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部分,首先提出研究動機,即我們進行組織行為學研究需要知道什麼;可以從實踐與理論兩個角度來回答;選擇理論角度回答,提出本文的研究問題和研究對象;闡述怎麼做,也就是整篇文章的研究過程。
第二部分,介紹對研究內容進行統計的結果,分為英文和中文期刊研究內容的概述和詳情四個部分。在英文概述部分,首先回顧以往文獻,進行對話,指出組織研究內容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在不斷改變,這是統計研究內容的必要性和意義所在。再介紹具體的統計做法,包括選取的期刊樣本和統計的思路。分兩部分匯報研究內容的統計結果。再提醒應該辯證看待統計結果,建議關注AMR的新穎研究問題,指出應該正確認識理論貢獻。最後,再補充實踐出發選擇研究話題的必要性。
在英文詳情部分,先說明將如何介紹每個話題,再針對數據分析結果中排名靠前的9個研究話題和領導力領域中排名靠前的10個研究話題進行逐一介紹。在中文概述部分,同前先介紹具體的統計做法,單獨分析了《心理學報》表明選取的合理性。在詳情部分,同前介紹數量較多的研究話題,也指出與英文差之處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
第三部分,介紹對文獻研究設計與方法的統計結果,先說明統計的具體指標。在英文期刊,介紹研究類型的佔比,介紹如何分析研究層次及具體情況、各種數據來源和數據類型的佔比。再分析各個期刊內結果的一致性和特點。在中文期刊,介紹研究方法與英文期刊的趨勢一致性和更高的集中度。
第四部分,本文提出提高組織行為學研究的5個建議。
一是選題上避免模仿和跟風。先分析數據說明研究話題的相似性,再說明中國研究熱點話題更加集中及其利弊分析,後深思「跟風」的歷史價值,但現在這樣已經不行,引出下面具體如何避免。
二是深入結合現有理論來構建新的理論,強調理論貢獻的重要性,並指出可以從:①以全新的角度來解釋成熟的現象,如從靜態轉為研究動態變化關係;②用嚴謹的實證研究並結合新的視角來修正和擴展已有理論模型,如信任修復的實證驗證;③將已有理論應用於新的現象上來延伸,如計劃行為理論應用於建言;研究新現象,探索未知領域,擴展理論:前因的前因、結果的結果和新現象,並說明其意義;
⑤在新現象研究中挑戰已有理論、得出反直覺的結論,基於深入的現象觀察。
三是從其他學科汲取營養來建立理論,姐妹學科的理論以及聯繫當前社會力量;
四是紮根現實,從管理實踐中選題,將研究「情境化」。提出當前基於文獻發展研究問題的不足,再建議從中國情境出發找研究問題,具體介紹嵌入情境研究和特定情境研究兩種,並介紹情境研究最高層次的本土化研究,此外建議利用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開展新的研究後。後總結提煉這一觀點。
五是採用適合的研究方法。總起說明必要性,並引出怎麼做;分析數據說明中英文研究方法的相似性及中文期刊的問題,並引出下文:
①多種研究方法結合,取長補短,提高一篇文章的說服力:說明建議的原因,並舉例示範;結合檔案數據、實驗研究、案例研究方法的文章舉例;舉例以定量為基礎,以定性解釋的研究;再總結。
②通過縱向時序設計來檢驗因果關係,舉例多時點研究設計。
③管理情境跨層次,可構建多層模型來增強研究的解釋力:解釋並舉例,指出當前國內外研究過分基於個體層次的不足,鼓勵把研究放到大環境下,突破個體層次。最後總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