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酒量有多大,曾喝倒許世友,卻喝不過美女翻譯

2021-01-11 騰訊網

周恩來總理的酒量很大,紅軍長徵時期路過茅臺鎮時,大家聚餐痛飲了一次。據周總理後來自己講,那一回,一兩多的酒杯,他就喝了二十五杯。

1945年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時期,自然少不了觥籌交錯。周總理曾代替不勝酒量的毛主席喝酒,是來者不拒,而且多是雙份,即代毛主席喝一份,他自己再喝一份。當時,場面很大,出席宴會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有國民黨的達官貴人,有社會名流,還有民主黨派,既有衷心敬仰來敬酒的,也有不懷好意的,但誰敬的酒都不好拒絕,總是一飲而盡。

周總理酒酣之後愈顯神採奕奕,機敏過人又不乏誠懇,以至於一個在場的記者竟發出了「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的由衷感慨。

宴罷,別人喝多就去睡覺了,周總理還要繼續工作,準備第二天的和談材料,依然神志清醒一絲不苟。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讚嘆說:真神人也!

迎接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歸來時,周總理與出席宴會的所有志願軍代表幾乎都乾杯了,豪氣沖天。

但周總理自我約束能力很強,平時並不怎麼飲酒,飲酒大多是工作需要,諸如主持國宴之類的場合自然是不得不喝,很少因私事喝酒。

周總理還專門為共和國外交外事人員做出「喝酒不準超過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的規定,並通報國內外各部門切實執行。他還說:「我們不管哪一級領導,喝酒都要自律,而且做下級的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領導,讓他們少喝酒,更不能喝醉酒。」

我們都知道,開國上將許世友不僅酒量大,還愛喝酒。

許世友的酒量之大,有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紅四方面軍總政委的陳昌浩的話為證。

曾經有一個時期,紅四方面軍實施「禁酒令」。1933年1月23日,許世友率紅34團解放了川北重鎮巴中。之後的第四天是農曆正月初一,他在參加團部會餐後,找到老部下吳庭輝要酒喝。

吳庭輝為許世友舀了一臉盆玉米酒。

有人將此事上告到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陳昌浩在團以上幹部大會上宣布:「禁酒令還是要執行的,不過許世友可以喝一點兒!」

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陳昌浩解釋得很有趣:「你有許世友那個酒量嗎?沒有就不能喝!」從此,許世友成為紅四方面軍中唯一可以公開喝酒的將領。

建國後,許世友依然酒風強悍,且幾乎不可一日無酒。他有句很經典的名言:「冷酒傷肺,熱酒傷肝,沒酒傷心。戒飯可以,戒酒不行。」

與人喝酒時,許世友常常派自己的警衛員來監酒,誰少喝一滴酒,就要罰一碗,許多人都害怕與他喝酒。

1954年10月,許世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3月,又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許世友喝酒仍不節制的消息傳到周總理那裡後,周總理覺得這樣很不好,就起了找個機會敲打敲打許世友之意義。不久,許世友從南京來到北京開會,會後,周總理把他留了下來,單獨請他喝酒。

兩個人一人一瓶白酒,喝完後沒分出高下,又上了兩瓶,許世友漸漸喝得慢了,周總理仍談笑風生。

第二瓶酒喝完了,許世友終於不行了,從椅子上滑落下來,坐到了地上。周總理扶他起來,自己卻毫無醉意。

面對總理的如此海量,許世友徹底服了。周總理就勢開導他說,你的年齡也不小了,以後可不能這樣喝酒了,我給你定個規矩,每次喝酒不要超過半斤,而且你那種野蠻的勸酒辦法不能再用了,本來喝酒是圖個高興,照你那個喝法只會影響團結,還喝壞身體。

