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孫遜/張凌團隊發現,調節納米粒孔徑可提高亞單位抗原的...

2020-11-26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四川大學孫遜/張凌團隊發現,調節納米粒孔徑可提高亞單位抗原的細胞免疫應答

2020-06-24 0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World ,作者BioWorld

BioWorld

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

疫苗作為控制感染性疾病最為經濟有效的方式,已挽救了無數生命。疫苗主要通過誘導機體產生體液免疫應答和/或細胞免疫應答來清除病原體或靶細胞,其中細胞免疫應答在清除病毒等胞內感染的病原體或治療腫瘤等疾病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亞單位疫苗接種後往往需要經過以下四個級聯步驟才能誘導機體產生有效的細胞免疫應答:(1)靶向淋巴結;(2)被樹突狀細胞攝取;(3)誘導樹突狀細胞成熟活化;(4)以抗原肽-MHC I分子複合物形式將抗原呈遞給CD8+T細胞。這四個步驟簡稱為DUMP cascade。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孫遜教授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凌副研究員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表了題為:The pore size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regulates their antigen delivery efficiency 的研究論文。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應用介孔氧化矽納米粒(MSNs)作為疫苗遞送載體和佐劑,發現通過調節MSNs介孔的孔徑即可調節疫苗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強度。

MSNs的製備及在體內誘導免疫應答的四個過程

研究人員合成了三種粒徑均在85nm左右,但介孔孔徑分別為12.9、10.3和7.8nm的MSNs,隨後應用三種MSNs包載模型抗原OVA,並考察了MSNs孔徑變化對於疫苗體內效率的影響。

結果顯示,介孔孔徑的改變對於疫苗在淋巴結遞送、樹突狀細胞的攝取及其成熟和活化方面(即DUMP cascade的前三個步驟)並不會產生影響,但在DUMP的第四步:抗原MHC I類提呈的效率卻隨著介孔孔徑的增大而提高,最終導致機體產生細胞免疫應答的強度也隨著介孔孔徑的增大而增強,其中大孔徑的MSNs在無需使用其他佐劑的情況下,即可誘導機體產生有效的細胞免疫應答。

讓人驚喜的是,以黑色素瘤細胞的細胞裂解液和細胞膜共同作為抗原時,大孔徑MSNs可同時高效包載這兩類親疏水性迥異的抗原,並誘導機體產生強效的抗黑色素瘤的細胞免疫應答。

MSNs包載抗原後誘導機體產生抗腫瘤免疫應答。B-C:MSNs包載OVA誘導機體產生抗B16F10-OVA腫瘤免疫應答的能力隨著介孔孔徑增大而增強;D-E:大孔徑的MSNs(MSNs-L)包載BM(B16F10腫瘤細胞膜)和BL(B16F10腫瘤細胞裂解液)後可以增強機體的抗B16F10腫瘤免疫應答。

