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上方藍色字綠汀文萃關注我們,請點右上角分享本文。謝謝啦!
宋朝的雪
施家壩漁翁
(一)
北宋、南宋共享國319年。大宋江山好騎驢,宋人自由、散漫、任性、期待平安;宋人愛酒、愛花、愛畫、愛詩、愛詞、愛音樂、愛才子佳人、愛閒暇閒逛,酷愛雪;汴京的車水馬龍、勾欄瓦肆的說唱藝術、青樓女子的騷姿嬌態、各行各業的能者精英、草莽中的水滸好漢、大堂上的鐵面判官、煙花深處的李師師、前為名妓後為尼的琴操、風塵難沒俠女膽的嚴蕊、怒髮衝冠的嶽飛、金戈鐵馬的辛棄疾還有文天祥和楊門女將等等,驀然回首,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可曾知道,740多年了,依然會有千姿百態的「雪」,富含在古卷墨跡的,大宋精美的詩、詞、畫裡痴痴地等您?
1、大宋的雪在畫中
大宋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宋畫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座豐碑,其藝術魅力可與宋詞比肩,無論是山水畫、人物畫還是花鳥草蟲畫,都在這一時期獲得了重大發展,法國漢學家謝和耐稱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其中,郭熙的《早春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和郭忠恕《雪霽江行圖》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對於宋人而言,按照四時作畫是一個規範,《禮記》中說「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春花秋月,夏蟬冬雪,借物抒情。宋人對四季的欣賞,是一種經驗美學,其中,畫冬就是畫雪,春夏秋三季的畫面不易區分,只有冬天最簡單,只要畫面中露雪就知道是冬天了。
竺可楨先生研究:兩宋319年間中國的氣候變化是「暖~寒~暖」的變化過程,尤其是北宋,正處氣候向寒時期。乾德二年十二月京師汴梁下雪,宋太祖趙匡胤「設氈帷於講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視事」依然覺得很冷;淳化五年十一月天氣「大寒」;至和元年正月「京師大寒,民多凍餒死者」。大宋的江南也是有雪的,飄飄灑灑下了三百多年,嶺南的荔枝絕種兩次、太湖的水亦冰凍三尺。說大宋的雪在畫中理所當然的。
孤寂冬天的雪畫,寂靜、皎潔、玄妙、唯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白色的世界,數枝紅梅、黃梅或者其它任何顏色的梅,均可寄託畫家豐富的情感。
冬天來來去去,停留在宋畫裡的雪,卻有說不完的故事。飛舞的、瀰漫的、鋪蓋的、堆積的、融化的、結晶的,凡此種種,千姿百態的雪的畫面,等你再次開啟700多年前那個塵封的世界,那段塵封的歷史。
朋友,如我所好,收集一套大宋的雪畫集吧!在寒雪飛到之際,於烤爐溫暖之室內,或自然凌寒之野外。揭開畫冊,欣賞窺探比對大宋的雪,那是何等的愜意。
來瞧瞧北宋畫中的雪吧:
①、《雪江歸棹圖》北宋/趙佶。平靜的江面,雄偉的山勢,封山的白雪,素裹銀妝,江中鼓棹片片,江岸行人點點,平穩閔靜,靜中含動。
②、《雲關雪棧圖》北宋/許道寧。山野的雪景,陰沉的天色,寒林長於危巖,棧道鑲於山澗。有獨夫驅牲,有茅屋露於山腰。賞之,有深遠深邃之感,為宋畫之精作。
