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文藝的打不過搞商業的,傳將關停後蝦米音樂用戶不願落幕

2021-01-09 AI財經社

撰文 / 徐曼菲 馬微冰 劉冬雪

編輯 / 董雨晴

古典網際網路時代的最後一個精神角落可能要崩塌了。

11月29日晚間,蝦米音樂即將關停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傳播,而據果殼放大燈報導,「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

看到消息的一瞬間,八年資深老用戶芷蕾崩潰大哭,她迅速給蝦米音樂內部的朋友發了條信息,對方反倒安慰了她兩句,告訴她「不要理會這些消息」。

圖/視覺中國

屏幕另一端的蝦米音樂人王瑞森嘆了口氣,仿佛終於解脫了,「對我而言這可能是2020年『最好』的消息」,因為,他終於不用再眼睜睜看著自己最喜歡的音樂APP一點點變爛再變爛了。即便在幾個小時之前,他剛剛把耗費了一個月工資做出來的新歌發布在蝦米音樂上。

王瑞森其實早就感覺到情況不妙。最近一年來,他感覺自己被蝦米傷的不輕。對方先是一聲不吭把自己的舊作品轉售給了別的平臺,王瑞森不得不親自去一一撤銷回來。最近這次新歌發布之後,好友們頗有興致地想要點擊購買支持,卻發現根本購買不了。

蝦米音樂是否真的要關停?內部人士對此諱莫如深,底層員工也在等靴子落地。或許自幾年前輸掉版權大戰,從在線音樂領域TOP1的位置跌落之時,就已經書寫出了今天的命運。過分追求文藝,失去商業價值,凡是遵循這條理念的網際網路產品,都難以擁有長久的生命。

而作為一群對蝦米音樂深愛到極致的用戶,他們幾乎已經失去了恨蝦米的力氣。

精神角落崩塌

蝦米音樂誕生於2006年,在阿里做了四年系統分析工程師後,王皓創辦了當時還叫「EMUMO」的蝦米音樂,這個縮寫就取自EARN MUSIC&MONEY,故事的一開始充滿了理想。那時蝦米音樂的定位是做高品質音樂,發現並分享,讓音樂人通過做音樂能賺到錢是他們的初心。

以至於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音樂圈形成了一條鄙視鏈:用蝦米的瞧不起用網易雲音樂的,用網易雲音樂的瞧不起用酷狗的,最後大家一起瞧不起QQ音樂。

遊戲編輯咩咩自2011年開始使用蝦米音樂。十年間,她從未轉換到其他平臺。據咩咩回憶,PC時代用網頁聽歌,用的是SongTasty和豆瓣FM,後來SongTasty關閉,豆瓣FM半死不活,蝦米音樂就成為了她最大的寄託。

至今,蝦米音樂用戶都很難說清楚自己對蝦米音樂的忠誠來源於什麼。但蝦米音樂在他們看來仍舊有許多優點,「在蝦米,每個用戶都可以自己編輯每張專輯、每位歌手的信息,讓整個資料庫變得更全面」,咩咩說,她有時候會驚嘆於蝦米音樂的系統推薦水平,「仿佛能猜透人心,我喜歡的音樂類型很廣,古典樂、Funk、Citypop、電子音樂,聽得都蠻多的,蝦米音樂用的一直都非常順手」。

關於蝦米音樂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幾乎所有人都會給出同一個答案,輸在版權大戰。

一切都源自於2013年,憑藉2000萬註冊會員,站在在線音樂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開始接觸各類唱片公司,同時支付高昂的版權費用。但對比之下,蝦米音樂上的用戶付費率不足千分之五。王皓說,當時蝦米的費用支出是收入的十餘倍。也正是這一年,阿里正式收購了蝦米音樂,成立阿里音樂事業部。

