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偷走中國茶樹,還污衊中國茶葉有毒,我國損失百億白銀

2021-01-09 開史說

茶葉在古代是中國的特產,自從從絲綢之路運送到國外之後,中國茶葉就成了許多歐洲貴族的奢侈品。茶葉,也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在清朝時期,清政府更是通過茶葉,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那裡賺取了巨量的白銀。清朝之前,中國牢牢地掌握著制茶技藝,英國只能從中國進口。然而,每年巨量的白銀損失,終於讓英國不堪忍受,開始想要自己掌握制茶工藝。

東印度公司的「引進」計劃

從17世紀開始,英國人就愛上了茶葉,喝茶成為了他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紅茶更是他們的最愛。為了茶葉,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了茶葉的外貿生意,為自己賺得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因為清政府只接受白銀交易,他們的白銀同樣消耗很大。為了不受中國的制約,東印度公司一邊靠輸出鴉片賺取白銀,一邊希望獲得茶葉的種植以及製作工藝,徹底佔領歐洲市場。

於是,東印度公司決定「引起」中國的茶樹以及茶葉技術,其實就是想盜取這個秘密。他們找到了當時著名的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希望能夠偷到中國珍貴的茶樹樹種。

混入中國,盜取茶葉之密

鴉片戰爭之後,五大通商口岸的開放,給福鈞混入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幫助。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獲取中國的制茶工藝。為此,他學習了漢語,還做了一個假辮子,偽裝成清朝的少數民族官員。

他來到了著名的綠茶產地杭州,以清朝官員的身份參觀了一個綠茶製作的工廠。一個如此簡單的偽裝,竟然讓他混入了工廠,並且詳細記下了製作茶葉的每個步驟。獲得製作工藝後,他又跑到了安徽,買了數萬的茶葉幼苗以及茶葉種子,之後輾轉多地將茶葉運送到了印度。中國保存了幾千年的制茶工藝就這樣失竊了。

盜取了制茶工藝之後,羅伯特並不滿足,他開始將目標放到了世界上最出名的紅茶——大紅袍。英國人對紅茶的喜愛遠勝過綠茶,因此對於紅茶中的極品大紅袍早就垂涎已久。然而,大紅袍的產量很低,尤其是母樹上的大紅袍更是如此,所以他們決定引進大紅袍。

來到武夷山之後,羅伯特用坑蒙拐騙等各種方式,偷走了數百顆大紅袍樹苗,之後更是從善良的和尚那裡,騙走了大紅袍母樹上的枝丫和茶花,這些都是無價之寶。

培育茶樹,污衊中國茶葉有毒,讓中國損失數百億

成功盜取茶樹之後,他將盜取的大紅袍種植到了印度阿薩姆邦的大吉嶺上。英國人掌握了我國的制茶工藝,又有高科技的支持,很快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上,大吉嶺茶葉都超過了中國的紅茶。

1851年的世博會上,羅伯特開始宣傳自己的茶葉。他的宣傳方式也極為卑鄙,不僅毫無底線地誇讚自己的茶葉有多好,還無底線地貶低中國茶葉。他謊稱:中國人為了自己的茶葉好看,用了有毒的普魯士藍和熟石膏粉末混合,以此來製作茶葉,所以中國的茶葉有毒。

在他無恥的論調之下,大吉嶺茶葉開始被人們所接受,而中國的茶葉也逐漸被歐洲拋棄。就這樣,中國的紅茶損失了數百億的歐洲市場,出口額從原來的92%下降到了6%。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不僅僅是因為東印度公司的無恥行徑,還有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讓當時的外國人如此隨意地就混入了「清朝官員」當中,最終才讓這羅伯特的行程如此順利,實在是令人悲哀。

