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的化學反應及與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

2020-12-04 食品檢驗員培訓網

1 蛋白質與水的相互作用:蛋白質的水溶性

蛋白質與水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蛋白質中的肽鍵(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或氫鍵),或胺基酸的側鏈(解離的、極性甚至非極性基團)同水分子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

影響蛋白質水溶性的應素很多:

(1)pH>pI 時,蛋白質帶負電荷,pH=pI 時,蛋白質不帶電荷,pH 時,蛋白質帶正電荷。溶液的pH 低於或高於蛋白質的pI 都有利於蛋白質水溶性的增加,一方面是加強了蛋白質與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蛋白質鏈之間的相互排斥作用。等電沉澱。

(2)離子強度:μ=0.5ΣCiZi2,Ci 表示離子強度,Zi 表示離子價數。

鹽溶:當溶液中的中性鹽濃度在0.5mol/L 時,可增加蛋白質的溶解性,鹽作用減弱蛋白質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鹽析:當溶液中的中性鹽的濃度大於1mol/L 時,蛋白質會沉澱析出,這是鹽與蛋白質競爭水分的結果。

不同鹽類對蛋白質的鹽析作用強弱不同。將這種強弱順序稱為感膠離子序:

(3)非水溶劑:有些有機溶劑可引起蛋白質變性沉澱,主要是有機溶劑降低了水的介電常數,蛋白質之間的靜電斥力降低。

(4)溫度:溫度低於40-50℃時,隨溫度的增大水溶性增大,當溫度大於50℃,隨溫度的增大,水溶性降低。

根據蛋白質的溶解性對蛋白質分類:

(1)清蛋白:可溶於pH6.6 的水中,血清清蛋白,卵清蛋白,α-乳清蛋白;

(2)球蛋白:能溶於pH7 的稀鹼溶液,β-乳球蛋白;

(3)醇溶蛋白:能溶於70%的乙醇,玉米醇溶蛋白;(4)谷蛋白:在上述溶劑中都不溶解,但可溶於酸(pH2)或鹼(pH12)。

2 織構化

在許多食品體系中,蛋白質是構成食品結構和質地的基礎,無論是生物組織(魚和肉的肌原纖維蛋白),還是配製食品(如麵團、香腸、肉糜等)。還可以通過織構化加工植物蛋白使其具有咀嚼性及持水性的纖維狀產品。

一般蛋白質織構化的方法有:

(1)熱凝固和薄膜形成:豆漿在95℃保持幾小時,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膜,如腐竹的生產。一般工業化蛋白質織構化是在光滑的金屬表面進行的;

(2)纖維形成:纖維紡絲。大豆蛋白紡絲:在pH10 時製備高濃度10-40%的紡絲溶液→脫氣→澄清→通過管蕊板,每平方釐米1000 孔,孔徑為50-150μm→酸性氯化鈉溶液(等電沉澱或鹽析)→壓縮→成品。

(3)熱塑擠壓:

使蛋白質中的含水量為10-30%,在高壓下10000-20000kPa,使其在

20-150s 內溫度升高到150-200℃。擠壓通過蕊板,一般在蛋白質中加入澱粉可改善其質地。

3 凝膠形成:

蛋白質形成凝膠的機制和相互作用至今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有研究表明蛋白質形成凝膠有兩個過程,首先是蛋白質變性而伸展,而後是伸展的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而積聚形成有序的蛋白質網絡結構。

影響蛋白質凝膠形成的因素有:

(1)蛋白質的濃度:蛋白質溶液的濃度越大越有利於蛋白質凝膠的形成,高濃度蛋白質可在不加熱、與等電點相差很大的pH 條件下形成凝膠。

(2)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中二硫鍵含量越高,形成的凝膠的強度也越高,甚至可以形成不可逆凝膠,如卵清蛋白,β-乳球蛋白。相反含二硫鍵少的蛋白質可形成可逆凝膠,如白明膠等。

(3)添加物:不同的蛋白質相互混合,可促進凝膠的形成,將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共凝膠作用。在蛋白質溶液中添加多糖,如在帶正電荷的明膠與帶負電荷的褐藻酸鹽或果膠酸鹽之間通過離子相互作用形成高熔點凝膠。

(4)pH:pH 在pI 附近時易形成凝膠。

4 麵團形成

小麥胚乳中的麵筋蛋白質在當有水分存在時在室溫下混合和揉搓能夠形成強內聚力和粘彈性糊狀物的過程。水合的麵粉在混合揉搓時,麵筋蛋白質開始取向,排列成行或部分伸展,這樣將增強蛋白質的疏水相互作用並通過二硫交換反應形成二硫鍵。最初的麵筋顆粒形成薄膜,形成三維空間上具有粘彈性的蛋白質網絡。

