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初中歷史課本除名?稱作用不如房簷掛肉

2020-12-03 我叫肥球球

中國傳統的四大發明舉世聞名。在任何時候,在世界各地,沒有人知道中國文化的深邃和深邃。魯班是中國傳統製造業的能工巧匠,他製作雨傘以抵禦風雨和其他奇怪的工藝品。現有「魯班書」的神奇之處在於,一旦成品被外行強行拆解,就無法修復,這足以證明中國製造業人才雄厚。

2017年,新編撰的《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第一冊之中,張衡的地震儀的內容被刪除,,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並由王振鐸修復的儀器,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為什麼張衡的地震儀被從歷史教科書之上刪除了?近年來,張衡地震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受到了國內外眾多網友和專家的質疑,甚至有人說:「張衡地震儀是王振鐸根據古籍記載的196個字,在之上世紀50年代設計發明的,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但由於它被選進了教材,中國人認為它是東漢商品,事情其實是不可能發生的,那顆珠子根本掉不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早已失傳,後人製作的恢復模型也僅僅出現在科技館和教科書之中。然而,由於原理誤差,恢復模型不能正常工作。

此外,1952年,《人民日報》對張衡的地震儀作了詳細報導。然而,在寫入教科書之後,一個關鍵的描述被刪除:「不幸的是,張衡的重要發明早已失傳,這裡介紹的模型是我們在1951年設計完成的。主要根據後漢《張衡傳》的記載和考古資料進行複製。」

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張衡地震儀是用來預報地震的,但實際上,張衡地震儀並沒有這個功能。它只能通過地震之後龍珠下落的位置用以確定地震的方向。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張衡地震儀受到了專家學者的質疑。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地震學權威專家博爾特做出這樣的評價:張衡地震儀模型的工作原理模糊,模型簡單粗糙,機械摩擦大大降低了靈敏度,對地震的響應低,它的作用應該受到質疑,而且用銅彈下落的方向來確定震中也是不確定的。

此外,中國地震學家傅成義院士也提出質疑,甚至說:「屋頂梁下的吊肉比那個模型好!」

張衡地震儀雖然已從歷史教科書之中刪除,但我們也不能輕易否認。畢竟,中國古代有太多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發明」。