③、《蘆汀密雪圖》北宋/梁師閔。梁師閔的傳世孤品。可見沙渚平川、坡石竹枝已盡為白雪覆蓋,叢叢乾枯的蘆草在陰沉晦暗的背景下瑟瑟隱現。只一池湖水尚未冰封,兩隻麻鴨依偎於沙洲,一對鴛鴦蕩漾於寒波,靜態與動態對比強烈,詩意盎然,趙巖詩曰:「江天雪意暮蕭蕭,望外寒沙半落潮。鸂鶒雙眠看畫裡,瀟湘極目夢魂遙。」乾隆御題:「鴛鴦兩兩相隨逐,不為嚴寒異故心」。
④、《雪景寒林圖》北宋/範寬。畫面氣勢宏大,賞之,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之感。大雪落於河面、高山、老樹、小橋、人家,白皚皚、銀燦燦。其另一精美作品《雪山樓閣圖》亦滲透雪的精髓。
⑤、《漁村小雪》北宋/王詵。乾隆依蘇東坡題《煙江疊嶂圖》韻之七言詩,稱此圖開卷「已覺冷風拂面浦,又如溼氣生銀田」。山水雪林,清潤可愛。
宋人總結:雪者有風雪、江雪、夜雪、春雪、暮雪、欲雪、雪霽之別;還有寒雲欲雪,冬陰密雪,冬陰霰雪,翔風飄雪,山澗小雪,回溪遠雪,雪後山家,雪中漁舍,艤舟沽酒,踏雪遠沽,雪溪平遠,絕澗松雪,松軒醉雪,水榭吟風之分等等。在不同的畫境之下,當賦予雪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和生命力。
再來瞧瞧南宋畫中的雪吧:
①、《曉雪山行圖》南宋/馬遠。一位衣著單薄的山民,弓腰駝背,縮著脖子,肩著竹竿,竿後端吊著野雞,一邊呵氣取暖,一邊驅趕著兩隻馱炭小驢行走在皚皚的山道上,雪徑高高低低或寬或窄崎嶇危險。作者寓意深刻,大雪之時,大溫大暖對於淳樸的山民遙不可及,只有幾筐木炭和捕獲的野雞可以驅趕稍許的寒意。其另一精美作品《雪灘雙鷺圖》的畫面境界則十分幽遠開闊。
②、《雪堂客話圖》南宋/夏圭。山村房舍為皚雪覆蓋,寒氣襲人,二人於室內對話。一漁翁划槳衝寒而來,瞬間打破了畫面的沉寂。全圖筆法蒼勁深厚、豪放典雅。
③、《雪江賣魚圖》南宋/李東。有「七絕」題《江雪賣魚圖》:「江天大雪白茫茫,玉色千山暮影長。一棹漁蓬臨水閣,簑衣賣得鯉魚香。」
④、《雪景山水圖》南宋/梁楷。此圖堪稱南宋院體山水畫的經典之作。兩位身著白色披風、頭戴風雪帽的騎驢人穿行山谷。水邊兩棵老樹,虯曲的枝幹,稀疏的樹葉,給人以白雪皚皚之感,畫面呈現出荒涼和蕭瑟。
⑤、《雪樹寒禽圖》南宋/李迪。這幅畫描繪了凜冽的深冬,天空中飄揚著霏霏絮雪,山野坡地上一束落盡殘葉的棘在寒風中挺立,一叢修篁,積雪的竹葉依然清翠晶亮,一隻孤單的伯勞鳥在枝頭暫棲。
大宋的雪在畫還有很多很多,大宋的雪在畫中美得令人窒息。這雪,一定也會下在遼、金、西夏、吐蕃、蒙古和大理,可是畫雪的人呢?怎麼都集中到大宋了。大宋的面積只有漢的二分之一、而人口卻遠邁漢唐。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和漢學家謝和耐,稱宋代中國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城市化、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等方面已經遠超世界同期的其它地方。生活在大雪紛飛的大宋應該會是很優雅的了。
【作者簡介】劉清輝,網名施家壩漁翁。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邵陽市棋類協會副主席。長期堅持業餘創作,擅長散文寫作。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有作品集《大山深處的孤獨守望》。其《邵東方言一百條》為當地民眾所喜歡。榮獲綠汀文萃2018年度突出貢獻獎。
延伸閱讀:(雙擊下面紅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