圖/視覺中國

2014年,騰訊音樂掀起了長達三年的音樂版權大戰,參戰的三方分別是騰訊QQ音樂、海洋音樂和整合了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的阿里音樂,多方斥巨資籤下多個唱片公司的網際網路獨家代理權。仗打到了一半,海洋音樂與騰訊QQ音樂合併,成為今天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後者與阿里音樂的戰爭一直持續到了2017年下半年,並以「國家版權局約談主要網絡音樂服務商,要求全面授權廣泛傳播音樂作品」畫上句號。

這場音樂版權大戰曾將業內版權價格推高10倍之多。而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上市時所披露的招股書,截至2018年年中,騰訊音樂已擁有200多家唱片公司的超過2000萬首歌曲,擁有中國最大的音樂版權曲庫。

失去版權大戰的蝦米音樂聲勢漸弱。2019年9月,阿里宣布以7億美元領投網易雲音樂。隨後,網易雲音樂相繼與優酷會員、支付寶、阿里影業旗下數據平檯燈塔專業版等阿里體系業務展開合作。一位內部人士調侃,「阿里生態下的子業務更喜歡和網易雲音樂合作而不是蝦米音樂」。

阿里與網易內部也並非沒有討論過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合併的可能性,但最終在雙方團隊都認為合併沒有價值的結論下告吹。「兩個平臺加起來的版權也打不過騰訊」,前述人士告訴AI財經社,「不過現在網易雲音樂有錢了,它會和騰訊一直打下去。」

網際網路做音樂 VS 音樂人做音樂

扎心的是,蝦米音樂並不缺少情懷。

據一位接近蝦米音樂的人士回憶,2014年時,蝦米音樂的老員工還是硬核的音樂愛好者。「我那時去面試了蝦米音樂,面試官問的都是非常專業的音樂問題……『你關注金曲獎嗎?』『臺灣民歌運動的發起者是誰?』」這讓他當即啞口無言。本以為只要懂點網際網路思維,就能勝任這份工作,卻在蝦米門前碰了一鼻子灰。

設置了嚴格的準入門檻,蝦米招攬了一批對音樂史、小眾音樂有著深入了解的同好。他們也為蝦米帶來了較為專業的音樂分類,平臺上共設置了24種曲風,並按照細分領域劃分出近百種音樂賽道。蝦米內部一直認為自己做的是「音樂圖書館」,並以幫助用戶建立起音樂體系為榮。王瑞森也告訴AI財經社,「它的風格分類都是對的,一點都不誇張地說,甚至可以補一點當代音樂史。」

如果說網易雲音樂、QQ音樂是給普通用戶使用的音樂軟體,蝦米音樂則是資深愛樂人的天堂,在蝦米上你能輕易看到這些音樂人的生平,以及歌曲創作的背景。一位樂迷表示,「我只在蝦米音樂上,看到過Les Paul的簡介。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也只有蝦米對其進行詳細介紹。」正是這種對於音樂的專業態度,讓蝦米音樂爬上了音樂APP鄙視鏈的頂端,不同於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總是充斥著雞湯和人生體悟以至於被外界調侃為「網抑雲」,蝦米的評論裡著實有許多人在認真討論音樂本身。

但與之相對應的,蝦米每次更新都會伴隨著老用戶連綿不斷的吐槽,即便只是一些小小的調整,都會迎來用戶的「窮追猛打」。

理想主義的火種,也讓蝦米的一些功能變得不可理喻。比如,蝦米音樂有一個橫屏鎖定的「磁帶模式」,點擊兩個小孔可以切換歌曲,豎屏可以恢復原狀,但由於操作難以摸索,導致這項功能變得非常雞肋。據說團隊打造這項功能的目的,是希望能營造一個傳統「卡帶」的概念,讓用戶感受到過去聽音樂時那種情懷。

圖/蝦米橫屏鎖定模式

包括後來阿里音樂引入高曉松、宋柯兩位音樂圈偶像,也是基於「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思想。只是這兩位的理想主義並沒有為蝦米音樂帶來轉機。阿里星球(由「天天動聽」改版而來)的失敗,讓內部自信心受挫,這或也印證了高曉松更適合做一名門客,而並非決策者。

