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CPI視界|歐洲人種下第一株中國茶樹

2020-08-25 IMCPI國際漢語

IMCPI國際漢語教師文化素養「小課堂」,帶你覽千裡江山,看世界文化。


對植物學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林奈的植物分類方法和雙名制被稱為萬有分類法,這一偉大成就使林奈成為18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為了紀念林奈,也為了促進生物學的發展,英國植物學家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等人共同創立了林奈學會,並於1791年開始刊發《林奈學會會刊》(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該刊是現有生物期刊的祖先。本期特藏推薦,我們將帶你領略文獻中心館藏二百三十多年前的西文期刊風採!



1735年,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一書。這本只有12頁的小冊子一出版,便引起人們的瘋狂關注。內容主要分兩大塊:第一塊是建立人為分類體系。此書把自然界分成了三大界:礦物界、植物界、動物界。第二塊是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徵,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000多個種。綱(class)、目(order)、屬(genus)、種(species)的分類概念是林奈的首創,一直沿用至今。


林奈的植物分類方法和雙名制被各國生物學家所接受,將生命世界以一種系統、簡明、有序的方式呈現出來,林奈自己也曾說:「從未有人像我一樣將科學轉型。」



圖畫在闡明事物上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學上當然也離不開圖畫去進一步闡明事物。翻開林奈學會會刊1859年第一卷,跟隨書頁插畫中茶的倩影一起去尋覓一段林奈與中國茶的淵源之旅。茶的拉丁文學名叫Camellia Sinensis。中國茶葉作為代表東方文化的三大物品(其餘為瓷器、絲織品)之一風靡歐洲,而荷蘭壟斷了當時的茶葉貿易資源與市場。出於發展瑞典經濟的考量,自17世紀茶葉經由荷蘭人傳至瑞典後,瑞典人對這來自遙遠的東方國家的神奇樹葉有一種非常執著的追求。


林奈夢想把中國的茶樹移栽到瑞典,一直試圖獲取中國的茶株,直到1763年10月航海家卡爾·艾克伯格(Cark GustafEkeberg)成功地帶回了存活株茶,林奈大喜並將它引種到歐洲。這是歐洲人種的第一株中國茶樹。中國茶樹的移植是一個歷史漫長的、由多數人參與的過程。



上圖是林奈命名的中國茶(TheaChinensis linn)和香港紅茶(Camcllia Hongkongsis Seem)在林奈學會會刊中的插畫。其中Thea,可能是受閩南語中對茶的稱呼/dei/的影響,拉丁語中卻沒有相匹配的音,所以林奈用希臘語thea表示,同時thea也是希臘女神中大地女神的名字,這一點似乎可以看出林奈對中國茶的偏愛之情。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刊中繪製的林奈中國茶和香港紅山茶。

