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中,為何只有地震無法預測,震級的大小究竟是什麼決定的

2020-12-04 俗夫論科學

審核-小文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的地質現象,影響人類的發展已經超過幾百年的時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說白了就像我們坐碰碰車一樣發生了碰撞引發的事故。地球作為一顆球體,它的內部結構主要有三個部分,分別是地球的核心,地幔,以及地殼,而我們人類生活的區域就在地殼的上面。初中的地理課本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生活的陸地看起來是一塊整體,但實際上卻有可能並不是同一個板塊。當地殼的板塊與板塊之間發生碰撞的時候,生活在地殼上面的我們就會感受的晃動。碰撞的越劇烈,我們感受到的地震也就越強烈了。

翻開世界板塊圖我們就可以發現,比如說經常發生地震的四川,日本島等地都是位於兩個板塊交界的地方。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我們將地球上所有國家的地震信息匯總起來,我們會發現平均每一天全世界加起來的地震就有超過一萬次。而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四川發生了再大的地震,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專家們也會表示這是一次正常的自然現象。甚至在日本,居民建造房子的時候往往會採用抗震性能較好的材料,即使發生了地震,大家也當沒事發生一樣,因為已經習慣了。

在地震發生過後,許多的房屋因此而倒塌,甚至還會發生人民被房屋掩埋的情況。這個時候就會面臨一個問題,當地震發生過後,是否還會發生更強烈的地震呢?這與我們平常的思維很像,就是當一個房子受損之後,它本身的結構一定會被破壞,從而引發更嚴重的災難。但是根據目前地質學家對地震的研究,人類目前的科技還是無法預測地震的未來。雖然目前很流行大數據分析,但科學家們將過往的地震信息進行匯總,仍然無法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目前的主流聲音認為,地震並不像蓋房子,地震往往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一般情況下在第一次地震中就已經釋放大部分的能量了。

地震對我們影響的關鍵因素,是地震在地殼中發生的位置。你可以理解為,你樓上調皮的小孩在跳繩與在你頂樓的小朋友跳繩,二者對你的影響肯定是不一樣的。根據地震發生的位置,我們將地震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以及深源地震。距離地球表面越淺的地震,對人類的影響就越大。不幸的是,地球上發生的絕大多數地震都是淺源地震。四川作為經常遭受地震的地區,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僅僅只有十千米,所以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地震頻發的地區,但是我們每一個都需要了解地震來臨時應急的措施。首先,我們不能一條規矩走到底,需要因地制宜;其次,面對地震的決定要果斷,不能猶猶豫豫的;最後,一定要聽從指揮,不能擅作主張。

