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強教授:T+A肝癌免疫聯合療法中國上市,獲益不止步於晚期患者

2021-01-12 鳳凰網

中國是肝癌大國,且疾病分期晚,系統性治療在肝癌治療中佔據重要地位。但自2008年索拉非尼獲肝癌一線治療適應證以來,肝癌系統治療幾乎停滯不前。IMbrave150研究阿替利珠單抗(T)聯合貝伐珠單抗(A)與索拉非尼頭對頭對比一線治療晚期肝癌的成功,終為肝癌患者奉上了突破性的治療方案,為肝癌治療帶來了極大的變革。繼T+A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肝癌一線治療適應證後,該方案也在中國獲批,並於2021年1月9日,在上海成功舉辦上市會。

【腫瘤資訊】特別邀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孟志強教授,就T+A方案為肝癌治療帶來的變革和未來潛力進行深度訪談。

降低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級預防和早篩是關鍵

孟志強教授:肝癌分為肝細胞癌和膽管細胞癌兩種,以肝細胞癌為主要類型。中國是肝癌大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佔世界的一半以上,且中國的肝細胞癌絕大部分與肝炎病毒特別是B肝病毒感染相關。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的普及,肝細胞癌發病率將在未來20年左右逐步下降。

中國肝癌發現時分期晚,死亡率高,主要原因在於早篩早診工作尚不夠系統。世界範圍內,日本的肝癌篩查體系最為完善,具體是將人群進行風險評級,對高風險人群進行肝癌早篩,每3個月做甲胎蛋白和B超檢查,因此日本的肝癌早診率非常高,而晚期佔比很少,這也造成了中日兩國治療模式和治療效果的巨大差別:中國肝癌病灶大,分期晚,以手術為主;日本因早期肝癌多,病灶小,則以消融為主,治療效果也更好。未來,中國肝癌死亡率的下降將主要寄望於篩查體系的完善和推廣,當然,這仍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T+A獲批肝癌一線適應證,療效堪稱突破性

孟志強教授:中國超過一半的肝癌患者為晚期,以系統治療為主,但近20年來,肝癌系統治療並無突破性進展,療效非常有限。作為肝癌靶向治療裡程碑的索拉非尼,有效率不到5%,中位總生存期(OS)僅較安慰劑延長2~3個月。免疫治療尤其是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的研究和應用,為晚期肝癌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IMbrave150研究中,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聯合抗血管生成的貝伐珠單抗,較索拉非尼單藥,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4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延長2.5個月(6.8個月 4.3個月,HR=0.59);死亡風險也顯著降低42%(HR=0.58),中位OS目前尚未達到,值得期待。

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的研究發展迅猛,應用日趨普及,當然不同藥物的組合也是多種多樣,哪個為最優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的T+A方案穩紮穩打,以其突破性的療效率先獲得了肝癌一線治療的適應證。該方案的上市,使晚期肝癌治療療效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晚期患者長期生存的比例也會獲得質的提升。因此,IMbrave150堪稱裡程碑式的研究。

T+A耐受性好,為長期用藥帶來可能

孟志強教授:新藥新方案的進展,使肝癌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長,由此帶來的對長期用藥安全性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既往,索拉非尼在很多患者中的用藥依從性不好,主要就是因為不良反應不能耐受。一個方案本身的療效再好,如果安全性不能耐受,無法長期使用,療效也就大打折扣。T+A雖然為雙藥聯合,但阿替利珠單抗為抗PD-L1單抗,貝伐珠單抗為大分子的抗VEGF單抗,與PD-1單抗聯合小分子TKI的作用機制並不完全相同,毒性譜也有差異。對於治療方案安全性的評估,不能只看毒性反應的發生率,更重要的是看毒性反應的嚴重程度和具體的毒性譜,因為有些安全性事件是容易解決的,只要能夠解決就不構成危害。索拉非尼的最常見不良反應是手足皮膚反應和腹瀉,臨床上難以解決。而T+A方案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高血壓,通過降壓藥物就能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IMbrave150中,T+A方案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索拉非尼相近,但對患者的危害更小,臨床更易管理,這就為長期用藥帶來可能。

