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歐茶葉大範圍出現新型汙染物 含有毒物質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持久性的有毒物質高氯酸鹽正在威脅中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這個新的汙染物如何進入茶葉的,目前還沒有科學結論。

  歐盟正在醞釀一項針對來自中國茶葉的強制性標準,即規定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含量應在合理限值之下。

  寧波一家檢測服務公司的市場經理告訴《財經》記者,自2015年以來,浙江茶商送檢的樣本中高氯酸鹽的含量越來越多。

  高氯酸鹽是一種持久性的有毒物質。由於人體的甲狀腺會吸收高氯酸鹽,並受其影響,減少對碘的吸收,進而擾亂新陳代謝,危害人的健康。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評估了長期和短期內暴露於高氯酸鹽的風險,結果表明,單次攝入食品和水中的高氯酸鹽對健康影響不大,但是長期攝入高氯酸鹽,對人體的危害應當引起關注,尤其是孕婦、胚胎、嬰兒最容易受到危害。

  上述檢測服務公司市場經理稱,目前國內海關會對出口茶葉進行抽檢,被抽檢到的茶葉產品也會順帶檢測高氯酸鹽的含量,含量過高就直接退回了;但國內的茶葉暫時沒有檢測這一項目。

  四川省貿促會的一份情況通報顯示,德國茶葉協會曾對多種茶葉樣本進行檢測,發現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都含有高氯酸鹽,而其他國家和地區所產茶葉中尚未發現。

  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劉虹濤認為,高氯酸鹽的健康風險目前在評估階段,尚未有人群流行病學方面的足夠證據證明其與甲狀腺疾病或其他疾病相關,公眾不必對飲茶安全產生恐慌。

  不過,高氯酸鹽溶解度高、吸附性低,流動擴散性和穩定性都很強,並可在自然環境中持久存在,持續汙染。而且,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幾乎全部都能溶於茶湯當中,被人喝下,其殘留問題很值得關注。

  高氯酸鹽汙染的主要來源是航空航天、煙火製造、軍火工業、橡膠製品、燃料塗料等。但高氯酸鹽是如何通過上述源頭進入茶葉的,目前還沒有科學的結論。中國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國際茶葉協會副主席陳宗懋告訴《財經》記者,「這是新的東西(汙染物),還沒搞清楚。」

  業內專家推測,茶樹種植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肥料、灌溉用水、工業廢水或者自來水,食品加工過程中含氯消毒劑的使用以及包裝材料的遷移,都可能成為茶葉高氯酸鹽的汙染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劉新告訴《財經》記者,實際上,茶葉的種植環節不會用到高氯酸鹽。究竟是那個環節摻入的,還需要研究破解。

  1997年,美國在加州飲用水中監測到較高含量的高氯酸根存在後,高氯酸鹽就立刻成為美國環境汙染研究的熱點。目前有關高氯酸鹽的人群研究主要以美國為主,中國則為空白。

  歐盟已考慮把食品中的高氯酸限量定在0.75毫克每公斤。上述四川省貿促會的情況通報中分析稱,一旦該標準制定實施,對歐盟的茶葉出口將嚴重受阻。2014年,中國對歐盟國家出口茶葉金額超過1億美元。

  現在茶葉出口商很緊張,如果歐盟通過高氯酸鹽殘留標準,可能會對自己的生意造成影響。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這一擬定中的標準可能進一步收緊。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生物危害與汙染研究部食物汙染專題負責人馬可?比納裡亞曾表示,EFSA在評估報告中建議茶葉中高氯酸鹽含量是0.55—0.58毫克/公斤,擬發布的0.75毫克/公斤的標準較為寬鬆。

  歐盟將在綜合考慮各方科學意見後,公布正式適合歐盟全境的檢測標準,預計強制性標準將於2016年正式頒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法律事務部負責應對此事,2015年12月29日,專門舉辦了「歐盟制定茶葉高氯酸含量標準」應對工作匯報會。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尹宗華亦在2015年7月底率團訪問歐盟,專門就歐盟茶葉中高氯酸鹽含量標準展開遊說,希望歐方從促進中歐茶葉貿易角度出發,合理制定相關檢測標準。

  此前曾有成功先例。自2013年下半年起,歐盟逐步加大了對中國輸歐茶葉中蒽醌殘留的檢測力度,要求每公斤茶葉不能超過0.01毫克的「默認標準」。

  在當時茶葉中的蒽醌成因不明,風險情況不清,檢測技術也不成熟,中方認為歐盟的標準過於嚴苛。隨即,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開展茶葉中蒽醌來源分析課題研究,質檢總局、商務部依據相關資料,通過多種形式和場合向歐方提出交涉。最終,蒽醌限量標準提高到了每公斤0.02毫克。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羅逢健表示,他已向商務部提出了一項針對茶葉中高氯酸鹽來源的研究申請,現在尚未立項。

