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地震預警電視衝上熱搜:古有張衡地震儀 今有東生避震機

2020-11-29 騰訊網

7月12日06時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打破了周末清晨的寧靜。據了解,此次震源深度10千米。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震感。之後還伴有2次餘震。

地震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唐山」、「5.1級」「餘震」,這些關鍵詞更是增加了民眾的恐慌心理,不少網友再次在朋友圈發出「2020活著就好」的感慨。於是乎,如何預防地震成為本周末熱議話題。

古代地震監測靠的是地震儀,早在公元132年東漢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全世界最早的地震儀。如今,科技如此發達,我們卻束手無策?答案是No,原來現在還有能預警的智能電視。

圖: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

震後,一則新聞衝上熱搜榜,內容是「唐山5.1級地震前電視彈出預警」。

天津一市民在微博上介紹,地震前五秒,自家電視跳出地震預警信號。

據《華爾街科技眼》了解,此款地震預警電視是TCL品牌的P5超薄曲面電視。該款電視在2018年年初上市,內置地震預警功能。

有網友評論稱,古有張衡地震儀,今有東生避震機(注:TCL集團董事長名為李東生)。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系統的國家。在汶川地震之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聯合各地有關部門,將預警網覆蓋到 31 個省市自治區。今年1月,TCL 接入了這個全球最大的大陸地震預警網。

地震預警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壞性地震發生時,自動對還未受波及的用戶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告知地震預警信息。

