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DAS到驅動器更換——實際雷達性能是否足夠好?

2020-12-07 電子產品世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7/415754.htm

祖母時代的技術已成往事

1904年,雷達首次被Christian Huelsmeyer用於探測船隻,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常見的應用是軍事雷達、民用航空交通管制,當然,還有針對私家車輛的測速點。但是現在存在一種誤解,認為這項技術已經成熟,該領域幾乎沒有什麼發展。成像雷達和協同雷達都在進行著顛覆性的新創新。ADI公司(ADI)如何在汽車領域應用中實現雷達並引入獨特的軟體和算法正是其特殊之處。

過去25年裡,ADI一直活躍在汽車行業,其產品既可用於被動安全應用,也可用於主動安全應用。過去15年裡,ADI以DSP和數據轉換器在汽車雷達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最近還提供24 GHz和77 GHz/79 GHz雷達晶片組。

ADI自動交通和安全副總裁Chris Jacobs表示:「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已面市,自動駕駛即將到來,而道路安全至關重要。所以,我和工程師致力於使用先進的功能和技術來實現更高的性能和自主性,從而挽救生命。據我們估計,基於我們產品的汽車傳感器每天可以挽救8條生命。」

為了保護駕駛員、乘客和行人,硬體和軟體都需要大量創新。必須開發一種更高效且優化的雷達技術,提供與航空航天和防務行業系統相同的高性能、功能和可靠性,並轉化為適合私家汽車市場的尺寸和成本。

ADI自動交通和汽車安全事業部技術總監Mike Keaveney說道:「雖然25萬美元的高解析度成像雷達系統成本對於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軍用坦克總價來說不算什麼,但與均價3萬美元的家用汽車相比便貴的離譜了。我們正在探索如何進行定製,微型化、加固,降低成本、尺寸、重量和電源需求,以便能夠用於每輛汽車。」

圖1.低解析度雷達和隱藏物體。現有的非成像雷達的角度解析度一般在10°到20°,它會將3名行人看作一個物體。

雷達的挑戰

轉讓和採用軍事和航空航天的高成本、高性能雷達技術,並將其安裝在汽車上,在技術、美學和經濟方面都面臨重大挑戰。關鍵的挑戰不僅在於減少尺寸、重量和功率(SWaP),還要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性能。雷達不僅必須能夠進行物體檢測,還必須能夠進行物體分類。這就要求雷達圖像的解析度比目前先進系統的解析度更高。

這些都是ADI致力於實現的目標,以推進技術發展,確保安全,並將經濟高效的汽車雷達帶給消費者。

性能:

●   在不增加尺寸、成本和功耗預算的情況下,將角度解析度提高到高度自動駕駛所需的水平。

●   增加低反射率目標發出的反射點數量。

●   大幅減少檢測延遲,特別是對於橫向移動的物體,這可縮短響應時間,並允許車輛在緊急情況下採取規避行動。

SWaP:

●   優化外形尺寸(大小、重量和功率),同時保持高性能。

●   在不影響車輛工業設計的前提下,保持系統的美觀。

成本/經濟學:

●   以大眾市場汽車成本約束可接受的價格和外形尺寸實現高解析度雷達。

●   將成本控制在購車者的價格敏感範圍內,因為他們才是為這一切買單的人。

法規:

●   還必須繼續遵守政府規定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安全特性(如2022年美國自動緊急制動指令)。雷達將不再是一個選項,而是標準。因此,關鍵是要不斷地將系統成本降低到一個消費者和OEM都可以接受的價格點,同時仍然保持這些具有挑戰性的ADAS應用所需的性能。

如今的汽車雷達裝置比手機還小,能探測您前方、後方或側方的盲點位置是否存在大型障礙。但這還不夠。

圖2.高解析度成像雷達可以顯示隱藏物體。

成像雷達

成像雷達的概念和實現更高水平的角度解析度是一項理想功能,對於自動駕駛計程車來說尤其如此。高解析度不僅支持物體檢測(前面有東西),還支持物體分類(前面有自行車、汽車、人或小孩)。

為實現更高的解析度,成像雷達利用高帶寬信號處理、數字波束合成和相控陣技術。所有這些都依賴於大量的硬體和處理能力,其中天線尺寸隨著所需的角度解析度而縮放,通道計數增加以使用通道覆蓋所需的天線區域。「只是投入更多昂貴的硬體來解決這一問題,是將更高解析度作為解決方案的一種『暴力』方式,」Chris Jacobs表示。