相關焦點

  • 7月12日清晨唐山發生5.1級地震,意味著什麼?地震為何無法預測?
    (網友評論截圖)44年前,23秒,242769人說起唐山地震都會讓人想起44年前(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那次大地震由於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市區,加上正值深夜熟睡時段,而且震級又極高(由於對當時的震級測定有爭議,我這裡就不寫出了,有興趣的可自行搜索
  •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級和烈度
    新聞背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舉個例子來說,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烈度好象屋子裡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
  • 地震究竟有多可怕,如果發生15級地震,地球將會有哪些變化?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時,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危害最嚴重的一場地震正在上演。智利爆發了9.5級地震,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將地面撕成兩半,無數的高樓大廈紛紛倒塌,脆弱的生命不堪一擊。人們自認為最堅固的城市在地震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 地震的震級是怎樣判定的
    有的地震可以摧毀高樓大廈,有的卻讓人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新聞上報導或地震局發布消息,才被知曉。同時,在新聞上看到的有關地震的消息,報導裡提到的「XX級」地震,這裡的「級」指的便是震級。震級是指地震震源釋放能量的等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數字越大,反之亦然。
  • 生活地理 | 地震中的震級與烈度是怎麼一回事?
    在關於地震的相關信息中,大家可能對震級震烈傻傻的分不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震級和震烈是什麼樣的不同?地震震級通常指地震的大小這種分級系統最初只用于衡量南加州當地的地震大小,現在全世界地震的研究都使用這種分級系統。
  • 地震的震級與烈度
    地震震級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芮氏規模。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震級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
  • 我國的四大自然災害是什麼?地震又為何被稱為「群害之首」?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的自然災害,來探索它們隱藏的奧秘吧。我國的自然災害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嚴重的,因為我國的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的範圍廣,所以對人和環境造成的傷害都很大。那麼我國的自然災害都有哪些類型呢?
  • 世界最強地震9.5級,地震一個等級相差32倍,15級地震有多可怕?
    可是人類依然無法做到控制地球上的天氣和自然災害。在地球常見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得很是無力,面對自然災害我們也顯得束手無策。而這些自然災害一旦來臨。也是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傷害。 自然災害,除了海嘯,人們無法防禦的也只有地震了。地震也是我國最常見的災難之一。當地震來臨時。
  • 灰塵落在桌子上可造成-15級地震,地震的震級是怎麼劃分的?
    生活中很多常見的自然災難現象,我們無法避免,只能讓傷害降至最低。地震就是常見的一種,它是因為板塊之間的碰撞和擠壓產生。每一年,地球上發生的地震數量超過500萬次,只不過許多次數振幅比較小,人類感受不到罷了。只有在大型地震,比如五級以上,就會明顯感受到。
  • 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地震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帶來的,這種地震發生無論是在海洋區域還是陸地區域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在人類還未完全解答出地震板塊運動的精確預測方式的時候,地震預測研究可能會持續下去。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劃分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導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裡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 ,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
  • 工程地質知識: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是什麼
    1)地震震級震級是對地震強度大小的度量,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有關,釋放的能量(E)越大,震級(M)就越高。兩者的關係為:logE=11.8+1.5M。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時一定地點的地面震動強弱程度的尺度,是對該地點範圍內的平均水平而言。地震烈度不僅與震級有關,還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離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巖石性質、地質構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震級越高、震源越淺、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就越高。
  • 地震震級與烈度
    震級是表示地震大小的,而烈度是表示地震時地面破壞程度的。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烈度。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爆炸威力好比是地震的震級,炸彈爆炸對周圍的破壞程度好比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
  • 滕吉文院士做客國家科學圖書館詳解地震機理與預測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的地震發生勢態咄咄逼人,一系列強烈大地震的發生已給人們敲響警鐘,加強防範,深化研究、推進地震預測的準確性,成為本世紀科技界必須刻苦奮進的宏偉目標之一。那麼,地震是怎樣發生的呢?它的發生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面對地震,人類真的束手無策嗎?地震是否能夠準確預測?預測地震歸根結底是要預測哪些數據?針對這些問題,滕吉文院士在他的演講中一一作了詳盡的回答。
  • 地震科普:地震為何對建築物破壞力巨大?
    截至目前,這次地震已造成650多萬間房屋倒塌,2300多萬間房屋損壞,北川縣城、汶川縣映秀鎮等部分城鎮夷為平地。    地震對於建築物為何會擁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地震中決定房屋損毀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災區新建房屋應當注意哪些問題?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我國建築領域的專家——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寶民、賀小崗。
  •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則
    震源深度在70公裡以內的地震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裡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於70 —300公裡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  9.何謂地方震、近震和遠震?  震中距在100公裡以內的稱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裡—1000公裡的稱為近震; 震中距超過1000公裡的稱為遠震。  10.什麼是震級?影響震級的因素有什麼?
  • 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區別
    一、地震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 「防災減災小課堂」地震「冷知識」:震級與烈度、預警與預報,有啥...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任鴻)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認識地震才能沉著應對。可能有人會覺得學習地震知識那是專家的事。不一定,今天要介紹的兩組地震詞彙,都值得學習了解。【震級和烈度】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有大有小,大到可以使得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小到人體感受不到,只有靈敏的儀器才能捕捉和記錄。用什麼計量單位和等級來區分地震的大小呢?
  • 地震無法預測嗎?美國加州地震已引起注意,新的檢測方式將出現
    這些年來,我們經歷了國內外的多次大型地震,任何人都知道這種天災的可怕。自上世紀初以來,全球範圍內強度超過7級的地震發生過1200多次,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了54%,比其他自然災害加起來總和還多。而在人們祈福和援助的同時,也有些人提出了疑惑:為什麼地震難以預測?
  • 我國成功預測地震,全球唯一一次,科學家紛紛趕來為何失望而歸?
    地震局探測後,發現地震活躍,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但對於是否會發生大地震或者何時發生,沒有相關的依據。是為了保險起見,當地決定先撤離百姓以防萬一。2月4日上午,政府發布了緊急防震通知,百姓在政府的引導下,帶著生活物品迅速地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