相關焦點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歷史課本刪除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歷史課本刪除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我們國家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的時候,中國就屬於世界的前列。根據記載我們歷史上有很多實用的發明,我們現在最熟悉也是最常被提到的就是火藥、指南針,造紙和印刷術這幾樣東西了。由於課本上記載得比較多,自然人們從學生年代就比較了解。
  • 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被刪除
    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被刪除在我們古代,雖然那時的科技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材料也沒有現在這麼全面,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創造出了許多精密的儀器,這些儀器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僅能夠給老百姓們帶來實惠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人教社回應
    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紅圈處)。受訪者供圖張衡地動儀模型。圖/視覺中國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昨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稱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專家稱張衡地動儀寫入教材,旨在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圖/視覺中國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昨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記者昨日採訪專業人士了解到,張衡地動儀實物和圖樣早已失傳,目前的複製品並不能正常監測地震。
  • 「張衡發明地動儀」被移出新教材?人教社:有專門介紹
    原標題:「張衡發明地動儀」被移出新教材?   近日,有消息稱,兩年前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引發了網友對知名歷史人物在新教材中被「除名」的質疑和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昨天回應稱,以張衡為代表的大量古代科技文化名人在統編教材中有專門介紹。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從歷史課本中刪除?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也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發明造福人類,這些東西的出現無一不是證明了中國古人的高超智慧,比如四大發明,比如今天要說到的——地動儀。地動儀是由東漢時期一名數學家、地理學家、天文學家發明的一個驚世傑作。他就是張衡。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什麼從課本中刪除,原來不是他的問題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從課本中刪除了,這是為什麼?原來不是他的問題說起張衡,許多人都認識,他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地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等,成就非常多,不過大家有許多人都是因為他的一個發明出現在課本上認識他的,那就是地動儀。地動儀是用來測試地震的,張衡的地動儀比國外的早一千多年。可是在2017年課本上關於地震儀的內容卻被刪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如今不在教科書?專家:還不如房梁吊肉管用
    古代奇蹟地動儀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古人用智慧與汗水,創造了無數經典傳世的作品及偉大的發明,它們的存在影響了中國歷史,改變了世界格局,更令後人自嘆弗如。說起其中代表的發明,有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及指南針等。
  • 「地動儀」從歷史課本中刪除,網友驚呼:我們竟被騙了幾十年
    關於歷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爭論,就像80年代的我們,在學校學過的許多歷史事件,甚至課本上存在的知識,現在已然成為了許多學者爭論的話題。比如我們都熟知的嶽飛,之前因為抗金被認定為民族英雄,後來就有一些學者站出來高喊,按現在的地域劃分,金朝也是中國的土地,也是中國人,自己人和自己人打仗,嶽飛不能算作民族英雄等等。
  • 張衡地動儀被撤出課本?專家發聲:仿製模型還不如房梁上吊的肉
    提起張衡,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地動儀。其實我們原來從課本上所看到的地動儀的圖片,只是後人仿製復原的,並不是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的原貌。最近有消息稱,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將被從小學課本裡面移除。正是因為這只是個模型,而非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本身。
  •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
    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為什麼被中小學教材「除名」了?難道是因為這些歷史都是虛構的嗎?答案當然不是,在現在的中小學教材當中,仍然有關於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的介紹,其中所去掉的,只是「地動儀」的圖片,在現在和以後的小學生當中,仍然可以從書本當中了解和認識到這位偉大的東漢時期的科學家。
  • 張衡的地動儀被從教材中刪除,專家說沒有用,不如把肉掛在梁上
    其中,張衡的地動儀是發明之一。地動儀之所以被很多人所熟悉,是因為它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後來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因為專家說它沒有用,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張衡是中國兩漢時期的科學家。他那個時代地震頻繁,於是他研製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一直以來都被國人津津樂道,在那個對科學懵懂的時代,受到時代限制和思想束縛的中國人,破天荒地發明了這樣一個能夠預測地震的充滿神奇色彩的科學物品,讓今天的人們充滿了好奇和崇敬。根據記載,張衡曾經在京師洛陽成功預測了一次地震。
  • 地動儀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地動儀無法真正預測地震
    還有專家說,地動儀,還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有用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地動儀檢測地震大致的方式是,任意的8個方向上有8條含著銅珠的龍,而在龍頭的下面還有一隻對應的張著大嘴的蟾蜍,只要任何一個方向發生地震,那麼這個方向的銅珠就會從龍嘴裡掉出來,落到蟾蜍的嘴裡。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不管用?為何被移除課本資料?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不管用?為何被移除課本資料?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時候,這也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預知的儀器,並且全國的人都是想看一看這個儀器的厲害,大家第一眼看到地動儀的時候,他的八方都有一個龍嘴裡含的珠子,並且在下面還有一個蟾蜍,因為一旦有一方發生地震的話,那麼龍口中的珠子就會掉到蟾蜍的口中,這樣的話,人們就可以知道哪裡發生了地震。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老教授: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在濤濤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但這些人物大多都在某一特定的領域成就斐然,可以被成為全才的卻少之又少。來自義大利的達·文西可以算是全才中的一個,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找不出比他更完美的存在。而我國也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個理工男,又是個藝術家,是個機械師,還是個科學家,這個人就是張衡,《後漢書》中記載,他貫五經通六,且才高於世。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課本裡的地動儀該如何呈現
    近日,一則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隨後,人教社回應,稱地動儀相關內容確實從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材上撤下,原因是改編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教材中專門講述了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指出其對科技的重大貢獻,同時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追求真理,獻身科技,「要像張衡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做一個有心人」。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復原工作再啟動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王振鐸所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原理。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張衡。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實際上,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