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發明地震儀在古代到底有沒有用?

2021-01-15 水滴字典

文 | 大明白


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地震。


大地震有時波及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情況,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測地震的儀器。在通信不發達的古代,地震後,人們及時知道發生地震和確定地震大體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候風地動儀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

 

樽體外部周圍有八個龍頭,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排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接銅球。

 

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大致方向。

 

地動儀是古代的驗震器,在地震發生後測知地震的大致方向,並不能預報地震,也就是說地動儀對震後救災可能有一些作用。

 

所以,想要預測出時間和具體地點對於當時的客觀條件還是很困難的,但是對於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這樣的發明已經為當時的人們提供很大的幫助。


後來的人對張衡地動儀的原理進行了很多的設想,根據地動儀的原理,有很多的嘗試。






至今,大明白還是很好奇,地動儀能測量多大的範圍,是不是需要很多的地動儀呢?至於地動儀在古代是不是有大量應用,大明白也很好奇。會不會就是個玩具?或者就是停留在紙上的發明!


 水滴字典輸入以下關鍵詞,有更多精彩

—————————————————

籤到  |  歷史  |  知了  |  遊戲  |  猜謎

問答  |  中國字  |  字典

相關焦點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為何被教科書剔除?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王振鐸復原的地震儀只是一個模型,並非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我們讀書的時候,就從教科書裡面學到,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是一種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儀器,它的外形就像就一個酒樽,酒樽的外面附有八條雕塑龍,這八條龍分別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頭裡面含有一顆小銅球,在每個龍頭下面分別安放有一個張開嘴的銅蛤蟆用來接住龍頭吞出來的小銅球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有用嗎?如果百裡內有振動,珠子豈不是天天掉?
    人類發展到現如今,已經是非常強大的了,現如今的大自然之中,已經很少有生物能夠在人類有防守意識的情況下傷害到人類了。任何地球上的生物,我們人類都可以通過現如今的技術水平而對抗,但是在地球上唯獨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無法對抗的一個存在。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告訴你答案!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告訴你答案!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都學習過和地動儀有關的知識,地動儀是張衡為了測試地震而發明的。但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用嗎?有人說它根本就沒有用,因為它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反應,認為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就是用來糊弄人的。今天小編就來為你們講解一下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中國近些年可以說也發生了很多場地震,但是對地動儀的關注並不是很大。可最近有人說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地動儀就沒有任何動靜,所以人們對它的真實性產生了疑問。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時完全沒反應
    地動儀這東西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曾經在教科書上寫的有。張衡地動儀、祖衝之圓周率、四大發明,這都是耳熟能詳的古代智慧結晶。其他幾種都比較常見,或者都用過,唯獨這地動儀比較陌生而又神秘。中國近些年發生過不少地震,卻從沒聽過地動儀有什麼新聞,讓不少人對地動儀的真實性產生質疑。現存的地動儀確實是假的,唐山大地震時期存放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的地動儀也是仿製的模型,而且還是木頭做的,中間的立柱也沒有放上去。所以唐山大地震時沒有任何反應,並不能說張衡的地動儀沒用,而是它壓根就只是模型。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從歷史課本中刪除?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於是他就通過自己豐厚的文化知識摸索發明了地動儀這個了不起的東西,地動儀也成為了當時人類預測地震的先鋒,和國外的地震儀相比,早了整整1000多年。張衡做出的這項成就,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是從2017年,課本中卻刪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 候風地震儀曾被記錄進教科書中,卻又被刪除,這是為何?
    地震儀對現代社會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和偉大的發明,因為它不僅能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而且還能通過其預測的數據保護和拯救人們的生命安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震儀與中國的四大發明一樣,都能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並且都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們的智慧結晶。
  •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紙幣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中國教材
