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教授Science子刊免疫學新發現

2021-01-09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來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泛素特異性蛋白酶25(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USP25)通過使銜接蛋白TRAF3去泛素化,調控了TLR4依賴性的先天免疫反應。這一研究發現將有助於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機制,推動開發靶向性治療。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14號的《科學信號》(Science Signaling)雜誌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董晨(Chen Dong)教授,他是全球免疫學界最頂尖的學者之一。其領導的團隊在發現重要免疫耐受調節分子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009年被美國免疫學學會授予取得傑出成就的青年免疫學家獎,已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及專著120多篇。

  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s)作為一類重要的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主要表達於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DCs)表面,選擇性地識別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構成機體免疫系統抵禦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不過研究也表明,TLR信號激活的先天免疫反應過度活化,會導致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發生。深入研究TLR信號轉導調控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確定了USP25是TLR信號的一個重要調控因子。在脂多糖(LPS)刺激TLR4後,USP25被招募到TLR4信號複合體處,與銜接蛋白TRAF3和TRAF6結合。USP25特異性逆轉了E3泛素連接酶cIAP2介導的TRAF3 Lys48連接泛素化修飾。

  研究人員證實,USP25缺陷可促進TRAF3泛素化水平,加速TLR4激活後的TRAF3降解,由此促進了TLR4誘導的NF-B和MAPK信號激活,並抑制了轉錄因子IRF3的激活。研究人員發現,USP25缺陷小鼠相比於野生型小鼠對於LPS誘導的感染性休克敏感性增高,這與促炎細胞因子生成增多,interferon-α生成減少相關。因此新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抑制TLR4激活過程中的TRAF3降解,USP25在調節先天免疫反應平衡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臨床是國內免疫學最大短板|專訪
    「我們的很多學生或者博後還沒做完就被百濟給挖走,所以我們也間接地推動了產業的發展,當然也希望產業能反哺學界,給我們的教授更多支持。」董晨說。「您怎麼評價百濟神州這家企業?」SciPhi 問道。他補充說,美國的很多企業有研究的成分,團隊中的研究人員會把學界的新發現進行評估和導入,完善 pipeline,但國內的大多數企業只有「發展」,沒有研究,而且因為資本運作比較強勢,公司不願意做一些又投入但不一定有產出的事情。現在的情況是,國外找到了靶點,國內企業扎堆跟人家拼生產速度,而不是拼原創。如果不解決 「灰色地帶」 的問題,我們永遠找不到靶點。
  • 董晨院士團隊Immunity:細胞因子啟動Th17細胞分化的新機制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2020年8月21日,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晨院士團隊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Immunity上發表題為「The conserved non-coding sequences CNS6 and
  • 祁海出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前任院長董晨已赴上海交大任職
    祁海教授 清華大學官網 圖據學院網站近日消息,2020年12月,醫學院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完成了行政班子換屆,由祁海教授任院長,程功教授、李海濤教授、廖洪恩教授任副院長。12月31日,醫學院2020年度幹部述職及民主評議會在醫學科學樓B323報告廳舉行。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在這些論文裡,出現了部分實驗圖像在不同項目中重複出現,但標記數值不同;兩幅實驗圖像相似度極高;不同指標的直方圖完全一致的情況。《中國新聞周刊》查閱到的24篇論文全部由董晨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
  • 「Science子刊」新發現:巴西人獨有的基因變異,會增加其患癌風險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科學家們與全球合作夥伴正在共同研究巴西後裔中發現的一種常見的TP53-R337H變體。研究人員發現,當腫瘤抑制基因XAF1的一個變體與遺傳TP53-R337H突變結合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作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免疫學教科書得改版了!Science新研究刷新認知
    魚羊 金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看來這一次,免疫學教科書得改版了。事情是這樣的。頂級期刊 Science 發表了一篇關於免疫學方面的重磅文章(共同一作還是一位華人學者),核心要點是: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等先天性髓樣免疫細胞,也可以產生抗原特異性的免疫記憶。這一發現究竟有多厲害?
  • 天境生物宣布頂尖免疫學及血液腫瘤學專家加入公司科學顧問委員會
    上海和美國蓋瑟斯堡2020年12月1日 /美通社/ -- 天境生物(「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MAB)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生物藥公司,致力於全球範圍內創新生物藥的靶點發現、臨床開發和產品商業化。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 24 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排除惡意...
    清華大學官網上對董老師的介個人紹如上,總結下來就是:董晨院長是免疫學研究領域的大佬級別的專家;董晨院長曾被評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董晨院長拿了很多獎,包括青年獎、醫學獎;董晨院長是眾多期刊的編委。PubPeer地址:https://pubpeer.com/search?
  •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院士回應「24篇論文造假質疑」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近期,pubpeer網站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院士共24篇論文可能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這些被質疑的論文發表時間在2003年至2019年期間,大部分在董晨供職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腫瘤中心期間發表,還有部分論文是董晨在華盛頓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期間發表的。
  • 「Science子刊」科學家首次通過微米級3D列印技術
    轉化醫學網早前報導,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3D列印出了能夠正常運轉的釐米級人類心臟泵(相關閱讀:【新發現】首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3D列印釐米級人類心臟泵,能夠正常運轉),以及能夠模擬患者真實感受的心臟瓣膜模型(相關閱讀:【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課題套路】Nature子刊帶你翻新PD-L1研究思路
    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為20.042分)雜誌上發表題為「PD-L1-mediated gasdermin C expression switches apoptosis to pyroptosis in cancer cells and facilitates tumour necrosis」的研究性論文。
  • 清華大學Nature發表免疫學研究新成果
    來自清華大學醫學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轉錄因子Ascl2啟動了濾泡輔助T細胞(follicular T-helper-cell,Tfh)發育。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19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現任職清華大學醫學院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董晨(Chen Dong)教授。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2020-09-02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2020-10-0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Nature:華人教授解析免疫學突破性進展
    生物谷報導:來自美國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免疫學系,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系統生物學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不同於CD4+輔助T細胞TH1和TH2亞組的一種截然不同的亞組:THIL-17,並且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小鼠TH17細胞中能高度表達IL-21,從而認為IL-21是一種在TH17分化過程中必需和必要的自分泌細胞因子(autocrine cytokine),可以作為治療炎症疾病的一種潛在靶標。
  • 首屆中英免疫學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2017年5月24-28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大學、中國免疫學會、英國免疫學會聯合主辦,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首屆中英免疫學高峰論壇&2017第五屆醫科院-牛津免疫學轉化醫學中心研討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勝利召開。
  • Science子刊:外泌體破壞皮膚的機制
    2020年12月17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皮膚醫院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誌在線發表題為Plasma exosomal miR-375-3p regulates mitochondria-dependent keratinoc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