相較於蝦米音樂對音樂專業性上的苛刻,QQ音樂則顯得不拘小節。據一位曾在QQ音樂工作過的人士介紹,QQ音樂內部員工多半是「玩市場」出身的,專業音樂人不佔主要組成部分。整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最大的優勢就是版權採買,「我們過去做過調研,問卷提到:如果刨除版權的話,你最喜歡哪一家?網易雲。但是加了版權,基本上一邊倒的選騰訊音樂。」

他表示,QQ音樂不太注重創新類的東西,但不代表內部沒有討論。「TME已經上市了,它需要不斷地賺錢,因此它的很多做法會從拉新角度出發。」包括大量版權購入,也讓其他音樂APP上歌單由黑轉灰(即失效,無法播放),就連專業音樂人也紛紛吐槽:如今聽歌不得不轉移到自己最看不起的平臺。

網易雲音樂則在其中取了中間值,既納入了音樂頻道出身的專業愛好者,又吸納了一些音樂人加盟,但都不那麼「較真」,在保留音樂情懷的同時,也積極吸納了早期蝦米做的比較好的智能化推薦、熱評等功能。一位在網易雲音樂工作過的產品經理告訴AI財經社,音樂軟體都大同小異,互相借鑑也是常有的事,核心競爭力還是版權。

「算法的基礎是內容,你有1000首歌和有10首歌,算出來的結果肯定不一樣。網易雲音樂的優勢在於,它的用戶更年輕,平均年齡甚至不到20歲。如果它能不斷吸納年輕人,十年後隨著用戶音樂品味的提高,它還是有爆發空間的。」上述產品經理評價。

但不可否認的是,版權戰爭下,騰訊系承包了90%的音樂版權,已經擠得其他app無路可走。為了進行差異化競爭,網易雲音樂將運營重點放在獨立音樂人入駐,並且也加大了版權採買力度。5月12日,重新復活的網易雲音樂放出重磅消息,宣布與華納版權達成合作,並獲得華納旗下130萬首音樂詞曲版權。

雙方的戰爭一度打入了下沉市場,網易雲音樂內部曾對三四線城市進行密集調研,發現那裡的人們對自家app一無所知。「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然後我們問『你在用什麼視頻app?』他們說,抖音和快手。於是我們就在抖音和快手上去宣傳我們的獨家歌曲,拉新效果非常顯著。」一位網易雲員工表示。

2019年,網易雲從抖音、快手上誕生了諸多神曲,隔壁老樊的《我曾》、花粥的《出山》都曾在大街小巷風靡一時。後續,騰訊音樂顯然是注意到這一點,也開始將發力點對準短視頻平臺,並在去年底至今打造出諸如《橋邊姑娘》《少年》等爆款神曲。

在這場戰爭下,既無版權優勢,又不加入大眾流行的蝦米,死得明明白白。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早有預言,未來在線音樂市場是資本巨頭之間的遊戲,「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一些大的集團、大的平臺在一起,會安全一些。」

做音樂沒有「錢」途

「終於解脫了,用不著再眼睜睜地看著它一點點再變爛再變爛,終於停下來了,現在只剩回憶。」蝦米音樂人王瑞森說道。但是為了給自己的表達尋找一個出口,他也是會轉向其他平臺,但不會寄託那麼多感情了。

王瑞森對蝦米音樂的沒落感到惋惜,「重視專輯的要死了,重視風格的要死了,做音樂的要死了,就是這麼簡單。那些追求流量的,留下來的教育我們,就是要運營社群、經營人設,要一個一個單曲的發,千萬不要發專輯。」

圖/視覺中國

音樂是投入高且風險性極高的行業,據王瑞森透露,按照所有音色音源都是正版的來計算,一套音源可能價值好幾千。如果想要做商業的話,至少前期需要投入十幾萬,但最終回報卻是無法保障的。

