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育種專家陳亮博士赴新昌科農茶樹專業合作社指導

2021-01-13 浙江科技新聞網

茶樹育種專家陳亮博士赴新昌科農茶樹專業合作社指導

2020-12-31 14:16:09 來源: 新昌縣名茶協會 凌光漢

  日前,中國茶科所科技專家下鄉團隊一行在嵊州市開展技術指導,唯獨全國著名茶樹育種專家研究員陳亮博士來新昌科農茶樹專業合作社實地開展指導。到達合作社門口已是上午11時左右,陳博士堅持要去離城12多公裡還要爬山去200畝規模茶樹品種博覽園建設項目與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實地調研,在盛文斌總經理陪同下,迎寒風、爬山路首先察看了茶品種博覽園初建面貌,聽取了盛文斌的介紹,陳博士既肯定了盛文斌的大膽設想,又提了不少建設性意見,鼓勵這位榮獲過縣「爭先創優先進個人」、新昌縣與紹興市「好青年」稱號,新昌縣首屆「十大最美退役軍人」和「紹興最美退役軍人」的年輕創業人盛文斌將事業錦上添花,為新昌乃至全省樹立榜樣。然後陳博士還實地調查了茶樹良種苗圃基地,感到非常滿意,盛讚「品種純、成活高、長勢好、品種多而新」,為新昌育苗走出低谷,從全縣5000萬株發展到1.5億株立下了新功。他還鼓勵盛文斌在育種上要進一步創新,選育出自己的最佳新品種上下苦功夫,陳博士回城時已近下午1時才吃中飯。

  筆者與陳博士在十五年前就有接觸,新昌東茗鄉長樂村張志汀選育的「東茗1號」與「東茗2號」就是在育種老專家虞富蓮與陳博士直接指導下成為茶樹新品種。陳博士曾在全國海拔最高的西藏茶區作過技術指導,2002年獲博士學位,1990年至今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工作,現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樹種質資源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先後到日本、美國、義大利、荷蘭等國做高級訪問學者或從事博士後研究,他來新昌指導茶樹育種工作與科農茶樹專業合作社育苗技術已有好幾年了,先後來過十餘次,引來良種一百多個,其中「中茶111」新品種為該社的育苗基地,陳博士對盛文斌這位育苗後起之秀評價很高,虛心好學、開拓創新、誠信待人、系當代茶樹良種育苗信得過的年輕接班人,這次專程來看望他,在陳博士眼裡看得中的一位育苗工作的好學生,他相信在今後繁育良種茶苗的道路上將會更加鮮豔奪目,五彩繽紛。盛文斌向筆者透露,陳博士是我的好老師,每次我碰到難題都由他幫助解決,每次來新昌總要為我解決技術上的各種問題,還替我向各地推介與銷售,引進了上百種茶樹新品種,在他的幫助下,合作社的聲譽也越來越高,陳博士真是我的好老師。當陳博士離開新昌時說,新昌我將會常來常往,盛文斌將永遠是我結對的好學生,他的創業精神將成為我教育其他弟子的典範。