如今,ADI正與領先的OEM和一級供應商緊密合作,開發新的突破性方法,來改進雷達並應對其現代挑戰。如今的汽車採用的雷達解析度都不高,只能看到一團東西。它可以檢測到汽車周圍存在物體,可能是摩託車,可能是人或大型卡車,但無法確認該物體是什麼。在硬體檢測技術和軟體算法進步的推動下,雷達的解析度提高,能夠分辨檢測物體的屬性,這讓我們距離安全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又更近了一步。

圖3.初級雷達的窄孔徑。

解析度問題和關於物體區分的挑戰

現有的常規汽車雷達在大視場範圍內提供大約10°到20°的水平角度解析度。

成像雷達的角度解析度為1°至2°,是非成像雷達解析度的10倍。數據箱收集1°到2°解析度的信息,幫助區分和確定3名行人的位置。

數據處理

您為更高解析度所花費的成本將給您帶來更多數據,隨著解析度增加,數據量也相應增加,這就需要更多的計算能力。這就是為什麼高效處理所有數據的先進模式對於管理大量數據和低功耗至關重要。高效的中央處理或者邊緣處理,將是未來雷達的基礎。

下一步:協同雷達與通信需求

Mike Keaveney說道:「利用現有車載雷達傳感器硬體的協同雷達是未來汽車領域的發展方向。協同雷達就是相干性和識別協同創建高解析度相干圖像的事物需求,在本例中是指檢測雷達。一旦實現了協同雷達的經濟性,就能夠享受諸多優勢。」

協同雷達可提供成像雷達性能,而不會顯著增加車內個別現有雷達系統的大小。這是因為有效孔徑現在由兩個(或多個)具有重疊視場的分布式雷達傳感器之間的距離設定,而不是由任何一個傳感器的物理尺寸預先確定。

初級雷達現在常用於汽車。

來自每個發射源的雷達信號反射到一個物體上,然後傳回到原點。孔徑,或者說初級雷達的性能,是以英寸為單位的雷達發射器本身的寬度。

圖4.協同雷達較大的孔徑。

協同雷達/SuperRADAR較大的孔徑

SuperRADAR是ADI通過多個具有重疊視場的雷達波束實現相干性算法的方法。

基於SuperRADAR的協同雷達使用低速鏈路在雷達源之間進行粗略定時。每個傳感器向中央處理器發送數據,或者可能從一個雷達向另一個雷達發送數據,並在邊緣傳感器上進行處理,後面這種方法更經濟。

Chris Jacobs表示:「傳統協同雷達系統不容易實現,因為需要在雷達之間運行高頻鏈路。實現這種相干性的硬體開銷和成本非常高。」

對於汽車雷達來說,提高協同雷達的性價比非常有必要。Jacobs說:「向汽車添加硬體的傳統方法並非解決方案,我們必須換個思路來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智能方式,用算法將這些技術結合起來,使用系統中的相同硬體提高組合系統性能。ADI的SuperRADAR方法允許雷達系統產生多個非相干圖像的相干疊加。」

圖5.今天的圖像系統有300 ms的延遲和10幀圖像用於檢測正交運動。

協同雷達

協同雷達的工作原理是什麼?來自每個源的信號反射到一個物體上,被兩個雷達接收器捕獲。因此,同一目標有2個外觀(或兩個不同的視圖),並且目標上的時間為2倍,而初級雷達只有一個外觀,時間也只有1倍。此外,由於兩個雷達協同工作,雷達孔徑(與性能成正比)是汽車前部的尺寸,兩個角雷達之間的距離(大約4英尺),與初級雷達的英寸完全不同。

這種方法允許實現經濟高效的傳感器設計,可將傳感器放在車輛周圍的多個點上,支持出色的物體檢測和分類。

SuperRADAR的優勢:1 + 1 > 2

SuperRADAR不僅降低尺寸、重量和功耗,還為系統帶來更多功能,從而提高解析度,同時顯著減少硬體,在更合理的成本範圍內提高應用性能。

更多反射點:目標上的時間為2倍

SuperRADAR可使用同樣多的硬體提供兩倍性能。或者,使用一半的雷達通道來保持相同的性能。Chris Jacobs說:「藉助SuperRADAR,我們得到的解析度是單個雷達的兩倍。可能會需要額外的處理能力,但是汽車級DSP/MCU的路線圖足以滿足這些處理需求。」

