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宋朝的飲食之前,我們來看看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東京夢華錄》其中卷二描寫東京美食街的描述,我們看看其中一段記錄描述是這樣的:「州橋夜市」,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爊肉.幹脯.王樓前貛兒.野狐.肉脯.鶏.梅家鹿家鵝鴨鶏兔肚肺鱔魚包子.鶏皮.腰腎.鶏碎.毎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至朱雀門.旋煎羊.白腸.鮓脯.(火贊)凍魚頭.姜豉(枼刂)子.抹臓.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姜辣蘿蔔.夏月麻腐鶏皮.麻飲細粉.素籤沙糖.冰雪冷元子………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髒之類.直至龍津橋須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
可見當時宋朝的商業之發達,可以說跟現在某些步行街有得一拼,清明上河圖所記錄的景象,絕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這其中的商業氛圍,就是當時汴京的實景。一個孱弱的盛世朝代,在華夏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它的商業之繁榮,冠絕全球,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卻敵不過一個西北小國!著實讓人很乾著急,今天我們不說大宋的沙場失意,也不說宋朝的英雄氣短,我們來說說宋朝的飲食。可以說宋朝的飲食習慣,是一種矛盾的結合體,他們嘗試了世間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他們一邊禁止吃這吃那,但是又忍不住吃東吃西,說它雅,但是又有粗糙的地方,說它俗,又有精緻的地方,這就是這個奇葩的朝代,造就的飲食習慣。
一、宋朝皇室官員不吃豬肉,但是豬下水卻是皇室成員經常吃的美食
豬下水,顧名思義,就是豬的內臟,包含的內容可能比較豐富,有豬心豬肺豬肚、豬肝豬腸豬腰子等等,在今天算是很常見的東西了,但是在那個年代,處理豬下水技術還是比較欠缺,偏偏就有某些宋朝人,研究出了豬下水的做法和吃法,深的達官貴族的青睞。要知道現在要是有上好的調料,隨便一種豬下水拿出來做一道美食,可以說能徵服大部分男性!說到宋朝皇室不吃豬肉,可能跟宋朝皇室的祖先有關,他們祖先喜歡吃羊肉,原則上是御膳「不登彘(豬)肉」具體是不是宋皇室特有規矩或者愛好,也無從考證了,但是不管是南北宋的皇室,會吃豬下水,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大宋民間,對豬肉的愛好,可以說是花樣百出,蘇軾的《豬肉頌》就體現了當時民眾對豬肉的喜愛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在豬肉做成的菜中,有一道菜,流傳千百年不衰,那就是「東坡肉」,話說蘇軾在黃州任團練副使,特意用豬肉做出了一道特別的菜:東坡肉!蘇東坡用打油詩描述了做法:
「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就是我們的大文豪,用通俗易懂的詞,來描述了一道千年流傳的美食!
二、宋朝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以至於他們敢大膽的嘗試
說到吃河豚,我相信很多人心驚膽戰,生怕自己小命因為一口河豚肉半勺河豚湯斷送了。其實在宋朝,人們都大膽的嘗試河豚的鮮美之味,要知道那個時候肯定沒有什麼飼養的河豚,有必然是野生的河豚!當然那時的河豚也不是保護動物,所以大家能夠有幸大膽的嘗到這種人間美味。
名士梅聖俞(梅堯臣),《河豚魚》: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
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
梅堯臣也算是官場老手了,深得歐陽修的信賴和舉薦,官至遷尚書都官員外郎,他有個愛好,喜歡邀請朋友一起喝酒,吃河豚,順便吟吟詩什麼的!可見當時處理河豚毒素的技巧,已經十分成熟了。蘇東坡也是冒死吃河豚,這就是宋朝吃貨的精神!
吃醉蝦醉蟹,我們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是宋朝人熱衷於「蟹生」,也許你聽過「魚生」沒有聽過「蟹生」的說法,沒錯,宋朝人非常喜歡吃「蟹生」。據說蟹生的做法,大體兩種,一種跟我們現在醃製醉蝦差不多,就是是用高度酒或酒釀醃漬最少半天時間,然後就可以吃了,這叫「酒潑蟹生」蘇軾《丁公默送蝤蛑》中提到的「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就是指「酒潑蟹生」;另一種非常的生猛,就是是拌上作料,立刻開吃,這種吃法,現在人都不敢這麼嘗試,畢竟生蟹還是攜帶很多種致病的東西,於是當時的人們給起了個名字叫做「洗手蟹」,傅肱《蟹譜》有云:「盥手畢,即可食,目為『洗手蟹』顧名思義就是不加過多的加工,洗手功夫就搞好了,直接上手就吃。當時的做法也是簡單就是把香油小火熬熟,放涼,草果、砂仁、茴香、水姜、花椒、胡椒等均碾成末,蔥切碎,把以上所有這些配料,香油一起倒入生蟹,再加適量醋、鹽、然後拌勻,然後就可以吃了!
三、宋朝的飲食文化,已然繼承了唐朝的盛世豪宴,但是民間的美食文化遠超唐朝
要說宋朝什麼東西超過唐朝,你會想到什麼?我覺得首先想到的是GDP總量,已經遠遠超過唐朝了,雖然宋朝時期的軍事實力,領土板塊面積,比唐朝要少很多,甚至國際知名度也低很多,但是不得不說也不得不佩服的就是宋朝發展經濟的力度,遠比唐朝甚至往後很多封建王朝。
這也就致使宋朝的經商環境非常的優越,經濟異常發達,如果按照GDP去評估實力,當時的宋朝佔全球GDO總量的1/3,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了。這也使得當時的文壇和民間文化繁榮發展。當然更重要的是百姓的物質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人們對於吃的享受要求直線提升!
據說宋朝人還吃鯊魚!這在我們今天來說,可能已經很鮮猛了,他們那個時候開始吃鯊魚!我們現在人吃鯊魚的精華部分:魚翅!然而宋朝人,吃的是鯊魚皮!他們怎麼吃鯊魚皮呢?「煮熟,剪以為羹,一縷可作一甌。」「煮軟,剪成長條,燉湯喝,一條能燉一小鍋。莊綽《雞肋編》卷上去砂,」也就是說他們把鯊魚皮剪成像粉絲一樣的條狀,用來燉湯煲粥,還說味道鮮美至極。這就是你不知道的宋朝飲食。
飲食文化體現了當時的民生狀況,特別是老百姓都能嘗試稀有稀缺的美食,更是體現一個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我們現在人回頭看看宋朝人的吃法和習慣,已然覺得已經是很現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