影響蛋白質麵團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1)氧化還原劑:還原劑可引起二硫鍵的斷裂,不利於麵團的形成,如半胱氨酸;相反氧化劑可增強麵團的韌性和彈性,如溴酸鹽;

(2)麵筋含量:麵筋含量高的麵粉需要長時間揉搓才能形成性能良好的麵團,對低麵筋含量的麵粉揉搓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會破壞形成的麵團的網絡結構而不利於麵團的形成;

(3)麵筋蛋白質的種類:利用不同比例的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進行實驗,發現麥谷蛋白決定麵團的彈性、粘結性、混合耐受性等,而麥醇溶蛋白決定麵團的延伸性和膨脹性。

5 乳化性質

蛋白質在許多乳膠體食品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牛奶、冰淇淋、肉餡等。蛋白質對水/油體系的穩定性差,而對油/水體系的穩定性好。

影響蛋白質乳化的因素:

(1)鹽:0.5-1.0mol/L 的氯化鈉有利於肉餡中蛋白質的乳化;

(2)蛋白質的溶解性:蛋白質的溶解性越好,其乳化性也越好,但蛋白質的乳化性主要與蛋白質的親水-親油平衡性有關;

(3)pH:有些蛋白質在pI 時乳化性最好,而有些蛋白質在pI 乳化性最差;

(4)熱作用:熱不利於蛋白質乳化性的發揮。

6 起泡性質

在食品體系中蛋白質起泡的現象非常常見,如蛋糕、棉花糖、蛋奶酥、啤酒泡沫、麵包等。蛋白質泡沫其實質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與水分、空氣形成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混合物。

影響蛋白質起泡的因素有:

(1)鹽類:氯化鈉一般能提高蛋白質的發泡性能,但會使泡沫的穩定性降低,Ca2+則能提高蛋白質泡沫的穩定性。

(2)糖類:糖類會抑制蛋白質起泡,但可以提高蛋白質泡沫的穩定性。

(3)脂類:脂類對蛋白質的起泡和泡沫的穩定性都不利。

(4)其他:蛋白質濃度為2-8%時,起泡效果最好,除此之外還與攪拌時間,強度、方向等有關。

有時由於蛋白質的起泡而影響加工工藝的操作,要對蛋白質泡沫進行消除,常用的方法就是加入消泡劑——矽油。

7 風味結合作用

蛋白質可以使食品中的揮發性風味化合物在貯藏及加工過程中不發生變化,並在進入口腔時完全不失真的釋放出來。

影響蛋白質風味結合作用的因素有:

(1)水:水可以提高蛋白質對極性風味化合物的結合作用,但對非極性風味化合物的結合沒有影響;

(2)鹽:凡能使蛋白質解離或二硫鍵斷裂的鹽類,都能提高蛋白質的風味結合能力;

(3)水解作用:蛋白質水解後其風味結合作用嚴重被破壞;

(4)熱變性:熱變性一般會使蛋白質的風味結合作用有所加強;