(責任編輯:韓肖)

相關焦點

  • 輸歐茶葉含高氯酸鹽?食土商會:利益團體從中作梗
    輸歐茶葉含高氯酸鹽?日前有消息稱,中國出口歐盟茶葉中檢出具有高含量的高氯酸鹽,而歐盟正在準備針對來自中國茶葉制定強制性標準,這一限制將對中國茶葉出口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蔡軍表示,從目前檢測的情況看,僅是部分地區茶葉中檢測出高氯酸鹽,而且大多低於歐盟限量標準,茶葉中該成分產生具體含量的原因,有關專家和相關單位正在進行了解和分析。
  • 新型汙染物協同作用危害大
    北京大學教授胡建英曾對渤海灣某海域的研究發現,當地野生梭魚的雌雄同體發生率最高已經達到50%,這種現象與一種新的類雌激素物質相關,而其濃度也僅僅為納克水平。   有專家曾在實驗室通過實驗模型和特定的模式生物,檢測新型汙染物的危害。結果發現,含有某種低濃度止痛藥的水,催生出擁有幾條尾巴的魚,或是讓魚產生類似腫瘤的突變。
  • 泉州出口歐盟PU革面鞋被檢含有毒有害物質
    泉州出口歐盟PU革面鞋被檢含有毒有害物質 2013-07-15 15:27:34 來源:網上輕紡城 全球紡織網訊: 日前,泉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轄區出口歐盟
  • 歐盟嚴查中國輸歐非法轉基因米製品:半年通報18次
    184次通報「非法轉基因」歐委會每周發布的預警通報顯示,今年以來,中國輸歐食品已經有18次被查出含有非法轉基因成分。這18次通報中有14次為米線、米餅等大米製品。自2006年起截至目前,歐盟預警系統總計通報了184次中國輸歐食品中被檢測出非法轉基因,其中2012年39次,2011年29次,2010年46次,2009年15次,2008年18次,2007年9次,2006年10次。而184次中,大米製品和含有大米的製品175次。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 警方:警惕恰特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
    喝茶是不少廣東人都有的習慣,但有些「茶」可不能亂喝,裡面裝的可能不是茶葉,而是可怕的新型毒品。近日,深圳蓮塘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羅湖區某酒店內進行非法藥品交易。接報後,蓮塘所民警立即開展行動。於當日 20 時在該酒店抓獲嫌疑人莫某某和莫某,並當場繳獲用茶葉袋包裝的尼美西泮,據統計民警共繳獲 172 包,約 261.4 克樣品,查獲涉案金額 4 萬餘元人民幣。目前莫某、莫某某已被羅湖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中。現場查獲用茶葉袋包裝的尼美西泮。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深圳警方:警惕恰特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
    喝茶是不少廣東人都有的習慣,但有些「茶」可不能亂喝,裡面裝的可能不是茶葉,而是可怕的新型毒品。近日,深圳蓮塘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羅湖區某酒店內進行非法藥品交易。接報後,蓮塘所民警立即開展行動。
  • 出口茶葉被檢出高氯酸鹽 專家:此類汙染成世界難題
    近期中國出口歐盟的茶葉,被曝檢出「新型汙染物」高氯酸鹽。四川省貿促會的一份文件顯示,歐盟正在擬定0.75mg/kg的殘留標準。根據歐盟前期抽檢,這一成分在中國出口的茶葉中檢出。高氯酸鹽標準一旦落地將對中國出口茶葉企業帶來巨大影響。  茶葉中首次出現的「新型汙染物」喚起了公眾對高氯酸鹽的關注。
  • 出口茶葉檢出高氯酸鹽 專家:汙染成世界難題
    近期中國出口歐盟的茶葉,被曝檢出「新型汙染物」高氯酸鹽。四川省貿促會的一份文件顯示,歐盟正在擬定0.75mg/kg的殘留標準。根據歐盟前期抽檢,這一成分在中國出口的茶葉中檢出。高氯酸鹽標準一旦落地將對中國出口茶葉企業帶來巨大影響。茶葉中首次出現的「新型汙染物」喚起了公眾對高氯酸鹽的關注。
  • 上海安譜實驗推出茶葉中高氯酸鹽檢測--離子色譜法整體解決方案
    16年初,各大媒體新聞報導,中國輸歐茶葉大範圍出現新型汙染物,持久性的有毒物質高氯酸鹽正在威脅中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這個新的汙染物如何進入茶葉的,目前還沒有科學結論。      歐盟正在醞釀一項針對來自中國茶葉的強制性標準,即規定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含量應在合理限值之下。
  • 中國青藏高原「毒水」流入下遊,有毒物質被釋放
    隨著地球溫度的不斷升高,地球第三極—喜馬拉雅高原地區的冰川正經受著炙烤,大量冰川的融化不僅給下遊帶去洪澇災害,還可能引發淡水庫的枯竭,更嚴重的是,近年來,印度國內的科學家們大肆渲染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給印度帶去的危害,青藏高原冰川中封凍了數十億年的有毒物質,正在因冰川融化而擴散,產生的「毒水」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交易,吸毒人員易產生嚴重幻覺致自傷自殘
