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期刊公布:2020年值得期待的科學事件

2021-01-13 姿勢分子knowledge

2019年,人類在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繼續提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人類的科學腳步是不會停止的,接下來的2020年,人類還有哪些科學探索值得期待呢?

最近,《自然》期刊發表了他們總結的幾大科學事件,將會引起全世界人的關注,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火星探索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對於火星的探索了。而火星探索任務中,最值得我們期待的,自然就是祖國的航天事業了。2020年,我國將會把「火星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於2021年著陸於火星,對火星展開探索。最近,關於火星一號的介紹也越來越多,這也是穩紮穩打的中國天文學家突破地月系,飛往更深空宇宙的關鍵一步,讓我們一起獻上祝福。

此外,NASA也將發射「火星2020」火星車,同時搭載一架無人機,對火星表面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為科學家了解火星以及未來登陸火星打好前哨戰。

另外,歐洲航天局也計劃向火星發射「羅薩琳德·富蘭克林」火星車,對火星的生命跡象進行探索。

銀河系三維地圖

近些年來,歐洲的蓋亞衛星始終致力於繪製詳盡的銀河系三維地圖,並且已經發布過不止一版。在明年,歐洲的天文學家們還將繼續致力於這一工作,不斷完善銀河系的「地圖」。

除此之外,更讓人期待的,就是銀河系的中心。在那裡,一個紛繁複雜的詭異世界讓科學家們充滿了好奇。就在今年,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轟動了世界。當時科學家們就已經表示過,他們的觀測目標不止一個,除了已發布的那個黑洞之外,他們也希望能夠拍攝到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預計在2020年,這張照片也很有可能問世,讓我們對自己「家裡」的黑洞有所了解,更加完善銀河系的「地圖」。

超大粒子對撞機

在把眼光放得儘量大的同時,科學家們也不忘關注儘量小的世界——粒子。儘管粒子極小,但它們也能揭示大量的物理真相,甚至可以反映宇宙的一些秘密。而了解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粒子對撞機。

目前,人類比較先進的粒子對撞機,就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全場達到了27公裡,以及美國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這些粒子對撞機雖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它們已經開始有點不能滿足科學家的要求了。

根據CERN的計劃,他們將要建造一個更加強大的粒子對撞機,長度可能達到100公裡,是現在的LHC的4倍左右,而其產生的能量也將提升到現在的6倍,可以讓粒子以更接近光速的狀態對撞,更好地展現科學家們想看到的現象。

阻止氣候持續變暖

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下去。而現在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地球持續變暖,人類生存的環境日益惡化。因此,如何阻止全球變暖,將是科學家們在2020年乃至未來每一年都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在接下來的一年,更多關於氣候的峰會將要召開,全世界的領導人、科學家們將要共同努力,為了《巴黎協定》中2100年實現全球溫度提升不超過2℃的目標群策群力。

同時,2020年還有一個事件也可能對氣候變暖造成影響,那就是美國大選。川普上臺後,美國就開始計劃退出《巴黎協定》,將美國推到了風口浪尖。在全世界都在為了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而努力的時候,美國竟然要獨自下車。川普連任與否,或許也將對美國在控制全球氣溫的投入產生影響。

新能源開發和利用

從這裡開始,小編就不是完全按照《自然》期刊的分類來寫了,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整理。其實,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是組織全球變暖的方式之一。

首先,國際海底管理局有可能將正式同意世界各國開採海底礦產。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目前還很難說。新礦產的開發,自然可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可是,人類對於地球的認知畢竟還太少,很多科學家擔心對海底的開採會導致不可與香的災難。

其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2020年的發展也值得期待。這是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吸光效率高、加工流程簡單的大量優勢,成為了新一代太陽能行業的寵兒。如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能夠大量使用,將會在減少碳排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科學家們對於超導體的研究也在持續不斷地進行。可是,超導體一般只有在超低溫時才能達到0電阻。而科學家們的目標,就是在2020年找到常溫超導體。如果常溫超導體能夠大量使用,將會讓全世界供電系統煥然一新,節省巨量的電,同樣也會緩解全球變暖。去年,有科學團隊發現了超氫化鑭的特性,在高壓狀態下,只需要-23℃就可以呈現超導性。科學家們如今又把希望寄托在超氫化釔上,它甚至可以在53℃實現超導。如果這個目標實現,對於全世界遭受氣溫變暖的生物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

醫療突破

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科學家將在明年試圖在老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如果這個實驗成功,未來人類或將不再為了器官移植缺少健康器官而白白在等待中死亡。

同時,科學家們對於登革熱的治療也加緊了步伐。登革熱的廣泛傳播和對人類身體的破壞,熱帶以及亞熱帶人民是深有體會的,我國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有時也會爆發。為了解救全世界大量受登革熱困擾的人類,科學家們希望明年能夠取得突破,在於登革熱的戰鬥中取得優勢。

