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原子鐘問世:精準度秒原世界紀錄三倍

2020-12-03 驅動之家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家製造出了非常精確的原子鐘,能夠檢測出其由於與地球中心的距離變化而產生的節拍速度的微小變化

「時間與重力的關係錯綜複雜,」美國聯合天體物理實驗室的物理學家葉軍(音)說。「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這些測量是真實的。」

根據愛因斯坦的預言,在距離吸引物(如地球)中心越遠的地方,時間流逝得越快。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一個超靈敏的時鐘來確定海拔高度的微小差別。很早以前,研究人員通過比較兩個距離甚遠的時鐘速度證明了這一理論。時鐘的相對位置從海平面與山頂到相距幾十英裡的兩個地球軌道衛星不等。

五年前,研究人員就在NIST製造了一個靈敏的時鐘,能夠檢測出一英尺(約30釐米)高度變化的時間差。但新的時鐘還要靈敏得多。「現在,即使是2釐米的變化也能反映在時鐘上。」葉軍說。

關於這一原子鐘的論文已經發表在《自然》通信欄目。它是一種經過調整的光學晶格鍾,原理是測量被捕獲在雷射網中的鍶原子振蕩。葉軍作為論文中主要的研究者解釋說,時鐘測量到,鍶原子電子每秒可繞原子核運動一千萬億次。為了計算這一運動,研究人員使用「時鐘雷射器」發射雷射,一次轟擊幾千個鍶原子。該雷射經過調諧,其電場中的波峰和波谷可以與鍶原子電子的震蕩相匹配。

新的原子鐘比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銫微波時鐘要精準幾個量級。「我們現在用的時鐘就像是一隻指針每秒移動90億次的手錶,」葉軍說。「而我們製造出的這隻『手錶』,指針每秒可以移動一千萬億次;我們就像在追蹤光的波紋一樣。」

在最新的光晶格時鐘中,研究人員在捕獲原子周圍安裝高度靈敏的溫度計,能夠更好地測量周圍環境熱效應的影響,從而降低了報時誤差。他們還能夠降低雷射網對單個原子的影響,並使用了世界上最穩定的雷射器之一來測量電子的運動。這些調整使得新原子鐘比去年為止的世界紀錄保持者精確三倍,穩定性也增加了50%。

製造一個如此精確的時鐘似乎有些小題大做,但它可以改善我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幫助制定時間和空間的基本法規,並為暗物質的探測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時鐘越精確,這些優勢就越加凸顯。「如果我們能製造一個精確1000倍的時鐘,就可以聆聽宇宙的交響樂了,」葉軍說。「比如,當一個遙遠的星系爆發時,你可以通過時鐘感受到宇宙時間的震蕩。