總的來說,這項工作證明通過調節MSNs的孔徑可以改變其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同時MSNs遞送腫瘤抗原能誘導機體產生有效的抗腫瘤免疫應答,表明MSNs在疫苗遞送領域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5/eaaz4462/tab-pdf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oWorld」(ibioworld)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四川大學孫遜/張凌團隊發現,調節納米粒孔徑可提高亞單位抗原的細胞免疫應答》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四川大學陳磊為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聯繫人,中山大學劉志勇和四川大學劉建全為共同通訊聯繫人。四川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  2、華西藥學孫遜和高分子張凌團隊在亞單位疫苗遞送系統中取得進展  6月下旬,學校華西藥學院孫遜教授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凌副研究員的研究團隊在
  • Sci:用於亞單位疫苗持續共遞送的可注射水凝膠增強體液免疫
    然而不幸的是,由於各種原因,針對很多傳染性疾病的疫苗很難開發,這些原因包括抗原免疫原性差、針對快速突變的抗原靶標的保護範圍差或免疫保護的持久性差等。為了獲得持久的保護性抗體反應,疫苗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和空間與適當的細胞相互作用。在自然感染的情況下,免疫系統暴露於抗原中往往長達1-2周,而單次注射大劑量亞單位疫苗產生的作用僅持續1-2天。
  • 【科普】一分鐘,讓你了解什麼是亞單位疫苗
    市場上,常見豬用疫苗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全病毒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亞單位疫苗、活載體疫苗、基因重組疫苗)等。
  • ASFV亞單位疫苗研究
    本文主要介紹ASFV的各種亞單位疫苗研究策略,主要包括ASFV亞單位疫苗、DNA疫苗和病毒載體疫苗。同時還介紹了已知的ASFV抗原和ASFV免疫病理學增強相關抗原。ASFV是一種能引起家豬和野豬死亡的毀滅性和有巨大經濟意義的疾病。目前還沒有針對ASFV的疫苗。之前很多探索過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失敗的。主要的原因是該病毒的複雜性以及我們對ASFV毒力因子和保護相關因素的理解有限。
  • 佐劑對亞單位疫苗穩定性的影響
    引言Introduction亞單位疫苗&佐劑
  • 一個亞單位疫苗的蛻變:生命力旺盛,為豬場增加8%的經濟效益!
    宋博士介紹,根據國家獸藥基礎信息查詢系統的批籤發數量分析,2012年、2013年國內批籤發均為全病毒疫苗;2014年開始出現第一個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亞單位疫苗批籤發數量僅佔全部批籤發數量的3%;2015年國內有3家豬圓環病毒亞單位疫苗生產企業生產亞單位疫苗,亞單位疫苗批籤發比例增加到了
  • 學了這麼多年免疫,終於搞懂MHC和抗原肽的結合方式
    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礎分析從HLA分子抗原結合槽中洗脫下來的各種天然抗原肽的一級結構,發現都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與MHC 分子凹槽相結合的特定部位,稱錨定位。深入研究發現,MHC分子對抗原肽的識別並非呈現嚴格的一對一關係,而是一種類型的MHC分子可以識別一群帶有特定共同基序的肽段,由此構成MHC分子與抗原肽相互作用的包容性(flexibility)。
  • 我國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開啟國內三期臨床,國際臨床陸續啟動
    這款疫苗的技術路線為「重組亞單位疫苗」,為科技部部署的的新冠疫苗「5 條路線」中的一種。此前四款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疫苗採用了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兩種技術路線。這四款疫苗分別是國藥集團研發的兩款滅活疫苗、科興中維研發的一款滅活疫苗及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
  • 中南大學在納米粒子抗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基於此問題,中南大學劉又年教授團隊(第一作者:文梅博士,通訊作者:陳萬松副教授、劉又年教授)提出利用人工酶的催化級聯反應開展抗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人員首先設計製備了一種具有近紅外二區(NIR-II)吸收的Cu2-xTe納米粒。
  • B肝複製深入研究,中德科學家發現,O-glcN醯化調節自噬
    早期的研究報告顯示,O-glcN醯化的減少,能夠調節細胞自噬。這是一個與B肝病毒(HBV)複製和組裝相關的過程。因此,兩國研究人員共同提出了O-葡萄糖醯化,如何調節細胞自噬和HBV複製的問題。使用小分子抑制劑OSMI-1抑制OGT活性或沉默OGT,可顯著提高肝癌細胞和原代人肝細胞(PHHs)的B肝病毒複製(HBV)和B肝表面抗原(HBsAg)生成。在Western印跡分析顯示,O-glcnacylization誘導的內質網(ER)應激和細胞自噬受到抑制。
  • 第三代亞單位或基因工程/多肽疫苗研發方興未艾
    因此,目前又進入到第三代亞單位或基因工程/多肽疫苗的研發。  根據疫苗研發技術的發展,當前疫苗的種類可以分為亞單位疫苗、基因重組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載體疫苗。其中基因重組疫苗又分為重組DNA疫苗、重組活疫苗、雜交株活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球蛋白載體疫苗又可分為抗毒特性抗體疫苗、表位嵌合免疫球蛋白等。國內外疫苗研究在研發人士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不少新進展。
  • 科學家發現T細胞導致的非調節性抗原呈遞細胞的激活可以破壞自身...
    1月15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Unregulated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ctivation by T
  • 《癌症發現》:胃腸癌體細胞突變產生新抗原
    這些發現證實,復發/難治性AML在基因上是簡單的,但是高度多克隆,並且gilteritinib的劑量可能調節對gilteritinib的繼發耐藥機制,但不是其最終代。此外,該數據識別了可以增強gilteritinib對於FLT3-突變AML患者功效的潛在組合方法。
  •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園藝實驗室在亞精胺提高黃瓜耐鹽性機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園藝實驗室研究成果揭示亞精胺(Spd)通過誘導質外體H2O2調控自噬提高黃瓜耐鹽性。   設施土壤鹽漬化已成為限制設施蔬菜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Spd作為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節物質,能夠緩解鹽脅迫對植物造成的傷害。
  • B肝Toll樣受體亞家族和相關機制介紹
    B肝Toll樣受體亞家族,檢測HBV顆粒,內吞後內體中核酸我們把這項靶點稱為Toll樣受體亞家族,是目前一種治療B肝新途徑。所謂的先天免疫,是人體抵禦包括病毒在內的微生物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病毒感染,可通過2種不同的信號通路誘導I型幹擾素(IFN-α和IFN-β)和其他促炎細胞因子。
  • 西安科學家在可回收磁性生物催化體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影像與應用研究所吳道澄教授團隊,在可回收磁性生物催化體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解決相關回收難題提出了新的思路。 該方法首先通過摻雜鈷得到具有高效磁加熱性能的鈷鐵氧體納米粒,自下而上自組裝得到兼具磁加熱和磁分離性能的聚集體,殼層包裹基於聚乙二醇的溫敏凝膠材料後得到磁熱響應亞微米複合顆粒,該複合顆粒兼具磁加熱、磁分離和可逆溫度響應性能。 原來,回收磁性生物催化體系是綠色生物化學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操作簡單方便、條件溫和、無需預處理、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等優點。
  • 超越傳統 後浪來襲 淺析豬瘟E2亞單位疫苗的八大破局攻略
    天康自主研發的新型豬瘟E2亞單位疫苗——天瘟淨成功上市,成為破除當前豬瘟活疫苗在豬瘟深度防控和淨化短板的破局者。豬瘟E2亞單位疫苗(商品名:天瘟淨)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豬瘟病毒E2基因重組於杆狀病毒內、由昆蟲細胞表達豬瘟病毒E2蛋白製成的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是我國豬瘟疫苗劃時代的最新產品。
  • 癌胚抗原是什麼意思 癌胚抗原的正常值是多少
    現在,隨著醫療水平的發達,很多的抗原也都一一被人們發現。癌胚抗原是什麼,曾經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對於它的發現,也給我們的醫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癌胚抗原,讓我們可以將它更好的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讓它發揮出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