許多音樂人不願選擇那些更加大眾且商業的平臺,但蝦米卻早已不再為他們的生計操心。即便如此,他們依舊讚賞著蝦米的專業性,「蝦米的專輯管理就是發布新作品的時候,專輯管理是最好的,網易雲音樂次之,再次是QQ音樂。後者甚至現在都沒辦法在上傳作品的頁面去改變作品的排序,而蝦米是可以在上傳後拖拽歌曲之間的順序。」

歌曲評論區也是音樂人最看重蝦米的地方之一,「我發了這麼多歌曲,在蝦米的巔峰評論大概就是10,我學生做的原創的音樂,上線當天在網易雲就可能會有50多條評論,我是想看他們對於我做出的音樂的看法,並不是看他們聽歌時的心情如何。」王瑞森說。

從追崇初心到被迫接受現實,乾淨的音樂平臺與獨立音樂人的處境,完整呈現了現代音樂沒有「錢」景的大環境。

一名業內人士感嘆,「當下好的創作,好的歌手都還是存在的。但最大的問題是,資本、流量會過度消耗一個唱作人的才華,好的製作人、詞曲創作者跟不上歌手的速度。」

「現在還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環境,音樂人的機會增多了。」免費編曲、音樂人大賽、藝人合作等情況,使得音樂人有越多越多的曝光機會。

但想要實現商業收入上的突破,這確實是眾多音樂人解不出的難題,「音樂和電影一樣,藝術與商業原本就不應該放在一起,當變成刻意製造的商品時,都會很難受。」上述業內人士說道。不少音樂人經常感嘆,從事音樂事業這麼久,從沒有靠音樂賺過錢,許多人敗興離去,也有人苦苦支撐。

而需要音樂人生態的主流音樂平臺,除了發布流量和資金扶持計劃,影視、綜藝也成為其新的商業探索方向。

無論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還是網易雲音樂都在大力布局創新業務,諸如直播、線上演唱會等。但礙於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經上市,核心仍舊是向收入看齊,「做的東西必須能賺錢,所以重點就會放在版權採買」,一位接近QQ音樂的人士表示。據財報披露,2019年全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總營收達到了254.3億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26.7%至46.2億元。在付費習慣愈發成熟的今天,騰訊音樂集團的營收狀況也在不斷向好。