許世友毫無二話,連聲說:我改,我改!從此,許世友喝酒很少再超過半斤,也不再用警衛員來監酒了。

周總理也曾喝醉過,儘管這樣的情況很少。

1954年初,周總理到莫斯科,同蘇聯協商有關事項,為日內瓦會議作準備。經過會談,雙方達成一致看法後,由蘇聯同志草擬具體方案,由周總理回國向中央匯報協商情況。

據跟隨周恩來做翻譯的師哲回憶:臨行前的一天晚上,赫魯雪夫設宴招待周總理。在宴會上,赫魯雪夫等人不斷地向周總理勸酒,致使疲勞過度的周總理飲酒過量,醉了。

4月21日,周總理率參加日內瓦會議代表團再次抵達莫斯科。這時,他已是精神抖擻,情緒高昂,談笑風生。師哲他們到機場迎接他時,周總理對師哲說,他向主席做了匯報,承認了錯誤。毛主席則笑著說:「喝酒的人喝醉了,這是常有的事,算不得丟醜。要是換成我,我不跟他們對酒,我跟他們比吃辣子,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還有一次,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會談雙方分歧很大,談判論爭焦點十分激烈,要想達到預想目標非常困難。幾個回合下來,周總理十分疲憊,心情也很鬱悶,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代表團成員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因為大家清楚總理是一個工作起來就不考慮自己身體的人,於是想讓周總理喝醉,好好休息一下。

代表團裡有位酒量很大的女同志,她就是擔任翻譯工作的俞志英。

青年時期的俞志英

俞志英是浙江海鹽人,畢業於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建國前曾做過地下工作,且擔任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英語廣播部編輯兼播音員。

大夥就找翻譯俞志英商量:「聽說你很能喝酒,請你想辦法把總理灌醉,好讓他得以休息。」

俞志英沒有絲毫猶豫,她主動邀請周總理喝酒,說今天我是來和你比喝酒的,你喝一杯,我喝兩杯,怎麼樣?

