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宋朝美食,也許今日吃法也不過如此,美食詩詞文化並存的時代

2020-12-03 山中微塵

在了解宋朝的飲食之前,我們來看看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東京夢華錄》其中卷二描寫東京美食街的描述,我們看看其中一段記錄描述是這樣的:「州橋夜市」,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爊肉.幹脯.王樓前貛兒.野狐.肉脯.鶏.梅家鹿家鵝鴨鶏兔肚肺鱔魚包子.鶏皮.腰腎.鶏碎.毎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至朱雀門.旋煎羊.白腸.鮓脯.(火贊)凍魚頭.姜豉(枼刂)子.抹臓.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姜辣蘿蔔.夏月麻腐鶏皮.麻飲細粉.素籤沙糖.冰雪冷元子………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髒之類.直至龍津橋須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

可見當時宋朝的商業之發達,可以說跟現在某些步行街有得一拼,清明上河圖所記錄的景象,絕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這其中的商業氛圍,就是當時汴京的實景。一個孱弱的盛世朝代,在華夏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它的商業之繁榮,冠絕全球,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卻敵不過一個西北小國!著實讓人很乾著急,今天我們不說大宋的沙場失意,也不說宋朝的英雄氣短,我們來說說宋朝的飲食。可以說宋朝的飲食習慣,是一種矛盾的結合體,他們嘗試了世間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他們一邊禁止吃這吃那,但是又忍不住吃東吃西,說它雅,但是又有粗糙的地方,說它俗,又有精緻的地方,這就是這個奇葩的朝代,造就的飲食習慣。

一、宋朝皇室官員不吃豬肉,但是豬下水卻是皇室成員經常吃的美食

豬下水,顧名思義,就是豬的內臟,包含的內容可能比較豐富,有豬心豬肺豬肚、豬肝豬腸豬腰子等等,在今天算是很常見的東西了,但是在那個年代,處理豬下水技術還是比較欠缺,偏偏就有某些宋朝人,研究出了豬下水的做法和吃法,深的達官貴族的青睞。要知道現在要是有上好的調料,隨便一種豬下水拿出來做一道美食,可以說能徵服大部分男性!說到宋朝皇室不吃豬肉,可能跟宋朝皇室的祖先有關,他們祖先喜歡吃羊肉,原則上是御膳「不登彘(豬)肉」具體是不是宋皇室特有規矩或者愛好,也無從考證了,但是不管是南北宋的皇室,會吃豬下水,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大宋民間,對豬肉的愛好,可以說是花樣百出,蘇軾的《豬肉頌》就體現了當時民眾對豬肉的喜愛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在豬肉做成的菜中,有一道菜,流傳千百年不衰,那就是「東坡肉」,話說蘇軾在黃州任團練副使,特意用豬肉做出了一道特別的菜:東坡肉!蘇東坡用打油詩描述了做法:

「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就是我們的大文豪,用通俗易懂的詞,來描述了一道千年流傳的美食!

二、宋朝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以至於他們敢大膽的嘗試

說到吃河豚,我相信很多人心驚膽戰,生怕自己小命因為一口河豚肉半勺河豚湯斷送了。其實在宋朝,人們都大膽的嘗試河豚的鮮美之味,要知道那個時候肯定沒有什麼飼養的河豚,有必然是野生的河豚!當然那時的河豚也不是保護動物,所以大家能夠有幸大膽的嘗到這種人間美味。

名士梅聖俞(梅堯臣),《河豚魚》: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

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

梅堯臣也算是官場老手了,深得歐陽修的信賴和舉薦,官至遷尚書都官員外郎,他有個愛好,喜歡邀請朋友一起喝酒,吃河豚,順便吟吟詩什麼的!可見當時處理河豚毒素的技巧,已經十分成熟了。蘇東坡也是冒死吃河豚,這就是宋朝吃貨的精神!

