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百萬公頃森林被毀 211人遇難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30年前,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的4個林區曾發生火災,大火燃燒了28天,101萬公頃的森林被吞噬,包括漠河西林吉在內的9個林場成為焦土。這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

  遭遇那次大火之後,那裡的林場和人們如何撫平傷痛,重獲新生?近日,記者重回大興安嶺「5·6」火災事發地,探訪大火給這片土地留下的印記,試圖尋找答案,以期警鐘長鳴。

  火是自然災害,林區每年都發生火災,比如經常發生雷擊火。1987年之前,漠河縣沒有防火辦,那個時候,林業局防火辦只有兩三個人管防火,指揮防火都要去木材生產指揮調度室。現在的防火辦大樓比我們政府大樓都不遜色,防火裝備、撲火工具也更健全,遠遠超過我們那個時候的皮襖、鐵鍬。這場大火喚起了人們對防火的重視。——漠河縣縣長姚佔軍

  火情迅猛

  城鎮1小時被燒光

  王明(化名)把抽了二十多年的煙戒了。

  現在,他是漠河縣森林防火指揮部富克山防火分指的副隊長。30年前的大火因煙而起,他告誡自己,煙不能再抽了。「半邊天被燒紅,大火追著車跑」,王明至今心有餘悸。

  1987年5月,整個大興安嶺出奇乾旱。5月6日,塔河縣兩名清林工人丟在森林裡的菸頭,仍在冒煙,引發第一處山火。

  下午2時,古蓮林場的伐木工汪玉峰手中的割灌機引燃灑在附近的汽油。慌亂中,汪玉峰拖著割灌機跑出10幾米,試圖把火弄滅。事與願違,十幾米瞬間成為火線,伴著大風越燒越旺。

  大風,是漠河縣縣長姚佔軍當天最深的記憶。

  身高1.7米左右,重60多公斤的姚佔軍在大壩上「站不住腳」。當晚7時,街上溜達的他聽到廣播中急促的聲音,要求職工集合併統一滅火。姚佔軍像往常救火一樣,拽起皮襖和鐵鍬。走到一半,廣播裡傳來圖強林業局領導的聲音,「不去打火了,請大家緊急疏散」。

  此時,火已無法控制。

  姚佔軍匆忙趕回家。父親站在窗邊,看向西邊,頓了幾秒。晃過神兒,他叫起家人,一路向林場附近的河流跑去。西邊是已被燒紅的天,團團黑煙直衝入空。那裡是漠河縣城方向。

  姚佔軍站在河邊,1個多小時,整個圖強鎮被火吞沒。第二天,照面的朋友互相問候,「家裡人還好嗎?」

  半夜10時,時任漠河縣政法委書記的劉萬平從撲火前線趕回縣城。到達離縣城10幾公裡的前哨林場時,劉萬平愣住了。「10幾公裡的公路上全是人,哭聲、喊聲,響成一片」,人群擠在馬路上,車根本挪不動,只能一點點向前蹭。

  那晚,原本僅20多分鐘的車程,他們走了3個多小時。

  火整整燒了28天。

  101萬公頃森林被吞沒,大興安嶺失去五分之一林地。大量幼中林被燒死,荒山禿嶺到處可見,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76%降為61.5%。

  211人葬身火海,5萬餘災民流離失所。

  重視防火

  防火能力經歷「重生」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森林消防大隊副隊長李東認為,除那天的8級大風,撲火隊伍力量不足是導致大火強力蔓延的另一重要原因。

  姚佔軍總結,那場火,喚醒了人們對防火的重視。

  1987年,大火之後,漠河縣將防火股升格為正科級單位,成立防火辦,並下設專業森林消防隊、護林隊、富克山分指揮部和預防、指揮、通訊、財務等8個股室。而此前,全縣只有2到3個人管防火。有火情的時候,因為沒有專門的防火調度室,還得借用木材生產指揮調度室。

  防火隊伍也在不斷擴充。檢查站、管護站、巡護隊成為森林防火的最前線。

  進山前,檢查站及管護站工作人員向每個人發放森林防火宣傳單,進行防火檢查,沒收打火機等火種,並檢查每輛車是否安裝防火罩、配備滅火器材。古蓮森林資源管護區第九管護站站長宮延華作為巡護員,則要每天巡邏,防止外來人員私自入山,亂扔菸頭等。