標籤: 編輯:陳彩燕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湖南茶樹種質資源
    -茶樹屬被子植物門(Embryophyto)、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Ar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茶樹種質資源是經過長期自然演化,不斷適應變化多樣的耕作制度而形成的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它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不斷得以充實與發展,積累了由自然選擇和人工選種所引起的極其豐富的遺傳變異,蘊藏著控制各種性狀的基因,形成了各種優良的遺傳性狀及生物類型,具有滿足人類不同育種目標所需要的多樣化種質特點,與茶樹栽培和茶葉品質直接相關的特點主要有生化成分多樣性和葉片結構特徵多樣性。
  • 我國科學家在龍井茶樹品種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時間9月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sequencing enhances understanding of tea
  • 龍井茶樹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成功
    近日,由我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 茶樹是如何進化的?我國科學家揭示茶樹基因秘密
    基因重測序,發現茶樹秘密 在新中國茶葉育種歷史中,龍井43是一個重要的品種。 茶葉育種技術的新方向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基因技術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更重要的是,對茶樹基因組重測序的實現,為以後的茶樹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基礎。」
  • 關於茶樹品種分類命名
    茶樹是一種多年生的木本、常綠植物。茶樹在植物學分類系統中屬被子門植物,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鋼,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 茶樹由於分布在全國各地,因為地方地形、氣候環境、種植方式等等的諸多不同,而產生了形態各異的茶樹品種。
  • 茶樹的一些基礎知識
    ,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 茶樹的葉子可制茶(有別於油茶樹),種子可以榨油,茶樹材質細密,其木可用於雕刻。易混淆品種澳洲茶樹主要用來提取茶樹精油,英文名:tea tree / ti-tree學名:Melaleuca alternifolia中文名:互葉白千層;澳洲科名:桃金孃科Myrtaceae此種茶樹最初在澳洲發現,這種樹源自新南威爾斯身高大約3公尺,在低溼地帶長得特別茂盛,茶樹,但和茶一點關係也沒有,有時被拼成
  •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4
    往期相關文章: 野生茶是研究馴化和育種的寶貴遺傳資源。在這裡,該研究報告了古代茶樹的高質量染色體規模參考基因組的裝配。217種不同茶種的進一步RNA測序闡明了茶樹品種的親緣關係,並揭示了中國茶樹育種的關鍵因素。
  • 茶樹為什麼自交不親和?
    自交不親和(Self-incompatibility, SI)是阻礙包括茶樹在內的絕大多數園藝作物育種進程的主要限制因素
  • 【植物的故事】茶樹
    >多麼有難度我喜歡你叫我茶樹因為會洗去你的憂愁灰塵,黯淡,離別,以及一切與悲傷有關的事物茶樹是一種小型樹,雖然叫茶樹,但和茶一點關係也沒有,枝條長長,花為白色,它的生命力旺盛,即使被砍斷,也能維持生命一段時間,精油是萃取其枝條及葉片,呈透明無色,香味很像松油及尤加利。
  • 武夷山的茶樹,來源於哪兒?
    茶樹所屬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起源於上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植物學家分析,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樹栽培和茶葉生產已有四、五年千的歷史。
  • 武夷學院茶樹基因研究成果在美國基因庫(GenBank)公布
    日前,由南平市茶葉學會理事長、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院長、教授李遠華博士研究的茶樹基因成果——HGMR基因、GAGP基因、ACTIN基因登錄美國GenBank,已正式對全世界公布,登錄號分別是KJ946250、KJ946251、KJ946252,屬福建省茶葉界首次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茶樹基因。
  •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3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1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2 茶由於其特徵性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因此是最受歡迎的非酒精飲料之一。儘管最近已經發表了茶樹(茶樹)的兩個基因組草圖,但是缺乏染色體規模的裝配妨礙了對茶樹的基本基因組結構及其潛在改進的理解。
  • 我國科學家揭示栽培茶樹進化史
    茶樹起源於中國,風靡於世界,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三分之二。但有關茶樹進化的研究還不多。「龍井43」資料圖片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官方網站消息,近日,由農科院茶葉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雲南農科院茶葉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茶花是不是茶樹的花
    其實江南寒冬開花的山茶科植物不少,如茶、美人茶、茶梅、山茶等。茶樹開的花茶樹(Camellia sinensis),也就是用來做茶葉的茶樹,開的花相對來說不那麼容易見到。它開花白色,小小的,約一元硬幣大,掩藏在墨綠葉片中比較容易被忽略。
  • 龍井茶樹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完成組裝
    本報訊(記者李晨)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該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完成。該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 華中農大揭示了茶樹重組交換模式和種質資源間複雜親緣關係
    該研究對135個精細胞進行分離和測序,並開發構建遺傳圖譜的流程,成功地將茶樹基因組進行了分型(圖1)。基於分型結果,對茶樹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重組交換模式進行了探究,發現茶樹的交換熱點在基因組中近似隨機分布,而且相較於玉米,茶樹表現出更強的交換抑制現象。
  • 發展茶樹栽培業有什麼重要意義?茶樹根的形態特徵是怎樣的?
    發展茶樹栽培業既可發展多種經營,繁榮經濟,又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收入。因此,發展茶葉生產有重要的意義。(1)茶對於發展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茶是我國主要經濟作物之一,長期的生產實踐證明,茶樹具有穩產、高產的特點,種茶不與糧油棉爭地,且收入穩定。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可加速山區建設、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社員收入。我省有廣闊的山區和丘陵地,更為發展茶葉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 中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
  • 澳洲茶樹其實也怕冷
    像其它不同的植物一樣,茶樹作為澳州的產物,你是否有想過為何它在澳州及其它少數地區繁衍,而不是美國、日本亦或其它的國家呢?這就得從它的特性說起了。澳洲茶樹的主要化學成份:約45%的烯類、45%的醇類、少量的氧化物、倍半萜烯等。其中主要的活性物松油烯-4-醇,如在熱帶生長速度過快,則有可能積累不達標;如移植到寒帶,它的抗寒能力不足會導致植株死亡。
  • 我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研究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研究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茶是世界性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