吃醉蝦醉蟹,我們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是宋朝人熱衷於「蟹生」,也許你聽過「魚生」沒有聽過「蟹生」的說法,沒錯,宋朝人非常喜歡吃「蟹生」。據說蟹生的做法,大體兩種,一種跟我們現在醃製醉蝦差不多,就是是用高度酒或酒釀醃漬最少半天時間,然後就可以吃了,這叫「酒潑蟹生」蘇軾《丁公默送蝤蛑》中提到的「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就是指「酒潑蟹生」;另一種非常的生猛,就是是拌上作料,立刻開吃,這種吃法,現在人都不敢這麼嘗試,畢竟生蟹還是攜帶很多種致病的東西,於是當時的人們給起了個名字叫做「洗手蟹」,傅肱《蟹譜》有云:「盥手畢,即可食,目為『洗手蟹』顧名思義就是不加過多的加工,洗手功夫就搞好了,直接上手就吃。當時的做法也是簡單就是把香油小火熬熟,放涼,草果、砂仁、茴香、水姜、花椒、胡椒等均碾成末,蔥切碎,把以上所有這些配料,香油一起倒入生蟹,再加適量醋、鹽、然後拌勻,然後就可以吃了!

三、宋朝的飲食文化,已然繼承了唐朝的盛世豪宴,但是民間的美食文化遠超唐朝

要說宋朝什麼東西超過唐朝,你會想到什麼?我覺得首先想到的是GDP總量,已經遠遠超過唐朝了,雖然宋朝時期的軍事實力,領土板塊面積,比唐朝要少很多,甚至國際知名度也低很多,但是不得不說也不得不佩服的就是宋朝發展經濟的力度,遠比唐朝甚至往後很多封建王朝。

這也就致使宋朝的經商環境非常的優越,經濟異常發達,如果按照GDP去評估實力,當時的宋朝佔全球GDO總量的1/3,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了。這也使得當時的文壇和民間文化繁榮發展。當然更重要的是百姓的物質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人們對於吃的享受要求直線提升!

據說宋朝人還吃鯊魚!這在我們今天來說,可能已經很鮮猛了,他們那個時候開始吃鯊魚!我們現在人吃鯊魚的精華部分:魚翅!然而宋朝人,吃的是鯊魚皮!他們怎麼吃鯊魚皮呢?「煮熟,剪以為羹,一縷可作一甌。」「煮軟,剪成長條,燉湯喝,一條能燉一小鍋。莊綽《雞肋編》卷上去砂,」也就是說他們把鯊魚皮剪成像粉絲一樣的條狀,用來燉湯煲粥,還說味道鮮美至極。這就是你不知道的宋朝飲食。

飲食文化體現了當時的民生狀況,特別是老百姓都能嘗試稀有稀缺的美食,更是體現一個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我們現在人回頭看看宋朝人的吃法和習慣,已然覺得已經是很現代了。