T+A聯合局部治療,協同增效前景可期

孟志強教授:肝癌治療不斷發展,治療手段日益豐富,手術、介入、消融、放療、藥物治療研究層出不窮。T+A類的系統性聯合治療使患者生存有了顯著的提升,但30%左右的有效率仍顯不足,與其他治療如局部治療聯合的需求凸顯。

在肝癌治療中,局部治療始終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肝癌患者大多是因肝內的病灶進展而非轉移危及生命,所以能夠把肝內的病灶控制好,就能使患者生存得到延長。諸如介入治療等局部治療手段對肝內病灶的控制,即使對晚期轉移患者也有生存獲益。因此,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的聯合,一定會對療效提高帶來助益。

當前,已有很多研究發現局部治療與免疫治療聯合有協同作用。我們中心的一項小樣本研究顯示,局部治療聯合免疫治療的有效率高達80%,療效之好超出預期,我們入組的都是晚期患者,很多伴有血管癌栓、肝外轉移等。局部治療與免疫治療聯合不僅控制了原發病灶,對轉移病灶的控制也非常好,當然我們的研究樣本量還比較小,目前只入組了十幾例。很多動物實驗都提示,與局部治療方案的聯合使一些原來對免疫治療不敏感的腫瘤變得敏感,聯合作用的機制值得進一步探索。

T+A高效安全,前推至更早期肝癌潛力巨大

孟志強教授:早中期肝癌的治療目標以預防術後或消融後復發為主。早期肝癌可以手術或消融,術後復發的預防目前並沒有太好的方案,目前更傾向於針對術後有高復發風險的患者,傳統的預防復發的手段主要是介入治療。T+A這類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方案,應該會更有利於復發率的降低。

基於T+A方案的有效率,其用於中期肝癌的轉化治療也大有前途,可使初始手術有困難的肝癌轉化為可切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孫惠川教授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免疫聯合靶向治療確實使一部分患者由不可切除轉化為可切除,術後有一些病理標本甚至達到病理完全緩解,這是過去的藥物治療所無法實現的。

IMbrave150研究中,中國亞組的基線特徵較全球人群的預後不良因素更多,但OS數據卻更好,這可能與中國肝癌更多是B肝病毒感染有關,這種肝癌所產生的腫瘤微環境更適合做免疫治療。過去,靶向治療在西方人群的療效更好,如今,免疫治療是在我們中國人群的療效更好, T+A方案或對中國患者更有利。

孟志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創治療中心主任

膽道腫瘤診治中心副主任

美國M.D.Anderson腫瘤中心兼職教授

上海抗癌協會腫瘤消融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上海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CSCO中西醫結合專家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CSCO腫瘤消融治療專家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CSCO理事

亞洲腫瘤消融學會理事

上海市抗癌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醫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肝癌學組委員

JCRT副主編,Hepatoma、《腫瘤》雜誌編委

教育部學位評定中心評審專家

上海市領才,優秀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肝膽胰腫瘤的微創綜合治療,研究方向:肝癌胰腺癌的耐藥機制與治療對策。

