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物理都離不開數學,更高的數學運算,離不開最尖端的量子計算

2020-08-28 江德璋

磁在宇宙中是無所不在的存在。沒有磁,宇宙將會坍塌,而不是什麼引力之說。這一點,有點顛覆引力學。但是請記住,引力學的發展,是一個蘋果引發的。而蘋果,是長在地球上的。所以,當時的引力學,只能說明地球表面的重力表現,卻無法解釋宇宙當中的星系運轉。

就拿我們生存的太陽系來說,如果說,八大行星是因為太陽的引力,而圍繞太陽公轉,那麼為什麼它們的軌道,幾乎都是橢圓形的呢?科學家的解釋是,橢圓的軌道是地球對附近的天體引力的折中。僅有一個行星和一個恆星的系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早期的太陽系在形成過程中,原始的行星受到了小行星的撞擊和其他一系列擾動,才導致橢圓軌道的形成。這叫行星徙動理論。


首先:正圓軌道也是橢圓軌道的一種,只不過是特殊的橢圓軌道。

如果要地球完全按照正圓軌道運轉條件是十分苛刻的,首先就必須讓太陽的其他行星消失,接著離太陽比較近的恆星也必須消失,否則他們就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導致地球運轉軌道的改變。

地球繞太陽公轉,在給定的能量的條件下,可能的軌道有無數條,圓軌道只是其中的一條而已。如果想要地球按正圓軌道運行,地球的能量,動量要滿足一定條件。就是任一時刻,地球的動能Ek和勢能Ep的關係滿足


Ek=-Ep/2。或者說當Ek=-Ep/2時,地球運動方向垂直於日地連線。這個條件非常苛刻,即便是地球在正圓軌道上運行,一點微小的擾動都可以改變這種狀態,使得地球在新的橢圓軌道上運行。

高中物理書上只是說人造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會加速,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會減速,動能轉化為勢能。

當衛星速度正好為第1宇宙速度時,軌道為正圓。當衛星速度介於第1宇宙速度和第2宇宙速度之間時,軌道為橢圓。


嚴格來講,所有人造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比如地球赤道同步衛星,是人類期望達到純正圓形軌道的衛星,這樣在地面上看地球赤道同步衛星,它會天空中的一個固定點。但是因為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衛星軌道不能完全達到正圓,而是一個比較接近正圓的橢圓。於是,在地面上看地球赤道同步衛星,它是在天空漂移,在畫8字。

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行星繞恆星運動或衛星繞行星運動只有兩種情況:橢圓或雙曲線,其中只有橢圓是穩定的,圓只是橢圓的特例。

圓是一種理想狀態,大多數衛星的運動並不要求達到圓的軌跡。我覺得這不夠科學,這些解釋,只能說明在引力作用下,發生的狀況,卻無法說明,行星本身的運動狀態。所以,研究磁能,對解釋星系形成和行星奔跑,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比方說,行星的運行軌道,如果只用引力學解釋,它就應該是圓的,偏離也不應該偏離很多,但事實上,這個軌道橢圓的有點扁了。再說太陽系,能夠形成穩定的八大行星系統,單單靠引力學的解釋,總有它無法解釋的地方,就會用「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來進行解釋,這真的不夠科學。而對磁能的研究,就可以解開這些「多種其他因素」的謎團。

最基礎的解釋,就是磁場的相互牽引和擠壓,形成了穩定的行星系統,太陽系如此,銀河系如此,任何星系都是如此。所以嚴格來說,宇宙是一個整體,只有磁能沒有開發到的地方,剩下的已知宇宙,都在磁能的控制範圍內,運行、奔跑。而這個相互的力,也不是完全穩定的,所以,行星的運行軌道,之所以是橢圓的,那是因為行星在運行的路上,遇到的磁場牽引力和擠壓力不同導致的。而這個力,如果能找到測算的方法的話,那麼我們最要感謝的,就是偉大的數學!


