪
  • 三壇大戒-成都文殊院三壇正授菩薩戒圓滿舉行
    清淨莊嚴的菩薩戒壇場準備迎師清德長老拈香禮佛演法法師拈香禮佛意寂法師拈香禮佛請聖正授菩薩戒受戒圓滿,法堂前謝師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5年12月1日,成都文殊院三壇大戒法會三壇正授菩薩戒隆重舉行。
  • 北大開啟企業家高層論壇 臺灣法藏法師暢談企業經營
    北京大學企業家「信仰與人生系列七之『佛法智慧,修身立業』」高層論壇法藏法師從佛法角度闡釋企業造福社會圓滿生命慧寬法師精彩演講來自全國各地300多位企業家共襄盛會,聆聽箴言。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5年3月21日,北京大學企業家「信仰與人生系列七之『佛法智慧,修身立業』」高層論壇在北大博雅國際酒店中華廳盛大開啟。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企業家大講堂組委會、北京燕北文竹書院、北京視野天地國際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為期兩天的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300多位企業家共襄盛會,聆聽箴言。
  • 《北大學科》第一季:生命科學篇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可追溯到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三校生物學系合併,三股生命之泉匯流燕園,以此為基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於1993年成立。今年,北大生科創立了「鹿鳴書院」,打造創新型、交叉型生命科學人才的搖籃,既有「課堂教學、小班討論」,又有「創新實踐、師生交流」,還有「學科交叉、人文修養」。加入北大生科,一切都等你經歷,等你收穫。
  • 近百位中外詩人齊聚成都國際詩歌周 暢談詩意成都
    原標題:2017成都首屆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詩人談詩意成都  城市,讓我們詩意地棲居;詩歌,讓城市有了斑斕的色彩。而成都,正是詩歌與光明湧現的城池!  昨日(9月12日),參加2017成都首屆國際詩歌周的近百位中外詩人陸續抵達「詩歌之城」成都。
  • 北大師生監測校園物種長達15年 記錄超300種動物
    北大部分師生監測校園物種長達15年 記錄超300種動物 為更好保護校園生物多樣性北大學生提議設校園自然保護小區紅隼捉到了一隻麻雀,正飛過未名湖岸的博雅塔近日,有北大師生在微信公眾號上提出了設立「校園自然保護小區」等保持校園生物多樣性措施的構想,相關文章引發部分北大網友的熱議。
  • 北大師生校友送別老校長吳樹青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北大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等校領導班子成員,汪家鏐、陳佳洱、王德炳、閔維方等學校老領導,院系和職能部門代表,以及師生校友代表等參加告別儀式。吳樹青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10日下午15時0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廣行法師2015年聞思講堂第一講《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升座講法大眾合掌恭敬聆聽妙法廣行法師為居士善信髮結緣品大眾合掌恭送法師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5年3月2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居士和義工們會聚北京福慧慈緣文化會館,聆聽了由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在2015年為聞思講堂帶來的第一堂課:《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 成都一座與世隔絕的寺廟,有一尊中國最大烏木觀音像,值得一遊
    平原上的成都,從來不缺風景如畫的地方,作為巴蜀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成都匯聚了眾多名勝,而在成都東部有一處名勝,卻鮮為人知,更適合周末放鬆一下,或者是呼吸一下來自山林的新鮮空氣,這裡就是石經寺。成都有許多佛寺,其中之一就是石經寺,位於龍泉驛的茶店鎮石經村,是川西五大佛教叢林之一,它是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在漢區建立的第一個密宗金剛道場,這座寺院以前叫「天成寺」,清代簡州牧宋思仁在經過此一遊之後,贈予石刻《金剛經》一部,後又將其改稱「石經寺」,在乾隆時期進一步發展。
  • 王陽元院士與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青年師生暢談人生感悟
    在紀念五四運動97周年之際,為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長成才重要指示精神,結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總體安排,5月4日上午,學院黨委舉辦了主題為「與大師談談心——為理想而堅持奮鬥」的青年沙龍活動,邀請了有著60年黨齡、58年教齡的王陽元院士與青年師生代表進行座談交流,闡述他對黨的認識和感悟,分享人生理想信念的選擇和堅守。
