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8個抗癌藥有望納入醫保,哪些A股公司有份?
最新消息,18個抗癌藥有望「登堂入室」——進入醫保報銷範疇,從而在大幅降價後可以實現銷量三級跳!
8月17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關於發布2018年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藥品範圍的通告》。通告指出,按照國務院要求,國家醫保局加快推進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工作,組織了來自全國20個省份的70餘名專家通過評審、遴選投票等環節,並經書面徵求企業談判意願,確認12家企業的18個品種納入本次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範圍。
這意味著,一旦談判成功,這些抗癌藥價格有望下降,並將進入醫保報銷的範疇,將真正實現患者對新藥從臨床到經濟的可及性。
先睹為快!哪些藥企哪些品種準入談判範圍:
整體來看,18個品種中有16個進口品種,2個國產品種。
16個進口品種分別來自11家外資藥企。其中,諾華有4個品種進入談判範圍,包括磷酸蘆可替尼片、尼洛替尼膠囊、培唑帕尼片、塞瑞替尼膠囊,治療領域包括骨髓纖維化、慢性髓性白血病、腎細胞癌及軟組織肉瘤、非小細胞肺癌。輝瑞也有3個品種進入談判,包括阿西替尼片、克唑替尼膠囊、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其中阿西替尼片和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均是用於治療腎細胞癌,克唑替尼膠囊則是用於非小細胞肺癌。
此外,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拜耳、羅氏、默克及新基等知名外資藥企的重磅抗癌藥也均進入本次談判範圍。
在外資新藥品種佔據談判藥品主導地位的背景下,兩個國產品種也顯得頗具看點。其中就有A股抗腫瘤藥龍頭恆瑞醫藥的培門冬酶注射液。
據了解,培門冬酶主要用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療。原研藥於1994年由美國FDA批准上市。
目前該品種在國內的專利保護已到期,僅有恆瑞醫藥的培門冬酶注射液在國內批准上市,未有進口產品上市。據悉,恆瑞醫藥的培門冬酶注射液可用於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一線治療。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雙鷺藥業已於2017年12月獲得培門冬酶注射液《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該品種以其高效、低毒等特性在臨床應用方面獲得認可,國內銷量持續快速增長。未來,雙鷺藥業該產品獲批上市有望與恆瑞醫藥共享廣闊的市場。
另一個國產品種是,江蘇正大天晴的鹽酸安羅替尼膠囊。
安羅替尼是一種新型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有效作用於VEGFR、PDGFR、FGFR、c-Kit等靶點,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雙重作用。
據悉,安羅替尼是正大天晴首個按照國際研發流程和標準進行開發的創新1.1類小分子藥,也是該集團迄今為止研發投入最多的抗癌藥,於今年5月獲得生產批件。
從上述品種可以看出,這次談判藥品基本以原研新藥為主,旨在充分滿足國內癌症患者對新藥臨床使用的可及性。
抗癌新藥高昂的價格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上述談判藥品價格未來將有何變化?不妨讓我們參考2017年醫保談判藥品情況看看。
據記者了解,2017年參與談判的共有44個藥品,最終談判成功的有36個,被統一納入藥品目錄乙類範圍,成功率達到81.8%。
談判確定的支付標準與2016年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到44%,降幅最高的達到70%,明顯減輕了參保人員藥費負擔,同時也有效控制了醫保基金支出。
這意味著,若上述品種談判成功,這些抗癌藥價格有望大幅下降,並將進入醫保報銷的範疇,我國癌症患者將實現對新藥從臨床到經濟的可及性。
有市場人士認為,按照目前談判準入進度,我國患者有望在明年用上這些國內外重磅抗癌新藥。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