    近日,深圳警方破獲一宗新型毒品交易案,毒品竟變身「茶葉」裝袋出售,172包新型毒品尼美西泮被當場繳獲。警方介紹,尼美西泮具有致癮性和致幻性。因這種毒品容易混在食物當中,如不慎誤食毒品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交易,這些事情真不能做!
    然而,最近深圳警方偵破了一起以「茶葉」為偽裝的新型毒品交易案,還是突破了不少人的認知,甚至上了微博熱搜!對於毒品,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警惕: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如今,不少家庭都有飲茶的習慣,但如果告訴你,毒品可能隱藏在茶葉中,是否覺得不寒而慄?
  • 中藥雷公藤含有抗癌物質 有望開發出新型抗癌藥-科教臺-中國網絡...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從雷公藤中分離出一種天然物質,具有抑制細胞中基因控制體系的功能,以此為基礎有望開發出新型的抗癌藥物。該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3月份出版的《自然·化學生物學》上。   「這種中藥的提取物可用於治療病人的整體症狀,在抵抗炎症、免疫制疫、避孕以及提高抗癌性等方面具有極高評價。」
  • 美國截獲寄給川普的毒包裹 裡面含有毒物質蓖麻毒素
    資料圖:川普(路透社)海外網9月20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9日報導,美國執法官員當天表示,本周早些時候,執法部門截獲了一個寄給美國總統川普的包裹,裡面含有毒物質蓖麻毒素。(法新社)2018年10月1日,美國曾截獲一份寄給川普的信件,疑似含有蓖麻毒素。當時,五角大樓也收到兩份被檢測出含有蓖麻毒素的信件,其中一封寫給國防部長馬蒂斯,另一封寫給海軍作戰部長理查森。(海外網 劉強)
  • 中國科學家在北極高緯度地區發現新型汙染物
    熱點背後    參與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的科學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最新研究發現,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劑、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質首次在北極高緯度海區出現。    參與本次科考、來自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的蔡明剛博士說,這些新型持久性有害汙染物對生物和人類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內分泌幹擾等特徵,它們對北極地區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應當引起更多關注。
  • 新型汙染物風險防範體系亟須完善
    同時,一部分新型汙染物尚未列入我國環境監測範圍之內。我國新型汙染物監測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一部分新型汙染物缺乏監測方法與監測技術。這導致我國對新型汙染物主要來源及其分布情況仍不完全清晰,新型汙染物類型及其數量尚不夠清楚。  相關科學研究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 布絨類玩具輸歐須警惕偶氮染料超標
    日前,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RAPEX)對一款布絨玩具進行了通報,原因為該款玩具面料經檢測可釋放出67mg/kg的禁用偶氮染料(4-氨基偶氮苯),超出歐盟REACH法規對該高關注物質規定的30mg/kg的**大限量。
  • 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其實,毒品早就不僅僅是我們看到過的海洛因和冰毒了,新型毒品正偽裝成飲料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昨天上午,浙江省公安廳發布了2017年浙江省毒情形勢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省各地、各部門各項禁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布絨類玩具輸歐需警惕「禁用偶氮染料」超標
    【中外玩具網訊】日前,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RAPEX)對一款中國產布絨玩具進行了通報,原因為該款玩具面料經檢測可釋放出67mg/kg的禁用偶氮染料(4-氨基偶氮苯),超出歐盟REACH法規對該高關注物質規定的30mg/kg
  • 茶文化,就是茶葉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物質體現和意識形態的反映
    茶文化,就是茶葉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物質體現和意識形態的反映《辭海》中對文化的解釋是:廣義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