她的話把周總理逗笑了,總理展開了緊鎖的眉頭。

旁邊的工作人員也一起敲邊鼓:總理跟她比。

周總理真的樂了,大聲對工作人員說:拿酒來,兩瓶。

兩瓶喝完了,又來兩瓶……周總理真讓俞志英灌醉了,睡了一整夜,休息得很好。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慶功宴許世友敬酒來者不拒,最後不知喝多少
    推薦語:喝酒要適量,一旦喝過頭,不僅會做出丟臉的事情,可能還會因此給自己惹來災禍。適量的喝酒能夠烘託氛圍,整個場子也能更加的熱鬧,平時逢年過節一家人喝上幾口倒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軍人來說,只要是例行公事,那自然是不能喝酒的,喝酒會讓自己不清醒,做出判斷的時候也會受到影響。
  • 何子友:打跑過土匪頭子,酒量賽過許世友,離休後堅持練功至103歲
    在我軍的歷史,有一位巾幗俠女英雄。論江湖地位,她是武當太和拳的正式傳人,其名被列入日本所寫的《中國武術史》,連少林出身的許世友都不是她的對手。論為國,她參加革命幾十年,丈夫周子昆犧牲後依然忍痛工作,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戰時期都為黨和軍隊作出了貢獻。
  • 蜥蜴趁主人睡覺,把白酒當水喝,直接倒在了桌上:這酒量不行啊!
    蜥蜴趁主人睡覺,把白酒當水喝,直接倒在桌上:這酒量不行啊近幾年,寵物行業發展越來越好,所以養寵物的人也慢慢變多了。由於寵物的種類實在太多了,所以很多主人在選擇的時候還有點眼花繚亂呢。某位主人家養了一隻蜥蜴,作為一種爬行動物,它們還是很有魅力的,最起碼跟蛇、蜘蛛不同,不至於讓人看到就害怕。不過呢,這主人也是厲害,蜥蜴這種動物本來是性格比較高冷的,卻被主人養成了逗比的個性,簡直就像蜥蜴界的二哈一樣。有一次,這隻蜥蜴趁主人睡覺的時候,居然偷偷去品嘗了白酒。
  • 誰的酒量好?基因說了算!河南人酒量全國名列前茅,比山東人還能喝
    基因分析:河南人能喝酒,位居全國前列河南人能喝,這一次有了研究證實。ChinaMAP分析認為,從總體上看,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相對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和河南人酒量居於全國前列。與一般認識不同的是,山東人酒量實際並不突出,福建人和廣東人的酒量排在全國最後。河南人這麼能喝,在河南省酒協副會長蔣輝看來,這和河南地處中原有一定關係。河南的酒文化歷史悠久,從河南博物院中的青銅器可見一斑。作為中國三大博物院之一,河南博物院目前館藏文物達13萬多件,其中以青銅器最具特色。
  •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小編今天閒聊水滸的酒換成白酒的話,誰敢這樣喝一喝,保證他醉死。俄國人平均壽命短,主要就是男人喝酒太多,很多都英年早逝了。難道梁山的好漢都是特殊材料做的?都這麼能喝酒嗎?其實不然!他們喝的酒,並不是我們今天的白酒!
  • 喝酒經常喝斷片兒,對身體有什麼影響?酒量真的能練出來嗎?
    一般常見的酒後斷片兒者,常常會忘了身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就像一個孩子一樣,變得可愛而彬彬有禮,甚至還會有許多潛能在這一時刻靈光乍現,令人刮目相看。這些人通常也只是發生對酒後某時段的記憶問題,但其基本技能和知識都不會受到影響,行為動作也不會有問題。人為什麼會喝斷片兒?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喝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呢?
    在文藝作品中,古人喝酒以「壇」論、以「鬥」論,一連喝好幾壇都不會醉。杜甫寫詩稱,「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喝一鬥酒都不會醉,還能作詩百篇。在唐代,一鬥大概相當於今天兩升,也就是說,李白的酒量在4斤以上。4斤的酒量,擱今天絕對是令人驚訝的海量,東北、內蒙最能喝的大漢,恐怕兩斤白酒也已到頂了。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如此能喝呢?
  • 武松在景陽岡喝的「三碗不過岡」多少度?
    《水滸傳》寫武松在景陽岡喝了那裡的一種烈酒,叫「三碗不過崗」,並創造了歷史記錄:18碗。這種酒碗底高、口寬,盛酒較淺,一碗大約有三兩,18碗酒即6斤左右。別說酒了,就是水也得灌一個肚子圓,武松確實能喝。
  • 經常喝斷片兒,酒量就真的練出來了?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有很多人都有過喝酒斷片的經歷,三五好友相距,推杯換盞之間酒水下肚。不知什麼時候自己突然從床上醒來,拍怕還在頭暈的腦袋,發出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在哪兒?人在飲酒之後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謂酒後失態,比如失聲痛哭、酒後鬧事等,這都不是真正的「斷片」。因為人的行為時受到大腦支配的,還有行為意識並不是失態,只不過是借酒裝瘋而已。等到真正喝醉時,人已經不省人事,更別說是有精力發酒瘋了!
