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物質院:表面活性劑分子包覆的銀膠體納米顆粒具有更強穩定性

2020-11-02 小材科研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的科研人員在探究液相雷射熔蝕(LAL)製備的Ag膠體納米顆粒穩定性演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採用LAL技術,製備出粒徑超小的表面未包覆和包覆Ag膠體納米顆粒;通過紫外可見光吸收、電勢等,分別對該Ag膠體納米顆粒的分散穩定性、結構穩定性及化學穩定性的演變進行探究,發現表面包覆可增加Ag膠體納米顆粒的穩定性,表面未包覆Ag膠體納米顆粒的穩定性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由於小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納米顆粒在膠體溶液中表現出一種熱力學亞穩特性。了解納米粒子在膠體溶液中的穩定性演變,對納米粒子的可控制備、貯存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利用LAL技術,製備出粒徑分布超細的未包覆Ag膠體納米顆粒;通過振蕩處理,探究該活性Ag膠體納米顆粒的結構穩定性。結果表明,振蕩破壞Ag膠體納米顆粒間排斥力和引力的平衡,增加粒子間的碰撞概率,膠體中的超細納米顆粒遵循奧斯特瓦爾德熟化和聚結機制,從而形成較大尺寸的Ag納米鏈。通過加入銅線誘導Ag離子釋放,探究Ag膠體納米顆粒的化學穩定性,研究人員發現,單質Cu的加入加速Ag膠體納米顆粒的穩定性演變,這證明LAL法誘導合成的未包覆Ag膠體納米顆粒具有較高活性和反應性,其可作為製備具有理想組分和結構的納米材料的「種子」或前驅體。

此外,考慮到納米顆粒表面功能化在生活中具有更廣泛應用,研究人員同時製備出兩種表面活性劑分子CTAC和SDBS包覆的Ag膠體納米顆粒,並進一步研究其穩定性演化。研究表明,兩種分子均增強Ag膠體納米顆粒的穩定性,這是因為長鏈分子在Ag膠體納米顆粒表面形成更加緊密的雙電層結構。由於形成緊密雙電層結構的不同,與SDBS分子相比,CTAC分子表現出更強的穩定作用。該結果為銀膠體的實際應用提供科研依據。