從歌曲、音樂人、再到影視綜藝,音樂平臺的版權戰爭已經愈演愈烈,蝦米音樂的退場似乎成為必然。而在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之間,勢必還會有一場角逐。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芷蕾、王瑞森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為何被傳關停?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曾站在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要關閉解散了?11月29日,有微博用戶爆料稱,蝦米將於明年1月關閉。後據媒體報導,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有可能將要解散。對此,蝦米音樂官方回應稱,不予置評。
  • 蝦米音樂關停:理想主義的熱血,永遠留在了昨天
    上面關於音樂的數字,讓每一個蝦米用戶和員工感到驕傲。 但在網際網路應用這個幾乎只以用戶數量論成敗的賽場上,堅持理想主義的蝦米,終究還是難逃關停的命運。 從2007年4月上線開始,以文藝範著稱的蝦米,就在一直呼籲行業對正版的重視。試圖以音樂上的專業性,來獲得用戶的尊敬。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蝦米的運營成本一直高於其他平臺。要在競爭中突圍,蝦米只能走一條更少人走,也更難得路。
  • 蝦米音樂或將關停,音樂流媒體正式步入兩極時代?
    後經過多方求證,蝦米音樂只是簡短回復「不予置評」,徹底關停還是合併改版,現在仍是一個問號,但這場變局似乎已經板上釘釘。 曾經陪伴一代人成長的聽歌軟體,如今可能即將迎來黯然的收場。在音樂版權意識覺醒的時代,流媒體音樂平臺二元鼎立格局初顯,在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平分市場之後,像蝦米音樂一樣的平臺正在被拋棄。
  • 蝦米音樂關停:網友淚崩 一代人的青春落幕
    文科科1 月 5 日上午, 蝦米音樂宣布播放器業務將於 2021 年 2 月 5 日正式停止服務。在經歷了戰略失誤、版權失守、用戶萎縮後,關停似乎早已被認定為一個「該來的時刻」。其實早在 11 月底蝦米音樂被爆出要被關停的消息後,用戶就開始自發在社交平臺為蝦米寫送別詞。
  • 蝦米音樂關停:高曉松音樂理想主義時空錯位
    ——高曉松 今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了關停的消息,驗證了早前的傳言。 一位蝦米音樂用戶說:「我下午接到通知不亞於老公鬧離婚。為了支持馬爸爸,為了支持高曉松我轉用了蝦米音樂,每一首音樂都是我的精選,那麼多年來的陪伴,突然不辭而別,肯定有點失落的!
  • 蝦米音樂:生於理想,死於商業
    「蝦米別走,我給你打錢。」蝦米音樂真的要關停嗎?內部人士對此諱莫如深,廣大網友也在等著官方消息。或許自幾年前蝦米輸掉版權大戰,從TOP1的位置跌落之時,便已註定了今天的命運,告別只是時間問題。可以說,蝦米誕生14年以來,理想主義是它的底色。蝦米的理想主義源於創始團隊。蝦米創始人王皓,是一個酷愛音樂的文藝青年,早在大學時期,他就組建過樂隊,擔任樂隊吉他手。畢業後開過琴行,也創辦過杭州當地的音樂論壇,還是杭州地下音樂活動組織人。
  • 蝦米關停!酷狗「一鍵搬家」繼續守護你的音樂記憶
    有人說,蝦米音樂關停,意味著阿里集團戰略性放棄在線音樂市場的布局,整個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回顧蝦米音樂的發展史,的確令人唏噓。2008年,蝦米音樂正式上線,憑藉簡潔的操作頁面、超前的「社區+內容」模式,火速風靡全國,各項數據一度躍居行業TOP 1,成為不少音樂用戶的「白月光」。然而在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後,蝦米音樂卻在隨之而起的網際網路音樂付費大戰中錯失最佳時機,無奈隕落。蝦米的短板顯而易見——在線音樂市場的版權意識覺醒,蝦米的營收卻無法支持流水般的版權支出,而沒有海量的正版曲庫,就只能看著用戶流失。
  • 「蝦米」終究幹不過大魚
    11月29日晚間,蝦米音樂即將關停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傳播,而據果殼放大燈報導,「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或許自幾年前輸掉版權大戰,從在線音樂領域TOP1的位置跌落之時,就已經書寫出了今天的命運。過分追求文藝,失去商業價值,凡是遵循這條理念的網際網路產品,都難以擁有長久的生命。而作為一群對蝦米音樂深愛到極致的用戶,他們幾乎已經失去了恨蝦米的力氣。
  • 蝦米音樂真的關停了!網友:爆哭,爺青結
    蝦米音樂真的關停了!蝦米官方對此回應記者稱,「我們將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依託全新的『音螺』平臺(即」數位音樂新場景「)持續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
  • 蝦米音樂別了!教你把蝦米導入QQ音樂網易雲音樂
