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雷公藤含有抗癌物質 有望開發出新型抗癌藥-科教臺-中國網絡...

2020-11-27 科教臺

  雷公藤是一種傳統中藥,數百年來用於治療風溼類關節炎等多種疾病。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從雷公藤中分離出一種天然物質,具有抑制細胞中基因控制體系的功能,以此為基礎有望開發出新型的抗癌藥物。該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3月份出版的《自然·化學生物學》上。

  「這種中藥的提取物可用於治療病人的整體症狀,在抵抗炎症、免疫制疫、避孕以及提高抗癌性等方面具有極高評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藥理學與分子科學教授劉俊歐(音譯)說,「早在1972年,我們就已知道一種名為雷公藤內酯的活性物質,能使細胞生長中斷,直到現在才找到原因。」

  劉俊歐解釋說,雷公藤內酯是從中藥雷公藤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在動物實驗中能有效對抗癌症、關節炎和皮膚移植排斥。而且低劑量條件下,顯示出具有抑制國家癌症研究中心所列出的全部60種細胞系的能力,甚至能殺死某些癌細胞系。

  研究小組系統地實驗了雷公藤內酯對多種基因控制蛋白的作用,對細胞中合成的新DNA、RNA和蛋白質進行了觀察。他們用雷公藤內酯處理海拉癌細胞,經1個小時後和沒經過處理的癌細胞對比,發現經過雷公藤內酯處理的癌細胞合成新的蛋白質和DNA所花的時間更長,而RNA的再生幾乎立刻就被抑制了。進一步觀察製造RNA的3組酶,發現低劑量雷公藤內酯只能抑制其中1種,即RNAPII。

  由於RNAPII酶需要幾種更小的蛋白質輔助,研究人員在試管中將一小片基因和RNAPII組分混合,在一些試管中加入雷公藤內酯而另一些不加,觀察發現,含有名為TFIIH聚簇的蛋白酶組合,在加入雷公藤內酯的條件下都會停止作用。進一步,TFIIH由10個單獨蛋白質構成,其中多個具有明顯可測的活性。根據已知信息和實驗,雷公藤內酯能和其中之一XPB蛋白直接結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劉俊歐說:「其他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雷公藤內酯能和一種未知的蛋白質結合,卻尚未識別出是什麼蛋白質,而我們相當確定這正是XPB蛋白質。」

  為了證實是雷公藤內酯和XPB之間的互相作用停止了細胞生長,他們還製造了12種含有雷公藤內酯的不同活性化學藥物,用這12種藥物以不同的劑量來處理海拉癌細胞。通過計算細胞數量、測試XPB活性水平,研究小組發現這二者是相關的:XPB活性越低,細胞停止生長效果越明顯,顯示出藥效越好,反之亦然。