SuperRADAR實際上就是雷達融合。我們將融合兩個獨立的雷達視圖,因此得到的解析度比單獨完成的更好。Jacobs表示:「融合將成為未來實施ADAS的標準方式。」

降低延遲:快速計算橫向速度可挽救生命

車輛成像系統的一個重點是能夠快速計算橫向速度,即物體正交(以直角)移動到車輛行駛方向的速度。但是,要實現足夠低的誤報率,即使是主要基於攝像頭的出色機器學習算法仍然需要大約300 ms來進行橫向移動檢測。對於在以每小時60英裡速度行駛的車輛前方行走的行人來說,毫秒之差就關係到人員受傷的輕重程度,因此響應時間至關重要。

300 ms延遲是由系統從10個連續視頻幀執行增量矢量計算所需的時間造成的,10個是以可接受的低誤報率進行可靠檢測所需的數目。但是,由於SuperRADAR的寬有效孔徑,以及它將來自兩個或多個傳感器的圖像連貫組合的方式,它能夠在一個30 ms的測量周期內精確地計算出速度的切向分量和徑向分量(這種延遲比目前一流的系統快10倍)。這種低延遲的檢測比F1賽車手的反應時間100 ms要少,遠遠少於一般駕駛員的反應時間!

使用當今常見的成像雷達技術,如果有人過馬路,就需要多個攝像頭圖像來顯示正在移動的物體。每個攝像頭圖像需要30 ms。10個圖像需要300 ms。在這段時間內,汽車移動幾英尺。

兩個雷達協同工作,可以進行三角測量,從而捕捉運動中的物體,因為兩個雷達源都是偏置的。只需要先用雷達波束1從位置1映射這個人,然後在30 ms後用雷達波束2從位置2映射。這就讓汽車知道人的移動方向。

SuperRADAR只需使用傳統成像雷達十分之一的時間即可識別穿越道路的移動物體。

SuperRADAR的經濟性

SuperRADAR概念不僅是降低整體系統成本的有效方法,而且能夠滿足性能需求,為最終應用帶來更大的價值。

Chris Jacobs表示,「我們要的是成像雷達的性能,現在只能在昂貴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應用中找到,還要去除所有昂貴的硬體,把價格降到個人車主能夠承受的水平。這正是SuperRADAR發揮作用的地方,用最少的硬體佔用空間和硬體上面運行的軟體,產生兩倍的性能。」

汽車的未來

在我們展望汽車領域的未來時,我們發現可能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構建現有系統。現有的汽車平臺與未來的汽車平臺極為不同。

憑藉在垂直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ADI具備獨特的優勢,能夠通過硬體和軟體產品的組合來優化未來汽車的雷達處理需求,為最終應用帶來更多價值。這種算法直接解決了汽車製造商目前和未來面臨的總擁有成本(TOCO)挑戰。

SuperRADAR潛力十足,而目前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這項技術不僅是一種推動ADAS的更高性能、更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而且最終會挽救生命。

圖6.SuperRADAR系統有30 ms的幀延遲來檢測正交運動。

作者簡介

Chris Jacobs於1995年加入ADI公司。在任職期間,Chris在消費電子、通信、工業和汽車部門擔任過多個設計工程、設計管理和業務領導職務。他目前是ADI公司自動交通和汽車安全事業部副總裁。Chris擁有克拉克森大學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東北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學位和波士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相關焦點