相關焦點

  • 爽滑細膩像吃豆腐,吃法太生猛了
    而且日本朋友吃海鮮的方式是非常的生猛,像河豚這樣的海鮮也是當地大廚專門有研究的美食。雖然說河豚本身就有毒,但是處理得好的話,它的魚肉質感還是相當的不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說到河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家現在看到的這種海鮮就是河豚。河豚是一種很新奇的生物,它在受到攻擊或者在生氣的時候,它就會鼓起肚皮。就像圖中這樣的河豚,而河豚的處理方式是非常謹慎小心的。
  • 臺灣人對於美食分外熱愛,夜市文化豐富多彩,各種小吃應有盡有
    臺灣人對於美食分外熱愛,夜市文化豐富多彩,各種小吃應有盡有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臺灣的夜市美食,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吧!沒有逛過夜市,請別說你來過臺灣。臺灣人對於美食的熱愛程度舉世皆知,無論何種階層與年紀的人都能透過品味美食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 老外給差評的中國美食,網友看到吃法後怒了:這樣簡直糟蹋了糧食
    雖然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的非常迅速,所以說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了,大家都發現最近幾年我們國家的外國人也是越來越多了,其實這也是因為他們知道了我們中國的文化之後都想要了我們中國,欣賞一下我們中國文化,還有一點就是品嘗一下我們中國的美食,大家都知道,中國美食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老外來到我們中國之後
  • 舌尖上的宋朝:盤點那些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
    除了在政治和文學上廣為人知的造詣之外,蘇東坡其實也是一個務實的吃貨,一生創造了將近五十多首與吃有關的詩句,相當於給我們展現了五十多集《舌尖上的宋朝》,下面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吧!得益於他的這些詩歌,讓我們瞥見了宋朝的飲食文化,更是讓我們了解到他的一生。雖然歷經貶謫,但是蘇東坡在認清生活之餘,仍然熱愛生活,享受美食。我們都要學習他這種樂觀的」吃貨「精神。
  • 地下存放3年的屍體竟是美食!鯡魚罐頭都弱爆了...
    談到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Eskimo)想必大家並不陌生,「Eskimo」一詞最先是由印第安人叫起,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不過倒也可以理解,他們常年生活在北極圈這種物產極其匱乏的的地區,所以他們的日常飲食基本就是生吞活剝。
  • 吃貨福利:蟬幼蟲「知了猴」的吃法知多少?如此美食怎能錯過【圖】
    吃貨福利:蟬幼蟲「知了猴」的吃法知多少?如此美食怎能錯過  在繁華的夜市裡,一些大排擋將清洗乾淨的知了幼蟲用油炸後放上作料,成為餐桌上美味佳餚。  你知道夏季裡,最受人們歡迎的一道熱門菜是什麼嗎?小編告訴你吧!是知了。有人一定會問:「知了也能吃嗎?」知了不僅能吃,而且美味,還富含營養成分,甚至被稱之為「樹上長出來的唐僧肉」。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美食紀錄片的「三國時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往往菜還沒做好,人的故事已經佔了一半篇幅,這是美食紀錄片的「人文復興時代」。2018年的《風味人間》既脫胎於《舌尖》,又在敘事上出現了明顯的「倒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省略,再沒有不必要的煽情和潛在說教。本土化敘事與國際化主題結合後,是美食紀錄片的「新美食本位時代」。
  • 一句古詩一款美食,爭做詩詞裡的美食家
    雖然百花謝幕隨風去,但是百果芬芳第次來,夏天的美食盛宴已經開啟。美食裡的詩詞大會吃可是推動學習的第一動力《功夫熊貓》這部動漫電影,想必家長都帶孩子們看過跟著夏天的美食學古詩,舌尖上的中國詩詞大薈1、西瓜四時田園雜興宋 範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 宋朝廣東人吃辣生猛:薑末調製白蟻卵當下酒菜
    宋朝廣東人吃辣生猛:薑末調製白蟻卵當下酒菜   給湖南衛視做一部關於辣椒的紀錄片,某嘉賓問我:宋朝人吃不吃辣椒?
  • 奇特美食之旅:雲南麗江「水蜻蜓」,是「偶遇」之外的驚喜
    夢想是浪漫而美好的,也正是如此,麗江的機票永遠都不會便宜到哪兒去。 麗江的慢時光和「偶遇」都是迷人的,但對於吃貨來說,麗江的特色美食更加不容錯過。麗江人喜歡昆蟲,很多奇奇怪怪的昆蟲都被列入菜單,知了、蟋蟀、椿象、竹蟲等統統能做成美食,其中「水蜻蜓」令人耳目一新,是「偶遇」之外的驚喜。