震蕩處理下未包覆Ag膠體納米顆粒的變化:(A)實物照片;(B)紫外可見光吸收;(C)SPR特徵峰峰位隨時間的變化;(D)SPR特徵峰峰強和ζ電勢隨時間的變化

相關研究成果以Stability evolution of ultrafine Ag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laser ablation in liquid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來源: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79720313485?via%3Dihub#!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表面活性劑分子包覆的銀膠體納米顆粒具有更強穩定性
    該研究採用LAL技術,製備出粒徑超小的表面未包覆和包覆Ag膠體納米顆粒;通過紫外可見光吸收、電勢等,分別對該Ag膠體納米顆粒的分散穩定性、結構穩定性及化學穩定性的演變進行探究,發現表面包覆可增加Ag膠體納米顆粒的穩定性,表面未包覆Ag膠體納米顆粒的穩定性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由於小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納米顆粒在膠體溶液中表現出一種熱力學亞穩特性。
  • 超細粉體表面包覆處理的14種方法
    利用擠壓、衝擊、剪切、摩擦等機械力將改性劑均勻分布在粉體顆粒外表面,使各種組分相互滲入和擴散,形成包覆。目前主要應用的有球石研磨法、攪拌研磨法和高速氣流衝擊法。該方法的優點是處理時間短,反應過程容易控制,可連續批量生產,較有利於實現各種樹脂、石蠟類物質以及流動性改性劑對粉體顆粒的包覆。但此法僅用於微米級粉體的包覆,且要求粉體具有單一分散性。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在此過程中,等離子體羽與液相介質的界面上,靶材剝離的成分與有機液相介質分解的含碳成分迅速結合,並成核、生長為金屬碳化物的納米顆粒,同時在其表面析出過飽和碳,最終在驟冷過程之後形成無定形碳包覆的核殼納米顆粒。
  • 表面活性劑的七大作用1
    表面活性劑在水中隨著濃度增大, 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劑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緊密單分子層,多餘的分子在體相內部也三三兩兩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攏,聚集在一起形成膠束,這開始形成膠束的最低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度。這時溶液性質與理想性質發生偏離,在表面張力對濃度繪製的曲線上會出現轉折。繼續增加活性劑濃度,表面張力不再降低,而體相中的膠束不斷增多、增大。
  • 粉體表面改性方法
    粉體材料表面改性技術是伴隨現代新型複合材料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對於現代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無機(無機)複合材料、塗料或塗層材料、吸附與催化材料、環境材料以及超細粉體和納米粉體的製備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一文了解二氧化矽納米顆粒功能化改性技術!
    二氧化矽納米顆粒的表面修飾可以根據表面羥基與修飾劑之間是否存在化學反應將其分為兩大類:物理修飾和化學修飾。物理修飾是改變了二氧化矽表面的羥基比例,而化學修飾需要改變納米粒子的化學特性。1、二氧化矽納米顆粒物理改性聚合物或無機物對二氧化矽納米顆粒進行的吸附、包覆、塗敷等物理作用是二氧化矽納米顆粒物理改性的主要途徑。
  • 于吉紅Matter:綠色選擇性水蝕刻製備高催化穩定性MOF@介孔SiO2核殼納米催化劑
    這些開放性的骨架解構通常被溶劑分子或者模板分子所佔據,並且在去除這些溶劑分子或者模板分子之後,MOFs晶格中通常會產生路易斯酸性位點。利用膠體化學中的先進知識,可以控制某些MOFs的大小,形貌,結構跟組成。MOFs中的納米級開放性結構以及路易斯酸性位點使得他們可以用來做固態酸催化劑。以催化二氧化碳環加成苯乙烯反應為例,受益於開放性且均一的活性位點,幾種MOFs已經展現出了優秀的催化性能。
  • 導電膠
    Marcq F 等人[15]在銀-環氧樹脂導電膠體系中添加不同的碳納米管(雙壁碳納米管 DWCNTs 和多壁碳納米管MWCNTs)發現:微量碳納米管的加入可以降低體系的滲流閾值,並且在較低的銀填充量的情況下就可獲得高的電導率,因為碳納米管可以在銀顆粒之間形成導電橋接,從而提高了導電膠的導電性。
  • 物理所金屬納米顆粒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研究獲得系列進展
    在過去20年內,學術界提出了幾種方案,包括銀納米顆粒的溶膠聚合體(G=1014-1015), 銀納米顆粒二聚體(G=1010-1011),針尖增強方案(G=1010-1011),以及具有尖銳邊角的納米顆粒(G<1010)等。
  • 大位阻效應激活硫醇保護銀納米顆粒的表面化學活性
    然而,由於金屬納米顆粒的結構不確定性,加之電鏡表徵技術難以在原子水平上精確表徵其表面結構,這就直接導致我們難以理解這類材料獨特化學性能的背後本質。近年來,配體保護金屬納米糰簇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越來越多原子精確金屬團簇單晶結構的解析,為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金屬納米材料的表界面化學過程提供了重要結構模型。
  • Small:具有強線性光學活性和高環境感應敏感度的二元合金手性納米顆粒
    近幾年來科研人員開始使用手性螺旋納米顆粒與手性分子的相互作用「控制」手性分子,為上述幾個重要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為了增強對映體分子與手性顆粒之間的手性選擇性相互作用,客觀上決定了手性螺旋顆粒的螺距要儘可能縮小到分子尺度(即小於10納米),然而一些傳統的合成方法很難實現這一點。
  • 滲透力強的表面活性劑有哪些?
    表面活性劑種類繁多,作用效果各有不同,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滲透力強的表面活性劑有哪些?首先是進口德國漢姆的異丙醇醯胺df21,此款原料有優異的去汙性能,滲透性,油汙分散性。由於分子中含有異構鍵而具有優良的抗硬水性和鈣皂分散力;具有優良的配伍性能,能與陰離子及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或者單獨使用。可用於家用及工業清洗劑、化妝品、紡織助劑、以及石油工業中的乳化劑、緩蝕劑、增稠劑等。相比6501 6502 6503 等有相當明顯的去汙優勢!
  • 艾膚科普丨表面活性劑的百科小知識
    此類乳化劑降低表面活性的能力比較小,但親水性較強,能形成較穩定的多分子膜,且在水相中的黏度比較大,因而對膏霜和乳液的穩定性有良好的作用。常用於化妝品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劑有皂角苷、阿拉伯樹膠、黃蓍膠、海藻酸鈉、羊毛脂、蔗糖酯、卵磷脂和明膠等。
  • 納米碳酸鈣常用10大類表面改性劑
    納米碳酸鈣直接用於有機高分子基質中存在兩個缺陷: 一是分子間力、靜電作用、氫鍵、氧橋等會引起碳酸鈣粉體的團聚; 二是納米碳酸鈣表面具有親水性較強且呈強鹼性的羥基,會使其與聚合物的親和性變差,易形成團聚體,造成在高聚物中
  • 硬脂酸在納米碳酸鈣表面改性中的應用
    納米碳酸鈣應用於有機介質中存在兩大缺陷:一是納米碳酸鈣為表面親水疏油的無機材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差,與有機體的親和力差,容易形成團聚體,直接應用效果不好,導致材料性能下降;二是納米碳酸鈣粒徑小,表面原子數多,表面能大,粒子之間相作用力強,容易形成納米碳酸鈣粉體的團聚。
  • 農藥表面活性劑
    但由於農藥是一類具有極強生物活性的特殊化學品,其防治對象、保護對象和環境條件又十分複雜,農藥中的表面活性劑除須按原藥的性質、特點選擇配製外,還需考慮表面活性劑本身對靶標生物產生的影響。   1、增溶劑   利用表面活性劑的膠團作用,使用難溶性原藥在溶劑中的溶解度顯著增加,這就是增溶作用。
  • 各類表面活性劑及應用介紹
    LAS具有出色的表面活性,它的基本作用是降低汙垢與物體表面結合力,促使汙垢脫離物體表面,還可防治汙垢再沉積。對棉、羊毛和絲的吸附量分別為0.05-0.07g/g,0.25-g/g、0.32-0.48g/g,對顆粒汙垢、蛋白質汙垢和油性汙垢皆有顯著去汙效果;對天然纖維上的顆粒汙垢的洗滌作用更好,其去汙力歲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對蛋白質汙垢的洗滌作用高於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其泡沫豐富,是與配製高泡沫產品。
  • 納米二氧化矽如何進行表面改性?
    納米二氧化矽的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納米材料的表面界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等優點,應用廣泛。但是,納米二氧化矽表面有大量活性羥基,親水性強,使其極易形成附聚體或二次聚集,不利於其在材料中的分散,進而影響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因此,需要對納米二氧化矽進行表面改性,以保證其能穩定存放和提高其在聚合物基質中的分散性等。
  •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納米粉體也叫納米顆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間的超細粒子,有人稱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於原子簇而又小於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計算,假設每個原子尺寸為1埃,那麼它所含原子數在1000個-10億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