所以任何物理,都離不開數學,而更高的數學運算,就離不開最尖端的量子計算機了。否則,不要說三代人,就是人類文明幾千年,也無法測算磁能的萬分之一力值。

如果能夠找到測算磁能牽引力和擠壓力的值,那麼進一步,我們就可以研究磁能本身的發生規律,以及怎樣發生的。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那麼磁能發動機,也就有了理論設計基礎。如果再想遠一點,星際旅行將不再需要太長時間。可能,就像一顆亂入太陽系的小行星,它可能是由上層宇宙,被切斷了磁場,瞬間掉下來的。而到了太陽系,它本身的磁場就被太陽捕獲,以超過太陽系八大行星所有行星的速度,高速奔向太陽。然而,在奔向太陽的過程中,八大行星的磁場,多少還是影響了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以及速度。


最終,這顆小行星只有兩種命運,一是被任何一顆星球的強大磁場吸引,或成為衛星,或成為一體;一是掠過太陽系,奔向其他星系,或許它還可以回去,回到被切斷磁場的母星系。這兩種命運,取決於小行星本身的磁能。它的磁能足夠強大,就可以逃離太陽系,甚至回到母星系;如果它的磁能不夠強大,那就只有第一種命運了。而一般來說,能夠被切斷磁場,掉落到一個星系的行星,它的磁能一般都會高於這個星系的磁場。換句話說,它可能來自高等宇宙。