(5)其他:脫水,脂類存在。

相關焦點

  • 蛋白質組學在傳統發酵食品和飲料的應用
    傳統的發酵食品和飲料(TFFB)是重要的飲食成分。多組學技術已應用於TFFB研究的各個方面,以闡明TFFB的組成和營養價值,並揭示TFFB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相互作用,發酵動力學和代謝特徵。由於蛋白質組學可以揭示蛋白質水平上微生物功能的本質,因此它在TFFB研究領域逐漸受到關注。
  • 蛋白質組學在傳統發酵食品和飲料的應用
    傳統的發酵食品和飲料(TFFB)是重要的飲食成分。多組學技術已應用於TFFB研究的各個方面,以闡明TFFB的組成和營養價值,並揭示TFFB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相互作用,發酵動力學和代謝特徵。由於蛋白質組學可以揭示蛋白質水平上微生物功能的本質,因此它在TFFB研究領域逐漸受到關注。這篇文章綜述了在TFFB研究中應用的元蛋白質組學常用方法。 系統地總結了對TFFB的元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結果,例如調味料,葡萄酒,發酵茶,奶酪和發酵; 並比較了通過元蛋白質組學與其他組學方法得出的結論的差異。
  • 淺述玻璃化轉變溫度與食品成分的關係
    在食品聚合物科學理論中,根據食品材料含水量的多少玻璃化轉變溫度有兩種定義:對於低水分食品(LWF,水的質量分數小於20%),其玻璃化轉變溫度一般大於0℃,稱為Tg;對於高水分或中等水分食品(HMFIMF,水的質量分數大於20%),除了對極小的樣品,降溫速率不可能達到很高因此,一般不能實現完全玻璃化.。
  • 青島能源所發現pH依賴蛋白質相互作用
    該研究揭示生物體系複雜精巧的調控機制,並為pH依賴的蛋白質器件和生物材料開發提供新素材,在合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應用中具有重要價值。pH是幾乎所有在水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的重要因素,在生命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生物體中有許多pH依賴的蛋白質功能開關,可調控細胞的生理和生化過程,並可作為生物技術開發中的關鍵感應器件和功能開關。
  • 什麼是食品的功能性成分?
    食的學問 科學達人 科普到家食品的功能性成分,也稱為功能因子、功效成分、生理活性成分,是指能夠通過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徑調節人體機能的物質。是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中真正起生理調節作用的成分,富含這些成分的物質則稱為食品功能性成分基料。
  • 科學網—提出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方法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王延斌在尤著宏研究員指導下,提出一種使用蛋白質序列信息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計算方法
  • ...的相互作用和藥物分子設計,多原子分子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理論研究
    南京大學       所在院系: 化學化工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研究領域: 發展研究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質
  • JCIM:計算提升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預測精度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和識別在生物學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儘管結構生物學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直接採用實驗方法確定蛋白質-蛋白質複合物結構仍然非常困難。分子對接技術是預測蛋白質-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有效方法。
  • 研究揭示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複雜網絡
    研究揭示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複雜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07:09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K. Christopher Garcia和Woj M.
  • BioGRID 蛋白質相互作用資料庫
    生物通用交互數據集庫(BioGRID)是一個公共資料庫,用於存檔和傳播來自模型生物和人類的遺傳和蛋白質相互作用數據。BioGRID目前擁有超過1,500,000種來自高通量數據集和個人重點研究的互動,這些研究來自於初級文獻中的63,000多份出版物。
  • STRING:蛋白質相互作用(PPI網絡)資料庫簡介
    研究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網絡,有助於挖掘核心的調控基因,目前已經有很多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資料庫,而string絕對是其中覆蓋的物種最多,相互作用信息做大的一個,網址如下https://string-db.org/該資料庫的最新版本為version 10.5, 更新於2017年5月14號,
  •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提出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計算...
    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能夠從分子水平上揭示蛋白質的功能,幫助揭示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分化和凋亡等細胞活動的規律在全基因組範圍內識別蛋白質相互作用對是解釋細胞調控機制的重要一步。隨著蛋白質相互作用實驗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獲得大量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數據,甚至能夠在全基因組範圍內對蛋白質相互作用進行分析。然而,由於實驗技術的限制,很多高通量實驗方法測得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數據的錯誤率都比較高。此外,傳統實驗的方法不適用於檢測大規模數據。
  • 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有一門化學分支,叫食品化學,與我們的飲食關係極大。食品化學是系統研究食品的化學組成、結構、性質以及食品加工和貯藏過程中發生的化學變化的科學。食品在加工工程中會發生很多化學反應,有些化學反應非常有趣。紅燒肉是我國老百姓喜愛的家常菜,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吃紅燒肉的。
  • 教你看懂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說的是什麼?
    如果仔細看食品的包裝,就會發現營養成分表是一個標有食品營養成分名稱、含量和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百分比的規範性表格。如圖所示是一個的營養成分表: 左列是能量和各種營養成分的名稱。
  • 必知 | 蛋白質,粗脂肪,粗灰分...金魚飼料成分的講究
    1:蛋白質簡介:蛋白質是生命所需的首要營養成分。飼料裡的蛋白質比例直接影響到魚的成長速度,以及體型變化。但過量的蛋白質卻會增加魚的腸道和腎臟負擔。所以,在選擇飼料的蛋白質比例時,要根據水溫和魚的成長階段進行判斷。例如小魚新陳代謝快,所需蛋白質比例就高一些,例如水溫低會導致魚的新陳代謝慢,這時蛋白質比例就要低一些。但很多玩家不知道,蛋白質又分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 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免疫共沉澱
    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免疫共沉澱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15 20:43 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免疫共沉澱
  •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5)
    》接上期   食品分析中最主要的一個挑戰將是:改善我們對食物化合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的有限認識(如它們與基因的相互作用,及其對蛋白質和代謝物的後續影響等),以便合理設計飲食來控制細胞功能
  • 食品添加物皮革水解物蛋白質危害人體健康
    各地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迅速行動,對轄區內食用明膠和食用蛋白質製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    昨天(31日),西安市相關部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市針對使用皮革水解物違法加工的食品進行專項檢查。
  • 大規模蛋白質組相互作用的文庫篩選
    大規模蛋白質組相互作用的文庫篩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5:03 美國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Steven P. Gyg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提出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方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王延斌在尤著宏研究員指導下,提出一種使用蛋白質序列信息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