新型光晶格原子鐘特寫


新型高精度原子鐘能夠檢測出2釐米海拔高度的變化


中國銫原子鐘:2000萬年不差1秒

相關焦點

  • 迄今最精準原子鐘即將「報時」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聶翠蓉)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登了華人科學家葉軍團隊的最新成果:將量子氣體態鍶原子擠壓成一個微型3D立方體,使原子密度提高到之前原子鐘的1000倍,從而設計出迄今最精準原子鐘。
  • 新紀錄!華人科學家造出迄今最精準原子鐘
    近日,美國實驗室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的物理學家設計了一種新的原子鐘。其中,鍶原子被裝入了一個微小的的三維(3-D)立方體中,其密度較以前一維(1-D)原子鐘設計中鍶原子的密度高出近 1000 倍。在近代,原子鐘一直在更新測量科學的極限,這指的不僅是在計時和導航方面,還在其他測量單位以及有關研究領域的定義上,比如在尋找宇宙中缺少的「暗物質」工作。
  • 史上最精準原子鐘,計時準確度提升 20 倍!
    10月7日消息,研究人員聲稱,一種全新的原子鐘可能改變我們計算時間的方式。通常原子鐘會藉助獨立原子測量1秒的長度,最新的量子氣體壓縮原子測量時間的方法,能夠比以往更加準確。從1967年開始,一秒就被定義為一個銫電子振蕩9192631770次所耗費的時間。
  • 更精確原子鐘問世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可使用雷射測量以恆定頻率振動的原子,就像許多同步擺動的微小鐘擺一樣。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鐘可以非常精確地計時,如果它們從宇宙誕生之初就開始運行,到今天誤差只有約半秒。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設計的一種新型原子鐘可能會揭示新的物理學特性,它不僅能準確計時,還能幫助破譯宇宙中的信號,如暗物質和引力波。
  •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測量原子鐘用來保持時間的原子振蕩所涉及的不確定性。
  • 最精準鋁原子鐘展示愛因斯坦相對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3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物理學家使用一對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研究表明,離地球重力源越遠,時間過得越快。雖然這種差異很難被人覺察,但卻從更貼合實際的層面證明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準確性。研究發表在2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原標題: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 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美國發布更精準原子鐘
    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官方發布了一臺新的原子鐘,名為NIST-F2,並以此作為新的美國城市時間與頻率標準。NIST-F2在今後大約3億年裡既不會增加1秒,也不會減少1秒,精確性約是NIST-F1的3倍。
  • 世界最精準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鍶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北京時間4月1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和丹麥科學家日前聯合研製出一款迄今走時最為精確的原子鐘。這種時鐘的精度比當前的國際時區校準儀高出2倍以上,每3億年的誤差只有不到1秒。 研究人員聲稱,這種最新研製的原子鐘比當前國際時區校準系統和衛星系統所採用的計時器要精準2倍以上。這座鍶原子鐘現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與以往的其他原子鐘一樣,鍶原子鐘也是採用極其穩定的原子自然擺動原理進行計時。
  • 更精確的秒,更同步的世界時:日意用宇宙信號比較兩地原子鐘
    但即使是如此精密複雜的定義,在新一代原子鐘的技術進步面前也不斷受到衝擊。目前,銫原子鐘能把8000萬年的誤差控制在1秒內,而鍶原子鐘的穩定度和準確度已提高了4-5個數量級。為了迎接更精確「秒」定義的到來,我們還需要更精確的手段對全世界的時鐘進行同步。
  •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原子鐘如同衛星的心臟,離開原子鐘,衛星的定位功能將毫無實義。為什麼這麼說?當我們在地面拿著一部手機,之所以可以通過GPS、北鬥等導航系統獲得自己準確的位置,主要就是依賴手機內置的導航模塊。然後,因為無線電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都為C(C約等於30萬公裡/秒)。手機到衛星的距離就是C*(t2-t1)在理想情況下,這樣計算就可以了。不過,因為我們個人使用的手機,時間不太可能很準確。
  • 逆天新型氣凝膠問世!「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紀錄
    2013年,「世界上最輕的材料」這一紀錄被我國科學家打破後,2015年,我國再次刷新紀錄,製造出0.12毫克每立方釐米的最輕材料。凝固的煙這種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叫氣凝膠。氣凝膠其實並不是最近才有,早在1931年,人們就用二氧化矽製造出了它。氣凝膠的內部有很多孔隙,孔隙裡面充滿空氣,所以非常輕。
  • 最精確原子鐘:150億年偏差不超1秒
    它建立於1875年,是根據同年17國籤署的《米制公約》所設立的三個國際標準組織之一,另外兩個是國際計量大會(CGPM)及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其宗旨為確保國際度量衡標準根據米制公約施行。目前《米制公約》共有51個會員國。 1875年《米制公約》籤署時定義了公裡和米的標準,後來在該公約中又加入了秒為國際標準單位。
  • 新原子鐘精準度創紀錄 150億年內計時可分秒不差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4月22日報導,物理學家22日表示,他們已經微調一個原子鐘,該原子鐘在150億年內都不會增減1秒,維持時間比宇宙現已存在的年齡還長。原子鐘研發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表示,這個「光晶格」鍾使用鍶原子,比2013年創下的世界紀錄精準3倍。
  • 新型超精密光學原子鐘已通過關鍵測試!
    這些成就代表著向證明新一代光學原子鐘足夠精確和穩定,可以用來重新定義一秒的官方長度邁出了重要一步,目前官方長度是基於微波原子鐘的。這項新研究發表在《Optica》上,光學時鐘可能具有更高的精度,可能比我們在研究這項工作中測量到的精度高10到100倍。要證明這些時鐘的真正準確性,而不受目前秒的定義限制,就需要直接在各種類型的光學時鐘之間進行高質量比較。為什麼要使用光學原子鐘?時鐘工作原理是計算具有已知頻率的重複事件,如鐘擺的擺動。
  • 銫原子鐘的實驗室:一秒有多長?
    實驗室對地基的穩定性要求極高,原子鐘就像初生的嬰兒一般,被處處小心呵護。甭管來多大的科學家,都只能蹲在地上調試設備。  在全世界53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有400多個原子鐘一起運轉,維護著人類世界時間的穩定。國際計量局定時收集它們報送的數據,結合經過認證的少數幾個國家計量院研製的基準原子鐘校準,才最終產生國際原子時。
  •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由「天文秒」時代進入「原子秒」時代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由「天文秒」時代進入「原子秒」時代 2021-01-15 10:40:47 來源:科技日報 根據原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當原子從一個能量態躍遷至低的能量態時,它便會釋放電磁波。
  •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原子鐘如同衛星的心臟,離開原子鐘,衛星的定位功能將毫無實義。為什麼這麼說?然後,因為無線電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都為C(C約等於30萬公裡/秒)。手機到衛星的距離就是C*(t2-t1)在理想情況下,這樣計算就可以了。不過,因為我們個人使用的手機,時間不太可能很準確。誤差是常有的事,以我們手機端的時間來計算距離,誤差就會千奇百怪。
  • 科普貼|驚世原子鐘,精準得超乎你想像
    作為導航衛星的「心臟」之一,高性能的星載原子鐘對導航精度起到重要作用。這次發射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上裝載有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相比前代產品其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技術性能大幅提升。據了解,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到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目前國際上僅少數國家具有獨立研製能力。星載原子鐘主要應用於導航系統,分為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和銫原子鐘三種。國際導航系統均採用了銣原子鐘搭配銫原子鐘或銣原子鐘搭配氫原子鐘的方案。
  • 世界最精準時鐘:160億年誤差僅1秒
    「光晶格鍾」較目前定義時間基本單位1秒長度的銫原子鐘精確100倍以上。據介紹,即使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時開始計時至今,2臺「光晶格鍾」之間的誤差也將不足1秒,擁有高度一致性。該成果發表在9日的科學雜誌《自然光學》電子版上,較此前的世界最高精度記錄提高了約30倍。「光晶格鍾」由香取秀俊提出原理,已成為定義1秒長度的下一代世界標準鍾候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