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文明城市的新時期精神是:"包容會通、敢為人先"所謂"包容會通",是指胸懷寬廣,包容萬物,融會貫通。這四個字概括了這座城市的胸襟氣度和生存發展的智慧。所謂"敢為人先",就是敢於突破傳統,超越現有。
自從住進了拆遷小區你就會發現名字都是花園級感受墳墓級,門口明明寫著「某某花園」進去之後各家各戶燒著紙錢,跟冥幣。樓下拉著五彩繽紛的橫幅、」獅子」、敲鑼打鼓,還有一些「大師」轉轉著圈圈嘴裡念念有詞。景象不輸豪華派對,直到你看到那個「奠」字,你愉悅的心情立馬收了回來。
我們似乎習慣了牛肉麵裡沒有牛肉,6個核桃喝了沒變聰明,我在這裡不想討論商家的宣傳問題,這種劣汰的風俗實在有違背文明城市的稱號。總之你報個警舉報小區噪音擾民,警察也會來轉轉,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難道我們沒有感覺到這種現象的可恥嗎?「活著可憐,死了費錢」。活著的老人不好好孝順,甚至不管不顧,死了花上大幾千,有的好幾萬炫耀孝心,比拼財力。實屬可恥。
當然好風俗是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有自己的傳統,地方有地方的風俗,入鄉隨俗不應有偏見。可現實的情況不容樂觀,去年的冬天就一個老爺爺,應該有80上下的年紀住在同一棟樓裡經常看到他蹣跚的腳步憂鬱的眼神一個人在小區轉悠,有一次他鑰匙丟了著急的翻著手機打電話,整了半天也沒整明白,原來他只會接,還好在這的幾年懂點本地方言給他通知了他的家人。
樓下的那位老太太也是獨居,每天駝著背進進出出,很是艱難,很少見有人來看她。每次見我回來就極力想跟我溝通,要跟我聊,可她的方言實在太正宗,懂的更少,聽不懂也很無奈。這些老人在寒冷的冬天緩慢的下樓去曬太陽,好像曬太陽才是最溫暖的,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像這種孤獨的老人小區還有很多,情況糟糕的也有,在此不想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