相關焦點

  • 數學究竟有多重要?這些學科離不開數學!
    關於數學的重要性,最常見的駁斥論點就是「學數學有什麼用,連買菜都用不到。」不過,能說出這種話的要麼只是數學系的同學在自嘲,要麼就是真的沒上過大學。今天鼬老師跟大家分享8個完全離不開數學的專業,僅供參考~1.數學(廢話,數學系怎麼會離得開數學呢?)
  • 數學沒有諾貝爾獎,但諾貝爾獎離不開數學
    但是,諾貝爾獎中卻沒有數學獎。對此有很多解讀,一個流傳甚廣但沒有依據的傳說是:諾貝爾的情人跟數學家跑了,所以他痛恨數學家。其實真正可能的原因是:實業家出生的諾貝爾覺得數學太「不實用」了。——如果按他的本意,可能今天許多物理學、化學得獎者也不夠格。雖然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但任何科學研究顯然都離不開數學。
  • 測不準,不確定性,量子理論發展是否離不開量子物理哲學?
    變得不再被我們所熟悉,不再被抽象的數學工具所掌控,致使量子理論跌跌撞撞的蹣跚前行。這是物理哲學在微觀世界對物理學的牽引問題遇到了瓶頸,迫切需要量子物理哲學的指引,需要從量子物理哲學認識論的高度,從實體觀的角度,研究微觀粒子真實的物質運動問題,研究量子獨立的個性。為此,量子物理哲學應運生,是量子世界的物理哲學理論的新探尋,這是對以往物理哲學、傳統哲學的創新和發展。
  • 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
    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我們要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鼓勵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善於發現數學問題,並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物理化學領域案例: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是一個以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為主,同時開展基礎和應用理論研究的多學科研究機構。建所至今,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湧現出一大批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有: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雷射物理、流體力學、應用數學、計算數學、計算機應用、軍備控制科學技術。
  • 數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而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就是當自變量做微小變動的時候,函數值也做微小的變化;或者說,函數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產生突變或躍遷。連續時,當然,小編今天不是來談物理的,也不是來講語文的。根據連續函數那麼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系列麻煩和隨時都可能掉進去的陷阱。注意:沒有交換律,以下等式將不再成立。那如果要是數的乘法運算連結合律都不滿足的話,那就太可怕了......
  • 高中物理要怎麼學?要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數學知識對於物理學科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數量分析和運算工具,更主要的是它是物理概念的定義工具和物理定律、原理的推導工具,物理學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原理都是用數學式來表達和定量的,所以要學好物理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
  • 哲學和數學與物理的關係
    大家知道, 實數全體對四則運算封閉(當然要求分母非零)。 不過代數的封閉性不僅僅要考慮四則運算, 還要考慮多項式求根, 其中也包含了開方. 從這個比較意義上講實數域不是代數封閉的, 而複數域是代數封閉的。所以用數域的擴展來表示人類認識的進步,比用無理數的無窮無盡高了一個層次。但是,人類的認識當然要繼續前進。比用數域的擴展的更高的層次是什麼?
  • 當然離不開他優異的數學成績!
    楊振寧先生曾說,他從西南聯大畢業,離開中國到美國留學時,全中國研究物理的不過幾十人,所研究的領域也不廣。等到1972年回國訪問的時候,中國研究物理的人數已經是成千上萬了,而且每個領域的都有。新中國在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裡,培養了成千上萬的科學技術人才。是的,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是突飛猛進的。
  • 脫離物理的數學有意義嗎?
    有理數雖然運算很容易,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它不允許取極限,或者說,它構成的度量空間不是完備的。而作為度量空間,有理數的完備化自然給出了實數。而完備空間的概念也是自然的,因為它就是度量空間上連續性的體現,而連續性本身也是自然的,因為它本質上就是對元素的無限序列的一種考慮。其次,實數的用處,不僅在於最基礎的物理。
  • 學好物理需要掌握哪些數學知識
    很多孩子在步入初二時候,剛開始接觸物理這門學科,都在覺得就是在學習一門文科,因為每節課都在學習大量的知識點,課後就像背語文英語一樣,學習這門學科,這是很多孩子在剛開始學習物理時都會遇到的問題小卜老師想告訴你,我們的物理相關的計算,是從八年級上的第5章結《物體的運動》開始的,並且,其實我們物理的學習,不指全是計算,而且包含著大量是知識點,實驗過程和理性思維等帶入題目中,來解決問題
  • 數學簡史:現代數學的五大應用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大學裡的電子計算機專業還大多設在數學系,就像康德時代數學隸屬於哲學系一樣。可是如今,多數大學都有了一兩個計算機學院。用機器來代替人工計算,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或許最早使用算盤的並非中國人,但長期以來使用最廣泛的當屬中國的算盤。在明代(1371)出版的一本書裡,就有十檔算盤的插圖,但它的實際發明時間遠在此之前。
  • 【科學講座】席南華:數學的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席南華院士為同學們講述了院士心中「數學的意義」。  任何一門學科的意義都離不開歷史的發展。席老師從「數」的產生講起。 「數」的發展非常緩慢——一塊石頭、一棵樹,人們通過這些物體共同的數字屬性形成數的抽象概念。
  • 數學太有用了!科學家稱可用其與外星文明交流,是一種萬能語言
    至今仍記得兒時老師講過的一句話:數學是最基礎的學科,任何學科都離不開數學。如今看起來有點明白了,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物理定律,天體間的相互作用,不僅僅是天文,經濟,環境科學,大氣,醫學等等,都與數學這個最古老的學科密不可分。
  • 淺議現代數學物理對數學的影響
    而一個新的自然現象之所以新的標誌,就是它連名字、連描寫它的數學符號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當物理學家有一個真正的新發現的時候,她什麼都說不出來,什麼都寫不出來,也無法進行計算推導。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新的數學語言來描寫新的自然現象。這就是數學和物理之間的深刻聯繫。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其標誌都是有新的數學被引入到物理中來。 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學革命。
  • 將強大的數學工具帶入量子計算
    傅立葉變換( Fourier transform)是一種重要的數學工具,它可以將函數或數據集分解成其組成頻率,就像將音樂和弦分解成其音符的組合一樣。它以某種形式或其他形式用於工程的所有領域,因此,已經開發出有效地對其進行計算的算法,也就是說,至少對於常規計算機而言已經有相應算法。
  • 什麼是計算數學?​計算數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計算數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以計算機為工具,解決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提出的數學問題。計算數學研究各類數學問題的數值解法,以及數值計算過程本身的規律性,如數值解法的穩定性、收斂性誤差分析、計算過程的複雜性分析等基本理論。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
    我國科學家4日宣布構建了76個光子(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以速度來看,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只需200秒,而目前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通常認為,50個量子比特是證明量子計算機有望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關鍵門檻。
  • 理察·費曼的成功,離不開兒時父親給他的數學啟蒙方式
    理察·費曼是赫赫有名的諾獎科學家,他之所以這麼優秀,離不開他父親對他的引導和培養,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父親給他的數學啟蒙方式。2.數學計算生活化如果很直白的問孩子8+5等於多少,孩子可能一時不會算,但是如何準備8個紫葡萄,和5個綠葡萄,孩子就能很快的說出答案。其實這就是把數學生活化。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楊先生最後說:「理論物理的工作好多是做無用功, 在一個不正確的假定下猜來猜去,文章一大堆, 結果全是錯的。不像數學, 除了個別錯的以外, 大部分都是對的, 可以成立的」。至於在物理學領域, 一直認為能夠測量的物理量只是實數,複數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儘管在19世紀, 電工學中大量使用複數, 有複數的動勢, 復值的電流, 但那只是為了計算的方便。沒有複數,也能算出來, 只不過麻煩一些而已。計算的最後結果也總是實數, 並沒有承認在現實中有真有「複數」形態的電流。鑑於此, 楊振寧先生說, 直到本世紀初,情況仍沒有多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