  除了巡護,漠河縣也組建起專業的防火隊伍。

  縣裡開始招聘防火隊員。19歲的王明自願加入。這之前,防火多由林場職工兼著。4月到10月中旬,在林區高火險期,駐紮在漠河縣的武警森林部隊官兵和森林消防隊員都要驅車兩小時進山,在富克山執勤點駐防。

  王明說,一旦發現火情,這裡可以直入起火點撲火,省去從縣城到山裡的時間,縮短防火時間。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防火辦副主任趙曉剛說,如今,這裡有1640名武警森林官兵以及15支共6000多人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伍。

  火成為牽動他們共同神經的一條「引線」。2010年至2015年,內蒙古大興安嶺共發生森林火災192起,其中雷擊火158起,佔森林火災總數的八成以上。

  2010年6月26日,一場持續七天七夜的雷擊大火突降大興安嶺呼中區。

  這場火最先由瞭望員發現。趙曉剛說,瞭望員是火災的預警員。每個瞭望塔之間的瞭望範圍互有交叉,一個目標塔可看到其他至少三個瞭望塔,通過瞭望塔之間的通信可對著火點進行定位。

  在大興安嶺地區,有326座這樣的瞭望塔。

  如今,高科技的飛機和GPS也成為監測火災的手段,但瞭望員仍不可取代。趙曉剛解釋,衛星等測回的火點離實際發生火情的點,會有一定距離誤差。有時,甚至差出好幾公裡。

  當晚,王明接到防火辦指令,與100多名專業防火隊員及400多名非專業人員迅速趕向事發地。穿越300多公裡,驅車6個小時。王明看到山頭上躥起的火苗,冒著大股大股的黑煙。伴著狂風嘶吼,王明頓時被樹木燒焦的嗆鼻味兒裹挾。

  守住5公裡火線,這是王明和隊員接到的死任務。打火、刨隔離帶……72小時,「無煙無火無氣」後,王明和隊員終於可以離開火點。

  在趙曉剛看來,今日,大興安嶺的防火能力像是經歷過一場「重生」。

  災後重建

  中國最北城用火有禁忌

  重生的還有漠河縣城。

  如今,相比火災,人們對漠河「中國最北」的稱呼更熟悉。街道齊整,名為「振興」和「中華」路上的歐式建築林立,拱形穹頂、修長立柱。

  作為漠河縣災後重建指揮部的一員,劉萬平記得,當時組織了多位設計部門專家規劃新城建設,「重點考慮防火性」。在他看來,將防火作為城市規劃的重中之重,也是漠河作為林區城市的特色。

  劉萬平說,簡而言之,原來縣城裡隨處可見的木材,消失無蹤。新的縣城不再規劃建設木房子,全由磚房取代。原本擺在各家各院門前的木拌子和木籬笆成為歷史。劉萬平回憶,以前,家裡燒火取暖,門前常會堆放一小截一小截的木材,被稱為木拌子。木拌子的多少,甚至成為家庭富裕程度的象徵。

  同時,為防止用木材取暖,整個新城也規劃集中供暖。

  王利是土生土長的漠河人。記憶中,1987年重建時,仍以磚式平房為主。上世紀90年代前後,再建的房屋開始靠近「歐式風格」。2007年前後,漠河縣經歷了大規模翻新,屋頂重新裝飾,風格逐漸固定。

  在漠河縣旅遊局局長張磊看來,這些都與漠河傾力打造旅遊城市不無關係。「街道不好看,拿什麼接待遊客?」

  2006年5月,漠河縣旅遊局的一間會議室內,幾個人商量著怎麼推出漠河的旅遊資源。張磊回憶,當時有人提出,漠河在中國最北端。利用地緣優勢,可以把「北」這個品牌推出去。

  劉萬平並不將漠河轉型旅遊看作偶然。他說,火災過後,大興安嶺林木蓄積量急劇下降。林區木材產量逐年消減,單靠生產木材的產值已很吃力。「政府需要主導探討發展其他產業」。