相關焦點

  • 《自然》預測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後,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仍是繞不開的話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明確表示,要重建美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的領先地位,包括讓美國重回《巴黎協定》。
  • 科學網—《自然》預測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本報訊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後,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 《自然》展望2020年科學事件 宇宙探索精彩紛呈
    圖片來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  2019年即將過去,我們除了總結過去一年的悲歡得失,也應抬頭遠眺新一年的星辰大海。《自然》雜誌網站近日為我們梳理了2020年科學領域值得期待的大事件。包括中國的嫦娥五號執行月表採樣返回任務、「火星一號」等多款探測器相繼奔赴火星、大型對撞機夢想升級等。
  • 【點石成金】《自然》展望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巴金《寒夜》今日熱點「《自然》展望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是,論文開放獲取,推倒「付費牆」。由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研究資助者組織的為期兩年的學術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有望取得成效。從2021年1月份開始,他們資助的研究工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可以被免費閱讀。這可能意味著科技期刊訂閱的終結。
  • 《自然》發布2020年值得關注的十大科學事件:火星年來臨 新一波...
    12月20日,《自然》雜誌發布了2020年值得關注的十大科學事件,其中提到了明年火星探測將迎來空前熱鬧時刻;繼今年4月首張黑洞照片被曝光後,一波有關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將來襲……
  • 2021這些科學事件值得期待!《科學》《自然》雜誌分別發布對世界...
    圖/視覺中國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場疫情給世界帶來了許多改變。然而,科學的步伐依舊堅定前行,讓人們在疫情中看到了希望。踏入2021年,科學之光能否照亮人類通往未來的路途? 最近, 《科學》和《自然》雜誌分別預測了今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它們有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科學大發現,有的則交織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挑戰。
  • 《自然》展望明年最值得關注科學事件:各新冠疫苗效果更明朗
    百舸爭流,奮楫向前,科學探索永不止步。在明年的科技日程表上,有哪些「大事件」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下是近日英國《自然》網站發表的預測。明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關鍵之年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明確表示,他將採取行動應對全球變暖,包括重回《巴黎協定》等計劃。全球氣候談判的關鍵節點或是推遲到明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
  • 《自然》展望2020年科學重大事件!中國有兩個大計劃安排上了
    《自然》網站近日為我們梳理了2020年科學領域值得期待的大事件。包括中國的嫦娥五號奔赴「廣寒宮」執行月表採樣返回任務、中國的「火星一號」等多款探測器摩拳擦掌奔赴火星、大型對撞機夢想升級等等。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今年有望發布有關銀河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新結果:除了發布多張圖像,可能還會發布一部「人馬座A*」周圍旋轉氣體的視頻。2013年12月19日,歐洲航空局的公布蓋亞探測器被聯盟號飛船攜帶升空的示意圖。
  • 計算類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一覽
    寫在前面的話期刊影響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最近兩年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在這個報告的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個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也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2020年6月2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SCI期刊雜誌的影響因子信息,激動了多少科研人員的心,小編系統整理了藥物設計,化學信息學,生物信息學,藥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計算化學,量子化學等領域主流期刊雜誌的最近2年以及近五年平均影響因子信息,同時標註了中科院分區信息,為大家投稿提供參考,小編推薦先收藏,再慢慢看。
  • 《自然》《科學》分別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SCI論文期刊推薦:3+期刊擴刊中,值得期待!
    這份多學科、開放獲取的期刊在向全世界的研究人員、學者、臨床醫生傳播和交流科學知識方面走在了前列,是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期刊。Frontiers獨特的協作同行評審基於標準化、嚴格、公平、高效和透明的方法,進一步使作者能夠在直接的在線對話中與編輯和審稿人互動,最終目標是改進手稿。
  • 2021這些科學事件值得期待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場疫情給世界帶來了許多改變。然而,科學的步伐依舊堅定前行,讓人們在疫情中看到了希望。踏入2021年,科學之光能否照亮人類通往未來的路途?  最近, 《科學》和《自然》雜誌分別預測了今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
  • 《自然》:2020年科學事件盤點—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 National Infection Service 日前,《自然》盤點了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2020年成為科學史上非凡的一年。而除了這一最受關注的災難性事件,在科學和研究領域仍有許多其他有價值的進展,比如太空探索、室溫超導體等。
  • 《自然》盤點2020年科學事件
    》盤點了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2020年成為科學史上非凡的一年。而除了這一最受關注的災難性事件,在科學和研究領域仍有許多其他有價值的進展,比如太空探索、室溫超導體等。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日本設定了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同樣以2050年達到碳中和為目標的歐盟,則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短期排放新目標。
  • 2020年自然指數發布 河南大學生命科學排名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2019年公布的河南大學生命科學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排名為全國第70位,2020年4月30日公布的最新排名為全國53位,提升17個位次。與國內其他高校生命科學相比,增速較快,提升幅度較大,成績顯著。但與領先的高校、機構相比,上升空間依然很大。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北京時間6月29日18:00,2020年(2019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簡稱JCR)正式版終於出爐。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自然》展望2020年重大科學事件
    新華社倫敦12月2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知名科學雜誌《自然》20日在線發表文章,展望了2020年可能會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其中包括多個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有中國的嫦娥五號任務等。  文章首先關注的是航天探索。2020年,多個國家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
  • 2020年科學大事件展望
    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工程師和技術員們把探測車發動機控制總成裝備到火星2020號探測車上,2019年4月29日。(圖片來源:NASA和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2020年將見證人類真正意義上對火星的入侵,包括三個著陸器在內的多個太空飛行器將朝著這顆紅色行星駛去。
  • 《自然》展望2021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中國天問一號上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近日,《自然》雜誌發表相關文章,列舉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並認為氣候變化和新冠疫苗將是明年影響科學研究的兩大重要主題。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榜上有名。
  • 《自然》:2021年,這十大科學事件不容錯過!
    疫苗和大流行 2020年,首批獲準用於預防新冠肺炎的疫苗已經面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製藥公司Novavax和強生公司開發的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與輝瑞-BioNTech公司和Moderna公司生產的基於RNA的疫苗相比,前者可能更容易分發,後者的三期試驗結果已經發布,但必須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儲存。截至《自然》發稿時,輝瑞的疫苗已經在一些國家獲得了緊急使用授權。Novavax公司在英國和美國啟動的兩項大型病毒刺突蛋白疫苗試驗,將於2021年初報告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