  • 今天的MEMS陀螺儀是否 「足夠好」?
    雖然價格較低的MEMS傳感器可通過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信號,以及來自攝像頭、雷達和雷射雷達的其他輸入,再加上磁力計的協助,來糾正漂移。且隨著性能的提高,它們所需的修正量也會減少。但是,它們仍然不太可能很快完全滿足關鍵應用的需求。
  • 濮陽市松下伺服驅動器報警維修調試方法
    健康的動機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需要更換伺服產品,都必須了解並時刻牢記首要任務:降低風險。良好的更換方案能夠大限度減少升級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潛在問題。如果不精心管理更換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就會增加系統故障的概率。因此,成本不應該成為更換方案的決定性因素!一個良好的更換方案不僅能大限度地降低風險。
  • 伺服驅動器的工作模式與伺服驅動器的測試方法
    經過整流好的三相電或市電,再通過三相正弦PWM電壓型逆變器變頻來驅動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電機。功率驅動單元的整個過程可以簡單的說就是AC-DC-AC的過程。整流單元(AC-DC)主要的拓撲電路是三相全橋不控整流電路。  伺服驅動器一般可以採用位置、速度和力矩三種控制方式,主要應用於高精度的定位系統,目前是傳動技術的高端。
  • 有足夠的探測與反饋,汽車雷達傳感器
    >       【ZOL汽車電子】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發展過程中,自動駕駛的汽車對周邊環境的感知與理解,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本前提,所以要實現要自動駕駛的基礎是各種各樣的傳感器的協調工作,才能讓汽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只有準確及時的感知到車輛周圍的道路
  • 淺談伺服驅動器動力電和控制電
    M/T測速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測量精度和較寬的測量範圍,但這種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包括:1)測速周期內必須檢測到至少一個完整的碼盤脈衝,限制了最低可測轉速;2)用於測速的2個控制系統定時器開關難以嚴格保持同步,在速度變化較大的測量場合中無法保證測速精度。因此應用該測速法的傳統速度環設計方案難以提高伺服驅動器速度跟隨與控制性能 。
  • 通用型與脈衝型伺服驅動器的區別
    M/T測速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測量精度和較寬的測量範圍,但這種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包括:1)測速周期內必須檢測到至少一個完整的碼盤脈衝,限制了最低可測轉速;2)用於測速的2個控制系統定時器開關難以嚴格保持同步,在速度變化較大的測量場合中無法保證測速精度。因此應用該測速法的傳統速度環設計方案難以提高伺服驅動器速度跟隨與控制性能 。
  • 利用智能型電荷共用技術來降低功耗及提高列驅動器的性能
    美國國家半導體專有的智能型電荷共用技術不但可以減低功耗,而且又可提高列驅動器的輸出性能。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使用,智能型電荷共用技術可將列驅動器的功耗減少達 40% ,而且又可縮短輸出的穩定時間。要注意的一點是,輸出只需將掃描線由 VCOM 驅動到最後階段的電壓,而非在整個電壓範圍內由頭至尾驅動。
  • 用氮化鎵消除雷射雷達的障礙
    普通的驅動器是由一個與雷射器串聯的、充當電流開關的元件所構成。實現這種驅動器最常用的電路拓撲之一是電容器放電諧振電路,如圖2所示。i0uednci0uednc這種簡單電路的優點有很多:i0uednc● 如果寄生電感已知,就可以對其利用;i0uednc● 傳輸到雷射的能量與VIN直接相關;i0uednc● 只有一個單端開關元件,因此很容易控制;i0uednc● 傳輸到雷射器的脈衝,其持續時間小於開關器件的控制導通時間。
  • 步進電機驅動器怎麼設置細分
    步進電機驅動器的細分原理介紹,在國內,廣大用戶對「細分」還不是特別了解,有的只是認為,細分是為了提高精度,其實不然,細分主要是改善電機的運行性能,現說明如下:步進伺服電機的細分控制是由驅動器精確控制步進電機的相電流來實現的,以二相電機為例,假如電機的額定相電流為3A,如果使用常規驅動器(如常用的恆流斬波方式)驅動該電機,電機每運行一步,其繞組內的電流將從0突變為3A或從3A突變到
  • 詳解伺服驅動器和變頻器的區別