相關焦點

  • 百年前一英國人,偷走中國一門千年工藝,導致我國每年損失10億
    說到中國國粹,茶葉無疑是最具典型的代表。其在我國的歷史可謂是悠久綿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種植茶樹的國家,早在6000多年前,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祖先便開始種植茶樹了。
  • 茶葉來自中國,為何印度茶葉比中國賣得好?
    雖然中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出口國,但是名氣卻沒有印度的茶葉大。而且我國在2019年,還花了2億元,從印度進口了1.3萬噸茶葉,此外還從其它國家進口3.1萬噸。中國作為茶葉的故鄉,種茶的歷史已經有3000多年,而印度種茶還不到200年,為何印度茶葉比中國出名,甚至中國還要從印度進口茶葉呢?難道印度茶葉比中國茶葉品質好嗎?
  • 茶樹是如何進化的?我國科學家揭示茶樹基因秘密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也是中國出口世界最多的農產品之一。數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馴化、栽培、飲用茶葉,到今天,茶已經是全球消費量最大的飲品之一,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三分之二。
  • 我國茶葉年產量是世界第一,最大買家不是英國,而是非洲一個國家
    ,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我國茶葉年產量是世界第一,最大買家不是英國,而是非洲一個國家。很久以前,中國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傳播了茶葉種植和茶樹種子的經驗,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茶葉,其中最重要的集中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這些國家中,中國、印度、斯裡蘭卡的種植面積居世界首位,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的茶產業發展迅速,據最新消息,目前中國約有4400萬畝茶園,佔世界的60%,茶葉年產量約260萬噸,佔世界的45%,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說,世界上大約一半的茶葉產自中國,一半以上的茶園在中國
  • 我國科學家揭示栽培茶樹進化史
    茶樹起源於中國,風靡於世界,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三分之二。但有關茶樹進化的研究還不多。「龍井43」資料圖片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官方網站消息,近日,由農科院茶葉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雲南農科院茶葉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我國科學家在龍井茶樹品種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時間9月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sequencing enhances understanding of tea
  • 武夷山的茶樹,來源於哪兒?
    茶樹所屬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起源於上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植物學家分析,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樹栽培和茶葉生產已有四、五年千的歷史。
  • 中國茶葉市場調查報告
    並且,各地的區域環境、氣候、茶樹品種、栽培方式、制茶工藝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如工夫紅茶的滇紅與祁紅的質量差別、閩南(北)烏龍茶與臺灣烏龍茶的質量差異等。(2) 茶葉價格波動大由於我國茶葉種類、質量的差異性,茶葉質量缺乏國家標準來統一規範,高品茶的質量級別較為混亂,售價較為模糊。
  • 我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研究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研究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茶是世界性飲料。
  • 寧願損失上百億,也不願意跟中國合作,現丟掉一個超級訂單
    ,各個國家對我們也都充滿了信任,都願意把訂單交給我國,也願意進行長久的合作,但英國卻十分特殊,寧願損失上百億都不願意跟中國合作,現在卻丟掉了一個超級訂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航空領域的發展當中,航空發動機絕對是最難突破的一門技術,在之前,我國跟英國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獲贊,評分高達8.8分,到底有何吸引力?
    眼下,有一部高贊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豆瓣評分達到8.8分,第四集就講述了茶樹「茶」點沒能徵服世界。19世紀,英國人派出植物間諜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當時,中國與英國因鴉片戰爭關係變得很緊張,英國商人無法前往中國的,清政府也禁止英國商人進入採茶區。羅伯特福瓊為了不為當地人識破自己的身份,他喬裝打扮,剃了一個中國清代的頭式,戴上了假辮子,裝扮成一名滿清官員,開始在在中國茶區的間諜活動。
  • 中國有3項國寶級技術,曾被歐洲人成功竊取,如今卻很少有人知道
    其中17-18世紀以法國,英國以及荷蘭等殖民強國為首嗎,而18-19世紀美國和德國也加入了進來。其中最諷刺的是美國曾以一國之力偷竊英國的紡織業技術,而英國的紡織業則是中國竊取而去的。曾經的中國,是商業間諜頻繁到達之地。今日就舉例三個中國被國外竊取的技術,來看看這些面目猙獰的「大國」嘴臉。這三個技術就是曾經使得中國在世界貿易中處於壟斷地位的茶葉,絲綢以及瓷器。
  • IMCPI視界|歐洲人種下第一株中國茶樹
    為了紀念林奈,也為了促進生物學的發展,英國植物學家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等人共同創立了林奈學會,並於1791年開始刊發《林奈學會會刊》(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該刊是現有生物期刊的祖先。
  • Sci Rep:中國農科院茶葉所成浩NMT檢測茶樹根部吸收NH4+和NO3-的特性(第193期) | imOmics精華速遞
    茶葉作為一種重要的飲料作物,已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而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包括氮(N)的水平及形式。因為氮是葉綠素、核酸、蛋白質及許多次級代謝產物的必需元素。硝態氮和銨態氮是土壤中氮的兩種主要形式,均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 茶葉與資本主義:中國早期茶葉貿易中的全球資本主義悖論
    茶葉象徵著古老的天朝帝國的物質輝煌,年輕的歐洲列強羨慕它,並試圖效仿。在整個18世紀,普通英國家庭對混合了糖和牛奶的茶葉消費量增加了五倍,利潤飆升。對茶葉的需求如此強烈,以至於催生出一個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其稅收佔英國政府收入的十分之一,為英國向南亞擴張提供了擔保。正如東印度公司的審計長在1830年宣稱的:「印度確實完全依賴於中國貿易的利潤。」
  • 中國輸歐茶葉大範圍出現新型汙染物 含有毒物質
    持久性的有毒物質高氯酸鹽正在威脅中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這個新的汙染物如何進入茶葉的,目前還沒有科學結論。  歐盟正在醞釀一項針對來自中國茶葉的強制性標準,即規定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含量應在合理限值之下。而且,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幾乎全部都能溶於茶湯當中,被人喝下,其殘留問題很值得關注。  高氯酸鹽汙染的主要來源是航空航天、煙火製造、軍火工業、橡膠製品、燃料塗料等。但高氯酸鹽是如何通過上述源頭進入茶葉的,目前還沒有科學的結論。中國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國際茶葉協會副主席陳宗懋告訴《財經》記者,「這是新的東西(汙染物),還沒搞清楚。」
  • 茶樹食葉害蟲——茶黑毒蛾
    生產上茶農和部分農技工作人員常把有毒毛的昆蟲都叫做「毛蟲」,茶樹上的就叫「茶毛蟲」。事實上,這種蟲與茶毛蟲幼蟲在毛的分布和色澤上均有差異,茶黑毒蛾幼蟲的毛在背部像刷子一樣比較密集,且毛色有黑色和白色2種。本文對茶黑毒蛾的形態特徵、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紹,為生產上對其進行正確識別和防治提供參考。
  • 龍井茶樹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成功
    近日,由我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 為什麼說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茶樹的栽培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雲南的普洱市有一棵「茶樹王」,樹幹高13米,經考證已有1700年的歷史。近年來,在雲南的思茅鎮,人們又發現了兩棵樹齡為2700年左右的野生「茶樹王」,需要兩人才能合抱。在這片森稱中,直徑在30釐米以上的野生茶樹有很多。
  • 古茶樹最多的山頭,茶葉就一定好喝嗎?
    古茶樹因為樹齡較大,根系較為發達,能夠深入土壤吸收更多深層土壤中的營養成分、礦物質以及水分,所產茶葉內含物質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