相關焦點

  • 人類有望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發現的抗癌藥
    人類有望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發現的抗癌藥在一些植物來源的抗癌藥被陸續發現並成為商品後,科學家目前正在中草藥中尋找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癌新藥。  癌症藥物研究專家、美國中藥研究中心教授徐任生日前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國際藥物化學、新藥開發學術研討會上說,近年來抗癌藥物的篩選技術有了很大改進,促進了植物來源抗癌新藥的研究,而中國豐富的藥用植物正為開發抗癌新藥提供了獨特的來源。
  • 雷公藤,埋在地裡的抗癌藥(組圖)
    ,埋在地裡的抗癌藥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5-29 11:04:18 ·來源:新京報  西方實驗方法驗證中藥療效,研究者稱此為中藥現代化之路  中藥「明星人物」雷公藤是一種產於長江以南地區的植物,其主要的藥用部位是根,被認為對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腎炎等病症都有療效。
  • 化療藥都有毒副作用 抗癌藥"格列衛"可能損心臟
    化療藥都有毒副作用 抗癌藥"格列衛"可能損心臟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9:35:40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近日媒體驚曝,被譽為抗癌明星藥的「格列衛」,可能會嚴重損害服用者心臟,在癌症患者中激起了強烈反響
  • 科學家獲取抗癌活性植物萃取物
    本報上海7月7日電記者謝軍從中日兩國科學家6日在滬共同舉行的「天然無毒抗癌植物藥研討會」獲悉,科學家已從3種中國常用的中草藥中,獲得了具有廣譜強抗癌活性而無毒副作用的植物萃取物。中國傳統醫藥中具有多種有一定抗癌效果的中草藥,如何從中醫藥這座寶庫中開發、發掘出新型的抗癌藥,是國內外許多科學家共同探索的課題。日本資深病毒學家根路銘博士,經過7年多的努力,通過大量生物資源篩選與創新研究,從中國常用的中草藥石蒜、苦楝和夾竹桃中,獲得了具有廣譜強抗癌活性而無副作用的植物萃取物。
  • 中國學者發布腎毒性中藥名單,雷公藤、關木通在其中,你有用過嗎
    「一年前吃中藥調理,二十天前仔細檢查出腎損傷,現確診為腎臟病二期。」拿著病例報告的小李,流下了懊悔的淚水。原本僅是個簡單的頭暈、頭痛,誰知亂用中藥調理,最後落下了腎臟病。類似小李的經歷,小草想很多人都曾經有過,不過這裡還是想提醒一句:中藥雖好,亂用中藥也會給腎臟帶來負擔,甚至是疾病,畢竟是藥三分毒,中草藥有很多是帶有腎毒性的。
  • 科學家識別出新型潛在的生物標誌物,有望幫助開發抗癌新療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潛在的方法能夠預測哪些患者會對阻斷Wnt信號產生的癌症療法產生反應,比如一種在新加坡開發的新型藥物ETC-159,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新型個體化的癌症療法。
  • 這18個抗癌藥有望納入醫保 哪些A股公司有份?
    這18個抗癌藥有望納入醫保,哪些A股公司有份?最新消息,18個抗癌藥有望「登堂入室」——進入醫保報銷範疇,從而在大幅降價後可以實現銷量三級跳!這意味著,一旦談判成功,這些抗癌藥價格有望下降,並將進入醫保報銷的範疇,將真正實現患者對新藥從臨床到經濟的可及性。先睹為快!
  •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抗癌藥與DNA作用—新聞—科學網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小組首次直接觀察到了進入癌細胞DNA中的抗癌藥物的作用情況。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協同抗癌聯合療法 有望靶向治療多種類型的癌症
    為了消滅癌細胞,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轉向開始使用組合性的療法;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馬普高分子所和中國大連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將化學療法與光動力療法結合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抗癌聯合療法
  • 抗癌靶向藥糖尿病創新中藥相繼上市,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
    從2006年立項,到今年III期研究結果出爐,神經內分泌瘤新靶向藥索凡替尼14年研發路不僅填補了中國抗癌創新藥的一段空白,也開始讓中國藥物研發從追隨向彎道超車轉變。這些厚積薄發,使今年成了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的一年。記者昨天相繼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以及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了相關信息。
  • Cell:特殊的癌症蛋白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靶向性的癌症療法
    小編推薦會議:2018年(第九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2018年4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霍華德休斯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垂體腫瘤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蛋白突變,這或許顛覆了傳統觀念,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尋找開發抗癌藥物的新型靶點
  • PNAS:雷公藤裡竟有靶向藥
    如今,我們又尋找到了一種天然化合物的抗癌機制,有趣的是,這種來自經典中藥的化合物,竟然還很可能是能攻破特別難搞的癌基因IDH1突變的靶向藥。這篇論文於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許國旺研究員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楊春章研究員。
  • 黑客利用華碩軟體漏洞,對100多萬臺華碩電腦進行惡意攻擊
    日本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抗癌藥與DNA作用,將促進抗癌藥物研發據科技日報網3月22日消息,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直接觀察到進入癌細胞中的抗癌藥物與DNA的相互作用。此前科學家們曾推測抗癌藥物是通過取代DNA中的胸腺嘧啶來抑制癌細胞繁殖,從而發揮抗腫瘤效果。此次,研究團隊利用能逐個識別DNA鹼基分子的單分子量子測序儀,直接觀察到了抗癌藥與DNA的作用過程並確定了藥物作用的鹼基序列。該研究有望查明抗癌藥進入DNA中並改變DNA功能的機制,從而開發出新型抗癌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中藥首次走上國際抗癌「主戰場」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田愛平教授獲「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資助3300萬元,進行首個全球同步研發複方中藥的臨床研究,該項目現已獲美國FDA批准進行Ⅱ期臨床試驗,這個已有1800年應用的傳統中藥-黃芩湯化身YIV906在抗晚期肝癌領域顯「神效」中藥首次走上國際抗癌「主戰場
  • 日本團隊開發出α射線抗癌藥
    據《日刊工業新聞》報導,大阪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渡部直史助教和畑澤順教授等成功製造出能夠釋放出高能粒子α射線的抗癌注射藥劑。  研究小組依託大阪大學核物理研究中心的大型加速器,將帶有電荷的粒子照射到鉍元素上製造出能夠釋放出α射線的原子。然後,通過添加穩定劑等處理,製成了易於在甲狀腺癌細胞集聚並能夠放出α射線的注射藥劑「砹化鈉」([At-211]NaAt))。  接著,研究人員將上述藥劑用在患有甲狀腺癌的小鼠身上,在蛋白質的作用下藥劑被吸收到腫瘤中,並導致腫瘤體積變小。
  • 科學家發現新型無副作用抗癌物質:碳量子點
    最近,哈爾濱成程生命與物質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及北京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究者發現無生物毒副作用的抗癌物質,該物質為人造超原子具有量子效 應稱為碳量子點。研究人員開展了該物質對骨肉瘤細胞的體外細胞毒性、其體內 抗腫瘤作用和生物安全性研究。
  • 臺將可提煉抗癌藥的紅豆杉成功移植低海拔地區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八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農委會」成功突破培植技術,可將臺灣紅豆杉移往中低海拔地區種植,而且成長速度相當快,栽培四年後就可收割枝葉,提煉紫杉醇製成抗癌藥。  紅豆杉針葉中含有抗癌有效成分紫杉醇,極具開發價值。從一九九三年起,臺灣「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開始執行這項研究計劃,主要透過枝葉採集及扦插繁殖方式培育紅豆杉。
  • 發現中藥裡的有毒物質,現代技術幫助鑑定中藥成分
    但是他們並不滿足於像往常那樣,檢測樣本中是否含有某一種特定成分。他們使用的是所謂「下一代DNA測序儀」,進行「深度測序」。  「我們感興趣的是,發展能夠檢測出一個樣本中所有動植物成分的方法,而不是做特定成分的檢測。」本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檢測中藥就是由此而來。」
  • 德國中藥研究 - CCTV.com-健康頻道-〖中華醫藥〗世界與中醫
    ⑤有害成分,銀杏的外果皮及葉中含有烷基酚和烷基酚酸類可能有致過敏、致畸變作用,4'-甲氧基吡哆酸是主要毒性成分-維生素B6拮抗劑,抑制大腦中穀氨酸轉化為氨基丁酸(GABA,即氨酪酸),而後者是恢復腦細胞功能的一種中樞性介質。  山楂葉與果含有多種酸、黃酮、糖類、甙類,中醫用其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之功效,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旨在開發抗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藥物,也用於老年病和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