    M/T測速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測量精度和較寬的測量範圍,但這種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包括:1)測速周期內必須檢測到至少一個完整的碼盤脈衝,限制了最低可測轉速;2)用於測速的2個控制系統定時器開關難以嚴格保持同步,在速度變化較大的測量場合中無法保證測速精度。因此應用該測速法的傳統速度環設計方案難以提高伺服驅動器速度跟隨與控制性能 。
  • 伺服驅動器的過流故障與過電壓故障,伺服驅動器的常見故障維修
    下面分析驅動器過流故障原因以及提出過流故障處理方法。驅動器過流內部電路分析,如圖四是一款典型的IGBT驅動保護電路,14腳監視IGBT飽和壓降,當腳14檢測到IGBT集電極上電壓≥7V時,而不管輸入驅動信號是否繼續,11腳輸出都將被強行關斷。同時第6腳輸出過流故障信號給CPU。圖五是另一種過流檢測電路,用的是比較運放電路,當通過傳感器檢測到的電流信號與一標準信號作比較,而判斷是否過流。
  • 優化寬禁帶材料器件的半橋和門驅動器設計
    tjMednc效率和功率密度要求經常會隨著應用設計要求變化,如是否要優化性能價格比。在功率密度中改善能效的要求,決定著設計的拓撲結構,進而影響著要考慮的測量設備和技術。表1匯總了半橋和門驅動器最重要的指標和測量。
  • 汽車減震器多久更換一次?怎樣判斷是否需要更換減震器
    那麼汽車減震器多久更換一次呢?一定要等到減震器壞了才換嗎?我們又該怎樣判斷是否需要更換減震器呢?下面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要明確一點,減震器是定期更換的部件,並不是可以永久使用的,這一點很多新手司機並不清楚。那麼汽車減震器多久更換比較合理呢?
  • 民航知識:飛機機載氣象雷達
    這裡小編不由得想起了我們飛機的天氣預報員,那就是機載雷達系統。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下機載雷達是如何工作的。機載氣象雷達的用處機載氣象雷達系統(WXR)用於飛機在飛行中對前方航路上的危險氣象區域進行實時地探測,選擇安全的航路,保障飛行的舒適和安全。
  • 如何測試MacBook電池:查看是否需要更換和更換它
    這是確定電池是否需要更換的方法,如果需要,該怎麼辦,以及是否有可能在MacBook中更換電池。MacBook Air的電池消耗快了嗎?還是MacBook Pro的電池沒用了那麼久?Mac筆記本電腦中的電池是否沒有充足電?在本文中,小編將向您展示如何找出MacBook電池是否有問題,以及如何更換電池。
  • 聖邦微電子SGM42630步進電機驅動器的性能特點及應用
    打開APP 聖邦微電子SGM42630步進電機驅動器的性能特點及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04-28 16:48:35 未來,從開環走向閉環,與驅動器和伺服系統集成一體化發展,將是步進電機的主要潮流。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步進電機製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也顯示,2018-2023年,中國步進電機製造行業市場規模將保持5.1%左右的年均增速。樂觀預計,到2023年,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80億元。
  • 伺服驅動器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
    處理方法:原因:過壓、欠壓、短路、過熱、驅動器禁止、HALL無效。   5、電機失速   (1)故障原因:速度反饋的極性搞錯。   處理方法:   a.如果可能,將位置反饋極性開關打到另一位置。(某些驅動器上可以)   b.如使用測速機,將驅動器上的TACH+和TACH-對調接入。
  • 河南空管分局順利更換都卜勒天氣雷達速調管
    近日,河南空管分局氣象臺順利完成了都卜勒天氣雷達發射機速調管的更換工作。速調管是利用周期性調製電子注速度來實現振蕩或放大的一種微波電子管,是天氣雷達發射機的核心部件。目前在用的速調管於2016年6月上線使用,運行時間4年多,為保證雷達正常工作,氣象臺設備管理室在上報雷達停機維護計劃後對雷達速調管進行了更換。
  • 聯合ADAS合作夥伴實地演示,行易道77GHz中程毫米波雷達亮相
    個毫米波雷達,8 個攝像機和 1 到 3 個 IMU 等傳感器。另外,毫米波雷達的抗幹擾能力也優於其他車載傳感器。雷達智能化也是很強的趨勢,雷達會在目標檢測、目標識別和目標跟蹤的不同狀態,改變發射電磁波波形和頻率。由於毫米波雷達探測的精準性、全天候使用的高環境適應性及產品價格的適中性,使得車載毫米波雷達成為智能駕駛產業中最核心的傳感器,更是被業內稱為「發展主動安全技術乃至無人駕駛的基礎」。
  • LED背光SEPIC驅動器的設計
    自適應模式(當PWM信號為高時)下將產生「二極體或」輸出,從而使最低驅動器電壓(最大LED串聯壓降)被調整到大約700mV,為保證LED驅動器正常工作提供足夠裕量。其它LED串具有較低的串聯壓降,所以這些驅動器具有更大裕量。自適應模式把由線性LED驅動器產生的功耗降至最低。該模式下,當LED的絕對正嚮導通電壓不太嚴格時,LED之間正嚮導通電壓的相對誤差應控制在200mV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