  • 旅行記:成都這地兒有那麼些文藝
    寬窄巷子位於 成都 市青羊區 長順 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裡也是 成都 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 成都 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 北大黨委書記:師生要劃清是非界限,不讓錯誤觀點在校園傳播
    這篇文章指出,高校要堅持不懈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師生,認真抓好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教育,中國夢宣傳教育。高校領導幹部和宣傳思想工作者必須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堅決批判、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幫助師生員工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不為表面現象和個別言辭所迷惑,清醒地看到這些錯誤思想的本質和危害性。
  • 到了《成都》,熊貓基地是不能不去的,即使人再多,再擠也值得
    說起成都,去年夏天我是去過的,但那只能算是匆匆的一瞥而過,除了吃頓火鍋,住了一宿,並沒有和這座城市有更多的交集。所以,這一年來我時不常的,會在和朋友聊天時,不無遺憾的提上一句。也許真應了那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7月末的時候,我家相公突然提議去成都來一趟吃貨之旅,這幸福來的好突然,猝不及防的,但是我喜歡。
  • 獻禮教師節:「師生夜話」教師節特別活動溫暖紛呈
    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 9月10日晚,在雨後的清新空氣中,清華大學「師生夜話」教師節特別活動在紫荊操場舉行。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分為「課堂」師生交流會和「課後」草坪音樂節兩部分。千餘名師生共聚紫操夜話暢談,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教師節。
  • 大年初五初六 成都地鐵各線路延長運營50-60分鐘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2020年春運將於1月10日拉開帷幕,1月8日,記者從成都地鐵運營公司獲悉,針對春運,尤其是春節返程高峰,大年初五、初六(1月29、30日),成都地鐵各線路將延長運營服務時間50-60分鐘。
  • 成都文創矽谷在哪裡?在這裡!
    成都是一座擁有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要說成都歷史文化的「原點」和「母城」,非青羊區莫屬。美國《時代周刊》將成都中心城區、歷史文化核心區——「青羊少城」描述成為「China′s China」。青羊區之所以被定義為「最成都」甚至「最中國」,正是因為它深深根植於歷史。
  • 北大研究生墜樓身亡續:曾帶母上學品學兼優
    :「早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不是小昊,也會是別的孩子」  6月28日晚10時,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即將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賈昊墜樓身亡。昨日,北大向本報證實了賈昊的身份及死訊,警方初步懷疑為跳樓自殺,具體結果還在等待7天後做出的屍檢結果。  網上盛傳,賈昊系被其導師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謝新洲逼死。  同學眼中  本科時就帶母上學 品學兼優  賈昊是遼寧人,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本科就讀北外。
  • 大美成都 銀杏樹下
    大多數人來成都,總會把行程安排得緊緊的,因為成都好玩的地方太多,他們總怕會錯過任何一處:上午逛寬窄巷子、天府廣場,下午逛錦裡、武侯祠,晚上四處尋找美食。匆匆忙忙,走馬觀花,頂多只能算是「到此一遊」。而有的人來成都,不急不燥,合理分配好時間。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其男友牟某翰應該付怎樣的責任?
    2020年4月11日,北大女生包麗失去生命特徵,離開了這個世界。看過兩人聊天記錄後,瞬間崩潰,北大高材生,竟然能做出如此超越底線的事情,讓人對這樣「不寒而慄」的愛情唏噓不已。03媒體報導如今一些媒體都深切關注此事,如成都商報第一時間的報導。
  • 北大研究生校外跳樓身亡 據說曾遭其導師責罵
    師從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新媒體與網絡傳播系主任謝新洲。讀研之後,他的生活中頻頻出現壓力和挫折:代寫論文、免費家教……除了這些,曾經允諾繼續攻讀其博士的謝新洲,又「爽約」不允他報考。此後,賈昊先後在兩個單位實習,做了很長時間的廉價勞動力,但最終都因為「滿員」,無法如願就業。直到其結束生命的一周前,《時尚》雜誌終於接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