  • 嶺南寫真: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中新社梅州11月13日電 題: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作者 楊草原 古敏靈 鄧廣敬  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有著「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美譽的廣東大埔美食就很好地詮釋了客家飲食文化。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僑每回桑梓,總要品嘗一下家鄉的傳統食品,以慰思念故土之情。
  • 8種美味的檸檬吃法,享受美食的同時越來越美
    縱享人間煙火時,唯有美食不可負。大家好,我是拉風的龜小廚,很高興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間,感謝您的一路陪伴和關注。很多愛美的女士可能知道,檸檬屬於水果裡面的「美容聖品」。原因是因為他富含各類維生素、檸檬烯、枸櫞酸等等,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並且能夠美白,防止色素的沉澱,並且還能夠軟化角質,讓皮膚更加光滑。
  • 李劼人的「美食圖譜」 - 美食資訊 - 中國網·錦繡天府
    著名詩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飲食類非遺傳承與保護課題組專家(文化部和中國烹協)、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1987年直至現在,先後在重慶、成都和北京創立文化餐飲品牌「川東老家」和「天下鹽」。著有《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國吃家》等美食著作。  《四川烹飪》雜誌創刊於1983年11月。
  • 詩詞達古今,美食濟天下,融通豁達的蘇軾把苦難過成了詩意
    且不論諸多傳頌千載的名篇佳作,只說他創造的美食佳餚,足可見蘇軾融通、智慧、達觀的品格和風貌。可以說,蘇東坡既療愈了自己,更快樂了後人。3蘇軾美食蘇軾65年的人生中,任職14個州縣,位高可親側於自帝,位低則降到偏遠蠻荒官司八品,起起落落之間,絕非常人所能隱忍承受,而蘇軾卻能在任何職級、任何境遇都泰然處之,並怡然自樂,在留給後世傳世佳作的同時,送給百姓60餘款經久美食。蘇軾美食多伴隨其低谷背運而生。
  • 那些申遺的世界美食
    法國美食其實包含了從人們用餐的各個步驟到各種食品的搭配、烹飪以及展示的一個整體發展過程,值得我們一探究竟。禮儀與傳統的一脈相承法國美食從中世紀就開始形成:當時法國王室與貴族講究吃喝,但吃法還不夠精細,主要是用大長條桌來擺放各種食物,肉類多用烤制、燉製而成,使用香料濃鬱的調味汁。
  • 中國人吃血溫婉含蓄,外國人吃血,那真是有點生猛呀!
    文/咖啡小芝士中國人吃「血」含蓄,外國人吃「血」,那是真真的有點生猛呀!對於飲食文化,中西方差異還是挺大的,儘管每個國家的人都想嘗試一下異國風情的美食,但彼此之間一定有一些東西不能兼容,就比如我們大部分中古人更願意接受全熟的牛排一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美食烹食文化和習慣。
  • 也許這是冬季最進補的美食,用九種方法烹飪海膽
    那麼,吃海膽要用最精緻吃法,然後最粗暴的大吃一頓。大廚在從事多年的日本料理,獨創多種海膽的做法,精緻和創新是最大的特色。海膽沙拉,自己配置的醬汁加上海膽等食材,味道極為鮮美海膽刺身是最常見的吃法,海膽黃有強精、壯陽、益心、補血的功效,民間更是將其視作海味中的上等補品。
  • 美食美景美人!穿越二次元,百縣千碗帶你一探江南文人與浙菜的不解...
    上線一年以來,《食物語》以「食魂」為載體,賦予中華美食以人格,通過食魂傳承美食背後的文化和所承載的情感。 這一次,《食物語》攜手浙江文旅打破時空的限制,構建江南文人與浙菜的不解情緣,講述那個時代的文人風骨,讓浙江美食文化變得可品嘗
  • 全吃過堪稱美食達人
    在我國,曾經多種外來物種都被烹飪成美食,其中也不乏昆蟲類。不少地區有吃昆蟲的習慣,中國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古國,在悠久的文明歷史中,昆蟲的食用方法也漸漸演變成各地的美食文化。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資料顯示,目前可以進行食用的昆蟲足有1900多種,而現實中我們經常看見的昆蟲美食並不是很多,以下為朋友們收集一些美味的昆蟲及食用方法。
  • 曼谷街邊美食:市井與美味並存--中國數字科技館
    作為去東南亞旅行必打卡的曼谷,擁有數之不盡的街邊美食,那種在高溫的蒸騰下,夾雜著路邊攤煙燻、燒烤,還有一點點茉莉花香的味道,是曼谷最令人著迷的一部分。這種市井與美味並存的鮮活風氣,使曼谷成為著名的路邊攤美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