先後在Gastroenterology, Mol Oncol,Cancer,Oncogene, Eur J Cancer, Br J Cancer, Autophage等發表論文130餘篇,他引超過2900次, H-index:28。主持臨床研究30餘項。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來源:攜手健康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羅氏「T+A」聯合療法在中國獲批上市 為患者帶來全新選擇
    日前,腫瘤免疫創新藥物阿替利珠單抗(泰聖奇)聯合貝伐珠單抗(「T+A」聯合療法)肝癌適應症正式上市,為中國晚期肝癌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選擇。泰聖奇免疫聯合療法肝癌適應症北京上市會在中國,肝癌防治是全民健康的重要話題。
  • 邵國良教授專訪 | 免疫聯合治療助力HCC患者長期生存「夢想照進...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不僅給患者治療提出了新策略,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治療的方式。2021年1月9日,阿替利珠單抗(泰聖奇®)聯合貝伐珠單抗(「T+A」聯合療法)肝癌適應證上市會在上海成功召開,為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晚期HCC患者帶來了全新的生命希望。
  • 美華人科學團隊發布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肝癌成果
    2018年8月19日,中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鄒餘糧教授(右)接受首屆中國醫師節特別貢獻獎,左為陝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孫振霖。 鍾欣 攝中新網舊金山9月5日電 (劉丹)5日,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舉辦世界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峰會(CAR-TCR Summit),美國華人科學家創辦的優瑞科生物技術公司(Eureka Therapeutics)發布了針對甲胎蛋白陽性晚期肝細胞肝癌(一種最普遍的肝癌)患者的ET140202 ARTEMIS T細胞免疫療法臨床研究的初步安全性和療效數據,1名受試者顯示腫瘤完全消退
  • 2019 ASCO丨CheckMate 040再續經典,O+Y首次被證實為晚期肝癌患者...
    2019 年ASCO會議已落下帷幕,在肝癌治療領域,免疫腫瘤(I-O)治療仍是本次大會的關注焦點。首次發布的納武利尤單抗(O藥)聯合伊匹木單抗(Y藥)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臨床研究結果,盡顯免疫聯合治療在HCC應用中的巨大潛力。針對這一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我們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創治療中心主任及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孟志強教授,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
  • 卡瑞利珠單抗實現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
    &nbsp&nbsp&nbsp&nbsp3月6日,江蘇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創新藥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和/或含奧沙利鉑系統化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這是中國首個獲批肝癌適應症的PD-1抑制劑,標誌著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 孫惠川教授 | 中國肝癌診療規範再更新,免疫聯合治療備受關注
    2020年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19年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為了促進「規範」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發揮其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作用,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攜手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了「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在線教育項目」。希望以規範為指導原則,啟動全國範圍的規範推廣行動,讓醫生真正體會到規範對臨床實踐的指導價值,讓患者在規範的診療中獲得更好的療效。
  • 一名晚期肝癌患者無瘤健康生存近5年!仁濟醫院發表全球首個CAR-T...
    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施東華博士和史搖平博士為第一作者,李宗海教授和腫瘤介入科翟博教授為通訊作者。其中,有一名接受CAR-T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無瘤健康生存近5年,定期複查體內均未發現活性病灶,腫瘤標誌物指標正常,這位患者2015年7月正式入組相關CAR-T細胞治療。肝癌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 肝癌患者福音!「T+A」方案可顯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總生存期,中國亞...
    數據顯示,接受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免疫聯合療法(以下簡稱「T+A」方案)治療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mOS)為19.2個月,其中中國亞群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達到24.0個月。據悉,IMbrave150是一項全球性III期、多中心、開放性研究,旨在評估「T+A」方案對比索拉非尼在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HCC)患者中的作用。