    在古代,人們提出了「亨廷頓理論」。沒有探索工具的幫助,人們只能通過肉眼觀察和想像對宇宙形成初步的了解。許多追求真理的人對這一理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包括張衡,他為了證明這一理論,製造了一種科學儀器來觀察星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渾天儀。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初中歷史課本除名?稱作用不如房簷掛肉
    2017年,新編撰的《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第一冊之中,張衡的地震儀的內容被刪除,,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並由王振鐸修復的儀器,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為什麼張衡的地震儀被從歷史教科書之上刪除了?需要說明的是,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早已失傳,後人製作的恢復模型也僅僅出現在科技館和教科書之中。然而,由於原理誤差,恢復模型不能正常工作。此外,1952年,《人民日報》對張衡的地震儀作了詳細報導。然而,在寫入教科書之後,一個關鍵的描述被刪除:「不幸的是,張衡的重要發明早已失傳,這裡介紹的模型是我們在1951年設計完成的。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器—「候風地動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後漢書·張衡傳》詳細記載了地動儀的一些信息,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作而成,圓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再擊發吐丸。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很現實
    它不僅發明了導向車,還發明了世界和地震儀。特別是,地震儀在我的記憶中還記憶猶新。它的形狀非常精緻。它是用一個銅壺做成的,壺邊刻著八條龍。鍋裡是神秘的,八隻金蟾蜍躺在外面。如果任何方向發生地震,對應方向的龍頭都會吐出一個龍珠,最後落入金蟾口中。然而,近年來筆者發現,這篇文章已經從歷史教科書中刪除,尤其是發明了張衡的定義,這一點從來沒有提過,為什麼?
  • TCL地震預警電視衝上熱搜:古有張衡地震儀 今有東生避震機
    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震感。之後還伴有2次餘震。地震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唐山」、「5.1級」「餘震」,這些關鍵詞更是增加了民眾的恐慌心理,不少網友再次在朋友圈發出「2020活著就好」的感慨。於是乎,如何預防地震成為本周末熱議話題。古代地震監測靠的是地震儀,早在公元132年東漢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全世界最早的地震儀。如今,科技如此發達,我們卻束手無策?
  • 中國古代歷史:為了測定地震方位,張衡發明世界上最早的地動儀
    大家好,今天小編就給講一下張衡發明的世界上的第一臺地動儀。利用它,不但可以知道有沒有發生地震,而且可以測出地震的方向。《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形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蛤銜之。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不管用?為何被移除課本資料?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不管用?為何被移除課本資料?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出現過很多的才子,他們探索著不同領域的發展,同時也研究出非常多的成就,就連現在人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雖然古代的人們生活得並不是很幸福,但是他們的聰明才智徹底的改變了他們所需要的生活,現在最著名的就是中國的四大發明,當這件消息傳出之後,全世界的人都隨時撼動,而在其中有一個發明,就是一隻地震的儀器,它的發明人就是張衡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預言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很簡單
    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凝結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對整個世界具有深遠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發明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就是由張衡發明,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地動儀。直到今天,張衡發明地動儀一事,得以通過小學教科書中的《張衡傳》被廣泛流傳。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什麼從課本中刪除,原來不是他的問題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從課本中刪除了,這是為什麼?原來不是他的問題說起張衡,許多人都認識,他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地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等,成就非常多,不過大家有許多人都是因為他的一個發明出現在課本上認識他的,那就是地動儀。地動儀是用來測試地震的,張衡的地動儀比國外的早一千多年。可是在2017年課本上關於地震儀的內容卻被刪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張衡的地震儀在古代真的不起作用嗎??
    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 張衡發明一種「木車」,原理並不複雜,各朝皇帝卻拿它當寶貝
    我國歷史上有一位名叫張衡的大發明家,他乃東漢中期人士,曾經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且天文學方面,張衡也有極高的造詣。然而大家知道嗎,其實這位大發明家曾經鼓搗出一個木車,這輛木車其原理並不複雜,但是卻成為各朝各代帝王追捧的神器。那麼,張衡發明的這輛木車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嗎?
  •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談到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張衡,大家都會想到他為中國古代科學界做出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名數學家,他曾經寫過一部《算罔論》,他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最重要的,他是中國第一個算出圓周率的人,雖然並不精確,但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