    本文轉自【太平洋電腦網】;是的,成立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就要跟所有用戶揮手再見了,這個曾經位居行業第一的音樂軟體,就這麼地落幕了,莫名的有些許傷感。畢竟它曾經是多少用戶的裝機必備,多少用戶的心頭所好。
  • 蝦米音樂官宣將關停,在阿里早已邊緣化,創始人表態:沒就沒了唄
    但隨著在版權大戰中的敗北以及阿里音樂團隊的動蕩,王皓已於2016年退出,而蝦米至2019年12月時月活也已與市場頭部音樂App相去甚遠。與此同時,阿里已經以7億美元注資網易雲音樂。如今,王皓的微博認證依然為「蝦米音樂創始人」,但蝦米宣告關停後,他並未第一時間作出任何評論,有網友在其1月4日發布的微博下留言稱「蝦米沒了誒」,「沒就沒了唄」,王皓回復道。
  • 蝦米音樂危在旦夕?阿里「富養女」竟打不過版權之爭!
    沒想到,久不出現在大家視野的蝦米音樂,竟以這種方式「回歸」。據業內大V「相徵」爆料,蝦米將於明年1月關閉,同時「果殼放大燈」也稱有可能將要解散。瞬間,大家開始了一波爺青結的追憶。不過,幕後東家阿里巴巴並沒有任何澄清,只是「不予置評」,結合最近對網易雲音樂的曖昧態度來看,就挺明顯了。
  • 曾經行業第一,蝦米音樂終究沒能成為「大龍蝦」
    電商領域,拍拍成了往事,噹噹也在下追,其實哪怕是易趣,也不過是昔日8848這個先驅的後來者。類似這樣的先驅或霸主,成為歷史中不容易被記憶起來的角色,在快速迭代的網際網路行業裡,數不勝數。而在這個江湖裡,最近又有一個昔日曾經的行業第一,被傳將要落幕。
  • 徹底關停,12歲的蝦米音樂沒了!網友爆哭……
    12月月初的時候,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就曾發微博表示:蝦米音樂或將於明年關閉。當時許多蝦米資深用戶們,紛紛發聲,希望這個傳聞永遠不要成真!就在大家都以為蝦米音樂還能「起死回生」,之前的一切只是虛妄的傳言的時候……蝦米音樂的官方帳號,真的發布了最後的關停通知。12年的陪伴,說不出的再見!
  • 蝦米音樂宣布關停: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
    今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因業務發展上的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具體時間安排如下:2021年1月5日10點: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體現服務。
  • 蝦米音樂2月5日正式關停 網友淚目: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別了,蝦米!2月5日正式關停!網友淚目:宇宙那麼大,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傳聞還是變成了現實,又一款關乎一代人記憶的軟體將落幕。1月5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因業務發展上的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
  • 蝦米之死:音樂是一種理想主義?
    ,一些老用戶奔走相告,很多人都在問:「難道真的要關停了嗎?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轉型To B音樂服務。蝦米為用戶提供了複製連結、導出Excel等方式轉移歌單,把這份音樂記憶保存下來。不過王巖已經整理得差不多了,「很多老歌又重聽了一遍,但也有很多以前很喜歡的歌變灰了,幸好還能在其他地方聽到。」
  • 關停進入倒計時,蝦米再難播放音樂
    公告內容顯示,蝦米將於2021年1月5日10點起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及資產處理通道;2月5日0點後,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
  • 蝦米音樂
    今日,蝦米音樂正式宣布將於2月5日關閉音樂服務。回顧蝦米音樂一路走來,幾次重大決策的失利,成了它衰落的節點。在不得已放棄音樂夢想後,王皓去阿里做了一名工程師,這才得以用「蝦米音樂」繼續他的音樂夢想。剛上線的蝦米音樂獲得不少投資,在2013年更是被阿里巴巴收購。2015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高曉松、宋柯加盟,任董事長、CEO兩大要職。不過,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和兩人分歧很大,高曉松甚至公開嘲諷王皓,如果蝦米堅持要做小而美,當初就不應該賣。
  • 洗牌過後,在線音樂市場的「後蝦米」時代
    一輪故事後,幾番風雨幾番愁。從現在來看,留給蝦米的機會從來都沒有兌現,或許在它入贅阿里的那一刻,它的命運之輪已然定格。文/姝苓編輯/皮爺出品/新摘商業評論「本來以為有阿里就沒事的,沒想到那麼快。」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蝦米用戶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