相關焦點

  • 武夷山的茶樹,來源於哪兒?
    茶樹所屬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起源於上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植物學家分析,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樹栽培和茶葉生產已有四、五年千的歷史。
  • 茶樹育種專家陳亮博士赴新昌科農茶樹專業合作社指導
    新昌縣名茶協會 凌光漢   日前,中國茶科所科技專家下鄉團隊一行在嵊州市開展技術指導,唯獨全國著名茶樹育種專家研究員陳亮博士來新昌科農茶樹專業合作社實地開展指導。
  • 中國傳奇的古茶樹,一株價值比黃金貴35倍,另一株生存近三千年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不像以前那樣只追求吃穿,現在的人們都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像現在這樣一到休息日,大家都選擇旅遊作為自己的休閒活動方式,這也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這也是近幾年來中國旅遊業火熱的原因之一。
  • 一篇讀懂,全球三大人種的特徵與分布|世界歷史常識06
    06人類三大現代人種開始形成距今約5萬年前晚期智人形成的時候,人類種族或人種也開始形成。大多數人類學家將全世界的居民分為三大種族或三個主要人種,即蒙古利亞人種或亞美人種(黃種)、歐羅巴人種(白種)和澳大利亞——尼格羅人種(黑種)。三大人種中還分出較小種族的各種類型和過渡類型。
  • 茶花是不是茶樹的花
    美人茶、茶梅是園林綠化中常見的植物,時下正盛開,前者花朵嬌小玲瓏,粉黛巧施;後者花大,花瓣較散亂,多點不羈。最為大家熟知的山茶,一般則是要到春節之後才開,避開最寒冷的時間段。山茶花朵品種非常之多,大多數看起來都有著雍容華貴的氣質。
  • 為什麼說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茶樹的栽培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雲南的普洱市有一棵「茶樹王」,樹幹高13米,經考證已有1700年的歷史。近年來,在雲南的思茅鎮,人們又發現了兩棵樹齡為2700年左右的野生「茶樹王」,需要兩人才能合抱。在這片森稱中,直徑在30釐米以上的野生茶樹有很多。
  • 圓桌十五期說|抗耐多藥結核病及治療的地域/人種差異的相關討論
    全球許多國家或地區流行的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型存在多樣性,廣泛流行的北京株與耐多藥性可能有關,該種系可能更易發生耐藥基因突變。因此建議臨床有條件的地區和醫院開展耐藥基因的檢測,提高我們對耐藥結核的診斷及治療。 另外,在結核病的治療中,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或嚴重程度不僅和患者的性別、年齡、個體差異、機體狀態、營養狀態等有關,還與患者人種或基因型差異、地域不同有關。
  • 英國偷走中國茶樹,還污衊中國茶葉有毒,我國損失百億白銀
    茶葉在古代是中國的特產,自從從絲綢之路運送到國外之後,中國茶葉就成了許多歐洲貴族的奢侈品。茶葉,也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在清朝時期,清政府更是通過茶葉,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那裡賺取了巨量的白銀。清朝之前,中國牢牢地掌握著制茶技藝,英國只能從中國進口。
  • 古茶樹最多的山頭,茶葉就一定好喝嗎?
    要確定哪個山頭的古茶樹最多,最為直觀的肯定就是直接地統計數據。 遵從數學邏輯推理可知古茶樹密度越大或者茶園面積越大,古茶樹樹量越多。 南糯山雖然沒有詳細的古茶樹數量統計總數,不過有茶樹密度數據,其密度為169株/畝,經過計算可知,南糯山古茶樹總數量大概為2028000棵。
  • 貴州古樹王 綠色「活文物」|綠博園貴州展園貴州樹王館觀展側記
    在銅仁市思南縣,野生楠木儲量尚有15萬株以上,其中100年以上楠木古樹895棵,楠木古樹群15個,當地野生楠木數量之多、年代之久、分布之廣為中國僅有。其中一棵金絲楠木,巍然聳立在思南縣青槓坡鄉四野屯自然保護區內,高45米,胸圍8.92米,估測樹齡達1300餘年,冠幅南北長近46米,東西寬47米,被譽為「中國楠木王」,當地居民奉之為「神樹」。
  • 茶樹的一些基礎知識
    分布範圍原產於中國,後來鑑真東渡,將茶葉傳播至世界各地。野生種遍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釐米長,長期以來,經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西南茶區載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適制紅翠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華南茶區: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臺灣、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物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種,那何不一起談談歐羅巴人種和日耳曼人種?
    後來,隨著冰川的後撤,人類逐漸向北推進,同時在北歐光照較弱、氣候寒冷的環境下,膚色變淺,眼睛變為灰色或淺藍色,頭髮變為淡黃色或黃色,分化為歐羅巴人種的北支,並分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和白海—波羅的海類型。[4]這就是「高加索人種」在人類學上的含義。
  • 湖南茶樹種質資源
    今日導讀 第一章·第一節 茶樹種質資源36個,其中國家級茶樹良種12個、省級茶樹良種24個 。湖南省打造了「安化黑茶」「保靖黃金茶」「古丈毛尖」「沅陵碣灘茶」「石門銀峰」「嶽陽黃茶」等公用品牌,獲得21個中國馳名商標
  • 獨家專訪歐洲南方天文臺:視覺中國對黑洞圖像沒有任何權利
    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內部市場、工業、企業和中小企業司新聞官塔克(MIRNA TALKO)為第一財經記者提供了權威解釋:「黑洞圖像的版權歸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EHT)所有,使用許可的方式是知識共享署名(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 茶樹是如何進化的?我國科學家揭示茶樹基因秘密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也是中國出口世界最多的農產品之一。數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馴化、栽培、飲用茶葉,到今天,茶已經是全球消費量最大的飲品之一,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三分之二。
  • 《遮天》裡5種有名的不死藥,最特別的不是悟道古茶樹,而是它!
    《遮天》裡5種有名的不死藥,最特別的不是悟道古茶樹,而是它!隨著網絡小說文化的普及,各式各樣的修仙小說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讀者越來越多了,大家也漸漸發現,這些小說基本都有三大標配:雷劫、仙丹以及靈藥。
  • 緬甸撣邦發現最大茶樹,樹齡成謎,改寫撣邦古樹茶的歷史
    【緬甸中文網訊】撣邦林業局發布消息稱,1月4日,撣邦北部德昂自治區南散鎮轄區內,有人發現了兩棵巨大的茶樹。這兩棵茶樹打破記錄,成為撣邦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第二大茶樹。
  • 中國唯一白色人種,不與外族通婚,美女如雲比烏克蘭美女更漂亮
    人總共分為三種,分別為白色人種、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在以前,白色人種常常歧視黑色人種,甚至還在抗日戰爭時期,對黃色人種進行了長時間的壓榨與剝削。當今世界,各色人種已經趨於平等,再也不會存在膚色而劃分種族,或者以膚色區分尊卑的事情了。
  • 藍血人種,藍血人種是新人種?
    原標題:藍血人種,藍血人種是新人種? 藍血人種從表面上看是一種渾身呈藍色的稀有人種,成為藍色人或藍血人。美國生理專家韋斯特在智利海拔6000米的奧坎基爾查峰山區發現了一群藍色人種。後來又在美國肯塔基州的深山中發現了一個200多人的藍血人種的大家族。從此之後,人們開始研究藍血人種的成因以及藍血人種是否應該作為一個新的人種列入人種的分類中去。最初在1735年瑞典人林耐把全世界人種分為:美洲紅種、歐洲白種、亞洲黃種、非洲黑種等四種。
  • 古山東人不是「歐洲人」 而是西亞人種
    事實上,古DNA的研究成果已在不斷地將動物馴化和農業耕種的年代向前推移。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日本東京大學的支持下,中科院遺傳所和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通力合作,建立了我國自己的古生物分子遺傳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