  上世紀90年代的春節,劉萬平便開始在街上撞見三三兩兩的東南亞及香港遊客。

  漠河,逐漸成為「中國最北」的代言詞。

  但「火」仍是漠河離不開的話題。

  漠河火災紀念館成為旅行社推出的必遊路線之一。張磊說,來漠河旅遊的人,90%都會去火災紀念館。這座1988年為紀念城市復建而成的紀念館,也早已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築。

  剛剛踏出飛機場,第一次遊覽北方的遊客王林(化名)便收到一份「森林防火宣傳單」。起初,他並沒當回事。當他在街上掏出煙,馬上被當地人告誡,「室外禁止吸菸」。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來到了大興安嶺。

  在遊客中間,這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張磊曾聽到,不少遊客調侃,其他地方室內禁菸室外吸,我們這裡室外禁菸室內吸。這也是大興安嶺的特色。

  火災後,室外抽菸成為當地人的「禁忌」。

  張磊所在的旅遊局會與旅行社和導遊一一籤訂防火責任書,要求告知遊客防火常識。

  如今,旅遊逐漸成為漠河的支柱產業,去年,190萬遊客給漠河帶來18億元的旅遊收入。

  林場轉型

  植樹補救火後「傷疤」

  漠河縣旅遊局局長張磊用「原來砍伐一片林子賣錢,如今看一片林子賣錢」來形容漠河轉型。同樣亟待轉型的還有大興安嶺的其他林場。

  宮延華曾是古蓮林場的伐木工。上世紀90年代,他和工友根本忙不過來,一根連著一根地伐,木頭被一車車拉走。「有時甚至連擦汗時間都沒有」。但上世紀90年代末,他突然感覺閒下來,有時一天也沒事,很多人都閒著。

  2010年,阿木爾地區依林林場甚至直接從山上整體遷至山下平原。廠長王輝說,後期,林場砍伐任務下降,更趨向植樹造林。劃定造林區域和任務量,再拉著工人上山植樹。

  伐木工變成造林工。阿木爾林業局局長魯智勇對比了一組數據。1990年,林場一年伐木47萬平方米。那是林場的產量峰值。但2010年前後,每年的生產任務大多只有5萬平方米。微乎其微。

  1998年,國家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要求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年調減木材產量751.5萬立方米。

  在姚佔軍看來,1987年大火讓整個中國的森林資源遭遇重創。以前伐木,會保持採伐平衡,保證生長量大於消耗量。

  著火點處,漠河縣防火辦書記莫慶春指著後側的山頭。筆直的白樺樹成行成趟,與另一側縱橫的原生林相比,顯得整齊有序。一年僅5個月的生長期,讓近30歲的它們仍顯矮小,與年齡並不相稱。莫慶春說,大興安嶺氣候寒冷,樹木生長緩慢。

  直到2000年前後,災後的林區才全部植完。

  新植彌補火後的森林「傷疤」,用了20年。

  「5·6」森林火災燒毀4865萬立方米木材,佔可採資源的30%。趙曉剛說,按開發20年的消耗比,大興安嶺林區只能維持生產26年了。2014年,大興安嶺地區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採伐。