  • 動物園黑熊酒量驚人 喝五六瓶啤酒不醉(圖)
    「甜甜」的「海量」引得遊客稱奇    青島新聞網消息:一口氣喝五六瓶啤酒不在話下,山東威海神鵰山野生動物園裡有個「海量」的黑熊「甜甜」,不僅喜歡喝啤酒,而且從來沒醉過
  • 全國各省喝酒的特點,「東北虎」「西北狼」喝不過江蘇的小綿羊!
    ,而南方人相對非常的婉約,但是喝酒的習俗細分到每一個省份,又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全國各省喝酒的特點,「東北虎」「西北狼」喝不過江蘇的小綿羊!內蒙內蒙勸酒一般都是無差別攻擊,而內蒙人在喝酒的時候比較注重提酒,就是端著自己的酒杯,一定要在酒桌前講幾句祝酒語,而且在內蒙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習俗,內蒙人都非常喜歡唱歌,尤其在喝酒的時候喜歡助興,歌曲不停酒杯不停,而且內蒙人在喝酒的時候,一喝就是一天。
  • 耿飈將軍有多牛?武功力壓許世友,晚年又創建特警部隊
    所以,耿飈喝了一聲,又帶領戰士衝了出去,發誓要把失落的陣地奪回來!槍彈快打完了,耿飈抄起一把大刀,左突右砍,勇不可擋,精鋼鑄造的大刀連砍數把!斬斷一把,耿飈大手一揮,身後的衛兵又遞給他一把,只殺得耿飈周身滿是敵人噴出的鮮血,敵人見到他就像見到「殺神」一樣,抱頭鼠竄!
  • 一喝酒就臉白或臉紅的人,哪個酒量更大?酒量能後天練出來?闢謠
    有人說,「喝酒上臉的人,說明酒量很好,放倒一桌人沒問題」!也有人說,「酒量是練出來的,只要多喝就能越戰越勇」。喝酒臉就發白的人,既沒有乙醇脫氫酶,也沒有乙醛脫氫酶,所以體內的酒精全靠肝臟系統慢慢氧化,這類人喝酒會越喝臉越白,建議要少喝,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兩者的酒量誰大?
  • 谷養康糧食酒爆料:12生肖酒量排行,排名第一的是……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人天生會喝酒:白酒二斤半、啤酒隨便灌;有人天生不能喝,一杯就倒,所以每個人的酒量都是不一樣的。今天谷養康糧食酒就來閒聊一下:十二星座的酒量排行,酒友們自覺對號入座。>>第十二名:屬羊酒精對於屬羊的人來說,就是用來消愁的好伴侶。一杯酒下肚,他們各種亂七八糟有的沒的思緒心情都跑出來了。喝完之後,他們就倒頭呼呼大睡!
  • 武松酒量怎麼那麼好,連喝了十八碗酒還能去景陽岡打老虎?
    武松回清河縣的途中,在「三碗不過岡」酒家連喝了十八碗酒,還跑去景陽岡上打死了一隻老虎,這酒量放到現在,應該能拿個世界冠軍了吧。其實武松喝的並不是烈性的白酒,他喝的是低度數的黃酒。而且黃酒喝之前一般要溫一溫,酒精又會揮發不少。
  • 科普冷知識:哪種動物的酒量最大,千杯不醉?
    世界上能最能喝酒的動物,連人都喝不過它,它的酒量到底有多大呢?還有哪些動物酒量比較大呢?還有黑猩猩也有喝酒的習慣。生活在非洲幾內亞的一群黑猩猩懂博蘇語,經常喝當地人的酒。當地人經常在酒棕櫚樹上割個口,掛一個地窖,把從洞口流出來的甜汁撿起來。這種果汁經過幾個小時的發酵就可以變成酒。傳呼機上方掛著大葉子,以防昆蟲進入地窖。黑猩猩偷酒的方式非常巧妙。
  • 啤酒在瓶子裡喝,和在外邊兒倒出來喝有什麼區別呢?
    夏天的時候啤酒是最歡迎的,一個,也算是飲料吧,但是他還是算一算於一種酒類,因為我們平時開車的時候,夏天尤其是夏天,開車的時候有一些開大車的司機,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喝上幾瓶啤酒,因為他們,真的非常熱,我開大車也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說他們也喜歡,喝上幾瓶啤酒,然後再開車上路,當然對於他們來說
  • 就算酒量小的都能喝下半斤
    冬天寒冷,很多人爺們為了禦寒就會經常喝上一些小酒,主要喝酒能暖身子,尤其是在東北地區的人,這麼寒冷,酒都成為他們冬日裡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呢,當然,一般喝酒的話,能少得了下酒菜呢,真正會喝酒的人,在下酒菜的選擇上那也都會很講究的,對於老酒鬼來講,吃對了下酒菜,三斤白的都不是問題呢,像以下這幾道菜,在老酒鬼們眼中乃是下酒的絕配,有它們在
  • 酒鬼皇帝喝不過人家,竟然要把人家肚子刨開
    有一日王延羲在新落成的宮殿裡請大臣們喝酒,這場酒拉的戰線很長,從傍晚一直喝到了黎明,大臣們都被喝趴下了,但是周維嶽一個人還堅挺地坐著,這不是對皇帝酒量的挑釁嗎,皇帝不樂意了,問這貨怎麼沒倒下。待從們那裡知道只能說他酒腸彎曲喝酒多。結果他竟然要打開人家的肚子看看人家腸子到底有多長。侍從嚇壞了趕緊說現在就他酒量好,把他殺了誰還能跟您喝的那麼痛快。這才保住了一條小命。
  • 總喝酒喝斷片,身體出現這些狀況後,你還能淡定的喝酒嗎?
    喝酒斷片是怎樣的體驗簡單來說就是會做一些自己不知道的舉動,哪怕當時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腦子裡是有意識的,酒醒過後大機率是完全不記得這些事情了。一般情況下,喝酒斷片是存在於那些酒量比較好的人身上。為什麼會出現斷片兒要了解到為什麼會出現斷片兒,首先你得了解酒精,酒精是一種脂溶性物質,如果喝多了控制不住自己,酒精會麻痺人的顳葉,也就是海馬體(別名海馬回)——有記憶生成和轉換功能的一個存在,也就是大腦中掌管記憶的重要部分。