如果距離震中 50 公裡,那麼會有約 10 秒的預警時間,距離 100 公裡的話,會有約有20 秒的預警時間。

這個數字的意義是什麼?地震預警時間為 3 秒時,可減少 14%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 10 秒時,可減少39%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 20 秒時,可減少 63%的人員傷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從張衡的地震儀到地震預警,1880多年前進61秒,其中的意義有多大
    從張衡的地震儀到地震預警,1880多年前進了61秒,其中的意義有多大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渺小得仿佛螻蟻,所有的抵抗,看起來都像是一個個笑話,但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安康,一代代的人,前僕後繼,堅持不懈,無私奉獻。
  • 張衡地震儀解析(上篇)
    張衡地震儀的相關文章己從語文教科書中刪除。痛了很多熱愛中華民族文化人士的心!從歷史記載文獻來看,裡面不僅記載了張衡地震儀,還記載了其它漢代發明並且有些得到證實,說明了張衡地震儀在漢代出現過的真實性。而被現代人懷疑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認識與史不符。體現在認為張衡地震儀精準。精的意思是精確,是指張衡地震儀能測得低級別的地震。
  • 吉林松原地震:在古代,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
    談及地震,無不令人色變。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三次比較大的地震,給國人造成了重大心理創傷。今天的松原地震,震級僅有3.4級,雖不會給社會生活造成影響。但是一有地震,總讓人心裡緊張、不舒服。張衡的地動儀有多厲害?
  • 張衡的地震儀在古代真的不起作用嗎??
    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 張衡的地震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的原理是什麼?
    張衡的地震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的原理是什麼?似乎沒有歷史文獻記載,能夠說明張衡地動儀能夠預測地震,而是「哪個方向發生地震,相應方位龍嘴中的銅珠就會落在蛤蟆嘴裡」。張衡地動儀的具體構成目前已經失傳,原因在於距今太久遠,將近1700年,加上古人「惜墨如金」,對於此類偏屬於「工」的技藝並不很重視,《後漢書》中記載的相關內容也不過230來字,一部分還是「形似酒尊,其蓋穹隆,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下有蟾蜍承之」這樣的外形描述,從隻言片語中難以知曉其具體設計。
  • 一個「急剎車」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在必然性中,張衡的科學素養(長期研究觀察天象和地理),工作崗位(太史令),社會痛點(張衡生活的時代地震特別多)都是重要因素,但偶然性因素卻與一次「急剎車」有關——當然這個「車」是馬車。張衡(78年-139年),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張衡生活的年代裡,我國曾經發生過許多次地震。
  • 1800年前的地震儀真能預測地震嗎?教材為什麼把它刪掉了?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241字,閱讀約3分鐘這個世界上天災有無數,地震絕對是比較大的一個災難。中國歷經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海原大地震等數個地震,受到其中的傷害更是不小。其實在很早之前的教科書裡記載了一個千年前能夠預言地震的儀器,那就是張衡的地動儀。說起來後來這個被教科書刪除掉了,那麼它真的能夠預測地震嗎?。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出生於1978年,他的家族是一代大家,祖父張衡曾帶兵抗擊匈奴。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為何被教科書剔除?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2011年東日本地震在眾多災難中,有一種災難給人類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它就是地震,一場大地震往往會造成幾十萬人傷亡,比如1920年發生的海原大地震(28萬人死亡)、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10萬人傷亡)、1976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24萬人死亡)、2008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8.7萬人喪生)、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唐山地震餘震區的地震活動非常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4、5左右地震的發生。近5年來,震中周邊200公裡內已發生3級以上地震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地震發生後不久。有網友表示,在此次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根據網友拍攝的電視畫面,該預警落款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大陸地震預警中心」。
  • 網友發問:地震儀測不出地震,為啥還被保存在博物館裡呢?
    >張衡地震儀這幾天地震是個熱詞,先是九寨溝地震,後是新疆精河地震。在這不能的背後,大家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歷史上張衡的地震儀。據說,曾經在博物館裡的它,被我們現代科學家進行了改良與複製(註:歷史上的張衡的地震儀據說是不小心弄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地震儀不過是丟了後的仿製品),並且成立了「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聲稱最得了巨大成功和進展,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卻一直沒有聽說在哪一次大震前或者大震後,經過改良與複製的地震儀「龍珠」掉下來的。
  • 張衡發明地震儀在古代到底有沒有用?
    文 | 大明白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 智能電視tcl有什麼特點 智能電視tcl產品特點【詳解】
    「智能」一詞現在運用非常廣泛,特別是在手機、電腦、 平板電腦 等電子產品上經常可以聽到。電子產品也將智能作為賣點之一,智能也是諸多電子產品今後的發展方向,包括家用電器。為此目前不少家用電器就開始研發智能化的產品,比如專做電視的tcl,近年就研發出了 智能電視 。那麼,智能電視tcl產品特點是什麼?
  • 張衡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測定地震的人,也是全面發展的科學家
    張衡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測定地震的人,也是全面發展的科學家張衡,字平子,公元75年生於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是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著作有詩、賦、銘、七言等32篇。張衡在科學上第一個偉大創造是,公元117年製成的觀測天象的天文儀器「水運渾天儀」。什麼是水運渾天儀呢?當時張衡所處的時代,天文學派中有蓋天說、渾天說和晝夜說,張衡是渾天說的軍要代表。他認為,天是圓的,像個雞蛋殼;地是球形的,好象蛋黃。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有用嗎?如果百裡內有振動,珠子豈不是天天掉?
    人類發展到現如今,已經是非常強大的了,現如今的大自然之中,已經很少有生物能夠在人類有防守意識的情況下傷害到人類了。任何地球上的生物,我們人類都可以通過現如今的技術水平而對抗,但是在地球上唯獨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無法對抗的一個存在。
  • 防禦大地震未雨綢繆
    由此,通過在損害性的地震發生前進行預警,減少了地震災害帶來的破壞。進一步,信號接收系統的為張衡地震儀中龍結構,其中張衡地震儀中的龍結構接收的訊號為震現象所發出的訊號。進一步,張衡地動儀中的珠丸設置在龍結構喉嚨部。進一步,信號記錄系統為記憶晶片,記載信號接收系統所接收的不同訊號,以供後期數據分析及比對。
  • 地震儀,了解一下
    ,形狀像一個酒樽,四周有八個龍頭,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各自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有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懸垂擺」,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候風地動儀實際上是驗震器,只能指示地震的發生,並不能像現代地震儀一樣記錄地震發生所引起的地面震動過程。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東漢地動儀早已失傳,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
  • 為什麼張衡是世界上最早天文學家之一?為什麼稱張仲景為醫聖?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東漢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他多才多藝,少年時就以善長詞賦而出名,青年時代寫的《二京賦》是十分出色的文學作品。他的成就集中表現在天文學上。自古以來,對字宙有很多種認識,其中一種是「渾天說」。
  • 成功預測5.1級地震!電視手機地震預警發揮作用,1招查看如何設置
    今天早晨在河北唐山市發生5.1級地震,作為破壞性比較大影響範圍也比較廣的自然災害,5.1級地震的話題迅速登上各大搜索話題熱搜榜。筆者在關注地震信息中,也發現了一些和科技相關的話題信息。例如有網友提到,在今天早晨發生地震前幾十秒鐘,自家的電視突然發出警報聲,在電視屏幕上出現彈窗,彈窗信息提示地震橫波將在若干秒鐘後到達。這個功能叫做地震預警,原理很簡單,但是作用很大。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精準預言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難道怕洩密
    「四大發明」大家都非常了解,咱就不用多說了,今天我們來說說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地動儀。很多80後和90後的孩子都學過張衡和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它還配有一幅美麗的地震儀圖片。中間是一個銅壺,上面刻著八條龍。每個水龍頭下都有八隻金蟾蜍,它們抬起頭,張開嘴,象徵著八個方向。文中說,如果任何方向發生地震,相應方向的水龍頭都會吐出一顆珠子,掉進下面金蟾的嘴裡。
  • 「無所不至」的日本地震預警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地震預警則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告知當地人們採取應急措施,減少傷亡。目前,地震預報仍是世界難題,而地震預警已經在日本、美國、墨西哥、土耳其等國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系統。日本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平均每年地震多達約1500次,日平均地震發生率在4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