  林場轉型迫在眉睫。

  當聽說再也不能伐木,宮延華曾為生計擔心。現在,他還在林場,只是成了護林員,一天24小時住在管護站,防火、管護、保護野生動物。

  阿木爾林業局副局長孫德海稱,曾經讓人驕傲的「林大頭」遇到困難。現在,藍莓成為漠河縣阿木爾林區新的增收突破口,但佔地僅50多畝,年收入不足百萬元。

  魯智勇也用艱難形容林區轉型。交通不便、氣候寒冷。沒有替代的可觀收入,林區職工大多依靠國家補貼。普通工人年均收入也就2萬多。收入低也造成人員銳減。

  但林區還在探索新的出路。姚佔軍說,大興安嶺生態資源豐富,發展林下經濟、第三產業,還要靠自己找出路。

  新京報記者 信娜

相關焦點

  • 建國以來最大的火災:大興安嶺特大火災,死亡211人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木爾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震驚國內外。由5.88多萬軍、警、民經過28個晝夜的奮力撲救,於6月2日徹底撲滅。
  • 大興安嶺之殤30年療愈火災傷痛
    1987年5月,大興安嶺,大火在吞噬森林。1987年5月,大興安嶺,大火還在燃燒,消防人員在滅火。1987年「5·6」大火之後,過火城鎮內,被燒毀的民房和公共建築只剩下煙囪和殘垣斷壁。2017年,漠河縣古蓮森林資源管護區第九管護站,管護員對進入林區人員進行防火檢查。2017年,大興安嶺漠河火災後長出的白樺林。
  • 溫故1987,31年前的大興安嶺火災還有印象嗎
    同樣是大興安嶺火災,這次火災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並無人員傷亡。而在31年前,一場大火燒了大興安嶺五分之一,101萬公頃森林受害,5萬多人受災,211人喪生,間接經濟損失達69.13億元。那場災難,敲響了中國森林防火的警鐘。有專家說,中國森防工作能有今天的發展,1987年的大興安嶺火災是重要的契機。回顧1987年的大火,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思考。
  • 關於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的匯報(1987年)
    當前位置: 關於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的匯報(1987年)        ——1987年6月16日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                國務院秘書長    陳俊生        我受國務院委託,現將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        大興安嶺是我國重點林區和主要木材生產基地,總面積2268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1344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2.5億立方米。
  • 1987年大興安嶺「5.6」森林大火後,三年蟲口奪木1500萬立方米
    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北魔林區的特大森林火災持續燃燒了28個晝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毀林面積最大,傷亡人員最多,損失最摻重的森林大火。森林受害面積101萬公頃,當地森林覆蓋率由火災前的百分之七十六降為百分之六十。有林地過火面積87萬公頃,火燒木總蓄量約3700萬立方米。
  • 守護者|大興安嶺特大火災親歷者災後入林,一守就是三十年
    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北麓林區的特大森林火災持續燃燒了28個晝夜,5萬餘人痛失家園,211人葬身火海,266人被燒傷。曹志國是「5.6」特大森林火災的親歷者,火災結束後,他加入了防火隊伍。30年前大興安嶺北麓的特大森林火災令211人葬身火海,266人被燒傷。
  • 大興安嶺發生森林火災2000餘人趕赴撲救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30日電(記者鄒儉樸)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和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獲悉,內蒙古大興安嶺庫都爾林業局、
  • 31年前,3萬解放軍官兵撲滅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
    31年前,大興安嶺熊熊大火吞噬了整個漠河縣城和塔河縣大部分地區,燒死211人,燒傷266人,5萬餘人流離失所,101萬公頃森林蕩然無存的人間慘劇。    災難突然降臨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
  • 大興安嶺火災主犯17年後宣告無罪 曾被判刑3年
    「無邊林海莽蒼蒼,拔地松樺千萬章」,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在詩句中盡現大興安嶺的壯麗景色。這片祖國最北端綿延千裡的林帶,在1987年5月發生了一起特大火災,燒毀了100萬公頃森林,造成200餘人死亡。  和災難相伴隨的,往往是一些政府官員的腐敗或失職,大興安嶺火災也不例外。
  • 車諾比禁區火災燒毀上萬公頃森林,2人被捕