  • 晚期癌症患者4年總生存率達44%!上市CAR-T療法長期隨訪數據...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開始看到免疫治療給患者帶來的獲益——正如我們之前說到的那樣,很多使用有效的患者可以獲得長期的生存獲益。  之前我們也報導了免疫治療中PD-1抑制劑的肺癌患者長期數據,這個數據也是震驚到了世人:在標準劑量下,患者的生存期較常規的治療方式竟然可以升高到420%!
  • 全球首個CAR-T治療晚期肝癌成果公布 顯示出較好臨床獲益(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發布。由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主任翟博教授牽頭,上海科濟生物公司與仁濟醫院合作,在全球率先開展了以GPC3為靶點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HCC的臨床試驗,治療了13例GPC3表達陽性的晚期HCC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獲得了令人期待的結果。接受該治療後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基本可控,罕見嚴重毒副反應,並初步顯示出較好的臨床獲益。
  • 希望燈TA·免疫訪談 | 秦叔逵教授:IMbrave150研究成績斐然,免疫...
    希望燈TA·免疫訪談 | 秦叔逵教授:IMbrave150研究成績斐然,免疫聯合療法點亮肝細胞癌患者生存明燈
  • 治療肝癌數據出爐,我們離「打敗」大魔頭肝癌還有多遠?
    中國是肝癌大國,在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肝癌新發病例數為37萬,死亡病例數為32.6萬。與肺癌、胃癌等常見惡性腫瘤不同,肝癌對於常規放化療並不敏感,僅有FOLFOX4(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亞葉酸鈣)方案對於部分肝癌患者可以帶來獲益。
  • ...聯合達攸同®(貝伐珠單抗注射液)一線治療晚期肝癌III期臨床...
    亞組分析結果顯示所有亞組聯合治療組均獲益。聯合治療方案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無新的安全性信號。達伯舒®聯合達攸同®療法有望為無法切除或轉移性肝癌患者一線治療提供新的選擇。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醫學科學與戰略腫瘤部副總裁周輝博士表示:「肝癌是我國發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一半左右的新發和死亡肝癌病例發生在中國。
  • 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肝細胞癌I期成果「面世」 安全、有效
    肝癌是嚴重威脅國人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免疫治療方法,成為全球腫瘤治療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以相關基因為靶向的CAR-T細胞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研究成果此前未有報導。翟博告訴記者,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可能失去外科手術機會。
  • 免疫組合療法延長肝癌生存期,超越一線標準治療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無論在全球範圍還是在中國,肝癌的發病例數和致死率都在各種癌症中位於前列。肝癌起病隱匿,進展迅速,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治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 盤點2020|陳敏山教授:肝癌治療進展年度盤點
    兼任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癌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求佳外科客座教授。 從事肝癌的臨床和研究工作30年,臨床上以外科為主,熟悉和掌握肝癌多種治療手段,並積極推廣肝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 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癌患者實現三年無病生存
    腫瘤免疫治療再傳好消息!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為兩名晚期肝癌患者舉行了 「三年無病生存」慶祝活動。這是目前我國報導的首個經CAR-T細胞治療後無病生存滿三年的晚期肝癌治療案例。 這是一場特別的慶祝活動。
  • 抗癌前鋒T細胞再現新療法 !針對肺癌,肝癌,肉瘤等多種晚期實體腫瘤...
    「 關鍵詞:實體瘤,TCR-T療法,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 」 人體的免疫防禦機制主要依靠體內的白細胞軍團,作為白細胞的一種,T細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是人體裡面的特種兵,一旦發現癌細胞
  • 實體腫瘤開創性療法!TILs個性化免疫治療有望2022年上市
    在血液腫瘤領域,CART細胞成為主導,給血液腫瘤患者帶來顛覆性的生存獲益,目前FDA批准了3種CAR-T療法用於血液腫瘤的治療。  根據最新消息報導,預計這項療法將在2021年正式提交上市申請,如果一切順利,將在2022年正式獲批上市,這將是實體腫瘤獲批的首款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 肝癌治療又添「猛將」!重磅藥物阿帕替尼獲批肝癌適應症,中國患者...
    阿帕替尼獲批肝癌二線及以上治療適應症,對我們的肝癌患者而言,既是一個意義重大的特殊節點,卻又是一件眾望所歸的「既定事實」。為什麼阿帕替尼的獲批是中國患者們無比重要的一步,還真的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如果不細講中國肝癌患者之多、肝癌治療之難,阿帕替尼這位「全能選手」在腫瘤治療領域的重要意義,又怎麼能體現我們在腫瘤治療領域邁出這一步的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