    原標題:車諾比禁區火災燒毀上萬公頃森林,2人被捕 車諾比禁區發生森林大火 中新網4月27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26日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乘坐直升機視察車諾比核電站禁區火情現場期間指出,大火燒毀大量森林,超過1.1萬公頃。目前,警方已逮捕兩名涉嫌車諾比禁區火災的人員。 此前有報導稱,烏克蘭救援人員繼續在車諾比地區兩處火點進行滅火工作。
  • 森林火災面積已達600萬公頃,澳大利亞舉國「上火」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日在新南威爾斯州,雪梨一場「失控」的野火面積已達到26.4萬公頃。而在隔壁的維多利亞州,三股山火在奧莫(Omeo)地區交匯成一片,徹夜燃燒,造成6000公頃林區過火。據CNN報導,今年山火季節開始以來,全澳大利亞森林火災面積已達60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克羅埃西亞的大小。
  • 7萬多起火災,超50萬公頃森林被毀...巴西總統一句話把...
    圖:路透社 根據統計,今年火災比2018年同期增長83%,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新紀錄。的森林被毀,這個數字著實令人心痛。一旦出現火花、並沒有及時處理火源,很容易造成森林大火。 據路透社報導,火災雖多發生在亞馬遜地區的乾旱季節,但INPE研究員Alberto Setzer則表示,「今年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沒有任何異常,僅略低於平均水平,因此,將乾旱季節歸為失火原因並不準確」。
  • 莊學義 被大興安嶺火災改變的人生
    1987年5月6日,我國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罕見的特大森林火災,史稱「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以下簡稱「火災」)。  有關這場火災的全過程,國務院當年向全國人大委員會的匯報材料中這樣寫道:  「火災來勢很猛,東、西兩線同時起火。
  • 盤點從1960年到現在的60年中,中國遭受的災難有哪些?
    爆炸發生在早班人員尚未出井,中班人員已下井的時間,當時井下有職工912人,經過14晝夜的搶救,除228名職工脫險外,共遇難684人。此次事故是自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礦難。 2004年為紀念「五九」事故的殉難礦工在白洞礦舊址奠基建設白洞礦「五九」事故紀念館,紀念館於2005年落成。
  • 玻利維亞森林火災致兩百萬動物死亡 美洲駝、食蟻獸等均「遇難」
    玻利維亞東南部與巴西、巴拉圭接壤的熱帶草原以及北部亞馬孫熱帶雨林今年5月至8月遭遇火災,聖克魯斯省受災最嚴重。為撲滅大火,玻利維亞政府動用一架由波音747型客機改造的超大型滅火飛機以及多架小型直升機,出動5000名消防員、士兵和警察。基羅加認為,森林「完全燒焦」了,再也不可能恢復往昔的樣子。
  • 原林業部部長董智勇:大興安嶺火燒五天未知情(組圖)
    在1987年的大興安嶺火災中,龍捲風將火舌從地面卷上樹梢,形成百米高的火勢。漠河縣城所在的西林吉鎮頃刻間被大火吞沒,幾乎全被燒毀。攝影/嶽傑  事隔18年,我見到了當年的火災現場副總指揮,在大火滅後就被撤職的原林業部副部長董智勇。董智勇早已退休,但身閒心不閒,依然奔走吶喊在林業系統。那是一團和林業終身相伴的情懷,一條起伏跌宕的命運軌跡。
  • 從澳洲山火看森林火災
    背景材料據《衛報》報導,新南威爾斯州已經有165萬公頃土地遭遇山火,600多所房屋被摧毀,至少6人因山火遇難。在昆士蘭州,有18萬公頃土地被燒焦,20多所房屋被燒毀。▲澳大利亞山火肆虐致空氣重度汙染。熱點解讀森林火災在考題中主要考查森林火災成因、時空分布特點、危害、防禦措施、影響森林火災的風的種類、正確的滅火方法、監測預防森林火災的信息技術。森林火災成因表面上考查考查成因,其實質主要考查氣候的成因,乾燥少雨的氣候是森林火災多發的自然原因。
  • UNDP-GEF項目推進大興安嶺森林溼地保護
    大會發布的一項項成果,專家學者們的一句句美評,項目推出的一本本新書,報告結論中一組組亮眼的數據,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無不標誌著項目經過5年的實施,完美地實現了項目設計之初定下的目標。項目為大興安嶺引進了新理念和新方法,進行了各種大膽有益的嘗試,為大興安嶺生態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 澳大利亞出現恐怖火龍捲:有史以來最嚴重火災
    近日,據外媒報導,自今年9月起,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相繼發生140起森林大火,目前仍處於失控狀態,或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報導中指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發生了大面積山火,大火已持續100多天,目前仍處於失控狀態。
  • 四個月森林火災!澳洲終於公開中期調查報告,但沒有任何實質建議
    據《每日郵報》本周一報導,澳大利亞皇家森林火災應對委員會公開了最新的中期調查報告,報告中警告,2019-2020年的夏季森林火災顯示,澳大利亞正面臨著日益增多的、持續的、不同原因造成的森林火災。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呼籲對此採取應對辦法,卻沒有執行任何實質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